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齐风鲁韵的熏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459
颗粒名称: 二、齐风鲁韵的熏陶
分类号: K879.42
页数: 1
页码: 339
摘要: 齐文化兼收并蓄,百花齐放,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政治格局和风土民情。枣庄汉画像石表现的格斗、角抵、蹋鞠、博戏、玉兔捣药、蟾蜍炼丹、仙人鹿车、斗鸡、建鼓、乐舞、杂技等画面,反映了齐国的民间风俗和齐文化所施加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汉画像石 齐风鲁韵 熏陶

内容

战国时期,枣庄辖区东北部属于齐国势力范围。齐文化兼收并蓄,百花齐放,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政治格局和风土民情。枣庄汉画像石表现的格斗、角抵、蹋鞠、博戏、玉兔捣药、蟾蜍炼丹、仙人鹿车、斗鸡、建鼓、乐舞、杂技等画面,反映了齐国的民间风俗和齐文化所施加的深远影响。
  枣庄地处孔孟之乡南部,距鲁国都城曲阜很近。由于周公P佐成王所建的丰功伟绩,鲁国得以享用天子礼乐,素以礼乐之邦名零天下。“礼”是人类社会文明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可以规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使之懂得尊敬和谦让,这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通过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还能陶冶情操,起到移风易俗作用。由于儒家大力宣扬的礼乐孝悌思想的波及,枣庄地区的汉代丧葬文化深受其影响。枣庄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上,多有周公辅成王、讲经、孝亲、舞乐等礼乐教化内容,这些题材元素与儒家思想和鲁文化的深刻影响至关密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