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562
颗粒名称: 山亭区
分类号: K878.3
页数: 40
页码: 93-132
摘要: 辖区内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98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49处。由于农田改造和新修公路,破坏较为严重,墓区北部发现两座石室墓,墓坑为东西向,大型石块视成、素面。墓葬周围发现部分陶器残片,初步断定为汉代墓葬群。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山亭区

内容

山亭区位于赛庄市东北部,东与临巧市的平邑县接壤,南与市中、薛城区为邻,西与滕州化连,北与济宁市的邹城相接。山亭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商周时期的郞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小棘国故都,也是世界颜姓、郞姓的发源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窗"的抱较圍国家森林公园也坐落于此。截至2010年底,总人口46.57万人,总面积1017.8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街道),2日己个行政村(居)。辖区内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98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49处。横岭埠遗址位于山亭区山城街道办事处横岭璋村北薛河东、店韩路西。地势东高西低,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00米,总面积200000平方米。断崖文化层堆积厚约2.5米,可能为一灰坑,地面散布很多陶片,可辨器型有高、孟、盆、罐、筒瓦、板瓦及碼石等。村北因用±向下挖去约0.5米,出±有高、孟等残片。时代为商周至汉代。户龙山银矿遗址位于山亭区北庄镇户龙山村东南之户龙山上,共有矿洞8处,均在山腰同一水平线有东北向南排列,有横坑、竖井两种开凿方式。遗址面积约4000平方米,现仅存一横坑一竖井两化矿洞,洞□石壁处发现金属氧化物。户龙山银矿在清中期开采,后因矿脉衰竭而停止开采,其矿石品质最高为9.化克/吨。朱山寺遗址朱山寺遗址原名主山寺,位于山亭区北庄镇朱山寺村南100米,其东西各有一条村路,西边村路西有一水塘,面积为东西30米、南北20米。该寺始建年代不详,现己损毁,原址有石碑一通,石碑高1米、宽0.8米,碑上文字模糊不清。寺原址西面水塘里有石刻僧塔十余座,已被淹没满庄汉墓群位于山亭区桑村镇,墓群东西约200米、南北约6日米,面积约12000平方米。由于农田改造和新修公路,破坏较为严重,墓区北部发现两座石室墓,墓坑为东西向,大型石块视成、素面。墓葬周围发现部分陶器残片,初步断定为汉代墓葬群。东城头观音庙位于山亭区东城头村西北处,寺庙为古建筑。东城头观音庙建于明永乐年间,庙内存有两块碑刻,一块完整,刻有乾隆四十年重修字样,从建筑风格和碑刻初步定为清代。观音庙资产为集体所有,自发捐建。伏里刘家桥位于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北大刘河之上,伏里遗址的边沿,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建桥时所立石碑在 "文革"期间被毁坏。石桥分H孔,四个桥豫由精制方石、条石顿垒而成,桥面用精制的青石板做桥板,做工精细,美观坚固。该桥与沈桥同在一条巧上,相距不到0.5公里。该桥至今保存完好,也是古滕峰必经之路。清道光至民国年间,刘姓在伏里村人了兴旺,建刘家桥,既方便百姓,又光耀口庭。伏里沈家桥位于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伏里遗址的边沿,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桥体由石块视垒而成,中间留有很多过水孔,桥面用硕大的平板石排列齐整,方便行人过往,桥体保存基本完好。该桥还是古滕峰必经之路。传说隋代,伏里村沈家发家后,在刘河之上建石桥方便过往行人。因此,人们就把送座石桥取名沈桥。水火桥该桥位于沧浪渊旁,为单孔石拱桥,桥长15米、宽4米、高3.5米,桥孔高3米、宽3米。整个桥体为石灰岩石构成,据史科记载为宋代所建,现保存较为完好。桥下有一泉,泉水清澈见底,;目;目细流汇入渊中。卞庄古井位于山亭区城头镇卞庄村中部,井深约8米,双井□,东西排列,井 □呈楠圆形。南北长0.77米、东西宽0.5米,井水甘别,四季不枯。古井东侧立一石碑,碑高1.25米、宽0.74米,清道光二十年立,记述了古井的开凿历史和使用情况。该古井目前仍在使用。抱犊崮摩崖造像位于山亭区北庄镇抱慎窗窗顶南侧,为一处唐代摩崖石刻造像,凿刻于一不规则自然山洞。洞深长约6米、宽约3米、高约2.5米,西侧有巳尊佛竟,由洞□西壁依次凿刻,第 -竟分为三尊,二拿为力±—尊,兰拿二尊,四五拿均为佛造像,每拿各五尊,佛顶为莲花状,身后有背光。佛像下部有唐上元年造像题记一处。东侧有佛堯2处,每处有造像一尊,洞□东侧有宋宝元年间摩崖题记一处。雪山鳌驼碑位于山亭区山城街道办事处善冨村北,雪山南坡,碑高3.6米、宽1.09米、厚0.26米,石藝长2.5米、宽1.4米、高0.日米。由于时代久远石质风化,碑文模糊不清。根据龙头碑帽的雕刻技法,断定为明代所立。雪山摩崖造像位于山亭区山城街道办事处雪山东南方向悬崖之中,为石刻佛像,据i己载为唐代建造。石佛高约1米,形态逼真。调查时所发现,石像北侧有石刻文字,记载为大理四王子,因好佛学,年轻时归一佛口,当时百姓称为梵王像。在石佛右方有摩崖石刻"悟真岩"兰字。在去"悟真岩" 的路上,有明代诗人汤节的诗文刻于悬崖之上:行到如来修道处,盘陀石上涌金芽。题诗客去龙归洞,飞锡僧来月满娑。涧引泉声鸣佩玉,窗逐禅塔卧烟霞。雪山千古梵王家,宏殿辉煌静不哗。雪山僧塔位于山亭区山城街道办事处善富村北,僧塔分九层,从下至上依次分,底座须弥座、莲花座、石鼓、莲花石节,八棱塔节,石雕葫芦塔顶。塔全高6.5米,基座为1.16米正方形。僧塔八面刻有文字,文字记载为明朝天顺四年,灵芝寺,孝徒本逞、本真为其师所立,碑名为"故滕县僧悟善归廣墓铭"。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雪山重修灵芝寺碑位于山亭区山城街道办事处善冨村北,雪山南坡,碑东西长0.78米、南北宽0.84米,为四方石碑。碑刻内容为"功德捐助"人名,据碑文记载为明•崇侦九年立,碑额题:"重修灵芝寺记",其碑四面皆有文字,碑帽为四方挑檐石棚。泉崮山摩崖石刻位于山亭区与费县交界处,海拔586.4米,山势挺拔险峻。民国初年,军阀混战,鲁南饥僅,再度民乱。至1931年,韩复渠主政山东派=路大军割匪,W泉富山、抱读窗为目标进行清割,交战双方在泉富山激战一场。为记功绩,官军在泉冨山面北峭壁石崖上刻字,详细记述了泉富山战事。石刻长为4米、宽1.2米。梅花山石刻位于山亭区徐庄镇政府驻地东约1公里,北留公路北。龙口道村呈东西方向分布,位于山脚下,一条从北留路斜叉本村的水泥路呈60度斜角,地势颇为险要。龙口道石刻斜躺在徐庄镇梅花山南面悬崖下,长约12米,宽约3.日米,重约百吨。石刻在一块巨石上,分为东西两幅,900余字,系民国二十一年(1932)所刻。东边石刻为《滕县县长赵景文暨清乡副主任黄藻菓纪恩碑》,主要记载滕县县长赵景文、清乡副主任黄嶺業组织割匪及筹款服灾的经过。西边石刻题目为《后来其苏》,由县长赵景文撰写。上刻数次参加剩匪的主要人员名单,及赵景文对徐庄的期盼胃;胃‘‘深扮此后来耕 i战自守,各勤厥职,慎勿W暂安而忘 h日日之惨痛也。"艾湖古门楼位于山亭区桑村镇艾湖村中心街南距北留公路100米,始建于民国初年,是艾湖村财主史安清的大宅口。口楼东西长20米、南北宽8米,高约5米,两侧配房高约4米,硬山式建筑。大口两侧上房镶嵌工艺± 陶,檐下是横幅木雕,口框下有口站,中有腰石,上有顶卡石。口站、腰卡石上分别雕刻有花草、茂竹,n 楼脊顶和西山头两畔上还构建有六尊哈己狗张嘴兽,现为艾湖村委会大院,近几年进行了维修,现状保存较好。雪山古戏台位于山亭区山城街道办事处善窗村北,古戏台长9米、宽6.3米、高2.7米,后边两侧有石洞,古戏台据记载为清代所建,现仅存石条基石,保存较好。白侍郎庙位于山亭区鬼城镇西小观村北之邸牛山崖下,东西长3.05米、南北宽2米,廊檐1.1米、高2.4米,双口,口高1.8米、宽0.7米,庙口北壁上刻有兰尊石刻佛造像,像高0.35米。造像上方刻有"大口清颂碑"五字。白侍郎庙始建年代不详,现在看到的白侍郎庙为1996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天德堂药店位于山亭区北庄镇大北庄村133号,为清代末期建筑,房屋三间,坐北向南,房屋东西长10米、南北宽已米。口设在东面一间屋,口宽1.4米、高2.2米。西面两间右设一窗,窗高1.1米、宽1米。屋墙高3.3米、山高1.8米,墙为青石构筑,瓦为灰瓦,口窗皆为木制。为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派郭志远、肖平同志在抱模富山区建立的第一个地下工作点。高山顶村高崇增石板房位于山亭区徐庄镇高山顶村西首,东距高彭喷宅20米,偏东北距高崇祥宅20米。主房坐北朝南,东西长10.5米,南北宽5.3米,高4.4米,檐高2.8米,分为兰间,西为单间房,开一木口,高1.日米、宽1.06米。东为双间房,西间房开一双扇木口,高2.1米、宽1.3米,西间房开一木窗,高0.9米、宽0.8米,二口前各有石阶一层。主房东部南2.9米建一配房,坐东朝西,东西长3.7米,南北长3.7米,高3.7米,檐高2.3米,中设一单扇木口,高1.8日米、宽0.9米。主房及配房墙体外层为较大长方石块,内层W较小不规则石块视垒而成,上部W木棒为梁柱,上覆高梁括巧,最上层W2-3厘米厚不规则长方形石板瓦片状铺就。院落南北长16.5米,东西宽13.9米,为不规则石块视垒而成,高2.4米,西墙较矮,约1米,南院墙正面开一双扇木口,高2.2米、宽1.24米。高山顶村高崇信石板房位于山亭区高山顶村西部,北距高崇财宅7米,主房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东西长10.7米,南北宽日米,局4米,檐局2.8米,分为二间。西间房高1.8米、宽1米,为单扇n,中间房口高1.9米、宽1.3米为双扇口,东间房开一窗,高0.化米、宽0.8米,均为木制结构。房屋墙体外壁W较方整长形石块,内墙W不规则较小石块视垒而成,内壁W黄泥涂抹而成,房屋上部W木棒为梁柱,上覆高梁程巧,最上层W2-3厘米厚长形薄石板作瓦片状铺就,两屋口前各设石台阶二层。主房东部南侧2米建一厨房,坐东向西,南北长3.3米,东西宽3.8米,高3.3米,檐高2.2米,口高1.64米、宽1米,房屋结构与主房相似,较为简单。院落南北长19.8米,东西宽17.5米,院墙为不规则石块视垒而成,高低不等,南墙开一口,高1.3米、宽1.2米。房屋仍在居住,保存较好。翼云山碧霞宮位于山亭区山城街道办事化沈庄村东北5公里,翼云山东窗顶,现在碧霞宫仅存宫殿基址。碧霞宫基址上有一通明代碑,题"大明万历二十^年秋孟月重修行宫吉祥",碑文为捐资人姓名。旁有雕刻神像=尊,因头部被毁,己无法确认所刻为何神,清代重修过。相传碧霞元君看中了抱棲富这座名山,打算将寝宫建在窗顶,后因受了己洞宾的欺骗,改往泰山,在那里建了寝宫。碧霞元君得知受骗,为时己晚。后来,就在冨顶建了行宫。从碑文看,明万历W前行宫就己存在,距今至少已400余年的历史。黑峪古楼位于山亭区北庄镇黑略村任泽喜宅院内,相传为清晚时期建筑。古楼高10米、南北8米、东西5米,二层墙厚0.66米,坐东向西。口高2.己米、宽1.巧米,口两侧各开一窗,二层开兰窗,窗高1米、宽0.8米,东西面各有四个巧□,南北各有两煤 □,煤□下有水溜,口前有台阶六阶,建筑材料W青石为主。兴隆庄村陈德銮炮楼位于山亭区山城街道办事处兴隆庄村东部,坐落于陈德奎院内东部,东邻单±举房屋,该炮楼建于清代末期,座东朝西,为三层,青石木质石板结构,各层原为木板,现已不存在,西有一口,二层东西各有窗户,窗户上各有二个水溜。兴隆庄村陈德銮石板房位于山亭区山城街道办事处兴隆庄炮楼西南约60米处,东邻单 ±银旧宅,北邻单±喜旧宅为一处独立院落,南北长17.3米,东南宽13.6米,分布面积235.28平方米。院内主房和配房各一栋,主房坐北朝南,面阔四间,东西长12.6米,南北宽4.8米,建筑面积60.48平方米。墙体采用青石视筑,墙高2.4米,山墙高1.7米,房顶用厚1-2厘米的不规则形薄石板错缝叠压铺成,脊顶用薄石板平铺压顶。东第二间为大口过道,南、北各有一口相对,西间一窗,其余两间各有一n。南配房面阔H间相通,东西长9.2米,南北宽4.5米,建筑面积41.4平方米,墙体亦用青石初筑,墙高2.2米,山高1.7米,房顶结构与主房无异,中间 -口朝北,东西两间各有一窗。总建筑面积101.能平方米。邢山顶村邢如发石板房位于山亭区徐庄镇邢山顶村偏东部,北距邢福龙宅6米。主房座北朝南,东西长10.2米,南北宽4.5米,高4.2米,檐高2.日米,分为3间,西为单间房,中开一单扇口,高1.6米、宽0.9米。东房为两间,两间开n,高1.8米、宽1.1米,口东开一窗,局0.郎米、宽化54米,均为木制。房体为不规则石块视垒成,上部W木棒为梁柱,上铺高梁桂巧,最上层W2-3厘米不规则长形薄石板铺就,房脊部覆盖小泥瓦,房内壁涂泥而成。主房东部南4.5米靠东墙建一座东向西配房,南北长3.已米,东西宽3.8米,檐高2米,高3.6米为单间房,房屋结构与主房类似,配房口高1'7米、宽1米〇整体院落南北长14.4米,东西宽11.1米,偏西南部盖一口操高2.6米,南北长2.3米、厚0.己米,为薄石板袖垒而成,上部结构无存,现此房为羊舍使用。邢山顶村颜炳田石板房位于山亭区徐庄镇邢山顶村,西邻颜炳德住户。该院落房屋均为石板房,主房面阔日间,进深1间,青石木结构,两口四窗,檐高2.8米,山墙高4.6米,口高1.8米,口前有 H阶台阶(0.4米),窗高0.化米;院落内鸡舍为青石石板结构,中间有一口,口高0.7米;羊舍为青石木结构,口高1.3米;东院墙正东有一大口,口高2米。葫芦套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机关旧址位于山亭区徐庄镇政府东南,相距约4公里,坐落在两山‘之间,座北朝南,共有3间房屋,为木石结构,墙体采用青石垒视,无勾缝、无规则。整体保存一般,房顶己巧塌,仅存墙体。此建筑面阔10米,进深4.已米,n居中,高2米、宽1.2米,口两侧各有1窗,尺寸为高0.8米、宽0.70米,分布面积与现存建筑占地面积均为45平方米。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机关所在地。麓水县机关旧址该旧址位于山亭区西集镇马庄村内,东距孝滕公路约日.5公里,原为当地财主老宅,抗日战争时期为麓水县机关旧址,建国后改建为国家粮库,现为木材加工厂。该旧址占地东西约80米,南北约50米,共有房屋40余间,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〇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成立地旧址位于山亭区西集镇老古泉村内。1938年5月苏鲁豫院边区特委在老古泉村召开会议,决定W集结于南塘的沛、滕、峰兰县武装举行起义,正式成立第五战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该旧址现保存炮楼 H座,立座炮楼中北面两座保存基本良好,南面一座炮楼的西墙有长约3米、宽0.1米左右的裂痕。房屋16间,庭院若干。该旧址房屋壁墙、院落保存较好,房顶多数己荡然无存。其面积东西约50米,南北约40米,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南泉峄县抗曰民主政府驻地旧址位于山亭区北庄镇青石岭行政村南泉自然村内。北邻妾庄至费县公路,原址是低矮的H间草房,东边两间原有残垣断壁,西边一间相对完好。原为峄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旧址,现为村民郑广荣自住房,H间房屋也己修逢。现房屋为H间,东西10米、南北6米,院落100余平方米,巧木结构起脊建筑。三教堂位于山亭区冯卯镇寺沟村东北方向大寨山南面峭壁上。东、西、南 H面及顶部用青石板视成,东面约2.己米、南北约2米,南面开口,n 两侧刻有口联:‘‘乾一潜龙一苹!生三吧天下父母,坤初履霜无极分太极万物咸亨,宣统元年二月初四曰吉立。"庙堂顶部石板滴檐处刻有二十个圆形图案,内容为人脸及文字造型,H教堂内供有两座石刻造像,其中一座己损,仅残存莲花座,另一座保存较好。王家湾峄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旧址位于山亭区是城镇西王湾村北,主房H间,座北向南,配房两间,座西向东,草顶石墙,口窗为木制。主房东西长10米、南北宽5米,配房南北日米、东西4米。送里曾是峄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旧址,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屋顶己无。牛鼻子洞鲁南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地旧址位于山亭区北庄镇巨山前村西,西挪河东壁石崖上,有两个大小相似的洞□,洞内面积不足10平方米。193日年,中共苏鲁豫晓边区临时特委派郭致远到北庄开展地下巧动,不久发展了第一批党员,在牛鼻子洞举行了入党宣誓,成立了抱模山区第一个基层组织一大北庄支部。陈继全任支部书记,不久又发展一批党员开辟抱读冨革命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为鲁南地区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于化琪墓位于山亭区徐庄镇西。此岭海拔258米,岭上为葱郁的板栗树覆盖,岭前是终年流调的"fc里巧。于化琪又名于化溪,化名周庭,江苏省灌云县人。1907年生,1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峄县委书记、鲁南专署专员、运河地委书记、上海铁路局党委副书记、中国农业学院农经所副所长。1940年3—6月,于化琪作为鲁南地区行政领导干部曾和八路军第115师政委罗荣桓等在西走里河一带战斗并生活过,对送里的人民和山山水水充满着深厚的感情。1984年病逝后,家人按照他生前的遗嘱,将部分骨灰埋在他工作过的西"t;里巧一带。19化年8月10日,值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时辛召乡人民政府为于化琪墓立碑,W示纪念。每年清明节,西七里巧小学都组织学生前来扫墓。张氏民居位于山亭区城头镇西城头村中部偏北处,为一处近现代传统民居。建筑座北朝南,规模较大,绝大部分损毁无存,仅存西部部分建筑9栋。建筑结构为青石、青砖、±巧、白灰S 木结构。西配房主房H间,中间为过道,檐高3.日米,脊高3米,两侧各侧一厢房,檐高2.7米,脊高2米,两房形制、结构相同。西配房檐高3.已5米,脊高1.8米,西配房院落西部有房5间,檐高3.4米,脊高2.5米,南接口楼和一套间,檐高3.9米,脊高2.巳米,西院南配房檐高3.4米,脊高2.5米。西院落南主配房檐高3.3米,脊高2.3米。东院落南主配房,檐高3.3米,脊高2.3。泰仓庄园老瓦房店铺为清代末期桑村李晓友所建。当年李家兴业,置地百顷,瓦房林立形成独特的泰仓庄园,东口有"火神间"、巧口有"二爷"巧、南口有观庙’’、北口坐观音堂\沿街有"泰仓府"杂货店、"泰益堂"药店、钱庄、酒店等。现存老瓦房、店铺是当年"泰益堂"药店的一角为李子雨私宅,沿街店铺6间,后有瓦房9间,院深9米,每间房屋面积为南北4米\ 东西3米,瓦房建筑分为上下2层,为泰溢堂大掌柜居住之所。老瓦房店铺南北长18米、东西宽30米,占地总面积约540平方米。房屋保存较好,无人居住使用。光武泉位于山亭区北庄镇油巧自然村西约50米处,曾是南流的铁山河的源头,泉头如瓢,上方有小孔,泉水自孔中流出,巧之不绝。其水质较佳、甘甜可□,光武泉近处曾有卧马化和碑刻,两边位石条垒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中连同光武泉一同被损毁。现光武泉部分己被混凝 ±封盖,泉水仍流满不息。

知识出处

枣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

《枣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

孝庄是一块古老的王地,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古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在送块热±世代相继,传承中华文化,并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创造了风格多元,既千品万汇、流光溢彩,又独具风姿、卓尔不群的地域文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