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民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955
颗粒名称: 家族
分类号: C913.11
页数: 5
页码: 117-121
摘要: 枣庄地区家族在从前是典型的“九族制”。
关键词: 家庭 家族 风俗习惯

内容

枣庄地区家族在从前是典型的“九族制”。古代遭罪有灭九族之称。“九族”制的重要标记是丧服制中的“五服'即由本人高祖至本人玄孙之间九代血缘关系。枣庄人多依出不出“五服”来论亲族远近。“五服”之内,称为近门近支,出了五服则以本家论了,或称“自己”、“一家子”、“当家子”。也有的“同姓不同宗”,有的同姓“论不上的”。本家,先论祖先是谁,再论是几世,才是真正的本家。否则,用姓同班字同来判断是不准确的。过去各姓氏起学名大都按班辈,共3个字,第一个字为姓,第二个字为班辈,第三个字则是名。第三个字有不少兄弟或叔兄弟排行起的,显示团结。
  家谱家谱称为宗谱、族谱,古称谱牒、家牒、家乘。家谱的形式多数订为书册,外加谱套。有些大家大族的祖谱,除记载世系各代人之外,还记载重要家庭成员的事迹。在立家谱过程中,常见认古代名人为始祖的习俗。如境内李氏认老子李耳为始祖;刘氏认汉高祖刘邦为始祖;张氏认留候张良为始祖等等。
  家谱大都是三四十年一续,叫“续家谱”。20世纪50年代后,续家谱一般在不公开情况下进行。80年代后重修家谱之风兴起,也有膝下无儿,续到女儿的。
  任氏族谱族谱内容繁多,有序、族规、训词、族源考、传记、世系等。谱序有“创修族谱序”、“重修族谱序”等。大部分家谱中都记载先祖明初从山西喜鹊窝迁来等内容。
  家谱分支系排列,每班辈标明几世,所居住何村也标得很清楚。
  亲族称谓宗族成员之间的称呼,不同姓氏对父亲的称呼不一样,口语、书面语、当面、对人又有不同。
  子女对父母,对人统称“老人家”、“双亲”、“高堂”。
  子女称父,$庄地区称父为“爹”、“大①”、“爷”。俗称“爹轻,爷重,叫大为正”。20世纪80年代起,农村学习城市叫法,称父亲为“爸爸”。
  子女对母亲,当面称“娘”,近些年称母亲为“妈妈”。
  祖父称“老爷”、“爷爷”。曾祖父称“老老爷”、“老爷爷”。太祖父称“老老老爷”、“老太太'再往上辈称“老白毛”。
  祖母称“奶奶'曾祖母称“老奶奶'再往上与太祖父称同。父之兄称“大爷”,按排行称“二大爷”、……父之兄妻称“大娘”、“大妈”,按排行称“二大娘”、“三大娘”父之弟妻称“婶子'按排行称“二婶子”、“三婶子”…… 兄弟相称“哥”、“兄弟”、“弟弟”。
  夫称妻,书面直呼学名。对人称“家里的”、“老婆子”、“家属”、“对象”、“暖脚的”、“媳妇”、“那口子”、“办饭的”、“老伴”。
  ①大:方言读'ddi。当面称“孩子他妈'“孩子他娘'“我说”或直呼学名。
  妻称夫,对人称“男人”、“外头的”、“当家的”、“出力的”、“那口子”、“孩他爷”“小孩他大”。当面称“孩他爸”、“孩他大” 或直呼学名。
  妻对夫之父当面随夫称呼,对人称“老公公”、“公爹”、“小孩老爷”、“小孩爷爷”。
  妻对夫之母当面随夫称呼,对人称“老婆婆”、“婆婆”、“小孩奶奶”。
  妻对夫之兄当面随夫称呼,对人称“老大伯”、“他大爷”“小孩大爷”。
  妻对夫兄之妻当面随夫叫“嫂”、“嫂子”,对人称“大伯嫂”、“他大娘”、“小孩大娘”、“妯娌”。
  妻对夫之弟当面称“兄弟”、“您叔”或直呼其名,对人称“他叔”、“小叔子”。
  妻对夫弟之妻当面称“妹妹、”“我妹”、“妹来”“您婶子”,对人称“他婶子”、“兄弟媳妇”、“妯娌”。
  妻对夫之姐当面称“姐”,对人称“他姑”、“大姑娘”。
  妻对夫之妹当面称“妹妹'“我妹”、“妹来'“您姑'“您姑娘”,对人称“小孩他姑”、“小姑子”或直呼其名。
  父母呼儿子,当面呼乳名,结婚生子后“X X他爸”。呼儿媳“XX他娘祖父母称孙辈为“孙子”、“孙女”、“孙媳妇”。
  父母称子女为“孩子们”,称儿子为“小子”、“儿”;称女为 “闺女”、“妮子”、“妮儿来”,当面直接呼乳名,出嫁后称“老张” 或“老李”等夫姓。
  兄弟之子女称“侄子'“侄女'妇女改嫁带来的子女,对母亲后夫当面称“爹”、对人称“月白爹”。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枣庄民俗》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枣庄生产贸易、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人生礼仪、医疗保健、民间信仰、岁时节令、语言文学、民间游乐、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