第三节 语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49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语法
分类号: H03
页数: 4
页码: 951-954
摘要: 枣庄话与普通话,语法方面差别较小。枣庄话部分语缀与普通话有所不同。“这、那”、“的”、“来”、“不”等词,除与普通话有共同的语法功能外,这些词在语句中读音、意义、作用的变化,显示出枣庄话的一些语法特点。语缀部分双音节名词后缀“子”枣庄话是三音节形式,普通话则是双音节词。鞠巴子一有哮喘病的人。结巴子一口吃的人。撮巴子一抢夺、撮取东西的流浪者。赚巴子一扒手或行骗者。
关键词: 语言学 语法

内容

枣庄话与普通话,语法方面差别较小。枣庄话部分语缀与普通话有所不同。“这、那”、“的”、“来”、“不”等词,除与普通话有共同的语法功能外,这些词在语句中读音、意义、作用的变化,显示出枣庄话的一些语法特点。
  语缀部分双音节名词后缀“子”枣庄话是三音节形式,普通话则是双音节词。如: 儿媳子=儿媳雄窝子=稚窝(儿) 门帘子=门帘(()L) 手捏子=手帕谷穗子=谷穗(儿)家雀子=麻雀部分单音节动词后缀“巴”这类词在枣庄话中表示动作的短暂、粗略。
  如: 揉巴拧巴画巴勒巴插巴掀巴洗巴踩巴这类词重迭后则表示动作的重复第十五卷民俗宗教方言性、任意性。如: 揉巴揉巴画巴画巴插巴插巴洗巴洗巴部分单音节形容词后级“巴”这类词变成动词。如: 歪巴弯巴(着) 瘸巴(了)斜巴(过) 部分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后级“巴子”这类词变成名词,往往指有生理缺陷的人,或品行不端的人,或被视作下等职业的人,并带有瞧不起或憎恶的感情色彩。如: 瘫巴子一瘫痪的人。
  鞠巴子一有哮喘病的人。
  结巴子一口吃的人。
  撮巴子一抢夺、撮取东西的流浪者。
  赚巴子一扒手或行骗者。
  宰巴子一屠夫。
  部分单音节形容词的其他后缀形式有些单音节形容词的后缀形式是共同的,有的形式则是个别的。这类词,一般都表示出程度的深浅和喜爱不喜爱的感情色彩。如: 辣不卿的一有些辣。例句:这菜~,不喜吃。
  红不卿的一有些红。例句:这褂子~,不好看。
  臭不卿的一有些臭。例句:这块肉~,不能吃。
  酸不卿的一有些酸。例句:那摸摸一,不好吃。
  臭不拉卿的一比较臭。表示厌烦。
  酸不拉卿的一比较酸。表示厌烦。
  凉乎儿的一有点凉。例句:入秋就~,好受点儿。
  胖乎儿的一有点胖。例句:小孩子还是~好看。
  薄乎儿的一有些薄。例句:这煎饼~,好吃、热的哄一很热。例句:今天~,不好受。
  辣的哄一很辣。例句:这榨菜~,不好吃。
  粘的哄一很粘。例句:身上~,不好受。
  苦吟的一稍微苦,例句:这中药~,不难吃。
  嫩乘(sar55)的一有些嫩。例句:这黄瓜~,真好吃。
  厚繁的一有些厚。例句:这棉袄~,真暖和。
  甜不嘘(cYass)的一有些甜。例句:那脸膛子~(嬉皮笑脸,不知趣),真烦人。
  呆娄呱哪的一有些呆。例句:这孩子~,不大懂事儿。
  部分形容词中缀“不”、“不子”有些偏正式合成形容词中缀“不”,表示“不喜爱”的感情,中缀“不子”,则表枣庄市市中区志示厌恶的感情。如: 瞎腥瞎不腥瞎不子腥乔臭乔不臭乔不子臭煞白煞不白煞不子白虚绿虚不绿虚不子绿苦咸苦不咸苦不子咸血酸血不酸血不子酸挫涩挫不涩挫不子涩滚热滚不热滚不子热杠稠杠不稠杠不子稠这种编正式合成形容词,重迭后一音节,表示程度加深,逐词重迭,表示程度进一步加深。如: 苦辣辣苦辣苦辣焦黄黄焦黄焦黄冰凉凉冰凉冰凉喷香香喷香喷香挣甜甜挣甜挣甜振粗粗振粗振粗拧短短拧短拧短溜软软溜软溜软易q直直剔直剔直 “这、那”的读音和用法这tsa42、那na42枣庄话的指示代词“这、那”用在名词性词语前,指示远、近的人或事物时,读音是tSa42① `na42①。如: 这①学生那①吃的在判断句中用作主语,指代人或事物时,读音同上。如: 这①是工人那①是穿的这tSE42、那nE42“这、那”用在量词或数量词组的前边,指代某人、某事物或动作行为的某单位、某数量时,读音是tsE42②、nE42②。如: 这②个(人)那②一头(牛) 砍这②刀跑那②一趟 “这、那”指代不定量的“些”时,如表示少量,则加“子”尾,读音同上。如: 这②些子一tsE42c ia' ts1’ 那②些子nE42cia' tsl‘ 这tcyj42、那nu2342“这、那”指代并强调某种性状、方式、程度和多的不定数量,读音是tcyt)42③ .. nurj42③。如: ‘这③冷那③好这③快那③大这③样(锄)那③样(拿) 这③些(花)那③些(钱) 这种指代不定量的“些”后加上“子”尾,则表示“多”的程度加大。如: 这③些子(花)那③些子(钱) “的”字用法枣庄话结构助词“的”,具有普通话“得”的结构助词功能。如: 睡的(得)好吃的(得)香疼的(得)要命笑的(得)肚子疼 “来”字的用法用作方位语素,读轻声这相当于普通话“里”、“内”的用法。如第十五卷民俗宗教方言手来=手内河来=河里教室来=教室里篮子来二篮子内这来=这里哪来=哪里用作语气助词,读轻声这相当于普通话“呢”的用法。如: 他喷洗衣裳来。=他正洗衣服呢。
  他还没吃完饭来。=他还没吃完饭呢。
  我在那来看书来。‘=我在那里看书呢。
  他在这来给“客”说话来。=他在这里跟女婿说话呢。
  “不”字的用法枣庄话常在动词.、形容词或其词组的后边加上否定副词“不”,表示较弱的疑间语气。这种句式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肯定否定相重迭的疑间句形式。如: 听不?=听不听? 白不?=白不白? 学习不?=学习不学习? 晕车不?=晕车不晕车? 能看不?=能看不能看?喜欢听戏不?=喜欢听戏不喜欢听戏?第四节语汇谚语花钱要忍,还账要狠。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
  越吃越馋,越闲越懒。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孩子不知父母恩。
  三年不吸烟,省个大黄键。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亲巴亲好,邻巴邻安。
  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人心要实,火心要虚。
  人有脸,树有皮。
  人争一口气,神争一炉香。
  脚正不怕鞋歪,身正不怕影斜。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好人一言,好马一鞭。
  打人没好手,骂人没好口。
  君子不把小人怪,宰相肚来撑开船。
  帮情帮不了理。. 严是爱,松是害。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小名都是爷娘起,坏名都是自惹的。
  蝇子不钻无缝的鸭蛋。
  话不说不明,木不钻不透。
  砂锅不打,一万年不漏。
  好人死在挣(证)家手来。

知识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包括市区及周围11个乡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1985年人口32.8万人。市中区地处苏鲁豫皖之间,淮海地区中心地带,自古即为战略要地,“北负蒙峰,南控江淮,西走梁宋固济,充之屏障而东省之襟喉也”,实扼山东之南大门。枣庄市区屏障一北郊卓山姊妹峰,石壁削立,为震旦纪砂岩,南处北山大断层,与石炭纪煤系接触。卓山两峰,犹如一对忠诚的卫士,守卫着亿吨储量的鲁南煤城。卓山以南盆地藏煤炭,以东岗丘藏铁石,以北以西坡麓梨、枣、樱、植闻名遐迩。素以“质优色美”称著的枣庄煤炭,经百多年的大量采掘,至21世纪初其资源即近枯竭,但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焦宝石、白云岩等矿产藏量丰富,多为大中型矿床,发展建材、冶金、陶瓷工业具有巨大潜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