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泉水类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泉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82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泉水类别
分类号: P641.13
页数: 19
摘要: 根据补给泉的含水层性质,将泉分为上升泉、下降泉两大类。
关键词: 枣庄市 泉水 泉水类别

内容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在地面与含水层或含水通道相交点出露形成。山区及丘陵的沟谷与坡脚处常可见到,平原地区则很少发现。
  根据补给泉的含水层性质,将泉分为上升泉、下降泉两大类。上升泉由承压含水层补给,下降泉由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仅仅依据泉口的水是否冒涌判断是上升泉或下降泉,是不准确的,下降泉泉口的水流也可显示为上升运动;反之,通过松散覆盖物出露的上升泉,泉口附近的水流也可能呈现下降运动。
  根据出露原因,上升泉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及接触带泉。当河流、冲沟等切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形成侵蚀(上升)泉。地下水沿导水断裂上升,在地面高程低于测压水位处涌溢地表,便成为断裂泉。岩脉或侵人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常因冷凝收缩而产生隙缝,地下水沿此类接触带上升成泉即接触带泉。
  下降泉可分为侵蚀泉、接触泉与溢流泉。沟谷切割揭露潜水含水层时,形成侵蚀(下降)泉。地形切割达到含水层隔水底板时,地下水被迫从两层接触处出露地表,形成接触泉。大的滑坡体前缘常有泉出露,是由于滑坡体破碎、透水性良好,而滑坡床相对隔水,实质上这也是一种接触泉。潜水流前方透水性急剧变弱,或隔水底板隆起,潜水流动受阻而涌溢于地表,形成溢流泉。
  全市共有上升泉89处,下降泉148处,7处类别不明。其中,市中区有上升泉7处,占全市上升泉的7.9%,如东王庄泉群、十里泉群、道沟泉等;下降泉17处,占全市下降泉的11.5%,如,蛤蟆泉、中良泉和凤凰岭泉等。峄城区有上升泉22处,占全市上升泉的24.7%,如后兴集泉、马跑泉和黄泉等;下降泉12处,占全市下降泉的8.1%,如贾泉、冰房镇泉等。台儿庄区有上升泉8处,占全市上升泉9.0%,如,泉源泉、黄邱泉和胡套泉等;下降泉5处,占全市下降泉的3.4%,如尤窝子泉、霸泉和赵圩子泉等。薛城区有上升泉17处,占全市上升泉的19.1%,如,清凉泉、金河泉、徐沃泉等;下降泉5处,占全市下降泉的3.4%,如于山泉、西石沟泉、高村泉等。滕州市有上升泉9处,占全市上升泉10.1%,如魏庄泉群、荆泉群和石窟大泉等;下降泉8处,占全市下降泉的5.4%,如万庄泉、凉水泉和瓦略泉等。山亭区有上升泉26处,占全市上升泉29.2%,如沟沟涧泉、扳倒井泉和吴继泉等。详见表2—2至2—18市中区、峄城区、台儿庄区、薛城区、滕州市、山亭区泉基本情况一览表、2—19枣庄市泉水类别统计表。

知识出处

枣庄泉志

《枣庄泉志》

出版者: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

本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除全面地展示泉的自然景观外,力求反映枣庄市境内涉及的泉水全貌,努力体现时代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