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莲青山与鲁王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51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莲青山与鲁王墓
分类号: TU251.2
页数: 3
页码: 507-509
摘要: 莲青山地处滕州市最东端东郭镇与山亭区店子镇境内。其峰景、谷景、水景、林景、石景、洞景等自然景观,集雄、秀、险、奇于一身,博得了 “山地景观大全”之美誉。莲青山古墓的发现更为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关键词: 莲青山 鲁王墓

内容

莲青山地处滕州市最东端东郭镇与山亭区店子镇境内。其峰景、谷景、水景、林景、石景、洞景等自然景观,集雄、秀、险、奇于一身,博得了 “山地景观大全”之美誉。莲青山古墓的发现更为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莲青山脉总面积140平方公里,莲青山峰多、谷多、洞多,号称“九十九顶莲青山”。《滕县志•山川志》记载:“九十九顶莲青山,岿然如屯云,主峰摩天岭。”主要山峰有莲花峰、大寺峰、玉女峰、摩天岭;主要峡谷有通天大峡谷、情人谷、槐花谷、莲花池峡谷、南北耩沟、葫芦套、陡沟谷、行水谷、椅子圈谷等;著名的山洞有桃花山洞、万人洞、仙人洞、水帘洞、华佗洞等。
  莲青山是一个植物王国,其森林覆盖率为93%,各类树种和植物有113科520种,其中林木主要有油松、赤松、侧柏、火炬树、杜仲、美国湿地松、红叶枫等;果树众多,其中上百年树龄的树木就有3万株;天然药材有300多种。其中,四季常青的松柏微风吹过,飒飒作响,形成“松涛”之景观;又因奇石遍布、山峰林立,远望如一望无际的大海,故有“旱海”之美称。
  莲青山有玉女城及古墓一座。据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古迹志》记载:“纪王女城在东莲青山,即玉女城。”玉女城又称“皇城”,位于莲青山山脉上,择地势险峻而建,背依主峰,面积33万平方米。城前建有御桥,桥前有一小山作为屏风,构成“三山加一头”之地势。当地有“皇城地势三山加一头,御桥二龙交须游,不出王公就出侯”之说。
  古墓依山而建,凿山为陵,“玄宫”后建有月牙形“宝城”,为典型的明代王陵建筑格局。墓圹为14x14米的方形墓穴,深12米。前有东西两个墓道,西墓道居中,宽2.3米,深9.2米,向下通到砖券窑洞式墓室中。墓前有呈中轴对称的大面积陵园享殿建筑群,排列明楼、御桥、东西神厨、神库等祭祀建筑,近10万平方米的陵园遗址被内外两道墙垣围起,地面散落大量的建筑青砖、石础和瓦片。考古工作者在清理被盗古墓时,发掘出多个明代陪葬仪仗陶俑及雕有龙纹图案的瓦当、石刻、涂金红漆木制品等。综合地面陵园建筑特点分析,属于明代藩王级陵墓。
  在清理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该墓已多次被盗,共有新旧盗洞7处,墓室内没有棺椁和尸骨,仅存1个陶罐和3片红漆涂金木条,墓门上方盗洞处发现几个具有明代服饰特征的陪葬陶俑。
  在发掘中也发现了诸多疑点和谜团,如该墓先后曾有过两次砌筑痕迹;前墓有圹无葬,后墓使用了前墓的墓圹和建筑材料;在两墓及陵园遗址中没有找到任何圹志和碑文,在当地各种文献、方志中也查不到对莲青山古墓的任何记载。但从陵墓的建筑规格、占地面积、使用材料、丧葬用品推断,墓主至少是明代藩王一级的皇室成员。如此浩大的工程,在短时间内难以建成,却又被破坏成一片废墟,考古专家推测,显然是出于政治原因的人为破坏。
  莲青山大墓由于先后经历过两次建筑,因此不排除同一圹墓坑中曾先后葬过两人,也可能是一个墓主曾被二次埋葬。考古人员在墓室外的墓门上方发现了几尊约20厘米高的陪葬陶俑,从陶俑服装打扮,特别是其中一尊陶俑所戴的明代特有官帽上判定出该墓的朝代。
  明代鲁藩王世系从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第十子朱檀被封为第一代“鲁荒王”起,到南明永历七年(1653)最后一位“鲁安王”朱以海自去监国号,前后共283年,传10世13王,贯穿整个明代,这在明代藩王世系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崇祯十三年(1640),肃王子朱以派袭封为第十二代鲁王。此时,中原大地上已经到处是农民起义的武装,其势不可阻挡,关外的满洲人正人边犯境,大明政权已摇摇欲坠。
  据史料记载,崇祯十五年(1642)十二月,清兵攻打兖州城。刚上任不久的兖州知府邓藩锡积极筹备防守,当时城内粮饷紧张,邓藩锡几次劝鲁王从府中大量财富中拿出部分以激励军民共同抗敌,而鲁王朱以派竟一毛不拔。邓藩锡拿出自己多年积蓄和募集的有限财物激励将士,组织敢死队,趁黑夜从城墙上袭击清营,杀清兵千余人,但后来清兵收买城中内奸,终于将城池攻破。邓藩锡及参议王维新、滋阳县知县郝芳声等人殉国。鲁王朱以派也自缢身亡。不久清兵退出兖州。山东巡抚向朝廷奏报了兖州战情,朝廷谥朱以派为安王。
  考古人员发掘时发现,墓室门用多块方木排列封堵。该墓虽被盗过,但也没发现遗留的尸骨和残木棺碎片,墓室空空,出土的6个陶俑也是在墓室上方的土层里。综合分析,该墓并没使用过。
  2004年,滕州市文化局邀集考古专家、相关领导及滕州市的历史研究者、爱好者等,举行了“莲青山大墓发掘研讨座谈会”。经综合考证,该墓是明代末期未完工的王陵,正因为未建成、没埋葬使用,所以明清《滕县志》《兖州府志》就没有记载。这座未完工的王陵应该是鲁王朱以派的陵墓。由于清军攻占兖州,朱以派遭突发事件死亡,所以这位鲁王最终没能人葬为他营建的王陵。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