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30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质
分类号: P5
页数: 4
页码: 136-139
摘要: 市中区地层,从老到新有太古界泰山群,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下统)、二迭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等,沉积总厚度约2465米。
关键词: 自然环境 地质

内容

地层市中区地层,从老到新有太古界泰山群,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下统)、二迭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等,沉积总厚度约2465米。
  市中区地层属华北型。在巨厚的奥陶系石灰岩之上直接沉积石炭系、二迭系海陆交互相煤系地层。其上除局部地区有上株罗系地层保留外,平原地区直接为第四系冲积层覆盖。
  泰山群主要分布在北山断层以北的郭村、凤凰岭、尚岩、安城、税郭一带。主要岩性为二云母页岩,角闪黑云母片麻岩,眼珠状、条带状、斑状混合岩等。此组为古老结晶基底,俗称老地层。
  震旦系底部为薄层泥质白云质灰岩、杂色页岩、石英砂岩等组成,厚度不均,分布不广,只有周村乡南部和郭村北部有少量出露,厚度30-60米。上部为中厚层含豹皮灰岩,质纯性脆,与馒头阶分界有一层含隧石结核,厚度为95米。
  寒武系下寒武系的馒头组、毛庄组和中寒武系的徐庄组,主要分布在周村乡和齐村镇的北部;上寒武系的w山组、长山组、凤山组,主要分布在永安乡和西王庄乡的南部山脚。厚约750米。
  奥陶系主要分布于煤系地层周围,以白云质灰岩和虎皮状灰岩为主,永安、黄庄乡南部至西王庄、安城一带以及渴口乡、齐村镇北缘都少有出露,其余被第四系地层覆盖。总厚度557.7一619.5米。中奥陶系地层风化壳上,残存山西式铁矿。
  石炭系分布于北山断层以南的枣陶盆地地区,多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很少出露。中石炭纪海漫,造成海陆交互相的石炭二迭煤系地层沉积。约沉积15层薄层石灰岩,18-25层煤层和砂岩、砂泥岩、泥岩地层。中石炭系厚40^-60米,上石炭系厚约180米。
  二迭系分布位置与石炭系相邻,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很少出露。岩性以砂岩、泥岩为主,总厚度345米。
  分上下两组,下组(山西组)沉积有可采煤层,上组沉积有柴煤。
  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北山断层以南和山涧盆地中,岩性为棕黄色、黄褐色粘质砂土以及砂石粘土,含铁锰结核,厚度1-8米。表层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可供耕作。
  岩石市中区东北部、西北部、南部地表隆起部分为泰沂山区的延伸。岩石多为奥陶纪沉积石灰岩,面积较大。此岩构成的山丘及其风化的土壤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500。其余为由酸性岩或基性岩构成的陵,分布不规律,面积都很小,多为片麻岩和花岗岩,结构差别较大,由此发育的土壤是棕壤土和棕壤性土。
  区境地下含水岩组主要有: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西王庄乡北部,安城乡南部,市郊乡南部,永安乡东部和黄庄乡南部。
  碳酸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区境内广泛分布寒武、奥陶系地层。中奥陶系的二、四段和下寒武系馒头组底部灰岩,均属厚层灰岩,易于破碎溶蚀,是特好的含水层。
  基岩裂隙含水岩组分布在渴口、孟庄、安城、税郭诸乡镇及北山断层以北的古老变质岩中。
  构造市中区在大地构造上属鲁中南台隆,位于鲁南台隆背斜的边缘,地质构造复杂,在多次造山运动中岩层发生褶皱和断裂,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
  褶皱区境内较大的褶皱为枣庄一陶庄构造盆地,东端位于税郭、安城一带,形成向西开阔的簸箕状相斜盆地。
  断层枣陶断层:又称北山断层,走向为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70800,断距1500^-2000米,断裂带宽4-7米。此断层前期受南北向挤压,具压扭性,后期受新华夏系影响,具张扭性。
  曹王墓断层:走向2900^3100,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600^-700,两盘落差200-350米,断层破碎带宽200米及以上数百米不等,两盘岩层在平面上有明显的牵引弯曲。断层结构力学复杂,是多次“运动一构造”作用的结果,具压、张、扭三种力学性质,压性和张性特征均很明显。齐村镇银庄、井庄受曹王墓断层影响。
  冯刘耀一侯新庄断层:北东走向(N600-700E),倾角700-800,属压性断层。
  东王庄一于官庄断层:北东走向(N650-700E),倾向北,倾角为55“。,在冯刘耀排水沟内有出露。上盘为寒武系毛33白云质灰岩,下盘为下奥陶,:含隧石核。据出露处分析,为压扭性断层。
  三里屯一古屯断层:北西走向(N700W),倾向南,倾角500~700。其上盘为Ol:含珠角石化石及健石结核的白云质灰岩,下盘为O,:含隧石结核的白云质灰岩。据断层带内现象分析,为张扭性断层。
  石灰窑埠断层:北东走向(N100~200E),倾向东,倾角800,为张性断层。税郭镇东三屯、西三屯受其影响。
  王庄(西王庄乡簸箕掌)断层:北东走向(N15O~200E),倾向西,倾角800,断裂带宽2.4米,为张扭性断层。
  东王庄泉断层:北东走向(N100E),被第四系地层覆盖,性质不明。东王庄泉群泉水均沿构造两侧出露。
  南安城断层及牛角断层:南安城断层,北东走向(N350E),倾向西,为压扭性断层。牛角断层,西东走向(W150E),倾向西,为张扭性断层。
  十里泉断层:在山阴村西大山口发现200余米宽的地堑,为断层南段,毛2:顶部M状厚层灰岩与毛3、组上部接触。北东走向(N550^-600E),穿越山阴村中间,沿十里泉西侧至各塔埠,为张扭性断层。
  官地断层:出露于中奥陶和石炭二迭系地层中。北东走向(NEE),中部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在良辛庄南出现,属压扭性断层。
  九顶莲花山断层:北东走向(N100E)。南盘为上寒武系的凤山组,下奥陶系的得治里组、亮甲山组,向北扭动至永安西岭。
  另外,区境内还发育有数条小断层,如遗棠一杨河压扭性断层,十里泉一石料厂被灰绿岩充填的张扭性断层等。

知识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包括市区及周围11个乡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1985年人口32.8万人。市中区地处苏鲁豫皖之间,淮海地区中心地带,自古即为战略要地,“北负蒙峰,南控江淮,西走梁宋固济,充之屏障而东省之襟喉也”,实扼山东之南大门。枣庄市区屏障一北郊卓山姊妹峰,石壁削立,为震旦纪砂岩,南处北山大断层,与石炭纪煤系接触。卓山两峰,犹如一对忠诚的卫士,守卫着亿吨储量的鲁南煤城。卓山以南盆地藏煤炭,以东岗丘藏铁石,以北以西坡麓梨、枣、樱、植闻名遐迩。素以“质优色美”称著的枣庄煤炭,经百多年的大量采掘,至21世纪初其资源即近枯竭,但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焦宝石、白云岩等矿产藏量丰富,多为大中型矿床,发展建材、冶金、陶瓷工业具有巨大潜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