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岳石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438
颗粒名称: 四、岳石文化
分类号: K871
页数: 2
页码: 320-321
摘要: 岳石文化是山东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余波,也是夏商时期人类活动的早期阶段。同其他文化类型相比,岳石文化遗址在薛河流域发现的较少。探究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灾害,二是战争。俞伟超认为:“4000多年前,我国曾发生过一次延续了若干年的特大洪水灾难,在那时期,黄河、长江下游当是一片汪洋,人们只能向高地躲避或是逃往外地。原来发达的龙山、良渚文化的种种设施,顷刻便被冲毁。”
关键词: 岳石文化 文物考古

内容

薛河流域共发现岳石文化遗址40余处,这类遗存大都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共存,堆积在龙山文化层的上层或商周遗址下层。重要遗址有大康留、庄里西、西康留、时庄、中柴里、前梁、轩辕庄、王马厂、西台、尤楼等,尤以大康留遗址最具代表性。遗址位于滕州市官桥镇大康留村东北100米的薛河故道东岸高地上,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根据文物部门历年普查和采集的标本,这是一处原始社会晚期至商周时期遗址。20世纪70年代末期,该村在建砖厂时,曾出土陶器多件,器形与岳石文化遗址同类器物相同。陶质多为灰陶和黑陶,少量为黄褐陶,均为轮制,纹饰流行阴弦纹和突棱纹。在遗址采集的标本有陶器残片和磨制石斧、石锛、石凿、石铲、半月形石刀等。另外还出土了一批商代的尊、聲、爵、盘等青铜器。
  岳石文化是山东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余波,也是夏商时期人类活动的早期阶段。同其他文化类型相比,岳石文化遗址在薛河流域发现的较少。探究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灾害,二是战争。俞伟超认为:“4000多年前,我国曾发生过一次延续了若干年的特大洪水灾难,在那时期,黄河、长江下游当是一片汪洋,人们只能向高地躲避或是逃往外地。原来发达的龙山、良渚文化的种种设施,顷刻便被冲毁。”但薛河中上游处于山区丘陵地带,为当时的居民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岳石文化遗址在此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极有可能与日益加剧的战争有关,折射出东方社会政治环境的剧烈变化。这一阶段正是历史上少康中兴、夏人征服东夷时期,由于来自中原的强大的政治、军事压力,致使东夷部族生存空间日益缩小,东方土著文化日渐衰微。自夏启以后,夏王朝和东夷部族之间的战争常年不断。到了少康时,强盛的夏王朝终于将东夷击垮。迫于形势,东夷土著居民有的迁徙、有的融合到中原华夏集团。到了商汤时,薛河流域的任氏薛国已经融合到华夏大一统的格局中。
  薛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就整个山东而言,发现年代较早,跨越时间最长,遗址分布十分密集,出土文物比较丰富。古老的薛河不但滋润了鲁南农耕文明沃土,还孕育了灿烂的薛河文明,哺育了东夷族系的任薛氏族。这是一条穿越时空的母亲河,一条闪烁着五彩波光的文化河。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