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民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923
颗粒名称: 贸易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4
页码: 67-70
摘要: 古时日中为市,现在均称之为集;固定的贸易场所称为市场。
关键词: 贸易 风俗习惯

内容

集市古时日中为市,现在均称之为集;固定的贸易场所称为市场。到集上买卖东西叫“赶集”、“上集”,无要事到集上,称为“逛集”、“赶闲集”。
  农村小集市集有大集、小集之分,一天以上为大集,一早上的叫小集,也有的称“夜猫子集”、“露水集”、“青菜集”。集有固定曰期,10天2集,如“五、十”,10天4集如“二、四、七、九”。10天2集的,必有2天为大集,至期为“逢集”,结束为“散集”。春节前的集叫“年集'城镇也有夜市。
  集上买卖摆摊多以“市”论,如粮食市、青菜市、牲口市、木料市、禽蛋市、鲜鱼市,还有的大集有服装市、布料市、家具市等。过去店铺命名多用“吉祥”、“兴隆”、“信义”等能体现吉祥或诚信的名字。如台儿庄的恒济永钱庄、屮和堂药店。
  老店铺叫卖吆喝走街串乡的匠人,有的靠招幌,有的靠吆喝,有的是特殊的音响器具,按现在的行话为“叫卖广告”。如卖油的敲梆子,并喊道:“打——香——油喽! ”担挑卖小百货的摇货郎鼓;扎箢子的用铁板链;抢剪子磨菜刀的吹号或是吆喝,多数是卖什么吆喝什么。
  幌子招牌店铺招牌有的以实物来标志的,如弹棉花的束一团棉花挂在门前;修车的在路旁木杆上挂一只车圈;花圈店挂一个纸花圈。卖羊肉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有狗头幌子等等。有以特殊标志为幌子的,如理发店用圆形电转标志,更多的是以诗联、文字标明店铺。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枣庄民俗》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枣庄生产贸易、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人生礼仪、医疗保健、民间信仰、岁时节令、语言文学、民间游乐、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