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洋务运动在枣庄的兴业实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36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洋务运动在枣庄的兴业实践
分类号: K256.1
页数: 4
页码: 227-230
摘要: 为加强国力,李鸿章先后在全国各地建工厂、开金矿、修铁路、办学堂,积极扩大“自强求富”的洋务事业。现代工业需要煤炭做燃料,枣庄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成为李鸿章的首选。光绪四年(1878),设立“官窑总局”,对煤炭生产、运输、销售给予优厚待遇,促进了枣庄采煤业的发展。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枣庄

内容

清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掌管国家外交、军事、经济大权。为加强国力,李鸿章先后在全国各地建工厂、开金矿、修铁路、办学堂,积极扩大“自强求富”的洋务事业。现代工业需要煤炭做燃料,枣庄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成为李鸿章的首选。光绪四年(1878),他上奏朝廷,调任东明知县米协麟等人到枣庄集资兴办煤矿,设立“官窑总局”,对煤炭生产、运输、销售给予优厚待遇,促进了枣庄采煤业的发展。
  一、李鸿章与峄县中兴矿局李鸿章主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所谓“和戎”,就是对外不可“轻言战争”;所谓“变法”,就是引进西方的先进设备和管理方法,发展工业,增强国力。他先后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津浦铁路等企业,创建了北洋海军。多种工业都需要煤炭做燃料,当时虽有“洋煤”进口,但供不应求。一些外地的官僚和富商,看上了储量丰富、煤质优良的枣庄煤田。光绪四年(1898),李鸿章上奏光绪皇帝批准,选派直隶东明知县米协麟、候补知县戴华藻到枣庄,会同煤商金铭、王曰智、李伟、朱采等筹办峄县中兴矿局。筹集股银10万两,购买机器,组建房屋,于光绪五年春设立了“官窑总局”。次年,中兴矿局正式成立,戴华藻任总办(数年后,由其弟戴睿藻接任)。光绪七年(1881),为扩大股本,先后函请湖南提督周盛波、通永镇总兵贾起胜,直隶候补道张莲芬、江苏补用同知陈德浚等一批官员,集股金5.6万两白银,购置4台抽水机和部分提升设备。因陈德浚占有股金万余两,成为南股的代表人物,矿局便出现了南股、北股之分。光绪八年(1882),中兴矿局将冬庄所产原煤运往南京和天津制造局试用,天津制造局评说:“较日本上等煤尤佳,与英国松白煤相仿。”光绪九年(1883),李鸿章向朝廷奏准,中兴矿局所产煤炭,仿照台湾、开平、湖北等处,每吨完出口正税银一钱,各省兵商、轮船、机器制造局用煤,准其一律免税。这些优惠措施,降低了成本,促进了中兴矿局的发展。光绪十三年(1887)九月的《捷报》载:“山东峄县的煤矿甚为活跃,很多的大沙船装载上等煤炭,运往清江浦。”李鸿章在《峄县开矿史》中指出,该处地瘠民贫,自矿务局略有起色,赖以生活者数千家。此时,中兴矿局共建煤井12处,用工人数超过8000人,日产原煤120余吨。
  光绪十九年(1893)六月十四日早班,半截筒子小窑发生水灾,造成百余名矿工溺水而死,引起四周乡民骚动。为平息事态发展,李鸿章以戴睿藻办矿不善为由,将其撤职。不久,南股、北股之间因利益之争导致矛盾激化,中兴矿局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十一月二十四日停办。
  二、张莲芬与华商自营的中兴公司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一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桿然侵占了胶州湾。第二年,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把山东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李鸿章在签订《胶澳租借条约》之后,在济南传信给峄县知县:“邑境矿质盛美,久为外人所羡,宜急会同地方绅耆,筹款兴办,以得利源而杜隐患。”此后,德国四次派人到枣庄进行地质勘查,托人买地,觊觎侵占。原矿局的一部分股东担心煤矿被德人侵占,禀请王文韶、荣禄等路矿、通商大臣批准筹招股东续开枣庄煤田。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没能实施。金铭、李朝相等人电告张莲芬。张莲芬接到电报后,“诚恐匪人勾引外夷占夺佳矿”,便连夜在天津会馆召开紧急会议,筹划商议由开平局大股东、总办直隶矿务督办张翼出面,禀告北洋通商大臣荣禄,以“张莲芬才识兼优,操行可信”,委其“克日”前往峄县,对枣庄煤田进行全面勘查。®光绪二十四年(1898),张莲芬与德国驻天津税务司德璀琳达成到枣庄合办煤矿的议案,华方筹资120万元,德方筹资80万元,以每百元为1股的方式各自发行股票,筹集200万元,组建“德华中兴煤矿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天津,张莲芬任华总办,德璀琳任洋总办,规定洋总办“许其稽核钱银出人等事,但不得揽权掣肘”。华德两方职员,一视同仁,在张莲芬督导下工作。1008年,华方筹资赎回了德股,成为完全由华资经营的煤矿,定名“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有限公司”(简称“中兴煤矿公司”)。改总办制为总理制,张莲芬为总理。独立后的中兴煤矿公司,为增加煤炭产量,扩大利润,从德国进口了先进设备,自备发电厂,先后建起了南大井、台枣铁路和津浦铁路临枣支线,借助铁路和运河航运,形成了北自天津、南至浦口的千里大市场。
  三、中兴公司与民国军政要员
  中兴公司的创建和发展,正处在国家动荡时期,面临5000年未有之变局。辛亥革命之后,军阀势力割据一方,国家没能实现真正的统一。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时代夹缝中,中兴公司为了生存和发展,选择军政要员做公司股东,既吸纳了社会资本,又扩充了社会关系,借助其势力保护公司利益。这是中兴公司的高明之举,也是历史的选择。
  1915年,因总矿师高夫曼的失误,南大井发生透水事故,导致499名矿工遇难,200多人受伤。公司因此停产数月,高夫曼辞职。年底,公司创办人和总理张莲芬忧郁而死。1916年11月,董事会选举北洋军政要人、早在1909年就是中兴公司大股东的徐世昌为董事会长。当时,曾经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朱启钤,正遭通缉,徐世昌故意让朱启钤代他行使职权。1918年5月,徐世昌辞去董事会长职务。6月,朱启钤当选董事会长兼总经理,聘请戴绪万为驻矿经理。1918年10月,徐世昌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之后,仍然是中兴公司的股东。
  1919年初,曾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投资60万元,人股中兴公司。6月,当选为董事会长。1922年,在直隶军阀支持下复任总统的黎元洪,仍然担任这一职务,一直到1928年1月逝世,连任4届董事会长,成为任期时间最长的董事会长。黎元洪在任期间,力主实业救国,是中兴公司走向兴盛的关键时期。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在1925年的第15次股东大会上当选为董事,一直连任到1937年。1925年8月,军阀张宗昌到中兴公司敲诈勒索,公司以资助军饷的名义转给张宗昌10万银元,张宗昌仍不罢休,借口中兴公司矿警队勾通土匪,将武装全部缴去。中兴公司通过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干涉,迫使张宗昌归还了公司矿警的枪支。
  1928年4月,蒋介石派军委1后勤部长俞飞鹏等人组成“整顿中兴煤矿委员会”,来到枣庄,进驻中兴公司,接收了煤矿的经营管理权,并在临城、徐州等地设立专门运销机构,封存现有煤炭,不准公司销售,在上海登报出售中兴公司的30万吨存煤(价值300万元)。曾任国民政府财政次长的钱新之出面说情,公开电告蒋介石,为了保证这些银行的利益,要求留煤抵债,并允许中兴公司恢复生产。同时,在国民政府的国务会上提案,阻止接收和干涉中兴公司。双方在上海通过谈判商定,中兴公司一次性交给当局100万元,以充军饷。因为暂时交不出现金,致使谈判破裂,蒋介石以“中兴公司是军阀奸商,朋比为奸,背约要挟,企图阻挠军饷”为由,下令没收中兴公司的全部财产。钱新之策动9家银行联名致函蒋介石,要求政府在接管中兴公司之后,承担所有义务,履行所定各项契约,偿还中兴公司积欠的500万元债务。与此同时,中兴公司还先后请黎元洪、宋子文直接给蒋介石疏通,迫使蒋介石收回成命。经过通融,中兴公司用预售存煤的方式筹集现金45万元,从银行借来55万元期票,交给“整顿委员会”。
  1928年11月,中兴公司改组董事会,钱新之当选董事、总经理,中兴煤矿公司总部由天津迁到上海,钱新之在总经理的位置上,一直坐到1948年6月。
  中兴公司在风云变幻的时局中兴业的历程,见证了一代民族资本家富国图强的追求。在积贫积弱却刚愎自用的朝廷、虎视眈眈的外国列强、保守的地方势力、贪婪的军阀等合围下,以张莲芬、朱启钤、钱新之为代表的实业家,前赴后继,排除万难,利用各利益集团的分合来运作社会资本,使这一民族工业的明灯照亮了旧中国的暗夜。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