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质
地层市中区地层,从老到新有太古界泰山群,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下统)、二迭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等,沉积总厚度约2465米。
市中区地层属华北型。在巨厚的奥陶系石灰岩之上直接沉积石炭系、二迭系海陆交互相煤系地层。其上除局部地区有上株罗系地层保留外,平枣庄市市中区志原地区直接为第四系冲积层覆盖。
泰山群主要分布在北山断层以北的郭村、凤凰岭、尚岩、安城、税郭一带。主要岩性为二云母页岩,角闪黑云母片麻岩,眼珠状、条带状、斑状混合岩等。此组为古老结晶基底,俗称老地层。
震旦系底部为薄层泥质白云质灰岩、杂色页岩、石英砂岩等组成,厚度不均,分布不广,只有周村乡南部和郭村北部有少量出露,厚度30-60米。上部为中厚层含豹皮灰岩,质纯性脆,与馒头阶分界有一层含隧石结核,厚度为95米。
寒武系下寒武系的馒头组、毛庄组和中寒武系的徐庄组,主要分布在周村乡和齐村镇的北部;上寒武系的w山组、长山组、凤山组,主要分布在永安乡和西王庄乡的南部山脚。厚约750米。
奥陶系主要分布于煤系地层周围,以白云质灰岩和虎皮状灰岩为主,永安、黄庄乡南部至西王庄、安城一带以及渴口乡、齐村镇北缘都少有出露,其余被第四系地层覆盖。总厚度557.7一619.5米。中奥陶系地层风化壳上,残存山西式铁矿。
石炭系分布于北山断层以南的枣陶盆地地区,多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很少出露。中石炭纪海漫,造成海陆交互相的石炭二迭煤系地层沉积。约沉积15层薄层石灰岩,18-25层煤层和砂岩、砂泥岩、泥岩地层。中石炭系厚40^-60米,上石炭系厚约180米。
二迭系分布位置与石炭系相邻,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很少出露。岩性以砂岩、泥岩为主,总厚度345米。
分上下两组,下组(山西组)沉积有可采煤层,上组沉积有柴煤。
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北山断层以南和山涧盆地中,岩性为棕黄色、黄褐色粘质砂土以及砂石粘土,含铁锰结核,厚度1-8米。表层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可供耕作。
岩石市中区东北部、西北部、南部地表隆起部分为泰沂山区的延伸。岩石多为奥陶纪沉积石灰岩,面积较大。此岩构成的山丘及其风化的土壤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500。其余为由酸性岩或基性岩构成的陵,分布不规律,面积都很小,多为片麻岩和花岗岩,结构差别较大,由此发育的土壤是棕壤土和棕壤性土。
区境地下含水岩组主要有: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西王庄乡北部,安城乡南部,市郊乡南部,永安乡东部和黄庄乡南部。
碳酸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区境内广泛分布寒武、奥陶系地层。中奥第一卷地理陶系的二、四段和下寒武系馒头组底部灰岩,均属厚层灰岩,易于破碎溶蚀,是特好的含水层。
基岩裂隙含水岩组分布在渴口、孟庄、安城、税郭诸乡镇及北山断层以北的古老变质岩中。
构造市中区在大地构造上属鲁中南台隆,位于鲁南台隆背斜的边缘,地质构造复杂,在多次造山运动中岩层发生褶皱和断裂,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
褶皱区境内较大的褶皱为枣庄一陶庄构造盆地,东端位于税郭、安城一带,形成向西开阔的簸箕状相斜盆地。
断层枣陶断层:又称北山断层,走向为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70800,断距1500^-2000米,断裂带宽4^-7米。此断层前期受南北向挤压,具压扭性,后期受新华夏系影响,具张扭性。
曹王墓断层:走向2900^3100,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600^-700,两盘落差200-350米,断层破碎带宽200米及以上数百米不等,两盘岩层在平面上有明显的牵引弯曲。断层结构力学复杂,是多次“运动一构造”作用的结果,具压、张、扭三种力学性质,压性和张性特征均很明显。齐村镇银庄、井庄受曹王墓断层影响。
冯刘耀一侯新庄断层:北东走向(N600-700E),倾角700-800,属压性断层。
东王庄一于官庄断层:北东走向(N650-700E),倾向北,倾角为55“。,在冯刘耀排水沟内有出露。上盘为寒武系毛33白云质灰岩,下盘为下奥陶O,:含隧石核。据出露处分析,为压扭性断层。
三里屯一古屯断层:北西走向(N700W),倾向南,倾角500~700。其上盘为Ol:含珠角石化石及健石结核的白云质灰岩,下盘为O,:含隧石结核的白云质灰岩。据断层带内现象分析,为张扭性断层。
石灰窑埠断层:北东走向(N100~200E),倾向东,倾角800,为张性断层。税郭镇东三屯、西三屯受其影响。
王庄(西王庄乡簸箕掌)断层:北东走向(N15O~200E),倾向西,倾角800,断裂带宽2.4米,为张扭性断层。
东王庄泉断层:北东走向(N100E),被第四系地层覆盖,性质不明。东王庄泉群泉水均沿构造两侧出露。
南安城断层及牛角断层:南安城断层,北东走向(N350E),倾向西,为压扭性断层。牛角断层,西东走向(W150E),倾向西,为张扭性断层。
十里泉断层:在山阴村西大山口枣庄市市中区志发现200余米宽的地堑,为断层南段,毛2:顶部M状厚层灰岩与毛3、组上部接触。北东走向(N550^-600E),穿越山阴村中间,沿十里泉西侧至各塔埠,为张扭性断层。
官地断层:出露于中奥陶和石炭二迭系地层中。北东走向(NEE),中部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在良辛庄南出现,属压扭性断层。
九顶莲花山断层:北东走向(N100E)。南盘为上寒武系的凤山组,下奥陶系的得治里组、亮甲山组,向北扭动至永安西岭。
另外,区境内还发育有数条小断层,如遗棠一杨河压扭性断层,十里泉一石料厂被灰绿岩充填的张扭性断层等。
第二节地貌
区境北、东、南部低山起伏,地势较高;中、西部地势平缓。全区地形如簸箕西向张口。随煤矿经年深人采煤,市区地表下沉,演为陶枣盆地之盆底。
全区最高点是周村乡大王山,海拔405.2米;最低点是西王庄乡洪村,海拔50.1米,高差355.1米。
低山丘陵市中区处鲁中南山地丘陵南沿。
齐村镇、渴口乡、孟庄乡3个乡的北部,税郭镇东部,西王庄乡、市郊乡、永安乡3个乡的南部,周村乡全部,皆为石灰岩低山丘陵区,面积达176.8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7.1000区境内山脉多东西向。北部山峰有Y_7,玄武岩石壁削立,山顶较平坦;山上岩石多裸露,风化剥蚀,巨石滑落现象触目可见。南部边缘地区山头圆滑,无山顶。
君山南麓群山位于周村乡东北境,抱犊固之南,俗称九顶莲花山。其首山名大王山,背靠抱犊尚,海拔405.2米;西腿为大山(370米)、草帽山(305米);东腿为罗山(309米)、光棍山(338米)、寨山(316米)。野兽尚存狼、灌、狐、兔。《峄县志》载:“其阳(指抱犊bm南),平原六七里,周村集在焉,西枷水经其南而东流。"1960年政府兴修水利,拦蓄西伽水,建设水库,周村集搬迁。
库南群山列周村水库之南,中起龟山绵延而西。龟山(331米),“中隆起,而下四垂,状如巨龟缩颈而伏。”“上有一泉,岁早不涸,旁有雄碾墙灶故迹,相传元末土人避兵处。”(((峄县志)))蛇山(319米),位龟山之南,西连黄山(345米)、马山(318米)。周村乡西境、周村水库西南岸有敖山(353米)、洛山(284米)、西马山(318米)、黄山(又名峨山,345米)。山顶都有石第一卷地理灰岩尚,山麓、山峪遍布板栗、柿子、山植等果树。
四乡镇界山横梁山处于周村、安城、孟庄三乡边境,蜿蜒如弧。其东山头名涝山(229米),西山头名富山(又名福山,267米),中山头名横山(201米)。自东北而西南绵延于周村、税郭、安城乡界的的界山有崖头山(又名挂榜山、大山顶,328米),师家山(又名狮子山,295米),长山(又名卜乐东山,329米),花果山(315米),寨山(又名凤凰山,264米),秦山(又名魏家山,264米)。崖头山“北麓有巨崖,险绝,削立数十丈”(((峄县志》)。花果山以南多果树,有花果泉。师家山与横梁山之间有分水岭连结,岭北水北流,岭南水南流。
另,安城乡东境有龙山子(134米),盘曲如龙;税郭镇东部有双山子(180米),藏铁矿石;孟庄乡南缘有双凤山(146米),“多灌狐”。
渴口群山位于渴口乡北部。卓山,古名凤啄山,又名灌山,位于市中区政府驻地东北向约5公里处。有东西姊妹峰,东峰海拔379.6米,西峰329米,风化日显。以南盆地藏煤炭,东麓藏铁石,西麓和北坡多果树,梨和樱桃闻名遐迩。钓台山,又名回龙山,位于卓山之西,东西绵延四五里。其东峰280米,中峰254米,西峰232米。
《峄县志》载:“山凡九曲,一曲一泉,皆自岩侧出”。“其麓多砺石,多白里、青至”。山下多果树,红枣最有名。卓山之阴,与钓台山之间有一山横亘,名凤凰岭,“多怪石,大小不一,皆椭圆,居人以为凤卵也”(((峄县志》)。凤凰岭盛产梨、樱桃、枣、山植等山果。渴口乡北境有平山(260米)、虾蟆山(280米)、防备山(249.5米)、马脖子山(357米)等,均为玉古山(古名云谷山,478.1米,主峰在山亭区境内)的南案。《峄县志》载:平山“其上多异石,多白要;其下多铜、铅矿”。
齐北群山齐村镇北部诸峰,均在海拔250米以上。谷山,古名夹谷山、天台山、天目山,海拔396.5米。主峰南北向,甚方正,m顶石壁削立,西崖有牛鼻洞,东崖有尤蔡洞。洞中常有群鸟聚集。山阴多柿、栗、枣、梨等果树,山阳遍布石榴树。《峄县志》载:“夹儿山旧有锡厂”。大馒头山(又名大洞山,317.5米),在谷山之西。山南有小馒头山(220米)、柏山(166米)。柏山因柏树繁茂而得名,山下盛产花椒。
《峄县志》载:柏山“望之如练,亦曰白山。西岩一池,深丈余,……池侧有龙神祠,金明昌间建”。阜子w,又名积料商、鸡冠子0。主峰在山亭区境内,海拔475.6米,为区北境第二高度界山,“山势高突,直入云际”。其东庙岭,与防备山相接。《峄县志》载阜子Md左麓银井山“多铅矿”。西北境界山有老虎头山(394米)、黄山(298米)、花山(321米)、王山(360米)、黄鸳山(380米)等。
西王庄乡群山多为与峰城区分界山,自东而西沿界绵亘。较高山头有土山(又名黄山,265.7米)、寨山(312米)、棚山(又名蓬山,325.5米)、鹰咀山(295米)、姑嫂山(272.6米)、坛山(275.8米)。西王庄乡冯刘耀村南神山(15。米),蕴藏白云石。乡境内还有庙山(119米)、龙泉山(193米)、护君山(130.7米)、娄山(109米)等。
永安乡群山多为与峰城区、薛城区分界山,自东而西绵亘起伏。南境有霸王山(古名卧虎山,283米)、羊山(292米),与峰城区为界;西南境有富山(213米),与薛城区为界。乡境内还有湖山(72米)、木山(100米)、于山(70米)等3座独立小山。永安乡群山多柿、枣及杂树,但不成林。野生动物有狐狸、灌狗、野鸡、山蝎等。
山麓平原山麓平原处在区境中间地带,分布于齐村镇南部和市郊、永安、黄庄、郭里集、孟庄、安城等乡,面积为198.5平方公里,占区境总面积52.9%。成土母质主要是冲积物。沉积层成层性明显,砂层、壤土层和粘土层相互交错,矿物质种类繁多,形成肥力较高的土壤。税郭支流、齐村支流及周村伽河支流两岸的冲积物,是淋溶褐土、河潮土的主要成土母质。其耕作区是重要的粮食、蔬菜生产基地。
地貌类型及面积表
第三节水系
市中区河流,属淮河流域、湖东京杭大运河水系。全区河道18条,主要河流郭里集河、齐村沙河、西王庄河,发源于北部山丘地带,向南注入峰城大沙河,各自流域都在100平方公里以上。境内诸水多为季节性河流,夏秋排洪泄涝,冬春潺弱近于干涸。
郭里集河又称郭里集支流。发源于山亭区付庄乡东北大鹰台山西侧第一卷地理的沧浪渊。上游称沧浪河。郭里集河向南流经孟庄乡荆山口、郭里集乡河北村、西王庄乡洪村,然后注入峰城大沙河。郭里集河分支有:发源于渴口乡玉古山南麓的虾蟆泉和平山甘泉的两条河流,在元庄西汇合,在大尚岩注入郭里集河;发源于渴口乡大柏庄以南的河流,在孟庄乡寺山子村以东注入郭里集河;发源于孟庄乡西马山南麓口子汪的口子汪河与发源于道沟泉的道沟河,在郭里集乡店子村以东汇合,向南注入郭里集河;发源于市郊乡雷村的龙头河和发源于田屯的官地河,在东各塔埠以东汇合,在西花沟村以东注入郭里集河;发源于郭里集乡西小湾村的河流,在西王庄乡东花沟村以西与龙头河汇合,向南注入郭里集河;郭里集河与西王庄河在洪村以南汇合,注入峰城大沙河。郭里集河在境内主要流程为18.75公里,流域136.79平方公里。
齐村沙河又称齐村支流。发源子齐村镇东北缘土山温水泉。上游称谷山河。齐村沙河向南经齐村、黄庄乡后陈湖、永安乡大洼村东、市郊乡秦楼南,在峰城区前湾村注入峰城大沙河。
齐村沙河分支有:发源于渴口乡庙下村的圣水河,南经郭村水库、后村水库,注入齐村沙河;发源于渴口乡小梁庄的广济河,南经市郊乡沙河子村、黄庄乡前陈湖村,在市郊乡盛水庄以东注入齐村沙河;发源于齐村镇柏山飞来泉和沟湾村老子泉的许由河,在谷山以北注入齐村沙河;发源于马洼的川里河,南经黄庄乡寨子村,在宋岭村以北注入齐村沙河;发源于黄庄乡遗棠村西的遗棠河,流向东南,在永安乡北刘屯村以北与川里河汇合;发源于永安乡薄板泉的河流,向北经天生桥东、永安庄西,与遗棠河汇合;发源于永安乡马场的河流,向北经聂庄西、夏庄东,与遗棠河汇合;发源于霸王山南麓的河流,经西山阴以西,在市郊乡圣水庄以南注入齐村沙河。齐村沙河在境内主要流程为17.8公里,流域145.94平方公里。
西王庄河又称税郭支流。发源于安城乡北缘分水岭南坡。上游称泥河。西王庄河向南经南安城、西王庄村,在洪村以南与郭里集河汇合,注入峰城大沙河。西王庄河分支有:发源于税郭镇狮山南麓的税郭河、上义河、桃园河,在税郭村汇合后转向西南,经西王庄乡姚庄北,注入西王庄河;发源于安城乡大岭的安城河,南经良辛庄,注入西王庄河;发源于峰城区左庄乡马山北麓窝落村的刘伶河(又称太史河、莱子河),向北经陈刘耀水库,在傅刘耀以西注入西王庄河。西王庄河在境内主要流程为16.8公里,流域107.36平方公里。
周村伽河又称西伽支流。发源于山亭区北庄乡东、西洋泉。向南流经周村水库、周村乡东缘中段,在崖头山北麓、周村以东处向东流入苍山县。周村伽河分支有发源于周村乡东北部九顶莲花山的里臂河,经老龙潭,向南注入主流。伽河在周村乡境内的流程为3公里。
市中区泉池,北部山丘泉水自流,南部平原地区因地下水过量开采而泉池枯竭。境内历史上有记载的泉池有:市郊乡十里泉;西王庄乡刘耀村泉,土山西刘伶泉;齐村镇大馒头山西麓龙泉,柏山龙神祠泉、飞来泉,沟湾村老子泉,银井山银泉,土山西温水泉;渴口乡平山甘泉,虾蟆山藤花井泉,防备山远望鼻泉,莺山东甘泉寺泉,钓台山西峪圣水泉,卓山莲台饮马泉;周村乡龟山窝泉,西马山口子汪泉,黄山福泉,王山龙神庙泉;孟庄乡荆山牛鼻泉,西马山稻湖(道沟)泉、光武泉,寺山子泉汪;税郭镇花果山花果泉等。
1985年泉池现状表(续表)说明:齐村镇泉池参见文中记载泉池。
第四节气候
市中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大陆度63Yo,在一定程度上受海洋的影响。四季分明,冷热干湿十分明显。各季气候特点为:春季少雨,易早,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雨雪稀少。
日照市中区属北方型较长日照地区。1958-1985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67.9小时。日照时数最多年1962年为2665.9小时,最少年1985年为1970.4小时。历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400。月日照百分率10月份最高,为58%;7月份最低,为45写。一年内5月、6月为日照最佳时段,平均每天光照8小时左右;盛夏7月、8月每天光照6.3~7.1小时;初春、初秋每天光照6.5-6.9小时;冬季12月至2月每天光照5.2-5.8小时,为全年光照最少时段。
历年各月平均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率表市中区平原地带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7.274千卡/厘米z。各月以5月总辐射量最大,为14.005千卡/厘米,。3~9月太阳辐射较强,平均每天辐射量0.33-0.46千卡/厘米205月、6月平均每天辐射量。.45千卡/厘米zO 生理辐射一般占太阳总辐射量的一半左右。月的分布规律与总辐射的分布规律一致。
历年各月平均太阳总辐射、生理辐射量表(续表) 气温市中区1958^1985年年平均气温13.90C,最高年1961年,为14.8C,最低年1969年,为12.8C,一年内以7月份平均温度最高,为26.70C,1月份温度最低,为一0.90C,极端最高温度,1966年7月19日曾达39.60C;极端最低温度,1969年1月31日为一19.20Co 地温随气温变化而变化,5厘米土层年平均地温为15.5C,月平均地温最低1月份为一1.20C,最高7月份为28.60C。
历年各月平均气温表各界限温度表现情况表各界限温度作物生长保证情况表(续表) 降水1958^-1985年,境内年平均降水量为850.7毫米。雨季一般始于7月初,结束于9月初。“%的降水集中在6-8月。6一8月降水最多的是1963年,郭里集达1094毫米,境内其它地方也在1000毫米左右;6-8月降水量最少的是1977年,境内一般在200^-300毫米,而税郭一带仅186毫米。春季降水量占年均降水量的13^-15写,最多1973年春季曾达200^-250毫米,1978年春季降水特少,全境都在1毫米以下,形成大旱。秋季降水量占年降水的15^-1700,最多年份为1977年,达250^-260毫米,1963年最少,仅22毫米。冬季降水量仅占年总量的5%左右。月份降水量以7月降水最多,为259.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30.500;1月降水最少,仅9毫米。年降水量在空间的分布特点为:周村一带山区最大达900毫米以上,由周村向西南至枣庄、各塔埠一带逐渐递减至800毫米左右;税郭、安城、西王庄一带最少,为800毫米以下。
历年各水文站月平均降水量表季风市中区东距黄海约150公里,夏季受海洋季风控制,多东到东南.风,冬季受大陆季风控制,多北到西北风。1958^-1985年,境内出现瞬时风速17米/秒或8级以上大风共170天。28年间,发生在春夏季大风117天,占69%。3月、4月大风56天,占33%a1959,1979年出现大风最多,各13天;1969,1971,1973年出现大风最少,各2天。区境大陆性气候还表现在每年5月下旬、6月上旬常刮西南干热风。重干热风年份有1958,1962,1965、1974、1975、1978,1979、1981、1982年。个别年份1984年无干热风。
湿度境内税郭、安城南部与西王庄东部为半湿润区,其余为湿润地区。境内平原地区7,8月为湿润时期,6,9月为半湿润时期,3,4,5,10,11月为半干旱期,12,1,2月为干旱期。
平原地区各月湿润度表境内年蒸发量为1912毫米,年蒸发量相当于年降水量的2.25倍,6月份蒸发量最大。
霜期1958-1985年,境内年平均最低温度8.5C,除1,2月和12月在零度以下外,其余各月均在零上。霜冻初日在10月23-29日之间。最早初霜冻日为1971年的10月11日;最晚初霜冻日为1983年的11月11日。
霜冻终日在4月11^18日之间。最早终霜冻日为1985年的3月19日,最晚终霜冻日为1971年的4月28日。
平均无霜冻期199天,80%保证率190天。最长无霜冻期是1983年的230天,最短无霜冻期是1985年的139天。
物候根据1985年前后数年日平均气温和相应年份物侯现象的平均起止日期,确定市中区四季的划分。
市中区物候季节划分表境内下列欣赏植物的开花期是:迎春、金钟在3月,贴梗海棠、紫荆、白丁香、探春、锦鸡儿、桃树、麻叶绣线菊等在4月,木香、海仙、玫瑰、石榴等在5月,木模在6月,紫薇在6^-9月,凤尾兰在8-10月,腊梅在1一3月。依照花期的顺序来选取布置花坛、庭院、绿地,在常绿树的衬托下,使城市绿化可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木懂始花期为6月20日,是危害树木最严重的大蓑蛾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以木懂始花期为指示进行喷药,防治其虫害效果最佳。挖榆树桩再植,习惯于春节后即2月份进行,成活率仅20Yo。通过物候观测,在榆树花芽膨大前即1月份完成,成活率可达到72%。这种物候观测的成果,对于适时挖取移植生长在悬崖峭壁山缝中的古老珍贵树桩具有指导意义。
市中区城区主要树种物候期表(续表) 对动物物候现象,民间流传一些大概的说法:牛、羊、马、驴在5月换毛;鸡在9月换毛,下蛋“缺八(月)不缺腊(月)”;家燕3月中旬迁来,“春分”前后繁殖,10月中旬迁走;喜鹊3月下旬营巢,4月上旬交配,中旬产卵,5月上旬孵化,下旬生雏;布谷鸟4月中旬“咕咕”鸣叫,6月初鸣声如“烧香摆供”;蟋蟀“立秋”即鸣叫。
第五节土壤植被
1981年,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暂行技术规定》,现区境内开展了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
土壤市中区土壤有3个土类,5个亚类,10个土属,27个土种。
褐土土类褐土是市中区主要土壤类型,面积305017亩,占农林牧可利用面积72.400,广泛分布于各乡镇,与棕壤土成复区存在。有褐土性土和淋溶褐土两个亚类。
褐土性土:俗称石碴土,是薄层粗骨性土壤。土层。一30厘米,砾石含量高,下为钙质岩硬石底,水土流失严重,肥力差。面积86640亩,占可利用面积的20.6%,分布于齐村、渴口、市郊、孟庄、周村、税郭、安城、西王庄等乡镇的山坡和陵坡上,多为林牧用地。
淋溶褐土:俗称黄土、二性土。表层多为轻壤或中壤土,土层深厚,通透性较好,适耕期长,保肥水力强。分布于各乡镇较平坦地区和山前倾斜平地,面积218377亩,占可利用面积的51.800。适宜种植多种作物,常年亩产粮食800^-1000斤,为粮食生产基地。
棕壤土类市中区棕壤总面积为113338亩,占农林牧可利用面积的2700。主要分布于税郭、渴口、安城、齐村、黄庄、市郊等乡镇,表土层约1520厘米,呈灰棕色,质地多为轻壤,呈微酸性。保肥水能力差,土壤肥力较低,属暖性土。有棕壤性土、棕壤土两个亚类。除部分棕壤性土外,均被开垦种植。
棕壤性土:土体发育不完全,土层多在15-25厘米之间,砾石含量较高,肥水易流失。面积23096亩,占可利用面积的5.400,主要分布于周村乡涝洼村附近山坡,税郭镇东部,渴口乡卓山附近及平原地区的突出小岭。
多用以种植矮秆浅根作物和发展林牧。
棕壤土:土层厚,发育完全,质地较疏松,轻壤为多,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是重要的耕作土壤。面积90242亩,占可利用面积的21.600,主要分布于齐村、渴口、孟庄、市郊、安城、税郭等乡镇坡麓,多数已被开垦为梯田。
潮土土类潮土,又名河潮土,俗称夜潮土,只一个亚类,是发育在河流冲击物上的零星地块。区境内大河两侧皆有潮土地块,土层深厚,细砂粒含量高,通透性良好,但肥水易漏。面积2765亩,只占农林牧可利用面积的0.600,主要分布于黄庄乡东北部和税郭镇宋新庄北。农业利用方式为一年二作,主要种植小麦、谷子、玉米等作物。潮土适宜烧制砖瓦等建筑材料,多年来已有大片土地被毁掉。
1981年市中区各乡镇耕层土壤养分含量表
市中区植被类型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自然植被已不存在,均为次生植被。周村西北部和孟庄乡、渴口乡、齐村镇三乡镇北部低山丘陵区的陵坡上分布有松柏等温带常绿针叶树类;山脚分布桃、梨、杏、苹果、石榴、山植、柿子、核桃、板栗、大枣等果树和槐、榆、椿、揪、杨、柳、桐等温带落叶树类。
多数地方呈“侧柏戴帽、刺槐扎腰、果树围山转”的分布形式。山麓平原多为散生和人工栽培树类,主要分布形式是四旁植树和庭院绿化。198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为13.4000山陵、沟边、河沿分布次生灌木、落叶灌丛,主要是酸枣、胡枝子、荆条、紫穗槐等。平原地区为农作物所覆盖,有小麦、玉米、地瓜、谷子、花生、大豆、蔬菜、瓜类。非耕作地域为草类覆盖,有黄白草、狗尾草、羊胡子草等100多种。
第六节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全区农林牧可利用土地面积421120亩,适宜各种作物种植的壤土占52.200,适宜林牧的砾质土占26.500,其余为裸岩,不宜栽植。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规程》,全区土地共分七级(无I级地)。
II级地:面积180556亩,占可利用面积42.9%,分布于平原地区的较平坦地块和山区山间平地上。
IQ级地:面积111089亩,占可利用面积的26.4%,分布于北部、南部和东部乡(镇)的岭坡梯田上。
N级地:面积34791亩,占可利用面积的8.3%,分布于齐村、渴口、孟庄、税郭、永安、黄庄等乡镇的岭坡梯田及裸岩间隙地上。
V级地:面积20462亩,占可利用面积的4.8%,分布于山区的山坡和平原的小岭上。
Vl级地:面积69978亩,占可利用面积的16.600,分布于低山丘陵区的山坡上、中、下部。
VII级地:面积4244亩,占可利用面积的100,分布于渴口乡北部山区。
VIII级地:石质山岭,面积3489亩,农业生产不能利用,分布于渴口乡和税郭镇的北部山区。
1981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区有耕地294886亩。1985年还有可耕地182500亩,仅占全区总面积的32.4%。
1981年市中区土地利用情况表(续表1①)(续表1②)(续表2)说明:续表上下各栏,同首表按乡镇顺序排列。
枣庄市市中区志水资源水资源数据,为1960-1984年境内水文系列实测分析资料。
天然水市中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50.7毫米。其中,枣庄水文站实测年均降水量为868.6毫米,最大降水量1960年为1329.4毫米,最小降水量1981年为559毫米。全区年均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5618.5万立方米。
地表水全区年均降水径流量为11471.1万立方米。入境河流有3条,入境水量为4846万立方米。其中,郭里集河入境水量为956.8万立方米,西王庄河的分支刘伶河入境水量为112.5万立方米,周村咖河入境水量为3776.7万立方米。地表水工程拦蓄总量年均为7623.8万立方米,占地表径流量的6700。大小型水库有13座,库容总量为946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量为5630万立方米。塘坝有127座,年均地表水可利用量为5722.9万立方米。年均出境水量为16030.69万立方米。受工业区污水的影响,郭里集河和齐村沙河两河的下游被评价为“五毒”四级水质的河段共15公里。
地下水市中区地下水水文地质区有3处:十里泉水文地质区,位于枣庄以南,峰城以北,枣峰公路以西,面积71.1平方公里。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9米,腹部下伏奥陶系厚层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东王庄水文地质区,位于十里泉以东,北至北山断层,南至分水岭,面积94.1平方公里。第四系覆盖厚度。^-12米,腹部下伏奥陶系厚层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单井最大出水量达924。立方米/日。清凉泉水文地质区,位于十里泉以西,北至北山断层,南至分水岭,面积98.2平方公里。第四系覆盖厚度0-15米,腹部下伏大多为奥陶系厚层灰岩,岩溶裂隙发育,西部局部下伏寒武系灰岩。地下水丰富,奥陶系地层单井出水量达1200立方米/日。矿区地下水埋深深度大,不便开采利用。
全区地下水总储量为25468万立方米,其中渴口、孟庄、郭里集、西王庄、十里泉五个区域储量为6955万立方米。地下水年均总补给量为5575.8万立方米。年均可采量为4460.62万立方米。南部工业区用水量不断增加,十里泉、东王庄泉、渴口泉三处地下水源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超采现象,水位下降,泉头干枯,地表塌陷,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大肠杆菌超过国家水质标准,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大量增加。中、西部煤炭开采井深巷多,地下水被疏干。
全区年均可引用水资源量为1.02亿立方米,1984年已达8680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占53%,农业用水占39%,城市生活用水占800。工业用水量年均增长率为25.6%矿产资源市中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炭、铁矿石、石灰石、铝矾土、粘土、石英石、白云石、滑石、铜矿、硫化铁等十余种,占枣庄市已发现的矿产种类的50%左右。资源分布较集中,藏量在全市比重也较大。
煤炭市中区煤田为陶枣煤田的一部分,煤炭牌号为肥煤。陶枣煤田上的国家大矿开采已近尾声,所余残煤由地方开采。1984年勘测区境内煤炭地质储量741万吨,工业储量630万吨,除保安煤柱、村庄压煤外,可采储量383万吨,其中0.6米以上的可采储量315万吨。
铁矿石市中区铁矿属苍峰铁矿,东西向分布,为鲁西南一带大型矿床。分布于渴口乡渴口村、卓山,孟庄乡刘岭、焦庄,税郭镇狮山口,安城乡野岗埠、牛角等处,总储量约1.72亿吨。其中卓山、刘岭、狮山口三地段矿石品位平均30%以上,有开采价值。
市中区铁矿储量情况表石灰石区境内石灰石矿藏十分丰富,东北部、西北部和南部的低山丘陵多由石灰岩构成,境内岭冈多有石灰岩裸露。对石灰石矿大多数没作过地质工作,作过地质工作的有:各塔埠熔剂灰岩,地质储量约200。万吨,含氧化钙5200,为I级品中型矿床;南安城熔剂灰岩,矿为二层,厚约60米,远景储量1000万吨,是I级品中型矿床。孟庄、郭里集、安城、市郊、黄庄、齐村、渴口、周村等8个乡镇所办的水泥厂,皆以附近藏量丰富的石灰石作原料,石灰石品位皆在48-55%之间,有害成份在水泥原料的限度以内。
铝矾土东起税郭、西至齐村皆有矿床分布,矿体一般规模不大,长几米至几百米,埋深30^-40米,厚度2一4米,一般含氧化铝60-7000,最高含量74.600,铝土属I级品位,获得总储量149.1万吨。探知铝矾土矿伴生的稼、钒等稀有元素,均达到工业综合利用品位。
铝矾土及伴生稼钒矿段情况表耐火粘土境内耐火粘土矿属硬质粘土,俗称焦宝石。分布面积较广,是陶枣盆地耐火粘土矿床的一部分。
储量达4741万吨,厚度1.4-7.62米,埋深35-80米,质量为I级品和II级品,耐火度在1700℃上下,含稼一般为0.004-0.006%。较集中的地段有三处: 殷村一侯宅子地段,面积约3.3平方公里,求得设计储量B级477万吨,C级615万吨,远景储量3547万吨,矿层平均厚度4.7-5.0米。
终楼以东地段,面积约0.19平方公里,远景储量53万吨,矿层平均厚度1.12米。
齐村地段,面积约0.39平方公里,远景储量47万吨,矿层平均厚度0.49米。
硬质粘土矿层的上部还有约5米厚的砖瓦、陶瓷粘土,含氧化铝3000左右,含氧化铁5^-600。在地下1718层煤层顶板上有软质粘土,质量符合工业要求。
白云岩矿体主要分布于南安第一卷地理城、齐村一带。南安城矿体赋存在下奥陶系中,总厚度96米。其中,下部57米为I级品,上部36米为U级品。此外,在中奥陶系上部灰岩中,有18米的I级矿层,远景储量为3824万吨,其中I级品2960万吨,矿床规模为中型,质量好,易开采。
石英石分布于安城、税郭等地,色纯白,品位一般达96^-9900,储量约280万吨。
铜矿分布于孟庄乡下道沟村东岭,共三条矿脉:一号矿脉长1150米,宽0.5~7米;二号、三号矿脉长150米,脉窄,规模小,矿化较差。金属铜储量为974.97吨,品位较低。
硫化铁俗称“铜蛋”,为当地硫磺、硫酸、绿矾(硫酸亚铁)等的生产原料。存储于煤矿夹层中,随采煤而掘出地面,由人工从煤炭和煤研石中捡取,每年可采集三四万吨。
煤砰石国营煤矿和乡镇煤井在地面积存煤研石约2000万吨,除部分用来烧制建筑材料外,尚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野生资源以下列举的是境内野生经济动植物: 植物首糟黄白草牛墩狗尾草灿灿草抓秧移草狗牙根豆瓣棵羊蹄棵蜜罐子棵大烟棵葬菜茵茵蒜猪毛菜蛇鹿苗灰灰草黄花篙江梁子湖绿豆莽莽牙毛根草猪耳棵节骨草猫儿眼地丁王不留天麻棵紫金龙金不换大麻籽蛤蟆棵毛抓秧灯笼棵扒地紧张罗草狼尾草雀麦草画眉草柳叶9知风草山韭羡9鬼针草牛芬草土大黄杠板归野艾篙野菊野百合老鹤草播娘篙草木w瓦松水红棵浮苗秧星星草野烟叶油草臭满草蓉树山杏酸枣荆棵野山碴野花椒拓树黄连木山花子山李子黄荆胡枝子臭橘子铁览菜曼陀罗地构叶野葛龙芽草篇蓄山桑野黍龙须草枯罗子何首乌a白玉竹远志香附漏芦苦参丹参红茜草青木香南星柴胡半夏徐长卿白头翁桔梗地榆白茨白苇女贞苦谏构祀兔丝莱服草苗苍耳青蓑地肤急性子蛇床黑白丑山拘祀草决明马兜芬小茵香小胡麻分心木甜地下泽兰瞿麦石苇全紫苏马齿觅茵陈蒲公英珍珠母透骨草车前草地锦草避风草旱莲草益母草稀签草翻白草薄荷芥梗刘寄奴青篙大蓟小蓟忍冬藤天仙藤夜交枣庄市市中区志藤金银花施复花葛花鸡冠花洋金花鬼箭羽桑枝山川柳苇蒲萍莲水芹水寥杉叶藻野菱 A菜等动物野兔刺猾狐灌狸黄融田鼠露鼠蝙蝠蛇晰蝎壁虎蝇虎蛆叫蟋蟀蛔蛔娱蛤钳蝎蜻蜓地鳖萤火虫粪金龟土蜂斑A 蝗螂蜘蛛草履虫姬蜂瓢虫芫青步甲食蚜蝇蚁岭猎蜡草岭鹤雕麻雀斑鸿乌鸦白颈鸦喜鹊鹤鹑原鸡原鸽水鹦蜡咀雀黑枕黄a 翠鸟山雀啄木鸟褐鹰鹊猫头鹰凤头阿篮布谷鸟黑顶雀灰喜鹊云雀戴胜蚌螺螃虾泥鳅白M 草鱼黄鳝血鳝甲鱼乌龟蜗牛青蛙蟾赊(癫蛤蟆)水蛙水搔等
第七节自然灾害
市中区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和涝灾。旱、涝发生的年际变化有周期性和连续性,群众根据经验称:“久旱必有久涝”。按1958-1985年间5年及其以上雨情年段划分,1958-1964年为多雨阶段,1965-1970年为少雨阶段,1971-1975年为多雨阶段,1976^1981年为少雨阶段。
旱灾境内1960--1985年的旱情是: 春旱3-5月间,春旱有18年,一般为十年七遇。较重的是齐村镇的西北部,较轻的是周村一带。4月份以前发生的春旱约占春旱总年数的一半左右。1962,1965,1978,1981,1984年境内春旱较普遍,较严重。
初夏旱6月1-20日间,出现初夏重旱的有1960,1963,1966,1967,1968,1975,1977年,初夏旱平均五年二遇。周村及区境北部、西北部山区一带较重。
伏旱7月21日至8月10日间,出现重伏旱的有1961,1965,,1968,1969,1972,1976,1983年,伏旱平均十年六七遇。市郊乡以南伏早较轻,区境东部和西北部较重。其时段降水变率高,70%的年份时段雨量在平均值的30%以下。伏旱影响作物灌浆,群众称为“卡脖子旱”。
秋播旱9月21日至10月10日间,秋播旱灾平均四年一遇,区境中部和东北部秋播旱发生较多。1959,1963、1966、1967、1975、1978,1980年秋播旱较重,使小麦“胎里旱”,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1966年9月至1967年4月,境内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同期减少500o0各人民公社开展抗早保秋种活动,社第一卷地理员以碌4镇轧土块和挑水泼地等方法播种小麦。
1980年9月至1981年5月,境内平均降雨91.3毫米,比正常年份同期减少55.8%。河道断流枯竭,12座小水库、127座塘坝干涸,143眼机井水位下降5.9米。周村水库兴利水位降至119.7米,与死水位相差3.5米,兴利库容量尚有1500万立方米。配套机井只有50%能发挥灌溉效益。山区56个村庄的23764口人、2623头大牲畜严重缺水。1980年9月市革命委员会发出《立即行动起来抗旱保秋种》的紧急通知,区境内最多日出勤7万余人,肩挑人抬和机械轮灌抗早种麦,10月中旬基本完成11万亩小麦播种任务。
水灾1950^-1985年,境内发生涝灾的年份是1951,1953,1955,1957,1958,1960,1963,1970,1971,1974年。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涝灾较少。
周村和枣庄是区境内暴雨与洪涝中心。周村1963年7月17日至8月7日最大过程降水量达700.7毫米,其中暴雨量为627.9毫米。枣庄1960年的暴雨日数达11天,1961年暴雨量达850毫米,1971年8月8日降水量达173.1毫米。区境内出现暴雨时间以7月份最多,占累年暴雨总次数的38.300;8月平均暴雨量最大,为83.9毫米。暴雨初日平均在每年6月29日,终日平均在8月23日。
1953年7月22日枣庄因降暴雨,毁坏房屋938间,造成危房332I'7,受灾户730户,受灾人口1920人。
同时,郭里集河河水出岸,峄县八区蒙受水灾的有2298户,共淹没粮田3474亩,倒塌房屋149间。1963年7月下旬暴雨造成内河决口积涝,境内百余村庄漫水,300余间房屋倒塌,40余道山坝冲毁,4万亩土地受淹,万亩粮田绝产。郭里集、西王庄受灾尤重。
1960-1985年,发生在6月上、中旬的“烂麦场”连阴雨有5次之多,平均五年一遇。1971年6月1一3日、9^-20日连续两次连阴降雨,雨量153.7毫米,造成小麦严重霉烂,区境中、西部更重。数次在9月下旬和10月上、中旬发生连续4-10天的阴雨,1969,1982,1984年严重危害秋播,1968,1983年在田间晾晒的瓜干大量霉烂变质。
枣庄历年暴雨日数及频率(续表) 风灾大风历年最大风力的风向多为东北风和西北风。1949年5月12日境内出现八级以上西北大风,曾摧倒渴口乡两座牌坊、三筒座碑。1956年4月8日出现风力13.1米/秒的大风,渴口乡山果损失严重。1962年n月19日,1964年夏季,1970年2月22日、23日,枣庄出现18米/秒东北大风,摧毁房屋若干;1970年6月,齐村镇出现龙卷风,拔倒大树200余棵。
1983年3月23日枣庄曾出现18.3米/秒的东北大风。
寒流1947年11月寒流突至,冻死郭村石榴150余亩。1950年4月,郭里集乡受到寒流侵袭,使700亩小麦叶梢冻挺坏死,减产2成。1966年2月25日,西王庄乡受寒流侵袭,雨雪后温度降至一150C,形成冰挂,树木枝条折断,简易电线杆被刮倒200棵。
干热风干热风是区境内小麦生长后期影响灌浆丰产的主要气象灾害。1958-1985年的5月下旬、6月上旬,有23年在其时段发生干热风。干热风连续日数最长为5天,是在1958年5月下旬;年干热风发生日数最多为10天,是在1965年;旬干热风发生日数最多为6天,是在1979年。
雹灾1958-1985年,区境内有14年降落冰雹18次,其中3月1次,4月7次,5月3次,6月3次,8月2次,9月2次。持续时间短的2^-3分钟,长的30-60分钟。冰雹直径5一60毫米不等。4-V6月为集中发生期,7,8月份偶见。税郭、安城乡北部为冰雹经常危害区,渴口乡北部、周村乡东北部和永安乡也时有发生。冰雹走向有两条:东部地区为西北一东南向;西部地区为东北一西南向。多半顺山谷而行或与山第一卷地理岭走向平行。1982年孟庄乡西北部、东南部降雹10分钟左右,有800亩小麦受害。1984年5月下旬的一日,郭里集乡雨雹交加,店子、天齐庙、后古屯、前古屯、余粮店等村受灾严重,共有1000亩小麦绝产,2000亩小麦减收一半。同时,税郭镇约三分之一的麦田受雹灾。
虫灾1928年初秋,蝗虫自东南漫天飞来,落地如雨,食遍除地瓜、绿豆而外的农作物和树叶,殃及全境。1939年秋,齐村蝗虫繁殖迅速,危害高粱、谷子,农民捕蝗而食。1944年秋,齐村出现毛虫,地瓜叶被吃光。1952年秋,西王庄乡发生“夏忙茧”虫害,豆叶、地瓜叶被吃遍。1966年7月,孟庄公社出现“五色虫”,危害地瓜、高粱、谷子,全乡秋季作物减产三成。1984年8月中旬刮3天西南风后,安城乡3000亩玉米受粘虫危害,南安城、野岗埠、大辛庄、良辛庄四村受害较重。虽喷洒药物挽救,全乡玉米仍减产三成。
1959年后,境内蝗虫灾害大大减少,田间粘虫、缕姑、蟒槽、金针虫、红蜘蛛等危害时轻时重。布袋虫对树木的危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