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民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936
颗粒名称: 盛具
分类号: TS972.23
页数: 2
页码: 80-81
摘要: 盆分为窝盆、三盆、二盆和大盆。大盆又称“煎饼盆”近年来土陶盆已罕见。
关键词: 盛具 土陶罐

内容

盆分为窝盆、三盆、二盆和大盆。大盆又称“煎饼盆”近年来土陶盆已罕见。
  土陶罐20世纪50年代打水用,又称“瓦罐”,因易破损,后改水桶。水桶有木板扣成的木水桶和铁皮卷制的铁桶。如今有不少塑料水桶。
  缸有土陶缸、沙缸、泥缸、水泥缸等。只有沙缸盛水,其余均盛粮食。沙缸可盛水,还可腌咸菜。沙缸最小的叫 “顶腚帽”,最大的叫“鲸缸腿”。土陶缸最大的叫“碘缸”,其余的按盛粮多少叫 “斗缸'“五升缸”等。
  盛具还有簸箕、箩筐、簸篮、箢子、篮子、笊篱、锅拍、篦子、笼头、瓢、勺等。工匠在集市上扎制宽子其中簸箕、簸篮均为柳条编制。箩筐、①煎饼盆:盛煎饼糊的盆。笊篱和篦子多为竹篾编制。锅拍用秫秸莛缉成或木板穿成。如今笊篱为铁和铝质的,锅拍大都是钢精和铝制的。篦子多为铝制,专供蒸馏饭用。
  锅灶锅灶有地灶,俗称“地锅子”,一般高半米左右,四方形。这种灶做饭浪费柴草,太慢,但保温效果好。到了20世纪60年代大都用风箱灶,风箱灶既可以烧柴草,也可以烧煤炭,做饭快且省柴草,但凉得快。70年代推行一种节能灶,在风箱灶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分前后两个锅,前锅做饭,后锅炒菜,灶后金高烟囱。到了80年代,煤炭充足了,大部分家庭都用炉子烧水做饭,但仍有用风箱锅做饭的。另外还有高灶锅,一般红白喜事用,只能烧煤,上放八印或十二印锅。框灶俗称“锅框子”,是用泥巴捏成,底部像干瓢,三条腿,底部中间留洞,烧柴草,坐张子锅炒菜用。如今农村和城里一样,大部分都用煤气灶、电饭锅做饭,既卫生又便捷。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枣庄民俗》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枣庄生产贸易、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人生礼仪、医疗保健、民间信仰、岁时节令、语言文学、民间游乐、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