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泉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859
颗粒名称: 编后记
分类号: I207
页数: 2
页码: 199-200
摘要: 泉水是宝贵的地下水资源。我市的泉水除个别名泉外,大多数泉的现状、形成原因、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情况不被人们所了解。
关键词: 枣庄泉志 编后记

内容

泉水是宝贵的地下水资源。我市的泉水除个别名泉外,大多数泉的现状、形成原因、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情况不被人们所了解。有关泉的记载,只是散见于一些报刊、小册子,还没有一本专著,致使读者不能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泉水被逐渐开发利用,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超采现象,有的泉已不能自然出露地表并出现了一些小型的地质灾害。1986年枣庄市水利局高度重视,责成市吃塔埠地下水试验站组织区(市)水利技术人员对全市泉的数量、位置、名称、成因、自然出水量等情况进行调查,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了一定措施,对当时泉水的开采、保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参加调查的有李伟、李传法、李其军、提文武、刘文生、王广军、刘祥龙、刘传深等同志。
  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和水利部提出的建设人水和谐、环境友好、安全用水的社会要求,结合全市水利十一五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保障安全用水规划等工作,对现有泉水的资料及一些散失的材料进行了重点收集,经过归纳、整理和进一步的调查、完善,准备编写一本有关泉水方面的书籍,以便为今后我市的水资源规划、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同时把全市的泉水资源情况载入史册,供后人了解。基于此,2004年2月,我们向市水利和渔业局申请立项并得到编写《枣庄泉志》的批准。随后,市水资源试验站即拟定编写目标和工作计划,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区(市)水资源办公室的配合下,进一步进行了为时八个月的外业勘测、调查。4月份正式组织编写工作,11月底完成了初稿编写,并于12月初组织水利与史志部门的专家进行了意见征求。按照专家提出的建议,先后5易其稿进行调整、修改、补充和完善,至2005年10月完成了《參庄泉志》的编写工作,11月8日通过了专家评审。
  《枣庄泉志》全书设5章,19节,前为序、概述、大事记,后设附录、后记约23万字,100余幅照片,图文并茂,互为映照。时间虽紧,我们庶竭驽钝,力求精品。本书由韩鹏负责总体设计、图片统编、文字统审及全书合成,编写有关章节、撰写概述、后记;岳步德进行篇目设置,并与朱鸿轩、张华峰进行了有关章节的编写;韩晓琳、王家奎、孙尚胜、满艳艳、李晓娟等同志进行了编辑和资料统计、整理;孔桂芹、杨廷军、孟宪伟、韩兆生、张峰等同志进行了2004年的野外勘测、调查;岳步德、许珂同志进行了图件绘制。
  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水利厅宣传中心、省水利厅史志办公室、省水利学会、枣庄市财政局、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市摄影家协会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滕州市及有关区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为泉水的调查提供了帮助和有关材料,市水利和渔业局尹克同局长、市南水北调局张伟局长及其他领导给予了多次指导和关心,郑济如、王兴械、苏广智、邵长忠、徐加义、许运才、潘文志、杜衍纯、李伟、李传法、徐加舜等领导、专家对泉志的修改提出了宝贵建议,使我们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值该书出版之际,我们向有关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志书不同于画册和一般宣传品,它以资料说话,挖掘历史,展示现状。奉庄市240余处泉大都分布在山区,有些资料犹如大海捞针,加之我们又是初次接触志书的编写,缺乏经验,要全部究其渊源,实为其难,只能择其精粹,简括其面。鉴于我们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有些资料匮乏,未能相互印证,难免挂一漏万,存在错讹与纰漏。诚恳希望有识之士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我们将不胜感谢。
  编者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

知识出处

枣庄泉志

《枣庄泉志》

出版者: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

本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除全面地展示泉的自然景观外,力求反映枣庄市境内涉及的泉水全貌,努力体现时代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