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峄县城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泉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83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峄县城区
分类号: P641.13
页数: 11
页码: 91-101
摘要: 详细概述了枣庄市峄县城区泉的分布与特征。
关键词: 枣庄市 驿城区

内容

一、福利泉福利泉,位于峨山镇后利增村西50米河东岸,出露于寒武系地层,由构造阻挡而上升成泉。泉水流经新沟河、陶沟河,最后注人韩庄运河。泉南约0.1千米处还有一泉,名为利增泉,水量较小,属二类泉。
  该村对两处泉水保护较好,于2003年由李姓村民筹资,在原泉位置开挖深约10米,用石料砌成井状,安装4个水嘴,供3000余村民和牲畜饮用,建有石碑和泉亭。泉南0.4千米处建塘坝一座,蓄两泉之水供农田300亩灌溉。
  利增泉亦在原泉基础上,向下开挖约3米,泉水清澈见底,建有平房将泉全部保护供村民饮水。
  二、魏楼泉魏楼泉,位于底阁镇魏楼村北约0.3千米处,出露于寒武系地层。该泉是魏楼村在整地开挖排水沟时而出,主泉头开挖较深,已用水泥管砌成,修建约400平方米蓄水池一处,出水口处建有洗衣搓板,以利村民洗涮之用。泉水流人新沟河,经淘沟河,注入韩庄运河。
  泉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2004年春灌期间,4台3寸水泵同时抽水不干枯。
  三、兴集泉兴集泉,位于古邵镇后兴集村西河内,泉水主要储存于寒武系地层中,以断裂为界,断裂以北(来水上游)为寒武系地层,断裂以南为第三系地层。该泉为构造泉,属上升泉。
  该泉水出露于平原区,是少数几个平原区泉水之一,由于泉水在河底出露,泉水流出后,顺三支沟直接注人韩庄运河。该泉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在较旱年份供后兴集村人畜饮水。
  四、马跑泉马跑泉(又名马泉、马蹄泉),位于阴平镇斜屋村东,出露于下寒武系馒头组地层,地下水受太古界前震旦系地层阻挡,形成上升泉。2004年8月24日实测泉水流量3542立方米/日。为保护泉水,村民用石料将泉头围砲,建有引水暗渠,供村民饮用。该泉可供两村村民饮水和1000亩农田灌溉,泉西0.1千米左右还有一处泉,泉水流量较小。泉南约0.15千米处建有塘坝一处,蓄两处泉水,用于灌溉和养鱼。该泉水为阴平沙河的发源地,泉水流经阴平、坊上,人韩庄运河。
  该泉周围数平方千米范围内盛产大枣,由于区域水质良好,所产大枣清脆、甘甜,品质优良。大枣是当地经济的主要收人来源,年产量最多的一户可达三万余斤,年收人达到5万元。
  【散记】两篇1、马跑泉阴平文峰山下有一清泉,四季水流,淙淙有声,是穿镇而过的阴平大沙河之源头,名曰马跑泉。有慕名游观者诗云: “心有灵犀一点通,山青哪有水更清;不忘唐王定天下,应与白马记一功。”相传,千余年前,秦王李世民与王仁则兵马抗衡。一次激战,由于李世民寡不敌众,只得率百余名将士落荒而逃。当逃至阴平文峰山下时,有四十余名士兵中暑昏倒,其余也渴的喉咙冒烟。于是,李世民命士兵就近寻水。然而,凡派出找水的士兵都低着脑袋回禀:“无水”!李世民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这时,战马渴之至极,四蹄不住乱刨。突然,一人多高的混浊水柱从咆哮的白马旁边喷涌而出。秦王兵马因此化险为夷,继续东逃。后来,当地人给该泉取名“马跑泉”。
  (褚晓庆)2、 女娲又赐矿泉水在阴平镇北部附近,发掘出了 “女娲峰矿泉水”!这消息不胫而走,成为阴平几万父老的一大新闻。
  “药泉”的引诱1990年夏,天津南开大学旅游系教授姜月启,应邀来我市帮助开发旅游业。一次,姜教授翻阅《峄县志》,看到了里面有关于阴平东有女娲冢,北有刺天峰的记载,遂驱车前去考察。阴平镇北部有座刺天峰,峰下有一泉,名曰马跑泉。因泉水清冽甘甜,且能治腹泻,当地人又称 “药泉”。姜教授掬水痛饮,顿觉清新可口。他连忙向陪同来的阴平镇党委书记孙守元说:“这可能是矿泉水!”姜教授的一句话,引起了孙守元的极大兴趣。矿泉水,这极富有经济成分的字眼,不时地撞击着他的心,他苦思冥想,终于,立下决心,要在山坡上探索矿泉水!喜忧参半1990年10月,孙守元亲自带上马跑泉水,登上了开往天津的列车。下车后,他直奔姜教授所在的南开大学,进行水质监测。检测室很快传出了令人欣喜的化验报告:锶含量达到国家矿泉水标准。但由于受地区限制,这还不算数,还必须到本省有关部门鉴定方可有效。孙守元又从天津转到济南。然而,省矿产局地矿部的鉴定结果却令人失望:锶含量比国家标准仅差〇.〇1毫克/升。结论有了,马跑泉的水质不稳定,达不到矿泉水的标准。
  孙守元并没有灰心。他在省矿产局几位专家的启示下,立刻想到了马跑泉附近的几口深水井,那里的水还可以鉴定。
  成功的喜悦1991年1月,阴平镇把马跑泉附近的5眼深水机井分别取样,同时送往省地矿、卫生、食品等部门检测,结果是石头楼村的机井水的锶含量为0.24毫克/升,超过了0.20毫克/升的国家标准。紧接着,省地矿部门4位专家赶到阴平,实地察看了地形地貌,综合分析地质构造和泉水的成因。尔后,根据矿泉水检测鉴定规定,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进行取样化验,均达到国家天然饮用矿泉水标准。同时,根据阴平曾是“女娲补天”之地的传说,命名为“女娲峰矿泉水”,并于1991年12月初在省矿产局通过了综合技术鉴定。
  “女娲峰矿泉水”这一自然资源的发掘,将会给枣庄带来经济效益,给枣庄人民带来甘甜!(褚庆安褚衍江)五、青擅泉青檀泉(又名跑堂井),位于峄县城区万亩石榴园青檀寺内,泉水流入棠阴支流,经峄县城沙河汇人韩庄运河,出露地层为古生界中寒武系地层,为接触下降泉。
  该泉出露地形为一山间峡谷,峡谷东山悬崖陡峭,生长青檀树,该泉因此而得名。
  青檀寺建设年代不详,经多次重修、改建和新建,现已初具规模,由山门、大殿、岳飞养眼楼、碑林、报国塔、青檀寺水库等组成。每逢清明节,青檀寺庙会游人如织,万头攒动。据统计,每年青檀寺庙会前来旅游的人数超过20万人,并有歌舞团、舞龙队等娱乐项目前来助兴。
  青檀寺水库漏水较重,经水利部门多次除漏,已好转,可长年蓄水,主要补给来源为青檀泉水,水库备有游船数十只,供游人划船游玩。相传,青檀寺在原来香火旺盛时,从厨房到客厅修建引水渠,上菜时,将做好的菜用托盘放到水面上,利用水的冲力送到客厅,有小僧取出放到饭桌上,供客人食用。
  【散记】两篇1、一代名相匡衡.自青檀泉南行约4千米,便是一代名相匡衡墓。《汉书匡衡传》载:匡衡,字稚奎,东海承(今峄县城)人,公元前36年 (建昭三年)为丞相,封安乐侯,食邑六百户,终于家。
  匡衡自幼勤奋好学,由于家贫,晚上连油灯也点不起,他见邻居灯火通明,就在自家墙上凿了一个小孔,让灯光透过来借以读书,即是历史上流传的“凿壁偷光”的故事。
  同邑有一大户,家中富豪,藏书很多,匡衡为其作佣工,不要报酬,富户感到奇怪,问他缘故,匡衡表示尽读其藏书,富户听后颇为感叹,遂取出藏书供匡衡攻读,顽强的学习毅力,使他获取了渊博的知识,特别是对经学有精辟的见解,据传当时流传着“匡衡说诗解人颐”的说法。由于才智过人,博古通今,经学绝伦,功成名就,位列三公,成为一代名相。
  匡衡年青时期与村中伙伴经常到北边的山中游玩,利用泉水洗澡并饮之,嬉戏于山泉之中。
  明代主事王讴凭吊匡衡墓后赋诗一首:“埋玉此山侧,金声动汉庭;貂蝉兼人相,风雅擅传经;风暖花空落,年深草自青;独来式故里,仿佛见仪型。”墓苍苍,祠煌煌,告慰着古代先贤,“凿壁偷光”的故事激励着历代莘莘学子。(李德明)2、人类始祖女娲自青檀泉南行约8千米,有金陵山,当地村名因山上有寺而叫金陵寺,传炼石补天的女娲氏葬于此地,故叫女娲陵,又叫女娲冢,女娲氏历代相传,扑朔迷离,是神话中传说的人类始祖。(太平御览)传她黄泥造人;(淮南子•览冥训) 又传说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当作天柱,因此,金陵山东北约8千米处有天柱山。
  按考古学家的推论,女娲氏应为据今约7000年的母系社会部落首领。
  (李德明)六、贾泉贾泉(又名石屋山泉),位于榴园镇贾泉村,泉水出露于寒武系慢头组地层,主要来水地层为寒武系地层,泉南为太古界前震旦系地层,该泉由于受前震旦系地层阻水上升成泉。2004年8月24日,实测泉水流量为3197立方米/Id,泉水向南流人棠阴支流,汇入峄县城沙河,最后注入韩庄运河。泉水下游20米处修建塘坝一处,供贾泉村农业灌溉之用。村民长期以该泉为饮水水源,据2004年9月调查,该村有百岁老人一位,90—100岁老人20余位,80—90岁老人30余位。
  泉东侧建有“三近书院”,据传为贾三近学习、著书和收徒教学之所。
  由于贾泉位于“万亩榴园”中央部位,东有青檀寺、园中园,西有权妃墓,已经成为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在贾泉石壁上留有贾三近真迹,中间四字为“石屋山泉”,两边配有对联,上联:“雨余雪浪喷千尺”,下联:“旱后春流济万家”,题款著:“万历二十年春三月石屋主人贾三近题”。
  1568年(明隆庆二年)贾三近中进士,又以博学鸿词选翰林庶吉士,1570年授吏科给事中,1573年万历帝任他为户科都给事中,1574年升迁太常少卿,不久升任大理左右少卿,1580年任命为南京光禄寺卿,因对朝中权臣不满,辞官归峄县,度过了35年闲居生活。1584年为光禄寺卿,三年任满,朝廷召他回京封拜大理寺卿。1592年宁夏副总兵嗦拜据城反叛,朝廷用兵,廷臣争言贾三近堪负重任,万历皇帝立刻派史臣赴峄县,家拜贾三近为兵部右侍郎,火速进京挂印。不料他因背疽突发,溘然长逝,终年六十岁。
  贾三近一生留有许多诗文广为流传,如:《滑耀编》、《西辅封事》、《救荒檄》、《煮粥法》、《峄县志》等。诗歌散见于《明诗综》、《明诗纪事》、《峄县志》、《滕县志》等书中。
  【散记】石屋山泉二篇1、石屋山泉石屋山泉(又名贾泉),在峰城西10千米处,为万亩石榴园景点之一。山泉傍有石壁雌立如屋。爆布垂市,流人石屋,夏天在石屋消闲,彻骨透凉,宛临天池。石屋至今有明万历十九年兵部右侍郎贾三近手书镌刻的“石屋山泉”四个大字,清秀俊逸。
  石屋山前,石屋泉旁,有一风景秀丽的小山庄,古曰陈庄,今人称贾泉村。贾泉村的由来可追溯到明嘉靖年间。内丘训导贾梦龙的岳父陈德中居住于此,有楼台12座。贾梦龙喜爱此处的明媚风光,又新起楼台6座,在此买田结舍,经常请南方戏剧来此鼓板演出,并邀亲朋好友佐酒娱乐、游山玩水于石屋内外,自号曰“石屋山人”。石屋山泉由此得名贾泉,闻名远近。
  石屋山泉之水会青檀泉水,经肖桥人承水,委婉曲折,滋润着万亩良田,故贾梦龙有诗曰:“泉源可汲万家饭,山脉培将百岁人,登楼一望田千亩,散作莺花四面春。”又有《石屋山》咏其风光:“云边茅屋水边楼,古道西来杜若洲。栗里莺花三月酒,桐乡风雨一渔钩。彩毫遍写苍岩壁,青莹遥嘶白玉驺。山色泉声无限乐,人间此地即丹邱。”如今,据有关专家与学者考证,石屋山泉乃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创作之处。故有葫芦院士诗曰:“云中隐约青檀寺,林间掩映一望亭。天下奇书金瓶梅,撰稿山前石屋中。”田里村人诗曰: “石屋山人贾梦龙,榴园醉酒万事空。青檀云峰留丹书,金瓶奇文警世钟。”(许志强)2、游石屋山泉五月,正是石榴花盛开的季节。
  依山傍坡生长的峄县城万亩石榴园内,山径曲曲,鸟鸣依依,溪水潺潺,清风徐徐。沿山路进去,两旁的榴树叶翠花繁,枝虬干绕,宛若天然盆景,交相掩映。其形之美,其色之艳,其神之凝,其境之清,超凡脱俗;登高远眺,万亩榴园,万点红透,红的让人醉。
  明代文学家贾三近手书的“石屋山泉”在榴园腹地。
  从万亩榴园景点之一的“园中园” 往西约二华里许,山道一侧有巨石环绕的石罅,罅中流水自上而下,终年不断,淙淙有声,清凉沁人心脾。石罅呈葫芦形,流水经葫芦嘴向南形成一片清可见底的湖泊。环绕石罅的三面巨石结体为一,实为榴园所依山坡的根部。巨石为粉红色砂岩,因年久风化,多处有断裂。石罅东面的巨石下有一天然空洞,从洞口进去往东走,可从另一边出来。
  这空洞便是所谓的“石屋”了。
  石屋上方的巨石上有四个斗大的刻字:“石屋山泉”。“石屋山泉”四字为横体,其右上方有竖排石刻,刻文为:雨余雪浪喷千尺,旱后春流济万家,开头的 “雨,,字已经失落,“余,,字尚可辨认。右下方的落款是:石屋主人贾三近。
  贾=近是否曾在石屋旁结舍居住?答案应当是肯定的。其一,贾三近自称“石屋主人”;其二,石屋山泉旁的村庄名曰 “贾泉”;其三,贾三近生前多次造访青檀寺,现存咏青檀寺的诗作就有三首,而青檀寺为万亩石榴园的第一景点,距石屋山泉仅二十华里;其四,贾三近有一首咏青檀寺的诗这样写:秋风古木前朝寺,僧屋如巢自在栖。
  黄叶拍天丹灶冷,青檀绕殿碧云齐。
  幽人到处鸟鸣谷,樵子归时鹿饮溪。
  尽日烟霞看不足,买田结舍此山西。
  石屋山泉处在青檀寺的西面,透过斑驳陆离的石屋山泉上的石刻,我们不难看道石屋主人当年跃动着的那颗忧国忧民之心一虽隐居石屋,仍不忘“春流济万家”。联想今日峄县城区委区政府开发万亩石榴园的壮举宏议,不禁感慨系之。
  峄县城石榴已有三百余年的栽培历史了。三百多年来,在连绵三十多里的向阳山坡上,石榴树迎寒送暖,开花结籽。在人们眼里,它仅仅是树,是能够结出硕大甘果的树,是能够给闹肚子的孩子治病的树,是能够给老白粗布染色的树,仅此而已。只是到了八十年代,当地人才知道他们那依山傍坡生长的石榴树以其面积之大、品种之多、质地优良而被称为“天下第一园”。人们惊讶、自豪,而市区两级领导却看到了石榴园超出自身无数倍的价值一榴园旅游区的开发。于是,通往榴园的石子路得到修整,青檀寺、一望亭、园中园三个景区陆续开发……几年来,“万亩榴园”吸引了一百多万中外游客。榴园的名气大了,峄县城人的眼界也高了。美国的西部大峡谷怎么样?不就是地表塌陷造成的峡谷吗?我们的榴园呢?榴园内不仅有四季成景的石榴树,不仅有山有石有水,还有著名的人文景观一青檀寺。青檀寺那狭长的山涧,涧两旁那壁立的山石,山石上那盘桓屈曲遮天蔽日抱石而生的千年古树,古树下那历代文人的遗文石刻……那是何等的优美,何等的深厚,何等的壮观!更不必说这里还是“凿壁偷光”的匡衡的故乡,是大文学家贾三近的隐居之处;也不必说这里还有明帝朱棣的宠妾权妃的墓地。万亩石榴园应该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旅游区! 榴园不是一个孤立的景点,它北有抱犊固,南有京杭运河,东有荀卿墓地,西有孟尝君会纳天下贤士的薛国故址。万亩石榴园的进一步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石榴园开发中期,峄县城区委、区政府邀集京津地区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家、设计家,举办“榴园盛会”,观赏榴园,共商榴园开发事宜。他们想的是什么?石榴园的进一步开发将给峄县城人民带来的是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他们造福峄县城人民的苦心远不是当年忧国忧民的贾三近所能相比的。
  目睹贾三近手书石刻的“石屋山泉”,记者浮想联翩。同游石屋山泉的有:文学家郑刚,书画家张洪千、李清贤、田蕴章、张荫州,《人与法》杂志副主编赵玉昕,南开大学旅游系教授江月启,南开大学建筑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张乃苓,还有著名散文作家石坚的夫人李素珍等。
  (王庭之秦力林)七、娘娘坟泉娘娘坟泉,位于峄县城区榴园镇娘娘坟村南0.1千米处;泉下游约0.1千米建有娘娘坟小(二)型水库一座,泉水是该水库的主要补充水源。泉水流经棠阴河、峄县城沙河,注人韩庄运河。
  受断裂影响,储存于中寒武系、上寒武系地裂的地下水受阻,上升成泉。
  该泉水主要用于娘娘坟村民生活、菜田、粮食作物灌溉等用水。
  据传,1410年 (明永乐八年),漠北边境烽烟四起,朱棣御驾亲征,权妃侍帝北行,战火平熄,凯旋回京 (今南京),途经薛城,权妃不幸患病而死,葬于白茅山和狮山山谷中,埋葬权妃后,永乐帝执意守坟49天,并发誓,“除非泉水向高处流,我才回家”,话未尽,果见两股泉水流向高处,现在看来是因山坡高低不同形成的错觉,形成了泉水向高处流的奇观。

知识出处

枣庄泉志

《枣庄泉志》

出版者: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

本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除全面地展示泉的自然景观外,力求反映枣庄市境内涉及的泉水全貌,努力体现时代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