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地处苏鲁交界处,为山东南大门,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自古是南北漕运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就发生于此。台儿庄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继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重大胜利,也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光辉结晶。
为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经中宣部批准,台儿庄区人民政府于1992年10月12日奠基、投资2000万元兴建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古运河畔的台儿庄城西南部,与大战时的火车站隔河相望,占地3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馆前38级台阶意为1938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24根主柱支撑着白色天棚,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纪念馆馆名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主体建筑物前矗立着台儿庄大战纪念碑,碑名由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碑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程思远撰文、著名书法家权希军书写。整个纪念馆内有展览馆、书画馆、影视馆、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景画馆,气势雄伟,庄严肃穆。
展览馆共有3个展室,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馆内陈列着台儿庄大战时军事资料、文物600余件,书画馆珍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程思远、布赫,原国务委员彭珮云,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胡绳,中宣部原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及参战将士、亲属、著名书画家和知名人士的书画作品近千件。
影视馆设备先进,主要播放当年外国战地记者拍摄的珍贵记录片和健在的参战将士访谈录及影片《血战台儿庄》。
全景画馆是一个18边形的筒式建筑,高28米,直径43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血战台儿庄”全景画包括绘画、地面塑型、灯光、音响和解说五个部分,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融为一体,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以阵地站迎击日军、浴血奋战,直到取得胜利的历史过程。全景画选择大北门激战、清真寺争夺战、西北门争夺战等典型战斗场景为表现重点,整个画面高16.5米,周长124米,画面首尾相连成全周形,巨幅画面与逼真的地面塑型有机结合,配有特殊灯光、立体音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自1993年4月8日开馆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500多万人次,其中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俄罗斯及日本、印尼、越南、朝鲜、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的游客近3万人次;港台澳同胞两万余人次;省部级领导千余次;大中小学生120万人次;国家领导人程思远、彭珮云、胡绳、贺敬之、姜春云等也曾前来参观指导。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所接待游血战台儿庄全景画资料客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区域之大、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不仅成为各地游客旅游观光的重要景点,而且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3年6月被枣庄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枣庄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995年8月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12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山东省社会教育基地”、1996年被山东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 “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1996年9月被国家教委、文化部、共青团中央、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文物局六部委命名为 “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4月被山东省文明委命名为“山东省文明窗口示范点”、1997年6月又被中宣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8月被命名为“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纪念馆曾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台儿庄大战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及弘扬民族精神,勿忘国耻‘九•一八’万人签名活动”、“洗雪百年国耻、喜迎香港回归”爱国主义书画展,“迎香港回归,走革命之路,观锦绣中华”大型微缩景观展,“祖国统一,再展宏图”——九九澳门回归祖国大型图片展,“为了明天,救救孩子”——全国青少年普法及思想意识教育大型图片展等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作为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已经肩负起昭示历史、激励当代、教育后人、开拓未来的神圣使命。【铁道游击队纪念园】铁道游击队纪念园位于薛城区临山,京福高速公路西侧,占地9公顷,20余万株苍翠树木环绕公园。纪念园由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铁道游击队纪念碑、铁道游击队影视城、铁道游击队展览馆、刘金山墓、王志胜墓、八大亭等8大景区20多个景点构成,是集爱国主义教育、观光旅游、影视拍摄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市级公园。2005年11月,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始建于1994年8月15日,是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的主题建筑,坐落于园区中心,高33米。游击队员持枪冲杀的铸铜塑像,矗立在纪念碑的顶端;底座正面镌刻碑文,两侧为花岗岩浮雕;碑前及两侧八级台阶,代表八年的抗曰战争;50根道木象征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碑体以竖起的铁轨为衬托,巍然屹立、庄严肃穆,正面是前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的镏金大字“铁道游击队纪念碑”〇枣庄胜景铁道游击队纪念碑铁道游击队影视城一角铁道游击队影视城集影视拍摄、观光旅游、传统教育于一体,待三期工程竣工后,将成为全国最大、全省惟一的民国时期影视城,同时也是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该景点依据枣庄的历史和人文风情,再现民国时期的人文生活景观,园区内建有 “南汗子”、“大兵营”、“枣庄东升武馆”、“鸽子楼”、“德顺兴药店”、“正泰(国际)洋行”、“老洋街”、“三星楼”、“万福楼”、“大东旅社”、“义和炭厂”、“同乐戏院”、“落子园”、“大牌坊”等人文景观,具有鲜明的清末民初建筑风格,再现了民国时期老枣庄的历史风貌,是铁道游击队纪念园中一个靓丽的景点。
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位于铁道游击队纪念公园大门前,亦称薛城区消夏广场,每到周末都在这里举办消夏晚会,戏剧、电影、曲艺、歌舞交替演出。
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甬道全长140米,共148级台阶,两侧绿地采用间段式高标准绿化带,有花架、八卦阵、听涛园三个造型风格各异的花坛。
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碑廊位于纪念碑东侧,庄严肃穆,层次感强,镶刻着薄一波、徐向前、杨得志、迟浩田等中央领导人和郑锡、刘金山等老游击队员盛赞游击队杀敌壮举、爱国豪情的碑文。
刘金山墓位于铁道游击队纪念碑东南方150米。整个墓区绿树成阴,鲜花环绕,威武庄严,令人肃然起敬。刘金山 (1915〜1996年),山东省枣庄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原鲁南铁道大队队长(刘金山和洪振海是电影“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枣庄胜景刘金山之墓洪的原型),久经考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忠诚战士和优秀的指挥员。
王志胜之墓王志胜墓位于刘金山墓东。王志胜(1911〜1987年),山东省枣庄市人,1939年2月入党,次年3月枣庄铁道大队成立时,任副队长。王志胜是铁道大队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名字将同铁道大队这面旗巾只一样,永远被人民所崇敬。I【李宗仁史料馆】|李宗仁史料馆坐落在台儿庄古运河畔、原火车站遗址上的李宗仁史料馆,系造型独特的哥特式建筑,是一座三面环水、风光秀丽的旅游景点,也是一处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宗仁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1938年他指挥的台儿庄大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晚年不顾险阻,毅然从海外回归祖国,再谱爱国新篇章。
台儿庄火车站是清光绪三十八年(1912年)由时任中兴煤炭公司总经理的张连芬为运煤,由清政府批准建成的台枣专用铁路的车站。台枣铁路在台儿庄建有南北两站,台儿庄大战时,北站为中国军队运输后勤物资的主要装卸站,因而成为中曰双方争夺的焦点。
台儿庄大战时火车站的战斗异常激烈,攻守几易,中国守军坚守不退,英勇抗击,多次杀退进犯之敌,站内外尸横遍野,血浸沃土。蒋介石也曾到火车站观察战事,李宗仁也多次莅临,并于胜利后的4月8日在站牌下留影,成为台儿庄大捷的7卞恒纪念而永载史册。战后台枣支线及火车站遭到严重破坏,于1945年拆除。1995年,台儿庄区政府按照当年的建筑风格,在原址上修复了站房楼,并于1999年改建为李宗仁史料馆。
李宗仁史料馆由四个展览厅和一个影视厅组成,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题写了馆名。该馆以李宗仁先生一生“青春戎马,晚节黄花”和他指挥的著名台儿庄大战这枣庄胜景李宗仁史料馆外景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以大量翔实、珍贵的历史资料,全面展示了李宗仁先生曲折的爱国人生。史料馆现藏有李宗仁先生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400余幅,文史资料1000余份,遗物和文物近百件,珍贵录像带一盘,大部分具有国家一、二级文物保护和研究价值,所展实物均由李宗仁的第三夫人胡友松女士捐赠。胡女士现为该馆的名誉馆长,长住馆内。
李宗仁史料馆是台儿庄大战遗址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旅游的经典景区。自开馆以来,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0万人次,是首批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级的旅游景点。史料馆的建成开放,对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和祖国的和平统一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台儿庄战史陈列馆】台儿庄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战争而驰名中外。从古以来,在这块不足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发生过20余次著名的战役,演绎出一幕幕战争奇观。远古时期神农氏攻伐斧燧氏,春秋时期的倡阳大战,汉末曹操屯兵牧马,元末明军灭元等重大战役都波及于此;清咸丰、同治年间,著名的幅军、捻军起义在境内发生过与清王朝的浴血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血战台儿庄,这里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诞生于此,八年抗战杀敌卫国、屡建奇功;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津浦路、台枣路反击战,鲁南、淮海等重大战役中台儿庄都是主战场,特别是运河前线起义,台儿庄又一次成为革命的圣地。
台儿庄战史陈列馆位于城区中心,占地1〇〇亩,由英雄广场、战史陈列厅、国防教育园和壮国园组成。陈列馆大门为牌坊式仿古大门,宽19.8米,高12米,门额镶嵌着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的“台儿庄战史陈列馆”镏金大字。英雄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座高31.8米的纪念碑,整体造型巍峨雄伟,白色花岗岩砌面,毛泽东主席手书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刻在纪念碑正面,背面刻有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撰写的碑文,碑座四周是汉白玉浮雕,分别为淮海战役的碾庄围歼战、巨梁桥惨案的运河支队28烈士、鲁南军攻克峄县和台儿庄人民支前的场景。纪念碑两侧建有长50米、宽6米、水柱高8米的喷泉,加上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花坛映衬,整个广场显得庄严肃穆。
战史陈列厅分古、近代战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史和英雄人物3个展厅,用珍贵的史料和逼真的雕塑,通过现代艺术手段展示了古今台儿庄地区所发生的重大战争战役,革命战争年代在台儿庄地区指挥、领导过战斗的将帅以及为人民解放事业、现代化建设而献身的英雄人物;国防教育园陈列着战争年代我军使用过的各种武器和现代化武器模型;壮国园修建了古城门、长城微缩景观、护城河和墓碑雕塑等,体现出祖国强大和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风格独特、环境幽雅。
台儿庄战史陈列馆已成为鲁南苏北地区建筑规模较大、设施较为完备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年接待中外游客30万人次。【贺敬之文学馆】枣庄胜景在台儿庄古运河畔,坐落着一处古色古香,气势恢弘的建筑,这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景点——贺敬之文学馆。
贺敬之文学馆该景点占地24亩,东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相邻,西与李宗仁史料馆隔河相望,北依台儿庄园林广场,南临碧波荡漾、舟楫穿梭的运河旅游码头。主体建筑面积近2〇〇〇平方米,楼高3层,设计风格融传统手法与现代手法于一体。洁白的楼体巍峨雄伟,金黄色的琉璃瓦顶飞檐拱角,宏伟壮丽,四周廊庑环绕,青石栏杆上镌刻着贺敬之手书的新古体诗,与整个环境氛围融为一体,透出浓浓的书香之气。由全国书协副主席王学仲先生题写的“贺敬之文学馆”馆名镶嵌在正门上方的大理石幕墙上,更加显得苍劲有力。院落布局合理,几棵古树点缀其中,衬托出古朴典雅的氛围环境。
贺敬之坐像贺敬之文学馆设有展览厅、景视厅、书画厅、多功能讲习厅、现代书库和贵宾室等,集雕塑模型、图片绘画、实物收藏、手稿原著、影视录像、墨宝字画于一体,系统地介绍了贺敬之及其夫人柯岩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
展览内容主要分为“唤潮放歌”“影视集锦”“名家字画”三大部分。“唤潮放歌”展厅全面介绍了贺敬之从出生到参加革命到文学创作顶峰等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影视集锦”展厅以音像播映形式,展示贺敬之和柯岩主要作品的创作演出情况; “名家书画”展厅展示书画界社会各界名人题赠的墨宝,同时举办笔会及联谊活动。
作为贺敬之文学的史料中心、研究中心和宣传中心,文学氛围浓郁,它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景点,也是一个资料全面、内容翔实的文学研究基地,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革命文艺的优良传统、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阵地。【运河展馆】运河展馆位于台儿庄运河岸边,由枣庄市航运部门筹资建设,于2003年10月28日建成开馆。
新开放的运河展馆是在深入挖掘运河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的基础上,以翔实的资料、多彩的形式,从历史、建设、经济、文化和未来5个方面向人们展示了大运河的无限风光,人们可以在此更多地了解、熟悉大运河。
展馆门前立着夏禹、古代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明万历年间总理河道工部右侍郎李化龙、清朝峄县掌管运河通漕于成龙4尊石雕像。馆内藏有收集的各种古船实物、船具、出土陶器、石碑等文物,还有反映运河历史文化的各种资料、图片、京杭大运河及台儿庄运河历史演变沙盘、古代专运粮食的漕船模型、泥塑船队、运河各个历史时期的船闸模型等,展览分为源远流长的京杭运河、日新月异的运河建设、方兴未艾的运河经济、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开发建设运河的宏伟蓝图等5部分,向人们系统展示了京杭大运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枣庄市博物馆】在市中区龙庭路西邻、光明广场西北侧,一座雄伟壮观的仿古砖石结构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全市文物收藏、陈列和考古研究的中心——枣庄市博物馆。
枣庄市博物馆是一座以陈列历史文物为主、专题文物为辅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占地近20亩,总建筑面积64〇0平方米,其中主展楼2700平方米。整座建筑是民族特色的仿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集园林、建筑于一体,共分为則后两院,其中主展楼高3层,分为8个展厅,中间为攒尖式宝顶。博物馆大门昏-道仿汉厥式、具有牌楼风格的建筑,雕梁画栋,斗拱立柱,浑然一门两侧,配对有青石麒麟,围墙宛如长龙,起伏错落。
展厅大门也是汉厥式结构,主柱嵌贴黑色花岗石,光润平滑、庄严肃穆。门楣上有诗人贺敬之题写的馆名。右侧刻有山东史前图画文字和甲骨文,左侧刻有仿战国风鸟图腾。主楼建筑内设4个主展厅和4个侧展厅。一楼两个主展厅向游客简要介绍了枣庄从史前的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的历史,展示了200余件本市出土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枣庄市博物馆外景陶器、石器、骨器,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兵器和薛国故城出土的典型文物等。东展厅分两汉、隋唐、宋元明清几个单元,陈列200余件汉墓出土的各种陶器、陶模型、铁器、隋代铜佛造像、历代铜镜、宋元瓷器等。二楼中部设电视厅,观众可观赏反映穿庄名胜古迹风土民情的录像资料。东西两个侧厅,分别为近现代文物展厅和机动厅,主要承接全国各地的文物、书画、摄影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巡展。三楼顶阁内设标本室内,藏有从全市各个古遗址采集的各类文物标本,供考古专家学者研究使用。
博物馆主楼后是一处小型园林,水池、凉亭和石桥点缀其中,沿着池塘有一座汉画像石廊,陈列着枣庄市出土的具代表性的汉画像石、历代碑刻和石雕,其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已引起有关专家的关注。【鲁南观赏石馆】鲁南观赏石馆鲁南观赏石馆位于枣庄市市中区西昌路中段,是枣庄奇石收藏家、市政协委员李忠洋先生自筹资金筹办的。该馆建筑面积760平方米,馆名为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朱训题写。石馆以弘扬赏石文化、普及地质知识为宗旨,以石会友。馆内藏石2000余块,分象形石、纹理石、矿物晶体石、化石、纪念石、事件石等60余种,先后入选亚洲太平洋地区赏石展、山东省奇石精品展、山东省第二届赏石展等并连连获奖,同时兼藏自然天成根雕。鲁面观赏石馆是目前苏鲁豫皖接壤地区较有影响的民办观赏石馆。是国家“AA”级旅游景点、“全国石文化先进单位”。
走进鲁南观赏石馆,犹如进入了一个奇石的世界,只见摆放在庭院草坪的大型奇石琳琅满目、形状各异。有作揖叩首的拜石,天马行空的天马石,仙风道骨的仙翁石等,令人叹为观止。馆门前右侧一块名叫“人寿年丰”的奇石灵性十足,它是一尊天成黑磐石,击之可发音韵,且具有瘦、漏、透、皱的特点,尤以皱为特,凹纹处显现出“丰”字,凸纹处显“年”字,寓意“人寿年丰'展馆共分为前后两个展厅。进入前厅,迎面有一尊大型根雕,造型似雄狮甩尾,刚劲十足;细观其根形走势,在巨龙下方盘旋着八条活灵活现的小龙。八龙中有的似回首张望,有的似张牙舞爪,有的似腾挪而上。左边两条上扬之根似奔流河水,意寓长江、黄河。此根雕名为“九龙归根”,是因纪念香港回归而得名。根雕:《九九归根》馆中珍藏的一尊“主权在握”的奇石给观者以极强的震撼力。其造型就像一只刚劲有力、紧紧握住的右拳。主体为沉积岩组成,而四手指缝恰好是泥钙质页岩的部位,为差异风化造成,从而彰显出主体雄伟刚健的风格。此石采在香港回归前夕,遂命名为“主权在握”。
进入后厅,只见摆入在厅中央的一尊圆球形纹理石颇为引人注目,它绿白相隔,杂色其中,上部层次分明,如蓝天白云在随风飘荡,下部若隐若现牛羊图案,不由让人想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更有“立体画、无声诗”之意境。在南侧展厅还有九龟荷叶砚、九龙砚、花开四季等奇石,无论是造型还是雕刻技艺,皆令人啧啧称奇,感叹大自然神奇的造化。【枣庄烈士陵园枣庄烈士陵园位于光明广场南侧兴华中路,建于1987年,占地面积41.5亩,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整座陵园呈正方形,显得庄重、肃穆。园内安葬着近千名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遗骨,是枣庄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陵园大门为仿古建筑,气势恢弘雄伟。进入陵园,两侧苍松翠柏,鲜花簇拥。园内怀烈亭为仿古建筑,占地900平方米, 碑亭为木质结构。亭内矗立着“运河支队抗日烈士纪念碑”,碑体为青色花岗岩,庄重、古朴,寓意烈士们无比坚强的革命信念和意志。亭子四周地面和围栏由白色花岗岩石砌成,意寓烈士们为民族解放事业艰苦奋斗、英勇无畏的高风亮节。碑亭四周松柏和花草环绕,象征着革命烈士精神万古长青。
走过怀烈亭,只见前方一座横卧式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长15米,高3.5米,碑上镌刻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李先念同志1991年4月题写的。背面碑文记载了“运河支队”的组建过程,以及抗日战争八年中走过的光辉历程。
陵园南侧墓区,共分为东、西、中三个区。西部墓区安葬着1945年10月3日“官地惨案”中牺牲的52名烈士的遗骨冲部墓区安葬着1946年6月9曰解放枣庄战斗中牺牲的56名烈士的遗骨;东部墓区安葬着1时7年鲁南战役攻克枣庄战斗中牺牲的152名烈士的遗骨。
陵园建有运河支队抗日烈士纪念碑,以纪念能征善战、战功赫赫的运河支队。“运河支队”于1939年底组建,隶属八路军——五师。1946年夏,解放战争期间,支队编入山东军区,十八团后为山东野战军第十师第三十团。1947年1月,鲁南战役后,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为华东野战军,第十师三十团又改为第三纵队第七师二一团,先后参加了鲁南战役和孟良崮战役。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大反攻,二H团随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转战苏、鲁、豫、皖4省。在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运河支队”有4〇〇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光明广场】光明广场位于枣庄市中区光明大道与龙庭路的交汇处。南依烈士陵园,北临科技馆,是市民们游玩、健身和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广场占地210亩,由中心区、休闲区和文化区三部分组成,配有草坪花池、疏林草地和喷泉灯光等,采用轴线规划布局,动静结合,通透开阔,从高空俯瞰,颇似一个呈放射状的圆环。每当夜晚来临,整个广场灯火通明,人流如织,翩翩起舞的健身者,悠闲散步的人流,此起彼伏的乐曲,流光溢彩的喷泉,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从光明路步入广场中心区,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一字S研的大型花坛。环顾四周,是造型优美的叠水喷泉、拔地而起的高杆灯、绿油油的草坪。
踏着浅色花岗岩地面,漫步广场,顿感悠闲自得,心旷神怡。尤其每到春季,宽阔的广场上空红鸢纷飞、莺歌燕舞,汇成一片风筝的海洋。中心区内一座大型水池最为引人注目。池内叠水喷泉,在明快、缓慢的音乐节拍中,时而如巨龙腾空而广场鸟瞰起,时而如飞瀑倾泻直下,时而激珠喷花,时而玲珑剔透。广场的东南端为休闲区,直径80米,地面用大理石铺设,采用光带和色带勾勒出不同的空间。草坪内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四周植有友谊林、石榴林、合欢林,是亲朋好友聚会、情侣谈情说爱的好去处。东侧还有旱冰场和游乐场。游乐场内的滑梯、願床、小迷宫,都让孩子们乐不思归。
广场还建有两个露天演出舞台,一个位于广场西侧,呈半圆型布置,由下沉式环状阶梯围合而成,可用于群众性的歌舞活动;另一个是位于广场南端的面积约300平方米的长方形大型舞台,可供文艺团体演出。国庆节晚会、元宵节焰火晚会、一年一度广场消夏晚会等都在这里举办。另外一些群众性活动,如集体婚礼、卡拉OK比赛、健身操表演等,更使光明广场多彩多姿。【枣庄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枣庄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亦称“儿童乐园”,坐落在龙庭路与振兴路之间,占地66亩,建筑面积8060平方米,1985年组建,为市级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具有集幼儿园教育、少儿科技艺术培训、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
活动中心把自然景观和现代化游戏设施融为一体。现有名贵花草树木100多种2万余株,已形成日本櫻花园、海棠园松林、竹林等1〇余处特色植物景点。独具匠心的园林小品、绿色广场、幽静长廊,引人入胜。丁香、梅花等近百种名贵花卉竞相开放,四季美景让游人流连忘返。
活动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全日制幼儿园,以“服务少年儿童、效力全社会”为宗旨,长期致力于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和文化艺术培训,是少年儿童成才的“摇篮”,已形成以三大块(艺术培训、基础教育、成人教育)、五大类别(文化、艺术、科技、体育、学历班)、12个专业为主的立体培训格局,配置了专业电子琴室、舞蹈房、美术室、书法室、交谊舞厅和各种多功能教育设备,拥有一支专业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活动中心设有大型玩具,如活动中心的游戏设施双人飞天、天空船、登月火箭、太空漫游等,能将把孩子们带入神秘的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享受飞翔的喜悦。珍奇动物>馆里珍藏的180多种珍奇动物标本,让少年儿童大开眼界。【人民公园】水上乐园枣庄人民公园位于解放北路东侧、是市内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始建于1964年,1976年扩建,占地面积147亩,7JC域面积12亩。园内建筑主要有颇具江南风格的双檐六角湖心亭、五彩缤纷的孔雀园、造型独特的“荷花女”雕塑、奇异绚丽的五彩喷泉等。
公园共分为4个自然区:正对大门的一处大型模纹花坛,花坛内百花争艳,喷泉中3座少女雕塑婷婷玉立,肩扛瓦罐水流不断,寓意$庄地下资源丰富,源远流长。中部是风格雅致的园林建筑,主要有温室、花棚、玫瑰园、孔雀园、桂花园、小桥、鱼池等。南部是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亭、台、楼、榭、曲桥连接湖心亭,湖中红鱼戏水,雕塑“荷花女”婀娜多姿。东部有设备齐全的儿童乐园,转椅、滑梯、高空滑车、小火车、小汽车、碰碰车等,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北部的动物园内有国家一、二级及省级保护动物,如东北虎、金丝猴、白鹇、红腹锦鸡等。
公园内旅游设施一应俱全,烟酒糕点、冷饮小吃、音乐茶座,应有尽有。
公园内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绿化面积达85%以上,有名贵树木数百种、4〇〇〇余株。14棵五针松树高3米以上,其数量和高度为全省罕见。此外,公园还有各种奇花异草3〇〇多种、5000多盆,多次参加全国和省花卉博览会并获奖。
人民公园环境优美,服务优质,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好评。曾先后接待过美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1〇多个国家的游客,客流量年平均20余万人次,为鲁南地区重要的游览场所。【滕州市博物馆】滕州市博物馆坐落在市区龙山路82号,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仿古式建筑群。主楼10层,登此顶可俯瞰市区全景。
馆内现收藏文物13000多件,其中有60余件定为国家一级珍品,曾多次到国外展览。7300年前“北辛文化”文物、商周原始青瓷器、青铜器、精美的玉器是滕州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突出看点。
馆内设有史前文化厅、商周文化厅、兵器、铜镜、钱币、书画六个展厅。史前文化厅主要展出的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时期的文物,石磨盘、石镰、石铲、鹿角镇和粟类颗粒,证明了早在7〇〇〇多年前这里就有了一个比较发达的原始农业文化部落;质朴、古拙的北辛陶器,造型优美,制作工艺精湛的大汶口文化陶器,造型和制作工艺完美统一的龙山文化陶器等,构成了东夷文化陶器素雅精巧的总体风格。施有单彩的“红顶钵”为大汶口文彳t瑰丽多姿的彩陶找到了渊源。商周文化厅,主要展出了商周时期滕州境内滕、薛、愧滕州市博物馆主楼3个方国出土的青铜器。其中在滕国故城及滕国贵族墓地相继出土了许多滕国有铭文青铜器,如“滕侯鼎”、“滕侯簠”、“不欺簠”、“薛仲赤簠”、“薛子仲安簠”、“滕皇编钟”、“石编磬”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造型庄重、装饰华丽,纹饰充满着神秘色彩的滕侯鼎,是难得的古代艺术品。滕皇编钟、石编磬,保存完好,音质清脆悦耳,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的战国乐器。薛子仲安簋、薛仲赤簋均铸有铭文,工艺高超,纹饰精美。重器不欺簋,铸有铭文151字,记述了西周宣王十二年时,战争经过和王的赏赐制度。兵器厅展出的“王子反戈”、“令戈”、“元戈”等有铭兵器、弓形器,从侧面反映了各诸侯相互争斗、相互兼并的历史事实。铜镜厅展示了以战国到清朝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铜镜,能让人们看到各个不同朝代铜镜铸造工艺的艺术风格和绘画艺术以及神话故事。钱币厅展品很多,风格独特,能让观众了解我国钱币发展的整个脉络。特别是古钱币上的象形文字,是中国书法文字变迁的缩影,篆、隶、行、楷、草体应有尽有。书画厅能使您欣赏到古代艺术家的技艺高超的书法、绘画佳作。
滕州市博物馆撷英聚华,珍藏了大量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精品,常年以最优质的服务,迎接国内外宾朋。【滕州汉画像石馆】滕州市汉画像石馆位于滕州市城区荆河桥畔,龙泉塔下与文化广场ft邻。它占地20亩,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馆内陈列收藏汉代画像石400余块。
汉画像石是汉代墓室、祠堂、石阙上的雕刻装饰。在内容上,它包罗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称为“汉代社会的缩影”。艺术上,它在中国绘画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 “东方艺术的瑰宝”。
滕州出土的汉画像石丰富而又精美,在全国汉画像石分布区中居重要史学地位。早在19世纪初,滕州出土的冶铁图、牛耕图、纺织图就蜚声海内外。之后,相继发现了讲经图、羽化升仙图、日月天像图、礼俗图、宴饮图、乐舞杂技图以及较为少见的纪年画像石,其中,著名的有“永元十年”、“延光元年”、“元嘉三年”等,构成了滕州汉画像石的独特风格。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都藏有滕州出土的汉画像石。
滕州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多样,有阴线刻、粗线刻、减地平面刻、浅浮雕、高浮雕等。画面构图也独具特色,既有布局简单滕州汉画像石馆内的陈列品疏朗的画面,也有细致繁密、重叠分层的手法,甚至一幅画像表现内容最多可达10层,但却繁而不乱、形象生动、异彩纷呈。
汉画像石的陈列分为两大部分,院内的汉画长廊,陈列了300余块画像石;另外一个精品展厅,内有25块保存完整,画面精美的汉画像石。
陈列的汉画像石年代由西汉时期到东汉中晚期。东汉时期的画像内容丰富多彩,既表现了人间的社会现实,如车骑出行、疱厨宴饮、乐舞杂技、狩猎六博等,也表现了一个想像的奇异世纪,如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祥禽异兽等,以及许多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汉画像石馆白墙碧瓦,古意幽然,与千年古龙泉塔浑然一体,相映生辉。这里每年都吸引大批专家、学者、游客前来寻古探幽,观光旅游。【王学仲艺术馆】王学仲艺术馆坐落在荆河之滨的龙泉塔下,是一座收藏、展示王学仲书法绘画艺术作品的四合院式建筑,被誉为“江北兰亭”。艺术馆占地3.5亩,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1988年落成。
才思横溢的诗人、画家、书法家王学仲,号夜泊,1925年阴历九月初六生于山东滕州。1942年考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随吴镜汀学习山水画,后由北平国立艺专墨画科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年画及油画,曾受到徐悲鸿、李可染等画家的指导,毕业后到天津大学任教,1977年借调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从事美术创作,1980年应聘为日本国立筑渡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书画诗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北京炎黄书画院副院长。王学仲青年时代对山水名胜进行了大量写生,老年后深入大西北及日本、欧洲各国,边吟诗边作画,在作品及题词中,完全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貌。当观众踏进王学仲艺术馆后,定会领略到诗词、绘画、书法艺术的一些奥妙。艺术馆内建有展览厅、书画厅、文物陈列室、艺术资料室、讲座室、收藏室等。
主体建筑一楼展厅展有王学仲60余幅国画及书法代表作品,展示出王学仲先生“诗文书画四美俱臻”的艺术修养和金墨功力。
二楼文物陈列室展有王学仲家藏的宋代王氏谱牒长卷,此画卷记录了宋代王氏家族中出将入相的三位名家王文正、王懿敏、王十朋;画像后面有当时黄帝的诏令和名家的赞语。宋代绢画极少,可谓寸画寸金,极为珍稀。这里还有王先生收藏的古今名人字画作品,如唐寅、郑板桥、曾熙、康有为、徐悲鸿、李可染等大家墨宝,另有古砚、宋瓷、汉瓦、彩陶、青铜器等历代文物。
王学仲艺术馆开馆以来,接待了数以万计的中外嘉宾。曰本著名书法家今井凌雪题写了“唯滕有才,为鲁之光”的赞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王光英题写了“诗文书画,四美俱臻”,中宣部原副部长贺敬之题写了“寻君琅琊路,访滕忘归途。情入夜泊画,神迷学仲书”诗词。【龙泉文化广场】龙泉文化广场位于滕州市,东临荆河,西至塔寺路,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近4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60%〇龙泉文化广场利用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就低成湖就高筑台,地形处理高低错落,布局自然活泼,竖向空间和水平空间层次变化丰富,景区布置个性鲜明。整个广场由双龙潭、下沉广场、大草坪、旱喷泉、圆形露天舞台、圆柱石雕为主,配以形状各异的花坛、台阶、小桥等各具特色的园林景点构成。龙泉古塔、王学仲艺术馆、汉画像石馆等富有文化特色和地方气息的文化建筑群围绕在广场周围,成为集游览、观赏、休憩、娱乐、科普、文化教育于一体,极具民族传统和文化特色的综合性敞开式公共游乐场所。【枣庄煤矿办公大楼】在繁华的鲁南商城北首,有一座青石红砖结构的古老建筑,外形酷似飞机,这就是俗称“飞机楼”的枣庄煤矿(原中兴公司)办公大楼。它是枣庄煤矿百年风雨沧桑、兴衰起伏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国煤炭行业中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飞机楼”建于1923年,由德国设计师设计,具有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为东西走向的两层建筑,大坡度红瓦屋面,层高4米,总建筑面积2813平方米。正楼中间凸出部分由两根红色方柱拱托呈半圆形雨篷,楼顶有钟楼。楼内中间门厅有4根花岗岩圆柱拱托,两端与楼梯间相连。东西两侧5〇米外各建有配楼一座,为两层砖木建筑。楼前楼后各建有红砖花墙,与主楼相呼应。整体呈象征胜利的英文字母“V”形。该大楼形状的巧妙设计,象征着公司的飞机般腾飞。看到这座“飞机楼”,不由得令人回顾起枣庄煤矿的百年历史。
枣庄煤矿前身是创建于1878年的“山东峄县中兴矿局”,是我国第一家民族资产阶级股份企业,也是中国华商自办的最大煤矿,20世纪30年代,发展为仅次于开滦和抚顺煤矿的全枣庄煤矿办公大楼外景国第三大煤矿。
光绪四年(1878年),曾任直隶东明县知事米协麟、候补知县戴华藻和峄县地主士绅集资创办了“峄县中兴矿局”,最初有工人数百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直隶候补道张莲芬为首的一部分官窑股东,经清政府允准,与德国驻天津税务司的德摧琳合股创办“华德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后完全由华资经营,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由张莲芬自任公司总经理。
1912年,中兴公司自修台麥铁路通车;1913年第一大井建成投产,开始用机器采煤,同年建成发电厂;至1936年年产煤达182万吨,创中兴公司开办以来最高产量。1949年周恩来总理召见中兴煤矿经理黎重光,指示“煤矿事业应走社会主义道路”。1950年对矿产进行清估。1952年,原中兴公司经营的枣庄煤矿和政府接管的陶庄煤矿开始公私合营,并由暂设的合营委员会负责办理合营和恢复生产事宜,从而使枣庄矿区获得了新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时至今日,这座古朴典雅的大楼伴随着枣庄煤炭工业依然巍然屹立。在改革开放中创建的新中兴实业有限公司又在续写“飞机楼”新的历史。【国际洋行旧址】枣庄东站南、泰丰面粉厂西100米处,有一座四合院,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就是当年铁道游击队两次夜袭侵枣曰军情报站的地方——“国际洋行”旧址。
“国际洋行”原名为“正泰洋行”,又称枣庄国际公司,建筑面积1332平方米,是1939年初日本侵略军占领枣庄后开设的一家商行,以经营五金、布匹等日用百货为幌子,实际上是曰本侵略军以退役军官为掩护而暗设的情报点,也是秘密从事间谍活动的大本营。1939年8月和194〇年8月,铁道游击队为打击日本侵略军,扩大影响,游击队队员两次夜袭“国际洋行”。事后,鲁南铁道游击队声威大振,群众为此拍手称快,日本侵略军胆战心惊。
国际洋行旧址现为居民居住,已年久失修。为加强对珍贵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有关部门规划先期搬迁居民,恢复洋行旧址原貌,然后征集有关文物,将其开发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缅怀先烈英雄事迹的重要场所。国际洋行旧址苏鲁豫皖边区特委联络站中西药品运销合作社旧址在鲁南商城东段,有一座高7米、面积为32.5平方米的青砖结构的二层旧式小楼,这就是枣庄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联络站——中西药品运销合作社旧址所在地。
大厅正中,安放邱焕文的铜像。二楼陈列着郭子化、丛衍瑞、张光中、丛林、邱焕文等革命先驱在革命斗争时期的图片,展示了枣庄中共早期党组织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撒播革命火种的历程。
1932年夏,枣庄煤矿大罢工失败后,枣庄地区党的负责人田位东、郑乃序英勇牺牲,特委邱焕文下落不明,党组织遭到破坏,革命处于低潮。为了恢复和发展党的地下组织,继续开展工人运动,徐州特委决定派特委委员郭子化到枣庄开展工作。
而此刻身在5T区白色恐怖之下的邱焕文,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仍坚持党的工作,把家中仅有的2〇亩田产卖掉,在枣庄南马道街购买一处二层小楼房,开设“同顺兴”药中共枣庄早期党史陈列室店,以此掩护,继续党的工作。不久,他与徐州特委来枣开展党的工作、并建立党组织的郭子化接上关系。
1934年4月,枣庄党组织决定将邱焕文的“同顺兴”药店与李韶九开办的“中美商社”合并,成立了“中西药品运销合作社”,作为党组织(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秘密联络站。1935年,在药店旧址成立枣庄医药业工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药店一直是中共奉庄矿区党委秘密活动的场所。
1937年10月,鲁南中心县委在此成立,并以此为活动据点开展党的工作。到1938年3月日军占领枣庄前夕,鲁南中心县委机关撤离枣庄,“中西药品运销合作社”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中西药品运销合作社”既是邱焕文同志的家产,也是枣庄地区重要的革命旧址,是枣庄党史重要革命纪念地之一。D92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I【王麓水烈士纪念碑亭】I纪念碑亭位于滕州市荆河畔龙泉塔之东。建筑面积81平方米。该亭为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六角攒尖垂檐,亭盖木结构,黄色琉璃瓦覆顶,雕梁漆柱,柱尚5米,总尚10米,周长15米,三步台阶,亭中立一碑,正面书“王麓水烈士阵亡地纪念碑'碑两侧刻有楹联。
王麓水,江西平乡县长丰乡宗里村人,出身于雇农家庭。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5年12月13日在滕县(今滕州市)战役中牺牲,时年32岁。朱德、董必武、陈毅、谢觉哉、罗荣桓、萧华、许世友、舒同等党政领导均题词纪念。
为纪念王麓水同志,滕县曾一度改名麓水县。滕县人民为表缅怀之情,弘扬革命业绩,继承先烈遗志,1985特建纪念亭垂念。【王铭章烈士纪念碑亭】抗日民族英雄王铭章牺牲之地纪念碑亭,位于滕州市荆河畔的龙泉塔之东,落成于1989年4月。纪念亭是木质结构,民族建筑样式,高阁飞檐,琉璃黄瓦,金碧辉煌,十分壮观。
王铭章字之钟,1893年生于四川新都。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晋升为师长。1938年3月16日在滕县阻击日军,壮烈殉国,为台儿庄大捷作出重要贡献。
当时国民政府为王铭章举行国葬,以示哀荣。毛泽东致挽辞:“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金河山】金河山位于薛城区驻地西五公里薛微公路南侧,原名柏山,因陈金合烈士葬于此山,便将柏山更名为金合山,因谐音当地人将金合山读作金河山。北首山顶是陈金合烈士墓,墓呈圆形,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墓前立碑,正面为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爱萍书写的陈毅对陈金合烈士的赞语“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战士。”背面刻有陈金合烈士简要生平和事迹。
陈金合(1921〜1945年)原名陈玉河,生于滕县(今滕州市)。1940年参加八路军,1W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M5年10月11日在攻克临城(今薛城)柏山战斗中牺牲。陈金合烈士牺牲后,华东军区追认他为“战斗英雄”和“津浦前线第一名爆破英雄”。
金河山南首为制高点,在此处观微山湖,为薛城一景。山上有宋代所建的大云寺,现仅存遗迹。山上苍松古柏参天,明末文人谭迁,曾游此山后著文:“登上山巅,微山湖景尽收眼底: 微湖鸟影,白帆点点,万顷荷花,芦苇荡波历历在目,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