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饮食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42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饮食业
分类号: F719.3
页数: 7
页码: 442-448
摘要: 建国前,境内小有名气的饭店,枣庄镇有“朱林”、“中州”、“玉升园”、“万福楼”、“孔家馆”、“于家馆、乡村有齐村魏家菜馆,郭里集赵家菜馆、朱家饭铺等。
关键词: 饮食业 餐饮业

内容

建国前,境内小有名气的饭店,枣庄镇有“朱林”、“中州”、“玉升园”、“万福楼”、“孔家馆”、“于家馆;乡村有齐村魏家菜馆,郭里集赵家菜馆、朱家饭铺等。
  1920年,枣庄人刘玉堂在中新街东门里北侧开设“玉升园”餐馆,前门头有平房3间,后餐室有起脊青砖瓦‘楼房上下6间,楼上设单间雅座。上下共设十桌席位,同时可容纳百人进餐;枣庄市市中区志为枣庄最大餐馆。常备套席“十大盘子八大碗”。1946年关闭。
  1921年,泰安回民马继元在中新街南门口外东侧开设“万福楼”餐馆。
  门头为东西向两层6间青色砖瓦小楼房。楼下经营水煎包、蒸包、水饺、面条;楼上包办酒席,常备“十大碗”套席,如红炖牛肉、清炖羊肉、清蒸鸡、瓦块鱼、四喜丸子、八宝饭、海米烧茄子、油炸山药、油炸地蛋、油炸金针等。亦可制作猴头、燕窝、海参等山珍海味菜肴。但享有盛名的是皮薄馅多的“灌汤包”枣庄人有句歇后语称:“万福楼的包子一有名的”。1955年,万福楼改设回民合作饭店。
  1923年,曲阜人孔凡义在安宁街开设“孔家馆”,共?间平房门头和店堂,延聘扬州李厨师掌勺,引进淮扬菜和川菜。1943年关闭。.1937年,于万顺在中心外街开设“于家馆”,1956年过渡到供销社中心饭店。
  建国后,1951年枣庄镇菜馆业有11户30人,资金共1144元;面食业有91:户112人,资金共3989元。1955年第一季度:枣庄镇饮食业座商,菜馆业共13户32人,销售额10190元,豆汁业3户7人,销售额840元;饮食业摊商,主要是馒头、烧饼、煎饼、包子、油条等面食业,共114户153人,销售额3.5万元。同期,郭里集菜馆业2户,销售额540元;面食业28户,销售额4787元。齐村饮食业3户,销售额900元。1955年6月,吕秀山带头成立第一合作饭店。9一12月,枣庄镇私营饮食业组成合作饭店7处。1956年,7处合作饭店依序改称为枣庄供销合作社中心饭店7处食堂,计142人。另有合作饭店1处14人,摸膜加工合作组11人。是年枣庄镇合作性质饭店销售总额为1.57万元。
  1956年,基层供销合作社成立郭里集、税郭、周村饭店和齐村2处饭店。基层社饭店多为二三间草房门面,主要经营烧饼、馒头、油条、丸子汤、掺、粥等小吃,其次为菜肴。按当时规定,毛利率面食不得超过20%,汤菜不得超过30写。粮、油原料由峄县供销社和粮食局统一下达计划供应。年末,峄县供销社召开基层饭店经理、班组长会议,推广第十区(枣庄区)饭店“三勤四好”(腿勤、手勤、嘴勤,领导好、团结好、服务好、卫生好)的饮食服务工作经验。
  1957年,枣庄镇公私合营增隆艇布店改建为峄县第一家国营枣庄饭店。
  1958年,供销社合并至商业局,新成立的国营枣庄综合商店辖枣庄镇中心街、北马道5处饭店和齐村1处第五卷商业饭店;国营郭里集综合商店辖税郭、周村、郭里集3处饭店。11月,枣庄镇又有14个饮食业单干户过渡到国营,被安排在枣庄综合商店下属饮食网点。
  1959^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基层供销社饭店粮油原料年计划供应指标总计不足万斤,多自筹地瓜面等粗粮加工出售,饭店出现亏损。
  1960年,基层社饮食业销售总额为5万元,比1958年下降85.700。
  1961年12月,枣庄镇有54名原饮食小商小贩从国营饮食业中被“下吐”组成饮食合作店。是年枣庄镇有国营饭店3处,分布在中心街、南马道、火车站。1962年,枣庄镇增设国营“如意楼”饭店。1964年,增设国营胜利路饭店(即“东方红”饭店)。是年枣庄镇个体有证饮食商贩为21户。
  1963年,基层供销社饭店有枣庄、齐村、安城、税郭、周村各1处,郭里集2处。年末,枣庄供销社饭店撤销,境内基层社饭店共6处。是年基层社饭店议价收购粮、油、猪、羊、禽、蛋,开展自营业务,饭菜品种由20个增加到40个,其中羊肉汤、粉条酥菜杂烩汤销量最大。饭菜销售价格大幅度回落,烧饼每斤由1.2元降至0.3元;炒肉丝每盘由1.5元降至0.5元。郭里集饭店日销售额由100元提高到300元。基层社饮食业年销售总额由1960年的5万元提高到21万元,利润上升到3.57万元。
  1964年,国家推行“饮食卫生五四制”,境内饮食行业普遍增添卫生设备,实行生、熟隔离等制度。
  1966年,“文化大革命”使城乡饮食业大锅菜取代名菜,提倡顾客“自己动手,自我服务”。是年基层社饭店年销售总额下降到18万元。
  1974年,基层社饮食业开展“学西集,赶张旺”工作竞赛活动,安城饭店增添锅炉、和面机、馒头机、面条机和高温消毒设备,增加饭菜花色品种,当年被评为枣庄市商业系统先进单位。1976年,基层社开展“熟食下伸”、熟食换购小麦业务,饮食业年销售额上升到39.1万元。是年孟庄供销社饭店建立。1977年,为克服原料不足和降低成本,基层社开展养猪、养羊、养兔、养鸡、养鱼、种菜的“五养一种”活动。1978年,基层供销社“以社(人民公社)建社(供销社)”,黄庄、渴口、西王庄基层社饭店建立。基层社饭店普遍增设雅座,推行“服务到桌、顾客点菜”制度。1979年,枣庄供销社饭店恢复。1980年,在个体饭店增多、商业竞争逐渐加剧的形势下,基层社饭店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开展薄利多销,年销售总额达到86.6万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枣庄市市中区志1979年,市中区饮食服务公司管辖“车站、“东方红、“如意楼”、“回民”、“饮食服务公司食堂”等国营饭店和解放路2处合作饭店。1980~1985年,市属国营花园饭店、枣庄饭店、龙门饭店,市中区属文化路饭店、东井饭店,回民风味餐馆、抱犊酒家’,以及城内山亭区属向阳饭店、益民饭店等,先后开业。饮食业的饭菜品种质量由六七十年代的“大众化”,向高、精、细、多的方向发展,包办的筵席往往色、香、味、形俱佳。
  1985年,境内共有国营饭店16处,职工524人;集体饭店134处,职工580人;个体饮食经营户474户,1308人。社会饮食商业年销售总额为1569.2万元。其中,市中区商业局系统饮食业销售额为132.18万元,供销社系统为27.5万元,合计为159.68万元,占社会饮食业销售总额的10.200。在多家竞争的局势下,基层社饮食业经营处于劣势,多数发生亏损,有的饭店承包给个人经营。
  枣庄饭店隶属枣庄市饮食服务公司。位于解放北路东侧。1984年建成开业。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设旅馆部、饮食部。饮食部分设高、中档筵席部,快餐部,早点部。经营面食20多个品种,菜肴100多个品种300多个花色。主营鲁菜,兼营淮扬、川菜。1985年,枣庄饭店职工总数105人,其中饮食部36人,包括特三级厨师1名,一级厨师1名,二级厨师4名,三级厨师5名。是年经省烹饪学会等单位评选鉴定,枣庄饭店十大名菜有:葱烧海参、三丝鱼翅、白扒猴头、玛瑙银杏、蒜扒海贝、蒜泥甲鱼、蓑衣鸡丝、酱爆鸡丁等。枣庄饭店年营业收入额为64万元。
  东风酒楼隶属枣庄市饮食服务公司。位于胜利东路南侧。前身为国营枣庄饭店,1966年更名国营东风饭店,为砖木结构平房建筑。1986年改造扩建为砖混四层楼房建筑,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易名东风酒楼。经营鲁、川、淮扬风味菜肴,包办筵席。另设旅馆部及舞厅、茶座。是年职工53人,营业收入50万元。
  抱犊酒家隶属市中区商业局。
  位于中心街南首东侧。1984年拆除原大众饭店平房,新建建筑面积为1773平方米的四层楼房,设旅馆部、饮食部。1985年1月1日开业。时为城区饮食业最高建筑,登楼眺望,街景一览无余,与峄县八景之一“君山(抱犊尚)望海”相联系,故名“抱犊酒家”。酒家饮食部设有单间雅座。菜系以鲁菜为主,淮扬菜、杭菜、沪菜为次。饮食部有职工56人,其中二级厨师1人,三级厨师4人,三级服务员2人。1985年第五卷商业营业收入额为44.9万元。
  名厨名吃王修志的“玛瑙银杏”:王修志,市.属枣庄饭店一级厨师。所创新制作的“玛瑙银杏”,获1985年全省鲁菜大奖赛“优秀菜”奖。是用银杏、芝麻仁、青红丝、白糖作原料,烹炸制作而成,成品以香酥、略甜、透明见长。
  王宜田的“蟹黄裙边”:王宜田,枣庄饭店一级厨师。“蟹黄裙边”是以蟹黄、甲鱼裙边作主要原料,烹、炒,加入高汤,淋上鸡油方成。制作是在鲁菜系中的“蟹黄鱼翅”、“蟹黄鱼肚”和“扒裙边”技艺基础上的创新。
  邵泽富的“乌龙赏月”:邵泽富,市饮食服务公司特三级烹调师。“乌龙赏月”制作原料为乌参、鸡泥、肥猪肉、午餐肉、虾仁、蛋清、菜心等。加工成型,蒸熟溜汁而成。以鲜嫩适口、形象逼真见长。是属改进创作工艺。
  魏成桂的“琉璃膘油”:魏成桂,建国前后齐村桥头私营饭店厨师。“琉璃膘油”主要制作原料为薄皮猪膘肉,烹炸后拌入热糖稀,制成品以香酥甜、肥而不腻见长。
  张殿奎的“红烧驴肉”:张殿奎,建国前枣庄镇公安西街私营肉食户。红烧驴肉制作,是将新鲜驴肉换水浸泡一日,然后加入“五香”配料,细火煮透,再行烧烤而成。制成品香醇味美,驰名一地。
  建国前后,境内较有名的地方风味小吃,如枣庄镇章文汉的“鸡丝馄饨”,白米氏的“两美”(肉香,汤鲜)羊肉汤,赵振启的“牛舌酥饼”,吕秀山的“高桩馒头”,吴乐氏的“枣泥蒸包”,郭里集李元启的绿豆丸子汤等,上述风味小吃迄今并未完全恢复。
  1981-1985年,市中区饮食服务公司先后派遣相瑞林等19人赴上海、济南、青岛、杭州、烟台等地以及商业学校进修红、白案技术,两次举办烹饪技术交流会。其间,省商业厅授予市中区饮食服务公司徐继山等2人二级厨师职称;授予境内市属枣庄旅社周振安、枣庄花园饭店李增海一级厨师职称(后皆晋升特二级厨师),授予市属其他有关单位二级厨师共7名。1985年,市中区商业系统组织评定,报请业务上级承认,共评定一级厨师3人,二级厨师5人,三级厨师11人。
  1985年境内饮食企业情况表市中区商业局、供销社系统饮食业历年销售情况表说明:1976年以前是区供销社来统数字;1979年始,是区商业局、区供销社来统汇总数字。

知识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包括市区及周围11个乡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1985年人口32.8万人。市中区地处苏鲁豫皖之间,淮海地区中心地带,自古即为战略要地,“北负蒙峰,南控江淮,西走梁宋固济,充之屏障而东省之襟喉也”,实扼山东之南大门。枣庄市区屏障一北郊卓山姊妹峰,石壁削立,为震旦纪砂岩,南处北山大断层,与石炭纪煤系接触。卓山两峰,犹如一对忠诚的卫士,守卫着亿吨储量的鲁南煤城。卓山以南盆地藏煤炭,以东岗丘藏铁石,以北以西坡麓梨、枣、樱、植闻名遐迩。素以“质优色美”称著的枣庄煤炭,经百多年的大量采掘,至21世纪初其资源即近枯竭,但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焦宝石、白云岩等矿产藏量丰富,多为大中型矿床,发展建材、冶金、陶瓷工业具有巨大潜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