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人口普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321
颗粒名称: 第六节 人口普查
分类号: C921.2
页数: 3
页码: 188-190
摘要: 建国后进行的全国3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均定为年度的7月1日零时。
关键词: 人口调查 人口普查

内容

建国后进行的全国3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均定为年度的7月1日零时。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后结合政权普选进行的。普查项目有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民族和住址等6项。同时对18岁及以上人口中有选举权者、被剥夺选举权者及精神病患者也进行普查登记。峄县成立人口调查登记办公室,境内区、乡两级建立相应机构。
  普查前公布普查登记办法,训练普查人员,划分人口普查区域,设点试办。
  普查中到站登记、流动登记、派员询问登记相结合。乡镇派出所范围内人口调查登记完毕后,逐级汇总上报。第一次人口普查,现区境计有26817户,119368人。其中十区(枣庄区)6215户,27239人,包括枣庄镇3456户,枣庄市市中区志15847人。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是在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之后,为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的。普查项目比第一次普查增加了文化程度、本人成份和职业三项。后两项只作登记,不作统计。1964年5月下旬枣庄镇(县级)成立第二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300多人参加人口普查工作。6月15日前完成核实户口任务,6月29日完成金庄居委会登记试点工作。正式登记时,设站登记与上门登记相结合。登记后,召开群众会宣读户口,复查核对。复查中发现有多报人口现象。个别人或出于冒领国家粮食、布票,或出于多分自留地,或假报出生、将农业人口安成非农业户籍。枣庄镇顺河街有一居民,儿媳系农业户口,为将新生孙女安成非农业户籍,假报为自己亲生。现境11处人民公社在普查登记中共多报人口967人,漏报420人,在复查中进行了核实。第二次人口普查,枣庄镇计有10716户,59768人;现区境内计有38484户,174680人。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是在我国发生巨大变化、人口有很大增长的情况下,为查清人口基数,更好地制订社会主义现代化r建设战略决策而进行的。普查项目共19项,比第二次普查增加有关婚姻、生育状况、经济特征等内容。市中区普查范围包括五个街道办事处的56个居委会(含居委会级地址编码集体户8个)和郊区公社的35个生产大队。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1981年7月至1982年6月为准备阶段。工作重点是健全普查机构,开展普查宣传,完成户口整顿,搞好普查试点。市中区建立11人的普查领导小组,下设35人的普查办公室。户口整顿中澄清6254人的人户分离问题。普查试点在东方红街道办事处的3个居委会和郊区公社的3个生产大队进行,同时对全区普查人员进行现场训练。试点汇总资料经省计委电子计算站录人反馈,差错总计44项,其中普查登记6项,编码错漏38项。项目差错率为0.251%,户记录项差错率为0.271%,人记录项差错率为0.249%性别码差错率为0.43蝙,年龄码差错率为0.174%。试点汇总资料基本符合要求。1982年7~11月为普查登记、手工汇总和编码阶段。经培训的512名普查员、187名普查指导员以及151个居委会、生产大队干部参加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划分6个普查战区,203个普查登记站,于7月1-8日完成普查登记任务。月内进行自查、互查、抽查。抽查14个居民小组、8个生产队,计222户,850人。查出户项差错1第一卷地理项,人项差错34项,差错率分别为0.08编,2.8编。8-10月由编码作业组、质量检查组、资料管理组计74人完成资料手工汇总、编码、分析工作。
  1982年12月至1984年2月为人口普查资料的整理上报和录用阶段。依照省电算站机器汇总数据,于1984年2月在秦皇岛市资料印刷厂印刷《枣庄市市中区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汇编》200册。此汇编设图6张,表37种。第三次人口普查,市中区计29610户,132645人;现区境内为67923户,301163人。比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现区境内户数增长1.53倍,人口增长1.52倍。

知识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包括市区及周围11个乡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1985年人口32.8万人。市中区地处苏鲁豫皖之间,淮海地区中心地带,自古即为战略要地,“北负蒙峰,南控江淮,西走梁宋固济,充之屏障而东省之襟喉也”,实扼山东之南大门。枣庄市区屏障一北郊卓山姊妹峰,石壁削立,为震旦纪砂岩,南处北山大断层,与石炭纪煤系接触。卓山两峰,犹如一对忠诚的卫士,守卫着亿吨储量的鲁南煤城。卓山以南盆地藏煤炭,以东岗丘藏铁石,以北以西坡麓梨、枣、樱、植闻名遐迩。素以“质优色美”称著的枣庄煤炭,经百多年的大量采掘,至21世纪初其资源即近枯竭,但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焦宝石、白云岩等矿产藏量丰富,多为大中型矿床,发展建材、冶金、陶瓷工业具有巨大潜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