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传统剧本的来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柳琴戏》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529
颗粒名称:
传统剧本的来源
分类号:
I23
页数:
1
页码:
47
摘要:
由“篇子”发展而成的剧目,特别是两小戏、三小戏,不少是由“篇 子”演变而成。
关键词:
传统剧本
来源
内容
枣庄柳琴戏的传统剧本的来源难以査清,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由兄弟剧种移植而来。就1957年记录的一百几十个剧本看,与山东柳子戏、五音戏、茂腔、山东花鼓等剧种相同的很多,这应该是相互移植的结果。其中,必有拉魂腔移植其他剧种的剧目。
由扬琴、渔鼓、大鼓、评词等曲艺段子改编而成。
根据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特别是章回小说等改编而成。例如:1934年前后,拉魂腔艺人马学成等人应邀到济南演出。过了一段时间,所会的戏都演遍了,只好重复上演一些剧目,引起观众的反感。后来他们听从剧场老板的建议,搜罗了一些传奇小说、唱本等,白天找个识字的给演员念一段,商量一个“梁子”(即大体故事情节),分配一下角色,晚上就上台演出。对白和唱词全凭演员即兴编造。就这样,几乎每天晚上一出新戏,竟在济南演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老艺人自己创作的。虽然现在无法断定哪出戏是艺人创作的,但好多戏中的唱词是由艺人自创是可以肯定的。如老艺人尹成潭虽然不识字,但整天琢磨剧本,编了大量唱词,很受艺人们称道。
由“篇子”发展而成的剧目,特别是两小戏、三小戏,不少是由“篇子”演变而成。
知识出处
《枣庄柳琴戏》
出版者:朱庆
枣庄柳琴戏详细的讲述了:枣庄柳琴戏源流、枣庄柳琴戏的艺术魅力、建国后枣庄柳琴戏的发展、新时期枣庄柳琴戏的保护与传承等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尹成潭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