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节 山亭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泉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835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山亭区
分类号:
P641.13
页数:
15
页码:
126-140
摘要:
详细概述了枣庄市山亭区泉的分布与特征。
关键词:
枣庄市
山亭区
泉
内容
一、龙王堂泉龙王堂泉,位于徐庄镇龙王堂村南河北岸边,泉水长年不干涸,流人十字河中支河流,经十字河、新薛河汇人微山湖。
该泉出露于中寒武系张夏组鲕状灰岩地层,泉水沿灰岩裂隙流出。1984年建设三角形泉水流量观测堰,每日观测泉水水位,计算泉水流量。1984年实测泉水量36.61万立方米/年,见表3—8龙王堂泉实测泉水量表,2004年10月11日实测泉水流量为12%立方米/日;泉头处用水泥板将泉头封闭,留有两涵管放水,以下建有二级蓄水池,供村民洗菜、洗衣之用。泉东侧80米处修建提水站2处,一处用于农业灌溉,另一处为方便村民吃水,铺设自来水管道,引至村民家中。
二、响泉响泉,位于徐庄镇响泉村南0.2千米河内,以泉群形式出现,由响泉、筛子泉等组成,实测泉水流量2400立方米/日。该泉水流人十字河中支支流,经十字河、新薛河,注人微山湖。出露地层为古生界中寒武系张夏组地层,为裂隙下降泉。该泉水出露由于距地面较高,泉水涌出,落到下面大石上而发出响声,响声可传出数里之远,故名响泉。
三、站石崖泉站石崖泉,位于徐庄镇站石崖村东50米处,泉水自然涌水量为1250立方米 /日,该泉水是石嘴子水库的补给来源之一,流经十字河、新薛河,注入微山湖。
该泉受北东向断裂阻挡,泉水来自断裂以西寒武系馒头组地层,属断裂上升泉。
泉水除供站石崖村约400人生活用水外,其余均流人石嘴子水库,供养鱼和水库下游徐庄镇部分农田灌溉。
四、上胡沟泉上胡沟泉,位于山亭区徐庄镇上胡沟村西山坡,为十字河发源地之一,泉水流经十字河中支支流、十字河、新薛河,最后注人微山湖。泉水储存于下寒武系馒头组地层,受太古界前震旦系弱透水层顶托,地下水下降成泉,属接触下降泉。
1997—1999年,枣庄市水利局、枣庄日报社扶贫人员,争取资金10万元,在泉头处建长、宽各10米的蓄水池一座,利用山坡高差和管道将泉水引至每户村民家中,从此解决了该村长期吃水难问题。
五、仓浪渊泉仓浪渊泉位于凫城乡西王湾村南0.3千米处,因水深不见底而得名,出露于下寒武系馒头组地层。泉水流入务家后水库,经孟庄、郭里集,于裴桥村人峄城沙河,最后注入韩庄运河。在泉西侧修建霖泽庙,该庙始建于宋代,从南至北分别为神龙殿、大殿、寝宫楼,均为青石建筑,清朝时期曾多次重修,并立碑纪念。庙内敬奉仓老爷神像,2005年底有3人看管庙宇。
门南建“火石桥”,高约3米,南北长约5米,东西宽约3米,桥面为拱形,皆为巨石铺就,修建年代不详。桥下有一泉,泉水清澈见底,涓涓细流汇人渊中。
每年农历3月3日、10月8日,为仓浪渊庙会,每逢会期,游人如织,香火旺盛。当地有“霖泽庙因仓浪渊而生,仓浪渊因霖泽庙而扬名”之说。
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峄县志记载:“县北60里,车稍山下,相传为孔圣听孺子歌处,渊西旧有石刻,四周峰峦突兀,俯临涧壑,渊水沉深莫测,北一神龙祠,宋宣和年间赐额霖泽,旱祷辄应,土人谓渊侧有穴,内宽数亩,可达祠下,祠左右茂林丛嶂,山光霞色,朝夕异观,尤为邑中胜景”。
【散记】仓浪渊仓浪渊四面群山环绕,在暴雨季节洪水连绵不断,水流激川数尺,渊泉有数丈之深,浪花滔滔,故名沧浪渊。沧浪渊北侧建有“苍郎庙”(即霖泽庙),内供 “苍爷爷”、“苍奶奶”等神位,传说苍郎与其妻隐居与此,专做普救众生行侠仗义的善事,被誉为活菩萨,感动上天,玉皇大帝封为“苍郎”大神。
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苍老爷必将携家眷来沧浪渊故土看望众老乡亲,这一天,周边数百里民众源源不断前来相聚,不愿离去,至今还流传着“亲帮亲,邻帮邻,苍老爷乡的山东人”的佳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三月三前来拜祀 “苍老爷”祈求消灾赐福,即形成了沧浪渊庙会,一直延续至今。(王祥林)六、龙床泉龙床泉,位于山亭区北庄镇青山后村北龙床水库上游,泉水流入龙床水库,经郭里集支流、峄城沙河注人韩庄运河。龙床泉出露于太古界前震旦系变质岩地层。
水库拦水坝为拱型重力坝,坝高10余米,每逢雨季水量较大时,水从坝上漫过形成瀑布。该区域大多种植苹果、山楂、樱桃等果树,绿化面积约90%。每年春季各类果树、山花盛开,鱼儿跳跃,鸟鸣枝头;秋季果实压弯枝头,果农们的脸上绽开了丰收的喜悦。该泉和水库周围,开设饭店10余家,一年四季吸引众多游人前来旅游、观光,在赏花、品果、垂钓的同时,还能品尝到野菜、野果和野味。此处,有山、有水、有景,又有奇石,是旅游、休闲、娱乐、消暑的好去处。
七、杧牛泉杧牛泉,位于西伽河流域,北庄镇河北村北约0.2千米处,泉水流入北庄河支流,汇人周村水库。出露地层为下寒武系馒头组地层,受北西向断裂影响地下水上升成泉。
为利用该泉水,在其下游修建拦河坝三处,对泉水形成节节拦蓄,并建有提水站1提引泉水灌溉农田300余亩。
八、滴水泉滴水泉位于凫城乡西滴水村内。泉水流人紫草峪水库,经张庄村、文王峪村,于东薛河村流人新薛河,最后注人微山湖。该地因受河水冲刷,已形成5—6米高的悬崖,长度约0.1千米,地层为灰、页岩互层。悬崖下面建有4个相连的蓄水池,拦蓄泉水,村民直接自池内取水饮用。泉水可供800多人生活用水,在干旱时期周围6—7个村的村民取该泉水饮用。
崖壁石缝内生长古松多株,且形态各异。每年冬季崖壁上滴水成冰,形成一道冰的瀑布,晶莹剔透。
九、杨泉杨泉,位于凫城乡涝坡村南0.1千米处,泉水流入十字河南支支流,经新薛河,注人微山湖。
该泉出露地层为古生界中寒武系张夏组地层,受北西向断层影响,地下水上升成泉,为构造上升泉。
在泉头南侧修建蓄水池和提水站,甩于附近村庄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
十、扳倒井泉扳倒井泉,位于西集镇东集河北村南河边,属羊庄盆地补给区,泉水流人十字河南支支流,经新薛河注人微山湖。2004年9月9日实测泉水流量2592立方米/日。
该泉出露地层为古生界上寒武系长山组地层,受南北向断层阻挡,地下水上升成泉,为构造上升泉,长年流水。村民为增加泉水流量,在泉头处开挖深度约8米、用石料围砌长、宽各2米的水池,留有出水口,直接排入河内。
扳倒井泉主要用于人畜饮用、村民洗涮和农业灌溉。
【散记】梁王城遗址走枣滕公路在西集站下车东行0.5千米,梁王城遗址便抬眼可见。梁王城是一高出平地约5米的台地。相传此台为战国时期一小国的都城所在。时值诸侯争霸,名将邹木公欲霸一方,曾聚众垒土筑此台,名曰“点将台”。《峄县志•古迹考》也记载:“邑之北西既(西集古代称谓),土台高数尺,方广数十亩,居民呼之为盟台”。至明末清初修建寺庙之风盛行时,当地居民在台顶建关帝庙房,二间大殿,禅房两间,兴盛时,整月烟火缭绕,香客络绎不绝。
大殿南濒巨龙河,自台顶由东再南,一条碎石小径渐人河谷。寺之西南有大片石罅,两旁悬石隆起,陡峻如削。四面石罅围城一深渊,名曰“石牛潭”,因潭中一巨石遥看若牦牛饮水状而得名。金秋时节,徜徉潭边,但见一泓碧水,清澈见底,两岸杨柳葱郁,山花烂漫,宛若仙境。
沿潭上溯半里余,有一古泉,名曰 “扳倒井”。传说当年赵匡胤运筹帷幄,戎马倥偬,天气炎热,行至此地,口渴难耐,曾挥剑斩井而得名。泉水甘冽爽口,自岩隙中涌出,状若蘑菇,汩汩有声,顺龙河蜿蜒而渐人“石牛潭”,潭泉通连,虽大旱而不润。
梁王城北枕火焰山,此山逶迤十几里,成一天然屏障。主峰九顶莲花,凝碧染黛,苍秀壮观。山腰一天然溶洞,洞顶一山泉,清泉细流,如竖立的银线,出洞口顺坡而下,令人禁不住忆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
梁王城东北又有“猫山”、“老鼠山”,东有“神山”,南有“鱼山”,山间松槐相间,山花争红斗妍,许多美好的传说也在此滋生繁衍。梁王城遗址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朱道来)十一、玉泉玉泉,位于山亭镇龙堂自然村西0.15千米处,泉水流人十字河中支河流,流经十字河、新薛河注人微山湖。1984年建设三角形泉水流量观测堰,每日观测泉水水位,计算出泉水流量。1984年实测玉泉水量32.2万al方米/年,见表3—9玉泉实测泉水量表。2004年9月9日实测泉水流量为5683立方米/日。
玉泉出露地层为古生界上寒武系凤山组地层,受断层阻挡地下水上升成泉。该泉用青石砌成直径2米的圆井形状,深度约5米,泉水清澈见底,现修地下暗渠将泉水导流人十字河。干旱时玉泉水可满足周围村庄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
据当地人介绍,旧时曾在泉的东面建有寺庙,北面建有土地庙,西南建有龙王庙,南面建有割肉牌坊。上述建筑均在20世纪60—70年代遭到破坏,现仅存碑孕一座,内立石碑一统,石碑立于1300年9月(元大德三年秋九月),上书“玉泉宫记”。该碑亭建筑别具一格,墙体和亭顶全为青砖建造,建筑年代不详,清代重修。
【散记】割肉牌坊据传说:当地有一户人家娘儿俩人,儿子到了结婚年龄,娶一妻,儿子三日后亡故,婆媳两人从此寡居,因为家境贫寒,以讨饭为生。一日,生病的婆婆想吃肉,儿媳想了很多方法也没买到,最后割了自己腿上的肉,煮熟后给婆婆吃,婆婆吃了以后感觉很香,胃口大增,还让去买,儿媳实在没有办法。在婆婆的再=追问下,儿媳把裤角卷起,给婆婆看了腿上的疤痕,婆婆看了吃惊的说不出话来。时间不长,婆婆由于饥饿、生病、忧郁而亡。儿媳自割肉以后,伤疤愈合不好,在上山砍柴时,又碰到了有毒植物,毒发而亡。为了纪念儿媳的孝心,朝廷拨款,特立割肉碑坊,以示后人。
十二、库山头泉库山头泉,位于山亭镇库山头村南河北岸,属裂隙下降泉,泉水流量为1440立方米/日,出露于古生界上寒武系长山组地层。该村为了农田灌溉,于20世纪70年代,修建提水站一处。泉头处砌方形水池一个,主要用于库山头村1400人和牲畜饮水。
库山头泉水流入十字河北支支流,经十字河、新薛河,注人微山湖。该泉长年流水,枯季水量较小。
十三、筛子泉筛子泉,位于山争镇朱村东0.5千米处河内,2004年10月11日实测泉水流量为1002立方米/日,泉水流人十字河中支河流,经新薛河注人微山湖。该泉位于河滩中心,河南岸出露中寒武系张夏组地层,河北为第四系地层覆盖。泉北侧有一东西向断裂,断裂北盘下降,南盘上升,地下水受断裂影响上升成泉,泉水长年不涸。该泉水汇人河内,下游两岸建有提水站,提水灌溉农田。
十四、水峪泉水峪泉,位于山城街道办事处东水峪村北0.5千米处。该泉水为十字河北支河支流的又一发源地,泉水流经十字河、新薛河,注人微山湖。
泉水南侧有一近东西向断裂,为阻水构造,断裂北侧为下寒武系地层,地下水受该断裂阻挡水位上升成泉,属断裂泉。
东水峪村在泉头处修建一直径8米的圆形蓄水池,铺设塑料引水水管,引入距该水池南约0.5千米的又一处蓄水池,供东王峪村、下大泉村两村民生活用水和部分菜地、农田灌溉。
1984年建设三角形泉水流量观测堰,每日观测泉水水位,计算出泉水流量,实测泉水自然流量为37.2万立方米 /年,见表3—10水峪泉实测泉水流量表。
十五、东王峪泉东王略泉,位于山城街道办事处东王峪村东50米处,泉水流量1200立方米/日。东王峪泉是十字河又一处发源地,泉水流入十字河中支河流,经十字河、新薛河,注人微山湖。
地下水储存于下寒武系馒头组地层,泉北侧有一阻水断裂,受该断裂阻挡,地下水上升成泉。
该泉为东王略村民在采石放炮时开出。泉头用水泥板封闭,用塑料引水管,将泉水引入村南路西边并建蓄水水窖,方便了村民生活用水和洗涤衣物。
十六、郭庄泉群郭庄泉群,位于桑村镇大郭庄村东郭河两侧,以泉群形式出露,主泉有= 处,呈东西向分布,三泉相距80米左右,泉水流量为1220立方米/日,发源于郭河上游,流经郭河、城郭河,注人昭阳湖。该泉的形成为接触上升泉,泉水自片麻岩、变质岩和火成岩侵人体与馒头组灰岩不整合接触面上流出;出露区域为桑村穹窿北部边缘,因寒武系地层面积分布较广,泉水流量较大。
中间泉头水量较大,已用浆砌石砌垒成直径2米、高1米的圆形井状,上面用水泥盖板封闭,留有石硇引水明渠,水渠两侧建有洗衣搓板10余个,供村民洗涮之用,郭庄村民主要饮用该泉泉水;东侧泉头出露在河岸右侧,用浆砌石砌成一圆形建筑物,以保护泉水;西侧泉头水量较小;郭庄泉群泉水清澈、水质良好,可供人畜饮用和农业灌溉。1984年建设三角形泉水流量观测堰,每日观测泉水水位,然后计算出泉水流量。1984年实测郭庄泉泉水量182.3万立方米/年。见表3-11郭庄泉群实测泉水流量表。
十七、灵泉灵泉又名龙泉,位于山亭区店子镇越峰山麓越峰寺村西80米处,泉水经尚河水库、岩马水库,流人城河、郭河,汇人微山湖。
在泉头处建长宽各约10米蓄水池,以利于该村生活和农业灌溉。该泉出露于前震旦系地层,为裂隙下降泉。
在灵泉东侧修建寺庙一座,始建年代不详,寺庙内有的碑记载为龙泉寺、越峰寺。该寺因泉而得名,村又因寺而得名。寺内立重修灵泉寺等石碑14统,其中4统立于清朝,分别为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嘉庆八年三月、同治十一年二月、光绪二十八年四月,1统立于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其余碑因年久与毁坏文字不清,年代不详。
该寺现仅存门楼、主殿,配殿倒塌,主殿剩西首一间、西墙可见壁画痕迹,院内有一棵银杏树、一棵古槐树。银杏树枝叶茂盛,古槐树树芯已空,尚有部分枝叶成活。率庄市人民政府在寺外立石碑一统,正面文字为“枣庄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越峰寺,枣庄市人民政府1993年5月,枣庄市人民政府立”字样。背面文字为“东西长52米,南北宽38米,面积为1976平方米”字样。寺庙的四角各立界碑石一块。
十八、石竹泉石竹泉,位于店子镇石竹村南0.15千米处,发源于岩马水库上游,泉水注人岩马水库,经城河、城郭河注入昭阳湖。经测量,泉水流量1440立方米/日,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前震旦系地层,为裂隙下降泉。
该泉水由于河道采沙、河床加深,泉水由原来位置南移至河道内流出。
十九、龙峪泉龙峪泉,位于水泉镇龙峪蒋化石岭村南约1.5千米处,为城河源头之一,流经城河、城郭河注人昭阳湖。
该泉为太古界前震旦系地层与古生界下寒武系馒头组地层接触处,地下水下降而成泉。化石岭村在泉头用浆砌砖建成水窖,用塑料管引水下山供村民饮用。
该处建有寺庙,现仅存=间东房,正房顶已塌,所立之石碑描述当年龙峪泉水盛况,银杏树一棵,树枝叶繁茂,树干较粗需三人合抱,据当地村民介绍已有千年历史。该区域盛产黄梨和櫻桃,品质优良,为该村主要收人来源,干旱时果树均用龙峪泉水灌溉。该泉是山亭区梨花盛会的源头,也是主要旅游景点之一,每逢梨花盛开季节,游人如织。二十、吴继泉吴继泉又名龙泉,位于水泉镇王庄村北,在泉东竖立自然石一块,上书“龙泉”二字,泉西侧修建长30米、宽20米的蓄水池一处。该泉长年流水,干旱不涸,泉水流入辛庄水库,为城河源头之一。2004年9月8日实测泉水流量为1469立方米/日。该泉出露于太古界HU震旦系地层,泉东为古生界下寒武系馒头组地层,泉水主要储存于馒头组地层中。
泉头附近居民用塑料管直接插入泉头,取水饮用和进行菜地、农田灌溉。
1984年建设三角形泉水流量观测堰,每日观测泉水水位,计算泉水流量。1984年实测泉水流量19.8万立方米/年,该地盛产上水石,村民利用业余时间开采制成盆景,销往枣庄、滕州等地。
二十—、吴继西泉吴继西泉,位于水泉镇王庄村® 南约0.1千米处,该泉长年流水,桌水流入辛庄水库,为城河源头之一,1984年建设三角形泉水流量观测堰,每日观测泉水水位,计算出泉水流量,1984年实测吴继西泉泉水量37.0万立方米/年,该泉成因与出露地层同吴继泉,2004年9月8日实测泉水流量为7344立方米/日。
二十二、勾勾涧泉勾勾涧泉,位于水泉镇李庄村西南约0.25千米处,为城河源头之一,泉水流人辛庄水库,流经城河、城郭河最后注人昭阳湖。2004年9月8日实测泉水流量为3197立方米/日。1984年建设三角形泉水流量观测堰,每Id观测泉水水位,计算出泉水流量,1984年实测勾勾涧泉泉水量46.5万立方米/年。见表3—14沟沟涧泉实测泉水量表。
该泉受南北向断裂影响,地下水受阻上升而成泉。断裂来水面为古生界下寒武系馒头组地层,背水面为太古界前震旦系地层。
该泉用水泥盖板封闭,有李庄、魏家沟等三村各安装抽水泵一台,供三村人畜饮水。
二十三、石户峪泉石户峪泉,位于水泉镇石户峪村东0.5千米处,枣庄市山亭区与临沂市平邑县交界线西侧、地表分水岭的西侧。泉水为十字河北支河流的发源地,入柴胡水库和石嘴子水库,经十字河中支河流、新薛河注人微山湖。泉水出露于下寒武系馒头组地层与太古界前震旦系地层的接触带,属于接触下降泉。泉水流量为1720立方米/日。该泉泉水主要用于石户峪村近500人和牲畜饮用水,同时灌溉零星菜地和农田。
二十四、梨花泉梨花泉位于水泉镇沟南村南0.2千米处河西岸,泉水流人辛庄水库,经城河、城郭河,流人昭阳湖。
泉水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刖震旦系地层,属裂隙下降泉,主要用于沟南村人畜饮水。
二十五、龙泉龙泉,位于水泉镇尚岩村东约0.1千米处,泉水自然流量为1920立方米/日,发源于城河上游,流入城河、城郭河,最后注入昭阳湖。泉水主要用于尚岩村部分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
龙泉泉水储存于古生界下寒武系馒头组地层,由于受太古界前震旦系地层顶托,地下水下降成泉,属接触下降泉。见山亭区泉分布图,表2—10至2—18山亭区泉基本情况一览表。
【散记】半湖乡小山泉得到充分利用半湖乡充分利用小山泉资源,采取饮水下山建池蓄水的办法,改变了过去群众守着山泉吃不上水的状况。
半湖乡有七个小山泉,有的出水量很小,就象茶壶嘴倒茶一样,但是细水长流,长年不断。每逢旱季群众吃水困难,不仅要上山跳水,而且接水需很长时间,有时群众只好整夜守着山泉等水。为解决群众吃水问题,乡政府决定发挥小山泉资源优势引水下山,利用小山泉解决吃水问题。他们从1984年开始,采取乡政府扶持水泥、塑料管,村委会出工的办法,动员群众引水下山建池蓄水。目前全乡七个小山泉已有六个得到利用,总蓄水量保持在三千立方米以上,解决了两千多人的吃水问题。剩下的一个小山泉,红门村部分村民准备集资备料,将泉水引下山来。(张辉)
知识出处
《枣庄泉志》
出版者: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
本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除全面地展示泉的自然景观外,力求反映枣庄市境内涉及的泉水全貌,努力体现时代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