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泉水开发利用与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泉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836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泉水开发利用与保护
分类号: S273
页数: 27
页码: 141-167
摘要: 总结了枣庄市的泉水开发与保护,主要详细概述了泉水的水质监测、科学研究、泉水的开发利用以及泉水的保护。
关键词: 枣庄市 泉水 开发利用 水资源保护

内容

第一节水质监测,一、十里泉群1975年,山东省水利厅为研究、掌握全省地下水水质现状和变化规律,更好的为当地工农业生产服务,针对枣庄市的实际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布设了地下水质分析:£水动态观测井和地下水水质监测站网,其中一处水质监测站设置在十里泉。自1975年开始至今,定期在每年的5月和9月份由枣庄市水资源试验站提取泉水水样,委托济宁和枣庄水文水质化验分析中心进行水质化验分析。化验项目为 P H 值、Ca2+、M#、K.+Na+、CI+、S042、C032、HC(V、总硬度、矿化度等,并计算出离子总量,总硬度,矿化度,然后进行化学分类。根据化验资料显示,该泉水水质基本符合生活用水标准;化学分类(阿列金分类)由原来的碳酸钙n型水,逐步变为现在的硫酸钙m型水,说明水质已受到轻微污染,见表4一1十里泉群水质化验简分析表。2000年10月,市中区水资源办公室,提取十里泉水委托化验部门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进行化验,化验项目为氯化物、硝酸盐氮、总铁、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砷、汞、六价铬等26项指标,化验结果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大肠菌群三项超标,其余均不超标,见表4一2十里泉群生活饮用水标准水质检验成果表。二、蛤蟆泉口袋汪泉杧牛泉2003年11月4日,枣庄市水资源试验站提取蛤蟆泉、口袋汪泉、杧牛泉二处泉水水样,委托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采用矿泉水标准化验。化验结果为“泉水中有害元素不超标,CI、SO,、总硬度、矿化度值均较低;微量元素锶和偏硅酸均达不到天然饮用矿泉水国标值(国标值为徳0.4毫克/升、偏桂酸25毫克/升),三处泉水属优质饮用水源,其中蛤蟆泉水水质最优,其余两处泉水中NCV含量较高,上游可能有农业污染源,应注意保护”。见表4一3蛤蟆泉、表4一4口袋汪泉、表4一5忙牛泉水质分析成果表。
  三、清凉泉2000年10月24日,薛城区水资源办公室,为发放取水许可证,提取清凉泉水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化验,化验结果总硬度(超标0.52倍)、溶解性总固体(超标0.39倍)、挥发酚(超标3.5倍)、细菌总数四项超标,其余均不超标。见表4一6清凉泉水质检验成果表。
  四、 乱泉子泉群2000年10月24日,薛城区水资源办公室提取乱泉子水样,采用(GB/T14848-93)三类水质标准化验,结果大肠菌群超标,其余项目均不超标。五、泉头泉群2000年10月24日,薛城区水资源办公室提取泉水水样,采用(GB/T14848-93)三类水质标准分析,水质不超标。见表4一8泉头泉群泉水水质检验成果表。
  六、徐沃泉2000年10月24日,薛城区水资源办公室提取泉水水样,采用(GBAT14848-93)三类水质标准分析,水质不超标。见表4一9徐沃泉水水质检验成果表。
  第二节科学研究,1978年,枣庄市圪塔埠地下水试验站,对山东省重点科研课题“岩溶区水资源研究”项目进行研究,研究范围为东王庄泉群、十里泉群所在区域,主要研究内容为岩溶区水文地质参数与水资源评价方法。
  通过对地质、水文地质填图、物探测量、地表水、地下水动态观测等研究,基本摸清了两处泉域的地质分布规律;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断裂走向和延伸;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关系;泉的成因等基础工作。经过抽水试验、“碘一131”地下水流速、流向测量和资料分析研究,分析计算出了开采前后和不同地下水埋深情况下的水文地质参数值,掌握了1978年以来的逐年开采利用量、河道人渗补给量、降雨人渗补给量和水资源量等,并逐年进行了水量平衡计算。分别于1990年和2001年,提交了“枣庄岩溶区水资源研究”、“枣庄岩溶区长系列参数及水资源系统动态配置试验研究”两项课题报告,经专家评审,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成果在我国北方岩溶区具有较广泛的推广应用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水利部水文司、河海大学、武汉水电学院、山东大学、长春地质学院等单位的领导、教授多次到试验区参观并指导工作,对该项研究和地下水管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分析研究的水文地质参数成果和岩溶区水资源评价方法,在枣庄市水资源评价、山东省水资源评价、枣庄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等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观测资料(一)降水量资料东王庄泉群和十里泉群区内共布设降水量观测站7处,分别是石羊、大辛庄、刘庄、蔡庄、山阴、枣庄、税郭,其中枣庄、税郭为国家设立的常年观测站,观测方法为人工和自记两种。观测资料年限为 I960—2000年、1978—2005年不等,均为逐日观测资料。
  (二)水文气象站水文气象站设在枣庄市水资源试验站石羊试验区观测站院内,主要观测降水文气象观测场水量、蒸发量、河道水位、河道流量、地下水位等,资料年限1978—2005年。(三)地表水径流资料1、地表水测流堰建设为了测量泉区内地表水流量,分别在郭里集建设了 “平坦V型堰”,宽度60米,为亚洲之最;在刘庄建设了 “矩型薄壁堰”,跨度50米;在沙河子建设了 “巴歇尔测流槽”,喉道宽16米。
  2、地表水巡测站在东、中、西三条河道内设置地表水巡回测量断面27处。
  观测资料年限为1978—2004年和1988—2005年不等。
  (四)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在试验区内共布设地下水动态观测井87眼,观测资料分为5日一次、一日一次和自记三种观测形式。观测资料年限为丨978—2005年、1978—1990年不等。
  (五)抽水试验资料对泉群区域内的石羊、丁庄、三里屯、小屯、前湾等观测井进行了9次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计算方法采用泰斯、布尔顿适线法,计算出了 |x、^、a、t等参数。
  (六)地下水流速、流向测量采用放射性溶液“碘一131”,运用 “同位素示踪法”,对泉区内9眼观测井测量了地下水不同深度的流速、流向。
  上述观测资料,经过整理、计算,每年装订成地下水观测资料和地表水观测资料两册,存人档案室。
  二、水文地质参数运用地下水动力学模型法、补偿疏干法、年降水量平衡法三种方法,根据东王庄泉和十里泉两区域内1979—2000年长系列观测资料,通过分析研究,计算出逐年水文地质参数值和多年平均值,见表4一10多年平均水文地质参数成果表,然后利用逐年地下水埋深与给水度 (^ )值建立关系曲线图,从而确定不同地下水埋藏深度时的给水度值,三、历年地下水资源量(一)东王庄泉区根据调查,统计计算农业灌溉用水量,进一步计算出多年平均灌溉回归补给量为105.6万立方米/年(包含地表水和地下水利用)。根据石羊水文气象(二)十里泉区各项水量计算方法同东王庄泉区,经计算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858.8万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量模数为29.60万立方米/平方千米,见表4一13十里泉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模数表。
  枣庄岩溶区水资源研究鉴定会站和多处巡测流量断面实测地表水资源量,计算出多年平均河道人渗补给量为1021万立方米/年;同时根据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分析计算出的水文地质参数值,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根据上述补给量计算出多年平均总补给量为3247.4万立方米/年,扣除重复量,则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3212.8万立方米/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模数29.48万立方米/平方千米。见表4一12东王庄泉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表。
  四、不同保证率地下水资源量根据评价1979—2000年系列地下水资源量资料,通过频率计算,分析计算出东王庄泉区、十里泉区多年平均和20%、50%、75%、95%不同保证率时的地下水资源量以及多年平均和20%、50%、75%、95%不同保证率时的地下水资源量模数。第三节泉水开发利用枣庄市大部分泉水保护较好,经化验多处泉水达到矿泉水标准,有的还具有药用价值。全市九处主要供水水源地有六处出露较大的泉水,为枣庄人民生产、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了清洁、稳定、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一、十里泉群十里泉群开发前泉水自然出露地表,枣庄煤矿和附近农村引泉水用作生奉庄市城市建设一角产、农田灌溉。20世纪60年代初建有一座小型电厂(装机21.2万千瓦),引用泉水1.87万立方米/日。进人70年代,随着枣庄市工业的发展,枣庄市肉联厂、化肥厂、铁厂、自来水厂等单位相继在该泉附近取水。由于十里泉水开采量不断增加,1976年枯季泉群首次出现断流。1979年11月,十里泉发电厂第一台机组 (12.5万千瓦)投产发电,开采量再次增加,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泉头附近于1981—1982年出现塌陷洞。1984年底开采量增加到7.0万立方米/日;1990年增加到9.32万立方米/日,同年5月1日地下水埋深26.53米;1997年开采量达到10.3万立方米/日,5月1日,出现最大埋深为38.50米;1999年十里泉发电厂引用临沂市苍山县会宝岭水库地表水作为补充水源,用水量约1万立方米/日,十里泉区地下水位得到恢复,见表4一15十里泉观测井每月一日埋深统计表。
  二、东王庄泉群东王庄泉群的早期利用,主要是当地村民为了生活,从泉头或泉的下游河内取水饮用。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取水习惯有所改变,由直接从泉头、河内和开挖大口井、十米深左右的浅井取水,发展到现在的小口径深井(最深约300米)取水,并铺设自来水管道至村民家中。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先后在泉头或泉水下游河道内修建了拦蓄水工程和多处提水站、提引泉水进行农业灌溉。1978年10月以前由于开采量较小,该泉群泉水出露地表,经枣庄市圪塔埠地下水试验站测量,自然泉水量为1.5万立方米/H。
  东王庄泉群的大量开采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1978年枣庄市自来水公司在丁庄打井两眼,试验站对其中一眼井进行了抽水试验,降深7.50米,出水量0.96万立方米/日;同年10月开采十里泉发电厂量达1.5万立方米/日。1981年十里泉发电厂启用东王庄水源地为第三台机组 (12.5万千瓦)供水,开采量达4万立方米/日,同年东王庄泉水断流。1982年该泉又承担了第四台发电机组(12.5万千瓦)的供水,开采量增加到6万立方米/日。至此,地下水埋深由开采前的2.3米下降到7.38米。
  随后,开采量又不断增加,1984年为7.0万立方米/日;1990年为9.32万立方米 /日,地下水埋深18.78米;1997年开采量增加到最大值为10.3万立方米/日,5月1日最大埋深达到32.49米。见表4一16东王庄观测井每月一日埋深统计表。1999年十里泉发电厂改用临沂市会宝岭水库地表水作为补充水源,地下水埋深有所恢复。2002年枣庄市城市生活用水由周村水库地表水改用东王庄泉区地下水,进一步加大了东王庄泉区的地下水开米量。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最近20年以来,市、区直工业、乡镇、村办企业等工业、城市生活、农村人、畜和农业灌溉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地下水位逐步下降,大多数年份泉水长时间断流,只有在汛期降水量较大时短时间自流,该泉由原来的长年泉变为现在的季节性泉。
  三、道沟泉在泉头处建一长方形蓄水池和提水泵房,主要供道沟村生活用水。在泉头西侧建刘岭铁矿供水栗站一处,安装两台6寸轴流泵(一台备用),24小时不间断提水,每日供水量约4000立方米。“傻子水业”矿泉水厂建在该泉西侧,直接引泉水生产矿泉水,每日生产成品水2000余桶,销往枣庄城区驻地。
  四、清凉泉20世纪50年代后期,陶庄煤矿、山家林煤矿、山家林火车站等单位陆续在清凉泉取水;1974年起泉域内农村陆续打井,主要用于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慨至今;1975年甘霖煤矿打井3眼,每日供水约1500立方米;1978年陶庄煤矿在清凉泉头取水,每日约2000立方米,2002年停止使用;1979年山家林煤矿在泉头附近打井取水,每日约1600立方米,2004年停止使用;张范电厂在该区每日取水约3600立方米,20世纪70年代小武穴村、山家林村在泉头建设提水泵站,引水进行农业灌溉,20世纪90年代停止使用。由于泉域内工业、生活饮用、农业灌溉用水开采量的不断增加,该泉由过去的长年泉而变化为现在的季节性泉。五、乱泉子泉群乱泉子泉群大规模利用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泉附近东曲柏村为农业灌溉,在泉头处开挖长5米、宽3米、深8米的水池,用青石砌垒,配套提水站和高架水渠,安装了3台6寸自吸泵提水灌溉农田至今,开挖后泉水流量大增。大南庄村、小武穴村和史湖村也先后在泉附近建设提水站,进行农业灌溉。20世纪80年代薛城啤酒厂在泉群北侧打井取水;2003年枣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备电厂在乱泉子南侧打井取水。由于泉域内各村打深井取水饮用、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开采量的不断增加,乱泉子泉群由长年泉而变化为季节性泉。
  六、金河泉金河泉开挖大口井,建有泵站,供农业灌慨和人畜生活用水,另外,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各村人畜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等生产水井数十眼,取水利用;1970年薛城火车站在泥沟泉村西打井取水,供水0.1万立方米/日;薛城焦化厂1971年在泥沟泉村西打深井,供水约3万立方米/日。由于取水量较大,泉水流量减小,地下水位下降,泥沟泉村附近,薛城啤酒厂生产线乱泉子灌親提水站地下水埋深枯水季节达到15米,形成漏斗区。为了增加地下水补给量,1995年薛城区政府投资,在该区建设地下水回灌安装自动计量设备,每日两台泵正常运行,供水约2万立方米/日。
  八、荆泉泉群七、泉头泉群泉头泉群自来水供水泵房工程,引用蟠龙河张桥橡胶坝所蓄地表水,开挖引水渠对泉区进行人工回灌,同时进行人工回灌实验研究,经实测每曰可补给该区地下水2—3万立方米/日,地下水埋深有所恢复。该区1985年地下水开采量4.7万立方米/日,地下水埋深为3.03米。
  该泉区1985年开采量2.81万立方米/日;1986年开采量4.15万立方米/日,地下水埋深7.41米(开采孔埋深);1997年开采量9.33万立方米/日,地下自1974年开始,泉群南部平原区打井进行农业灌溉,井深一般30—50米不等,井径0.5米左右,井壁为水泥管保护。1991年华众纸厂在东黄沟泉村北打深井4眼,取水量约4.8万立方米/日,同时,泥沟泉村2眼井停用;2004年华众纸厂停产,水厂停止供水。1987年,薛城区自来水公司在泉头村内打深井6眼,建设供水厂,水埋深11.50米;主要是滕州市自来水公司取水,约占其总用水量的70%。
  根据俞寨观测井(距荆泉群约1千米)长期资料统计分析,该泉区开采量虽然较大,由于补给面积较广,地下水埋深变化不大,开采利用前后对比相差5米左右。最大埋深出现在2003年1月1日,为13.91米。见表4一17荆泉观测井每月一日埋深统计表。
  九、羊庄泉群羊庄盆地泉区地下水开采以岩溶水为主,其次为孔隙水,含水层岩性为奥陶系灰岩,成井深度80—300米之间。主要是工业、农业和人畜生活用水开采。机井总数326眼,密度为1.96眼/平方千米。
  泉区内开采地下水的企业主要是鲁南化肥厂。该厂20世纪90年代扩建后,用水量约占该区总用水量的40%以上。1985年开采量7.04万立方米/日,地下水埋深7.59米;1993年开采量10.2万立方米/日,地下水埋深9.08米;1997年开采量12.2万立方米/日,地下水埋深10.62米,为有资料以来最大埋深。该区受山亭断块制约,如山亭区在断块内加大开采量,羊庄泉的开采量将受到一定影响。
  十、黄泉峨山镇黄泉村的黄泉,现生产“黄金泉”矿泉水,主要销往峨山、峄城等地。
  H—、胡套泉胡套泉已开发生产矿泉水。
  十二、蛤蟆泉2003年建矿泉水厂一处,生产“蛤蟆泉”矿泉水,主要销往市中区等地。
  十三、贾泉2004年春,利用该泉水建“石屋山泉水业”矿泉水厂一处,生产矿泉水,销往峄城等地。
  十四、马跑泉经化验,该泉水水质达到矿泉水标准,阴平镇于1990年建矿泉水厂一处,生产至今。
  十五、赵奸子泉2004年上半年由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客商投资,建有生产厂房和围墙,将泉头用石料围砌并加盖板保护,生产矿泉水。
  十六、磨楼泉距该泉约0.1千米处,建矿泉水厂两家,泉水用泥浆砌石保护,塑料管引水入矿泉水厂。
  十七、后北常泉生产“玉华山泉”矿泉水,主要销往滕州市和薛城区。
  十八、黑龙潭泉2004年夏在该泉东侧建矿泉水厂一处,生产“黑龙潭”饮用山泉水,主要销往薛城区。
  十九、忙牛泉2002年建矿泉水厂一处,生产“裂谷山泉”矿泉水,主要销往市中等地。
  二十、西龙泉依泉建有厂房和围墙,生产矿泉水。
  第四节泉水保护
  一、水质保护(一)十里泉群1981年4月至1982年8月中旬,十里泉区域内发现塌陷洞,总塌陷面积约300平方米,个别塌陷洞上部宽度1.2米,深10余米。同时,盛水庄村西河边出现圆形塌陷洞,13米高的杨树沉入塌陷洞;泉头东50米有一养鱼塘,出现塌陷后满塘鱼全部灌人地下。1997年以来,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又多次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塌陷等问题。
  为保护该泉群,80年代末枣庄市水利局与有关部门,根据该区域水资源量,制定了用水计划;城管部门组织人力、物力对塌陷洞封口、堵塞,减小对地下水污染;同时制定泉水保护方案,划定1、2、3类保护区,设立保护界碑,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监督管理。
  (二)荆泉群1、前期防治工作荆泉水源地是滕州市的城市供水水源,荆泉断块是其主要补给区。进人90年代后,城河上游河水掺杂着工业排放的废水渗漏补给荆泉,逐步使荆泉水源地受到污染。1996年,滕州市政府成立荆泉保护委员会,制定荆泉保护方案,设立保护界碑,划定荆泉水源地1、2、3类保护区,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监督管理。规定在荆泉水源保护区内禁止建设有污染的项目,先后关闭了8家年产5000吨以下的小造纸厂和其他15个土(小)污染企业,对部分属于治理范围的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同时滕州市人大、政协先后组织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视察,对保护荆泉水源起到促进作用。
  2、实施工程措施为根治荆泉水源地污染问题,1997年3月,滕州市政府根据水务局提出的治理城河,实施清污分流的设计方案。召集水利、环保、建委、自来水公司等部门有关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决定投资1640万元,进行城河东段综合治理,实施清污荆泉供水水厂分流和荆泉水厂段河底堵漏3项工程。滕州市政府随即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指挥的城河东段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进行工程实施。
  辛绪淀粉厂停产;二是请岩马水库支援以12立方米/秒的水量放人城河进行冲污;三是对遭受污染的1号井、2号井和3号井停止供水,用3号井抽排污染的地荆泉自然保护区(1)应急治理1997年2月23日,荆泉水厂3号井遭到严重污染,水有异味,经取水化验大肠杆菌严重超标,引起滕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滕州市政府随即组织建委、环保、水利、卫生等部门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会同枣庄市环保局、水利局、水资源管理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进行现场调查,确定城河上游东郭镇辛绪淀粉厂(已治理没能达标排放)和山亭区境内部分企业排放的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排入城河,沿附近石灰岩断层带渗漏地下,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2月25日下午,滕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综合各方面专家意见,制定了五项措施进行应急处理,一是责令下水入城河;四是建委系统组织10余部施工机械和500名干部职工,昼夜奋战,进行0.8千米排污渠开挖工程;五是滕州市自来水公司组织安装队伍,突击铺设了0.7千米管道,将城郊的3眼农业灌溉井并入供水管网,3月5日下午6时向城区供水。
  (2)实施荆泉水厂段河底堵漏工程由滕州市水利建筑安装公司负责组织施工,先后调集11部75马力拖式铲运机和2台液压反铲挖掘机,昼夜奋战,清除河床淤积污染物,对原河道表面积约为50x400米的渗漏区分层碾压1.5米厚的粘土层防渗,并在封堵碾平后的河床上修筑断面为0.8x1.2米、长113.8米的防冲齿3道,以防止对封堵层的冲刷。共完成清淤4000立方米,回填碾压粘土2.4万立方米,动用浆砌石294立方米,投资45万元。
  (3)实施清污分流工程4月10日工程开工,一期从前均沟村至滕南橡胶坝,沿河道一侧修筑排污防渗暗渠11.6千米,设计排污流量3—3.5立方米/秒。荆河桥以上沿河道左侧布置,以下沿右侧修砌,在排污渠道前端(即前坞沟段) 修筑驼峰式拦河堰1道,堰顶高于设计河底0.8米,拦截上游污水并引人排污暗渠。二期在荆河桥下沿河道左侧修筑排污干渠1_435千米,两岸铺设污水支管0.771千米。辛绪淀粉厂及城头淀粉厂各铺设一道排污暗渠,沿岸各企业也分别设置污水排放专用管道与暗渠相接,工业及生活污水全部汇人两岸的排污暗渠,弓|至滕南橡胶坝下,送入污水处理厂。
  参加本项工程施工的滕州市水利建筑安装公司、水利工程公司、龙阳、界河、城郊等9个水利工程施工专业队伍,2400余名工人,克服汛期、三夏大忙及施工难度大、工期紧的不利因素,积极抢赶工期,9月15日竣工。本期工程共动用清基土方12.78万立方米,浆砌石3.536万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9430立方米,工日15.5万个,投资1010.6万元。
  3、2004年综合治理2004年,滕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 “滕州市荆泉水源地综合治理方案”,并于2004年5月组织实施,划定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编制了荆泉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图。该工程主要有保护区污染源迁移、废旧物品加工业、市场建设和工程治理三项内容,计划投资约1800万元,2006年完工。
  同时,沿特级保护区周边建设一条宽5米的环形道路,并修建长2.5千米的围墙。
  二、水量保护(一)+里泉群十里泉群水源地是枣庄市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主要承担市中驻地部分城镇生活供水、十里泉发电厂、市化肥厂、市中区焦化厂、市水泥厂等工业生产供水、农村生活和农业灌溉供水。由于取水量较大,在降水量较小年份,地下水位下降较快,地下水埋深较大,影响了工农业黄楼闸正常供水。鉴于此,水主管部门对该区实施了补源工程建设和办理水资源开采许可证制度。
  1、地下水补源工程为了拦蓄汛期洪水,以利于回灌补源地下水,在永安乡南部山区修建了小型水库4处,在中部河流修建了2处拦河坝。6处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增加洪水拦蓄、减少洪水灾害、农业灌慨、地下水的回灌补源、增加地下水资源量、减少地质灾害等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取水许可制度为保障使该区域用水户生产用水,水主管部门对该区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根据水量制定统一供水规划。用水单位首先制定用水计划,向市水主管部门申请,水主管部门根据水源地水资源量状况,对用水单位申请进行批复,用水单位在取得取水许可证后方可取水,并根据相关文件缴纳水资源费。市水主管部门则定期检查各用水单位取水情况,不准超限开采。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地下水超采现象得到竭制,地下水位逐步得到恢复。
  (二)东王庄泉1、地下水补源工程为增加地下水资源量,在东王庄泉区域内修建了陈刘跃、沃洛等小型水库,修建了东王庄、黄楼、付刘跃、东花沟等拦河闸坝。上述工程的建设对东王庄泉区的地下水补给,起到重要作用。
  官庄翻板闸2、取水许可制度市水主管部门根据在东王庄区域内用水单位的用水申请和区域内地下水资源量余缺情况,对用水单位申请给予批复,准予利用的则发放取水许可证并对水质取样化验。
  (三)羊庄泉群、洪林泉群、魏庄泉群在羊庄泉群、洪林泉群、魏庄泉群流域内修建洪村水库、建新水库、羊山水库等小型水库十余处;修建洪林拦河坝、西王庄拦河坝、张庄拦河坝、官庄翻板闸、南宿拦河坝等拦蓄工程,对羊庄泉区地下水起到了一定的补给作用。对在泉区内的取水用户实行了取水许可制度。
  (四)荆泉群荆泉补给区内修建了岩马、马河、户主、向阳、长城等大、中、小型40余座水库和岩马、马河、户主水库输水干渠,小坞沟拦河闸、青石坝等蓄水、拦水工程,对荆泉群起到了一定的补给作用。同时在荆泉区内实行了取水许可制度。

知识出处

枣庄泉志

《枣庄泉志》

出版者: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

本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除全面地展示泉的自然景观外,力求反映枣庄市境内涉及的泉水全貌,努力体现时代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