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口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31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人口构成
分类号: C922
页数: 13
页码: 172-184
摘要: 人口主要由民族构成、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文化构成、经济构成、婚姻构成等构成
关键词: 枣庄人口 人口构成

内容

民族构成
  明代万历年间,有从祖国大西北迁来的回民聚居于枣庄。此后陕西、河北等省及省内德州、济南、益都、泰安、济宁等地回民亦有陆续迁人者,繁衍至今。1948年解放前夕,回族300余户中,为矿工之家的152户,其他户多从事手工、屠宰、商贩诸业。人口分布有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1953年现境中峄县的33个乡镇,计有回族1785人,占是境总人口1.6%。其中枣庄镇回族1719人,占回族总人口9600,约有半数聚居在老枣庄街。境内其他少数民族,只枣庄镇有满族1人。
  1964年现境有回族3294人,占总人口1.900。其中枣庄镇回族3129人,分布在城镇街道57.3%,农业生产队9.600,矿务局系统29.6Yo,市直企事业单位3.5%。镇内满族,在矿务局系统11人,市直企事业单位3人。壮族1人,在金庄街。工作调动,家属迁入,使少数民族成份陆续增加。1982年现境有回族5302人,满族41人,朝鲜族9人,蒙古族6人,白族6人,高山族、苗族、壮族各1人。回族占总人口1.8%占少数民族总数98.8%,主要集中在城区大洼街、工农街、振兴街、利民村,农村渴口乡、齐村镇亦较多。少数民族人口多为城市户口。
  1982年人口普查现区境各民族人口分布表
  性别构成
  建国以来,现区境内人口性别构成(设女为100),男性多于女性。性比例指标,城市及郊区一般高于乡村。
  1950年现境性比例指标为103.69%其中城市及郊区为95.760001953-1957年,现境平均性比例指标为106.96%。城市及郊区年平均性比例指标为128.46%0,指标最高1955年为137.91写.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使男性人口比重激增,1959^1961年现境平均性比例指标为145.55写,指标最高1959年为148.86000(城市及郊区性比例无考)1962-1975年,现境平均性比例指标为112. l0%。城市及郊区平均性比例指标为142.73%指标最高1962年为151.810001976-1985年,现境平均性比例指标为108.75%。城市及郊区平均性比例指标为118.8400;最高1978年为124.51%。自1979年起,城市及郊区性比例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
  少、壮、老年龄组性比例指标差异较大。据1982年市中区人口普查资料,0-14岁性比例指标为107.65%915^-59岁为122.86%,60岁及以上为78.62%。
  1985年人口性别构成表
  年龄构成
  枣庄城市及郊区不同年龄组(按历史统计口径划分)人口占总人口比重:0-6岁学前儿童1960年为16.22%,1978年为11.14%.1982年为9.8200,比重呈下降趋势,7-12岁学龄儿童1960年为9.05%,1982年为11-95%。男性16-60岁、女性16~55岁的劳动适龄人口,1960年比重为65.0800,社会负担系数为53.66%;1978年比重为59.37%,社会负担系数为68.44写;1982年比重为66.21%,社会负担系数为51.0300018岁及以上选民人口,1960年为67.62%,1978年为64.89%,1982年为66-63%。按少、壮、老年龄组划分,1982年。-14岁为35464人,占总人口26.74%;15^-59岁为90699人,占总人口68.38%;60岁及以上老年为6482人,占总人口4.88%。人口年龄的中位数为24岁。
  1982年人口普查城市及郊区人口年龄状况表
  1982年城市及郊区(原市中区)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文化构成
  现区境内具有小学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和占总人口比重:1964年为43657人,占25%;1982年为180061人,占59,79%。
  现境具有不同文化程度人数的比重:1964年大学者占1.0800,高中者占3.9700,初中者占14.5%,小学者占80.44%;1982年大学者占1.24%,高中者占14.7800,初中者占33.84%9小学者占50.13000现境文盲、半文盲人数和占总人口比重:1964年为94760人(其中7-12岁18652人),占54.2500;1982年为92897人(其中6-11岁15731人),占30.85000城市及郊区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和占其总人口比重:1964年为25536人,占42.73%;1982年为96840人,占73.01%。
  城市及郊区1982年具有不同文化程度的男女比例(人口性比例为116:100),大学者264:100,高中者131:100,初中者136:100,小学者146:1000城市及郊区文盲、半文盲人数和占其总人口比重:1964年为20751人(其中7-12岁2962人),占34.72%;1982年为25305人(其中6一11岁4401人),占19.0800。
  城市及郊区1982年文盲、半文盲占各自年龄组人口比重:60岁及以上为79.02%,55-59岁为55.87%,50-54岁为45.30%,45-49岁为37.76%,40^-44岁为27.78%,35-39岁为20.29%,30-34岁为18.96%,25-29岁为10.65%,20-24岁为3.48%,15-19岁为1.08%,12-14岁为0.79000
  1982年人口普查现区境各种文化程度人数分布表
  (续表)
  现区境城乡千人占有不同文化程度人数表
  经济构成
  农业、非农业人口现区境农业人口多于非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比重,总势增加,一度失衡。1955年非农业人口17308人,农业、非农业人口比例(下称“农非比例”)为100.15.4701958-x1960年非农业人口激增,1960年达到95862人,农非比例为100a101.53。随国民经济调整,压缩城市人口,1962年非农业人口减少到54201人,农非比例为100:50.29。此后,非农业人口数量回升,而比重持续下降,至1970年为最低点。是年非农业人口为66098人,农非比例为100:45.78,1976年非农业人口为81534人,农非比例为100:48.40;1980年为103636人,农非比例为100:57.56;1985年为148426人,农非比例为100:82.47。
  城市及郊区,1955年有非农业人口17308人,农非比例为100:550.68;1960年有非农业人口57019人,农非比例为100:1392;1970年有非农业人口66098人,农非比例为100s1112;1975年有非农业人口85969人,农非比例为100:1157,1976年区划调整,城市及郊区人口属各塔埠等4个公安派出所管理,按所辖范围,农业人口为28235人,非农业人口为79903人,农非比例为100:282.99.1982年郊区公社的官庄、辛庄、立新、车站等农业生产大队,计890户2826人农转非;1985年市郊乡的南龙头、北龙头、邵庄、孔庄、马宅子、杨河等村,计1517户5305人农转非。1985年城市及郊区农业人口25588人,非农业人口125031人,农非比例为100:488.63。
  1976-1985年现区境农业、非农业人口表
  在业、非在业人口现区境1982年在业人口为168196人,占总人口55.85Yo。其中,从事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的75280人,占在业人口44.7600;从事第二产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的55765人,占在业人口33.1500;从事第三产业(交通、邮电、商业、饮食、供销、公用事业、文化、卫生、教育)的21630人,占在业人口12.86%。不在业人口为37900人,占总人口12.5800。其中,从事家务劳动的17705人,在校学生9562人,待升学的274人,待国家统一分配的21第一卷地理人,城镇待业的1918人,退休退职人员4583人,其他3837人。
  城市及郊区1982年在业人口为79860人,占城市及郊区总人口60.210o。在业人口年龄状况:15-19岁11051人,占(在业人口)13.84写;25一29岁14578人,占18.2500;30一34岁9816人,占12.29%;35一女49、男54岁26208人,占32.82%;女50一54、男55一59岁2162人,占2.700o;女55、男60岁及以上1538人,占1.93%。青壮年中15-34岁在业人口占在业总人口62.55000行业、职业人口现区境1982年行业、职业人口构成状况如表。在不同行业中,女性多于男性的有农、林、牧、渔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应及仓储业,住宅管理、公角事业、居民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城市及郊区:1960年枣庄城市在业人口29597人。其中,工业、交通、邮电、建筑业22883人,占77.320a;商业、金融、服务业2912人,占9.84%;文化、教育、卫生、科研事业“6人,占2.2200;国家机关、政党群团2026人,L占6.85写;其他行业1120人,占3.78%,1982年城市及郊区人口行业、职业构成状况如表。在业人口具有大学、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分别为1649,17694人,分别占在业人口2.06%,22.16%。各类职业人口具有大学、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及占在业人口相应文化程度总人数的比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大学者1154人,占69.98%,高中者4325人,占24.44%;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大学者280人,占16.9800,高中者863人,占4.88%;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大学者133人,占8.07%,高中者1581人,占8.94%;商业工作人员,大学者6人,占0.36%,高中者1042人,占5.8900;服务性工作人员,大学者2人,占0.12%,高中者696人,占3.93环;农、林、牧、渔劳动者,大学者2人,占0.12%,高中者729人,占4.12%;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大学者66人,占400,高中者8283人,占46.81%;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大学者6人,占0.3600,高中者175人,占0.97%。
  1982年人口普查现区境行业人口构成表
  1982年人口普查现区境职业人口构成表
  1982年人口普查城市及郊区各行业人口职业分布表
  (续表1)
  (续表2) 婚姻构成
  现区境1982年15岁及其以上人口为206045人。其中未婚人口60831人,占29.52Yo;有配偶人口132975人,占64.54%;丧偶人口11654人,占5.66%;离婚人口585人,占们户‘灼白0.28%。
  城市及郊区1982年15岁及其以上人口为97181人。其中未婚占29.9200,有配偶占65.51%,丧偶占4.31%,离婚占0.26肠。20-24岁未婚人口9874人,占同年龄组人口66.5%。
  现区境、城市及郊区家庭户平均人口,1953年分别为4.48人,4.62人;1982年分别为3.98人,3.65人。
  1982年人口普查城市及郊区育龄人口年龄分组婚姻状况表
  (续表)

知识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包括市区及周围11个乡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1985年人口32.8万人。市中区地处苏鲁豫皖之间,淮海地区中心地带,自古即为战略要地,“北负蒙峰,南控江淮,西走梁宋固济,充之屏障而东省之襟喉也”,实扼山东之南大门。枣庄市区屏障一北郊卓山姊妹峰,石壁削立,为震旦纪砂岩,南处北山大断层,与石炭纪煤系接触。卓山两峰,犹如一对忠诚的卫士,守卫着亿吨储量的鲁南煤城。卓山以南盆地藏煤炭,以东岗丘藏铁石,以北以西坡麓梨、枣、樱、植闻名遐迩。素以“质优色美”称著的枣庄煤炭,经百多年的大量采掘,至21世纪初其资源即近枯竭,但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焦宝石、白云岩等矿产藏量丰富,多为大中型矿床,发展建材、冶金、陶瓷工业具有巨大潜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