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枣庄市市中区志》 图书 |
唯一号: | 151020020220001478 |
颗粒名称: | 第一章 民俗 |
分类号: | K892.25 |
页数: | 38 |
页码: | 902-939 |
摘要: | 餐次乡村通行一日二餐,晚上“喝汤”。早餐,又称“清起饭”,进食在八九点钟;午餐,又称“晌午饭”,进食在下午二三点钟;“喝汤”,又称“零饭”,冬季农闲,一般在晚间六七点钟吃点煎饼即可,夏季农忙,“喝汤”要到晚上八九点钟,饭菜比早、午餐还要充足些。城市居民日进三餐。早餐食品多在街市摊点购买。晚餐,因时间充裕,饭菜做得讲究。星期天、节假日,多因分居子女聚会,午餐做得丰盛。贫穷人家则吃杂粮搀和糠批、野菜煎饼。酒、糖、罐头、奶粉等消费量成倍增加。“茅台”等名贵酒,列入“特需”,由商业行政部门控制内部供应。 |
关键词: | 民俗 风俗习惯 |
枣庄市市中区,包括市区及周围11个乡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1985年人口32.8万人。市中区地处苏鲁豫皖之间,淮海地区中心地带,自古即为战略要地,“北负蒙峰,南控江淮,西走梁宋固济,充之屏障而东省之襟喉也”,实扼山东之南大门。枣庄市区屏障一北郊卓山姊妹峰,石壁削立,为震旦纪砂岩,南处北山大断层,与石炭纪煤系接触。卓山两峰,犹如一对忠诚的卫士,守卫着亿吨储量的鲁南煤城。卓山以南盆地藏煤炭,以东岗丘藏铁石,以北以西坡麓梨、枣、樱、植闻名遐迩。素以“质优色美”称著的枣庄煤炭,经百多年的大量采掘,至21世纪初其资源即近枯竭,但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焦宝石、白云岩等矿产藏量丰富,多为大中型矿床,发展建材、冶金、陶瓷工业具有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