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泉水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泉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84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泉水保护
分类号: P641.8
页数: 4
页码: 164-167
摘要: 概述了对枣庄市泉水的水质保护、水量保护。
关键词: 枣庄市 泉水 水资源保护

内容

一、水质保护(一)十里泉群1981年4月至1982年8月中旬,十里泉区域内发现塌陷洞,总塌陷面积约300平方米,个别塌陷洞上部宽度1.2米,深10余米。同时,盛水庄村西河边出现圆形塌陷洞,13米高的杨树沉入塌陷洞;泉头东50米有一养鱼塘,出现塌陷后满塘鱼全部灌人地下。1997年以来,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又多次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塌陷等问题。
  为保护该泉群,80年代末枣庄市水利局与有关部门,根据该区域水资源量,制定了用水计划;城管部门组织人力、物力对塌陷洞封口、堵塞,减小对地下水污染;同时制定泉水保护方案,划定1、2、3类保护区,设立保护界碑,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监督管理。
  (二)荆泉群1、前期防治工作荆泉水源地是滕州市的城市供水水源,荆泉断块是其主要补给区。进人90年代后,城河上游河水掺杂着工业排放的废水渗漏补给荆泉,逐步使荆泉水源地受到污染。1996年,滕州市政府成立荆泉保护委员会,制定荆泉保护方案,设立保护界碑,划定荆泉水源地1、2、3类保护区,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监督管理。规定在荆泉水源保护区内禁止建设有污染的项目,先后关闭了8家年产5000吨以下的小造纸厂和其他15个土(小)污染企业,对部分属于治理范围的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同时滕州市人大、政协先后组织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视察,对保护荆泉水源起到促进作用。
  2、实施工程措施为根治荆泉水源地污染问题,1997年3月,滕州市政府根据水务局提出的治理城河,实施清污分流的设计方案。召集水利、环保、建委、自来水公司等部门有关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决定投资1640万元,进行城河东段综合治理,实施清污荆泉供水水厂分流和荆泉水厂段河底堵漏3项工程。滕州市政府随即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指挥的城河东段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进行工程实施。
  辛绪淀粉厂停产;二是请岩马水库支援以12立方米/秒的水量放人城河进行冲污;三是对遭受污染的1号井、2号井和3号井停止供水,用3号井抽排污染的地荆泉自然保护区(1)应急治理1997年2月23日,荆泉水厂3号井遭到严重污染,水有异味,经取水化验大肠杆菌严重超标,引起滕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滕州市政府随即组织建委、环保、水利、卫生等部门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会同枣庄市环保局、水利局、水资源管理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进行现场调查,确定城河上游东郭镇辛绪淀粉厂(已治理没能达标排放)和山亭区境内部分企业排放的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排入城河,沿附近石灰岩断层带渗漏地下,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2月25日下午,滕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综合各方面专家意见,制定了五项措施进行应急处理,一是责令下水入城河;四是建委系统组织10余部施工机械和500名干部职工,昼夜奋战,进行0.8千米排污渠开挖工程;五是滕州市自来水公司组织安装队伍,突击铺设了0.7千米管道,将城郊的3眼农业灌溉井并入供水管网,3月5日下午6时向城区供水。
  (2)实施荆泉水厂段河底堵漏工程由滕州市水利建筑安装公司负责组织施工,先后调集11部75马力拖式铲运机和2台液压反铲挖掘机,昼夜奋战,清除河床淤积污染物,对原河道表面积约为50x400米的渗漏区分层碾压1.5米厚的粘土层防渗,并在封堵碾平后的河床上修筑断面为0.8x1.2米、长113.8米的防冲齿3道,以防止对封堵层的冲刷。共完成清淤4000立方米,回填碾压粘土2.4万立方米,动用浆砌石294立方米,投资45万元。
  (3)实施清污分流工程4月10日工程开工,一期从前均沟村至滕南橡胶坝,沿河道一侧修筑排污防渗暗渠11.6千米,设计排污流量3—3.5立方米/秒。荆河桥以上沿河道左侧布置,以下沿右侧修砌,在排污渠道前端(即前坞沟段) 修筑驼峰式拦河堰1道,堰顶高于设计河底0.8米,拦截上游污水并引人排污暗渠。二期在荆河桥下沿河道左侧修筑排污干渠1_435千米,两岸铺设污水支管0.771千米。辛绪淀粉厂及城头淀粉厂各铺设一道排污暗渠,沿岸各企业也分别设置污水排放专用管道与暗渠相接,工业及生活污水全部汇人两岸的排污暗渠,弓|至滕南橡胶坝下,送入污水处理厂。
  参加本项工程施工的滕州市水利建筑安装公司、水利工程公司、龙阳、界河、城郊等9个水利工程施工专业队伍,2400余名工人,克服汛期、三夏大忙及施工难度大、工期紧的不利因素,积极抢赶工期,9月15日竣工。本期工程共动用清基土方12.78万立方米,浆砌石3.536万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9430立方米,工日15.5万个,投资1010.6万元。
  3、2004年综合治理2004年,滕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 “滕州市荆泉水源地综合治理方案”,并于2004年5月组织实施,划定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编制了荆泉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图。该工程主要有保护区污染源迁移、废旧物品加工业、市场建设和工程治理三项内容,计划投资约1800万元,2006年完工。
  同时,沿特级保护区周边建设一条宽5米的环形道路,并修建长2.5千米的围墙。
  二、水量保护(一)+里泉群十里泉群水源地是枣庄市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主要承担市中驻地部分城镇生活供水、十里泉发电厂、市化肥厂、市中区焦化厂、市水泥厂等工业生产供水、农村生活和农业灌溉供水。由于取水量较大,在降水量较小年份,地下水位下降较快,地下水埋深较大,影响了工农业黄楼闸正常供水。鉴于此,水主管部门对该区实施了补源工程建设和办理水资源开采许可证制度。
  1、地下水补源工程为了拦蓄汛期洪水,以利于回灌补源地下水,在永安乡南部山区修建了小型水库4处,在中部河流修建了2处拦河坝。6处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增加洪水拦蓄、减少洪水灾害、农业灌慨、地下水的回灌补源、增加地下水资源量、减少地质灾害等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取水许可制度为保障使该区域用水户生产用水,水主管部门对该区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根据水量制定统一供水规划。用水单位首先制定用水计划,向市水主管部门申请,水主管部门根据水源地水资源量状况,对用水单位申请进行批复,用水单位在取得取水许可证后方可取水,并根据相关文件缴纳水资源费。市水主管部门则定期检查各用水单位取水情况,不准超限开采。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地下水超采现象得到竭制,地下水位逐步得到恢复。
  (二)东王庄泉1、地下水补源工程为增加地下水资源量,在东王庄泉区域内修建了陈刘跃、沃洛等小型水库,修建了东王庄、黄楼、付刘跃、东花沟等拦河闸坝。上述工程的建设对东王庄泉区的地下水补给,起到重要作用。
  官庄翻板闸2、取水许可制度市水主管部门根据在东王庄区域内用水单位的用水申请和区域内地下水资源量余缺情况,对用水单位申请给予批复,准予利用的则发放取水许可证并对水质取样化验。
  (三)羊庄泉群、洪林泉群、魏庄泉群在羊庄泉群、洪林泉群、魏庄泉群流域内修建洪村水库、建新水库、羊山水库等小型水库十余处;修建洪林拦河坝、西王庄拦河坝、张庄拦河坝、官庄翻板闸、南宿拦河坝等拦蓄工程,对羊庄泉区地下水起到了一定的补给作用。对在泉区内的取水用户实行了取水许可制度。
  (四)荆泉群荆泉补给区内修建了岩马、马河、户主、向阳、长城等大、中、小型40余座水库和岩马、马河、户主水库输水干渠,小坞沟拦河闸、青石坝等蓄水、拦水工程,对荆泉群起到了一定的补给作用。同时在荆泉区内实行了取水许可制度。

知识出处

枣庄泉志

《枣庄泉志》

出版者: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

本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除全面地展示泉的自然景观外,力求反映枣庄市境内涉及的泉水全貌,努力体现时代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