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建筑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336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建筑业
分类号: TU
页数: 10
页码: 216-225
摘要: 《枣庄市市中区志》对枣庄市建筑业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枣庄市 建筑业

内容

第一节施工队伍
  1949年11月,泥、木、铁、石等工匠组成枣庄建筑工会,有职工148人。
  1956年3月更名枣庄建筑合作社,隶属峄县手工业联社,有职工300余人。
  1960年改建为枣庄市建筑工程公司。
  1958,1959年枣庄镇第一、二、三建筑队相继成立。1963年合并为枣庄镇建筑工程队。1965年更名枣庄镇建筑合作社,隶属市建筑工程公司。社员为亦工亦农人员,平均技术级别2.56级。
  1970年枣庄镇建筑社下放枣庄镇管理。1972年对1970年9月底以前常年临时工转正,当年转正后枣庄镇建筑社有职工272人,其中固定工147人。1976年枣庄镇建筑社改组为市中区建筑公司,当年完成建安量76.25万元,被评为省建筑系统先进单位。70枣庄市市中区志年代末,现境区、社两级建筑业职工近400。名。80年代,建筑业向多种经营方向发展,区属建筑公司建立起预制厂、水电暖安装队、建材供应站、灯具及五金交电门市部等。1985年区级建筑业有区属第一、二、三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及供销社修建队;16个乡镇、街办陆续建立起建筑公司。区、乡(及街办)两级施工组织共有职工5938人,固定资产净值655万元。按建筑施工企业级别,有三级公司2个,四级公司9个,五级公司3个。区属建筑公司有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1人,技术员2人,施工员、预算员16人,二级工以上人员740人;乡镇、街办建筑公司有施工人员、预算员88人,三级工以上人员约占1/2。是年两级建筑公司完成建安工程总量2233.83万元,竣工总面积12.92万平方米。
  1985年城区有非市中区属国营、集体施工组织10个,职工4438人,固定资产771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349万元。
  市中区第一建筑公司位于振兴北路,为三级集体建安企业。1976年由枣庄镇建筑社改组而成。19731983年,平均年建安工程量140万元。1984年完成250万元。1985年职工420人,其中技术、经济人员14人;固定资产净值92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31.8万元。机械设备55台、380马力,平均技术装备率757元/人。全年完成建安工程量270.8万元。
  市中区第二建筑公司位于振兴中路,为三级集体建安企业。前身是枣庄镇综合社建筑队,建立于1961年。
  1976年并于郊区公社建筑队。1982年称市中第二建筑工区。1984年10月改称为市中区第二建筑公司,下设施工队((6个)、水电安装队、木工厂、预制厂、材料供应站。1980-1984年,平均每年完成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
  1985年职工625人,其中技术、经济人员36人;固定资产净值100万元,其中机械设备净值50万元,平均技术装备率800元/人。全年完成建安工程量300.3万元,竣工面积1.44万平方米,上缴利税100多万元。
  市中区第三建筑公司位于振兴北路西侧,成立于1985年1月11日,为四级集体企业。经营资金由区建委拨款8万元,银行贷款10万元。职工217人,全部来自农村,分为6个施工队。全年完成建安工程量125万元,竣工面积1.38万平方米。是年底第三建筑公司并人区房地产开发公司。
  市中区房地产开发公司1984年1月正式成立,为四级施工企业。下属房产管理所、建筑材料公司、水电暖安装公司、预制构件厂4个独立核算单位和10个施工队(大部招揽外地施工队伍)。施工装备有卷扬机、硷搅拌机、电焊器、震动器、台钻、轮锯、拔丝机、调直机、汽车等。1985年职工859人,全年完成建安工程量567.8万元,竣工面积3.53万平方米,盈利100万元。
  1985年乡镇、街办建筑公司情况表
  附:1985年城区非市中区属施工组织表
  区属建筑公司完成千平方米以上建筑工程名录第一建筑公司1963-1975年工程:矿务局机厂厂房、宿舍,枣庄煤矿宿舍,北电厂招待所、配电室,矿务局钻探队宿舍,矿务局老干部楼,陶瓷一厂厂房,枣庄镇农机厂厂房,织带厂厂房,市铁合金厂车间,市棉麻公司厂房,市工业局办公楼,市冶金局办公室,市木材加工厂办公楼,火车站货台,市交通局办公楼,市五金公司库、室,市外贸货栈,市果品公司办公室、盐库,药材站东西仓库,市粮食局面粉库,枣庄镇机关招待所,迎宾旅社楼,市商业局办公室,三中实验楼,回民小学教室,实验小学教学楼,红旗小学教室,田庄医院,市立医院门诊楼,市武装部武器库、打靶场,市农林局办公楼。
  1976-1980年工程:电讯五厂厂第二卷城乡建设房,市铁厂炼铁炉(50立方米),西郊变电所,市铁合金厂变电所,矿务局机厂宿舍楼,市供电局办公楼、宿舍楼,市陶瓷一厂办公楼,矾土水泥厂宿舍楼,十里泉电厂宿舍楼,市公路段办公楼,市中区粮食局办公楼,东方红小学教学楼,公安干校教学楼,市老干部退休楼。
  1981-1985年工程:市中区卫生陶瓷车间,市陶瓷二厂厂房,北电厂开关车间,市中区棉纺织厂厂房,市羊毛衫总厂宿舍楼,枣庄煤矿东井宿舍楼,市印刷厂办公楼,市机械局宿舍楼,市铁合金厂宿舍楼,市中区运输公司门市楼,市糖茶站办公楼,抱犊酒家营业楼,市外贸畜产公司仓库,市粮食局仓库,市银行学校教学楼,市中区政府办公楼。
  第二建筑公司1982~1985年工程:官地煤矿职工宿舍楼,市郊乡煤矿办公楼,市百货大楼南楼,市百货公司文化路商店早晚服务部楼,东风饭店营业楼,鲁南实业公司营业楼,第一百货商店营业楼,市水产公司营业楼,邵庄综合门市部楼,三江大楼,人民商场,利民旅社楼,市郊乡农业银行营业楼,市中区农业局办公楼,市郊乡经委办公楼。
  第三建筑公司1985年工程:市中区委办公楼,市九中综合楼。
  房地产开发公司1984,1985年工程:市中区交通局办公楼,市中区医院门诊楼,兴安街商品楼,振兴小区商品楼。
  第二节施工装备
  建筑业机具装备,1962年枣庄镇建筑队仅有土建绞车1部。1966年枣庄镇建筑社有土建绞车4部、井字架4个。1972年是社有卷扬机3台,搅拌机2台,电夯2台,轮锯1台,振荡器3台,以及电焊机、电刨、伸直机、拉丝机、台钻、砂轮等。1976年区下属建筑组织共有井字架、搅拌机、卷扬机等机械34台。1984年全区有塔吊等各种建筑机械181台,1985年增加到291台。其中区属建筑公司有170台,机械设备净值132万元,技术装备率约800元/人;乡镇建筑公司120台,机械设备净值191万元,技术装备率约400元/人。市建筑工程公司技术装备率为1158元/人。
  1985年市中区区属建筑公司机械设备表说明:开发公司机械装备仅指下属原房产建筑队装备,不包括招揽外地施工队伍之装备。
  第三节建筑设计
  1963年境内市建设局成立规划设计科,有技术人员12人。1972年改建为枣庄市建筑设计室。1985年改称枣庄市建筑勘测设计院。
  1984年6月成立市中区建委建筑设计室,省建委设计处批准其为国家丁级设计单位,主要承担本区中小型工业建筑工程、民用建筑工程和水、电、暖工程设计。设计室共有工作人员12名,其中工程师2名,助理工程师3名,技术员3名,辅助生产人员4名。
  设计前由建设单位提供工程投资额、建筑面积、使用要求,设计单位勘察地形、地貌并了解有关资料,设计初步方案,经建设单位同意,再设计正式方案,晒制兰图。1984,1985年区建委设计室设计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项目有:区龙头路粮店,车站街小学教学楼,立新营业楼,区委办公楼,区计生委门诊楼,区供销社振兴商场,区政府商业门市楼,区立新百货商场。1985年完成单项工程设计30个,工程投资额340万元,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收取设计费3.5万元。
  附:1985年城区内建筑设计单位表
  第四节施工技术
  公用建筑施工组织设计,50年代多由工地负责人或工程技术人员口头安排;80年代对工程进度、人工安排、施工图表均有正规的书面设计要求,一半以上施工企业符合规定。
  公用建筑施工技术变化较大。基础工程,50年代多为灰土层毛石基;80年代普遍为钢筋混凝土圈梁或带形基,高层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式和伐式基。主体工程,50年代多为一砖厚砖墙或空斗砖墙;80年代普通为砖混结构,大型建筑为现浇框架结构,滑模墙体、大型砌块、大型墙板、内滑外挂等新型墙体陆续出现。屋面工程,50年代多为木屋架起脊瓦屋面;80年代普遍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平板屋盖,大跨度、大空间建筑采用钢网架结构屋盖。装饰装修工程,50年代建筑内墙多为白灰砂浆打底,白麻刀灰抹面,外墙装饰始有砂浆拉毛或水泥灰抓毛;80年代,内墙抹面压光后普遍采用106涂料增白,外墙由水泥拉毛、水刷石、彩色涂料、陶瓷马赛克、墙面砖、大理石等装饰。水电暖安装,50年代照明多为明线敷设白炽灯;80年代普遍为暗线敷设日光灯,公共建筑安装多种及高档枣庄市市中区志灯具。1983年后,城区组建水电暖专业安装队,机关办公楼、招待所、旅馆及部分住宅楼有采暖设施。建筑吊装工程,50年代多采用自制滑子吊装工具;80年代普遍采用卷扬机、红旗吊、履带吊、轮胎吊起吊,对大型构件采用分步或抬吊就位。
  第五节经营管理
  经营承包1961年施工组织执行《枣庄市建筑安装单位工程估价表》,建筑工程定额管理工作由建设银行代理。1964年对建筑合作社的承包方式以包工包定额材料为主,包清工为次。建筑合作社工资形式有的实行对个人、小组计件,贯彻“优质优酬,分等付酬”原则;有的实行计时工资加奖励,奖励分超产奖、优质奖、节约奖,按节约价值70%提取,通过评比,由市建设局批准分配。建筑社年终决算税后分配是:事业基金3000(上缴公社2700,上缴建设局3%),公积金4500,福利基金1500,劳动分红10%。每人分红额最多不超过一月工资。1974年枣庄镇建筑社负责人刘诚、盛恒堂坚持对班、组实行定员、定额、定分配,“文化大革命”停工停产大搞“批林批孔”活动时,是社全年仍完成建安工程量46.37万元。
  1977年由市中区基本建设局对建筑公司下达基本建设计划。1984年由区建委全面管理基本建设计划,各建筑公司根据当年接受的建筑工程任务制订施工计划,施工队具体制订进度、进料、人力调配、设备使用、质量检查和安全等项计划,施工队负责人、预算员、施工员分别组织、监督实施。1983-1985年,由公司一级经济核算过渡到公司及下辖单位两级经济核算。区预制厂、水电暖安装公司、青年综合服务社和施工队为基层独立核算单位。公司、施工队、施工班组逐级承包。公司对施工队按工程造价分等提取管理费。合格工程提取22%,优良工程提取20%,全优工程提取18%并奖励施工队负责人和全体职工各1000元。施工队实行“五包一奖”制度,分解指标到班组。即“包定额,包工期,包质量,包材料消耗,包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超指标奖励。”超额完成任务的出勤工最高日奖金为0.7元,完不成任务的班组每班每人扣基本月工资5%。
  市中区第一建筑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表
  安全质且1970年10月10日,枣庄镇建筑合作社在市大缸厂厂房施工中忽视安全作业,致成屋架倒塌,亡2人,伤5人。1978年9月29日,市中区建筑公司施工队在矾土水泥厂夜间作业,陈洪银检修脱轨罐笼,罐笼上下起动时他被严重挤伤,抢救无效,次日死亡。80年代,施工系统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监督组织,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楼房和厂房脚手架上设安全网,工人上班戴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安全带,保持机械装置完好。1984,1985年,区直公司无重大事故,轻伤率占200o0工程质量管理,1980年前借助线锤、直尺、卡尺、水平车等进行实测,用眼看手摸等直观方法检查。1980年开始使用质量检查专用仪器。1985年区建委设立质量监督站,各建筑公司设质量检查股,各施工队设质量检查员。
  建筑公司根据责、权、利统一的原则,放给质量检查人员最大的监督权、奖罚权。1985年区第二建筑公司在东风酒楼施工中,质量检查人员进行梁柱钢筋绑扎验收时发现甲方购买的必25号钢筋无合格证,立即作出停工试验决定,最后更换了不合格的梁柱钢筋,保证了工程质量。同年在三江大楼施工中,质量检查人员发现二楼钢筋混凝土框架接茬处有空洞,责令推倒重做,根除工程隐患。另因阴雨地面起潮,有3900平方米水磨石地面出现麻面起鼓,甲方虽急于早开业不追究,但仍做出返工决定。质量检查,有工人互相检查,检查员随时检查,公司定期检查等规定。完工时,区质监站会同甲乙方按国家工程验收标准测检,合格即交付使用。
  枣庄市市中区志在开展争创全优工程活动中,经省、市质监站共同评定的市中区建筑业全优工程有:第二建筑公司于1983年竣工的市第一百货商店大楼,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1984年竣工的人民商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同年竣工的市计量局办公楼,,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1985年竣工的三江大楼,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

知识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包括市区及周围11个乡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1985年人口32.8万人。市中区地处苏鲁豫皖之间,淮海地区中心地带,自古即为战略要地,“北负蒙峰,南控江淮,西走梁宋固济,充之屏障而东省之襟喉也”,实扼山东之南大门。枣庄市区屏障一北郊卓山姊妹峰,石壁削立,为震旦纪砂岩,南处北山大断层,与石炭纪煤系接触。卓山两峰,犹如一对忠诚的卫士,守卫着亿吨储量的鲁南煤城。卓山以南盆地藏煤炭,以东岗丘藏铁石,以北以西坡麓梨、枣、樱、植闻名遐迩。素以“质优色美”称著的枣庄煤炭,经百多年的大量采掘,至21世纪初其资源即近枯竭,但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焦宝石、白云岩等矿产藏量丰富,多为大中型矿床,发展建材、冶金、陶瓷工业具有巨大潜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