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泇运河开通之前的文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33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泇运河开通之前的文脉
分类号: U697.2
页数: 4
页码: 200-203
摘要: 元末明初,台儿庄一带遭遇瘟疫和战乱,社会凋敝,人口稀少。朝廷“招抚流亡,渐得复业”。据明万历《兖州府志》卷一五《户役志》记载,到明隆庆五年(1571),整个峄县的总人口仅39471人。今台儿庄辖区的面积,不到当时峄县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人口也就是8000人左右。泇运河开通之前的文脉,只能通过少数文人的行迹和创作窥见一斑。
关键词: 泇运河 运河开通 文脉

内容

元末明初,台儿庄一带遭遇瘟疫和战乱,社会凋敝,人口稀少。朝廷“招抚流亡,渐得复业”。据明万历《兖州府志》卷一五《户役志》记载,到明隆庆五年 (1571),整个峄县的总人口仅39471人。今台儿庄辖区的面积,不到当时峄县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人口也就是8000人左右。泇运河开通之前的文脉,只能通过少数文人的行迹和创作窥见一斑。
  一、贾梦龙与市井文化贾梦龙(1511~1597),号柱山,祖籍山东博平(今属茌平县)。其远祖贾德真为避乱迁到峄县西坊上村落户(今台儿庄区泥沟镇境内)。贾梦龙的父亲贾宗鲁,嘉靖初年被选为贡生,到河南南阳县任训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贾梦龙也被选为贡生,到直隶内邱县(今河北省境内)任训导。其子贾三近,隆庆二年(1568)中进士后,贾梦龙被“敕封户科都给事中,诘封太常寺少卿、光禄寺卿”。尽管没有授给实质性的官职,这足以让他荣耀乡里。贾梦龙60岁时候,退居峄县,饮酒结社,赋诗作词,有《永怡堂词稿》刻印。保存下来的部分作品中,有诗歌、词曲、小令等。
  清光绪《峄县志》中收录了贾梦龙多首诗作,《石屋山》一诗云:“云边茅屋水边楼,古道西来杜若洲。栗里莺花三月酒,桐乡风雨一渔钩。彩毫遍写苍岩壁,青草遥嘶白玉驺。山色泉声无限乐,人间此地即丹邱。”《青檀寺》写道:“耽山未办买山钱,每为看山一讨禅。灶侧分泉茶自煮,云中扫石鹿同眠。迩来寺主更新衲,旧处留题已十年。白发不消芳草绿,春风又到佛灯前。”这种尽管消极却不失乡绅风度的诗作,并不能代表贾梦龙作品的主流。由于儿子在朝廷做官,家中有大片良田,衣食无忧的贾梦龙在家中养活了一班从江南请来的戏子,歌拉弹唱,尽情游乐,并把其中的经历感受写出来。其《山坡羊》一曲云:“你休说道这园亭不大,尽够俺渔樵们闲话。俺这里有山有水有风月无冬夏,有的花云锦样遮,柳荫稠,竹径斜,有茶有酒有书剑琴棋画,一回家饱饭狂歌来也,有儿童齐和答。听咱有好客来咱更有耍,听咱这一榻风光,只静坐也潇洒。”这位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骚客,经常携妓外出,《夜宿》就毫不避讳地记下了这些经历:“九日跻攀,千百游人圖上看。簪组来迎见,鼓吹开筵宴。嗒,高唱人云烟,烛光闪闪。席上敲棋,睹酒着蛾眉劝,今夜华清宫里眠。”他在《黄莺儿》一曲中写道:“老者你须知,挂冠归来乐有余。楼台起处多田地种桃畦柳溪,看云働雨犁。西郊燕赏东山妓,何须争强使智,伶俐不如痴。” 在妓院中宴饮,“座上拥佳人,巧笑工颦”。《皂罗袍》一曲写得更加露骨:“诗酒当场拨闷,有红楼妓女,青琐封君。眼前多少少年人,镜中白了高年鬓。从他哄我,说亲不亲;从他怪我,官人不仁。皮儿虽老心儿嫩。”①在礼教盛行的社会,一个儿子在朝廷中做官的乡绅,能够写出这样放荡曲子,的确需要一定的勇气。
  有研究者认为,贾梦龙才能非凡,政治上不得志,因而思想消极,对社会现实不满,才对生活和创作持如此态度。
  二、贾三近的文治武功贾三近(1534~1592),为贾梦龙之子,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兰陵散客。明嘉靖三十七年(1S58)乡试中举,隆庆二年(1568)会试中进士,以博学宏词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开始宦海生涯。隆庆四年(1570),授吏科给事中。次年,赴贵阳处理土司内部仇杀事件。平息事端之后,回京时路过故里,请告家居,得到批准,在家闲居两年。万历元年(1573)被召回朝廷,拜户科都给事中。贾三近上任之后,奏请国家改革弊政,严惩贪污,受到朝廷嘉奖。他多次弹劾权贵的不法行为,刚直不阿,执法如山。有人称他为“泰山乔岳,不为私用”,权贵阶层却对他恨之人骨。万历八年(1580),江西巡抚缺员,有人推荐贾三近,因权臣阻烧,未被批准,被任命为有职无权的南足光禄寺卿。贾二近没去赴任,再次请辞家居。这次隐居将近5年,撰写了7篇《峄县志》。万历十二年(1584),朝廷任命他为光禄寺卿,负责京城的祭祀、朝会工作。不久,改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保定。万历十四年(1586),山西、河北发生饥荒,“民多死徙”,贾三近“日夜忧劳,累疏请赈”,得到准许后,“以天子德意救活贫民,蠲租发仓,计口赈贷。设粥厂千余区,赋吏煮粥,日食男妇二十二万余口,数月始罢”,并“晓譬贫民,各安田里,以待丰年,毋得漂流客土,为人蹂践”。贾三近赈灾结束,升为大理寺卿。他将应得的数千金钱,全部留贮国库,以父母健康为由请告家居。万历十五年(1587),贾三近第三次回到家乡。这时的贾三近,经历了官场的沉浮,看透了世间险恶,同时也看淡了功名利禄,于是放浪山水,吟诗作赋。此间,他整理、刻印了《左掖奏草》《左掖漫录》《滑耀编》《先庚生传》等著作,为多处名胜古迹撰写碑文。其中,《古城泰山行宫记》《晋建威参军刘伶墓记》《重修净土禅寺记》为当地学人推崇。《青檀山》《漕渠奏绩歌》《同年张侍御以勘伽河事驻峄,暇日共游仙人洞,因赋》等诗作,在明诗中当属上品。《青檀山》诗:“秋风古木前朝寺,僧屋如巢自在栖。黄叶拍天丹灶冷,青檀绕殿碧云齐。幽人到处鸟鸣谷,樵子归时鹿饮溪。尽日烟霞看不足,买田结社此山西。®”流露了作者追求乡野生活的心愿。民间的手抄本《贾少司马文集》中,收录了贾三近的《宁鸠子小传》。文中,贾三近以“宁鸠子”自许,记述了隐居石屋山泉的生活状态。作者写道:“一遇四野云晴,诸山雨霁,月上中天,云沉海底,遥望一色,万籁无声。信步庭除,怀抱皎然,静无渣滓。抑或旭日和风,浓荫小径,竹床梦觉,散发行吟,鹤步空庭,鱼游在藻,花香鸟语,豁然会心以乾城影国,视宇宙以电光泡影,视幻国以浮云秋水,视世态盈虚消息。天命有常,坎止流行,随其所指。雅客时至,童子命茶。采畦蔬,酌醴酒,相与挥尘,漫谈世事物情。间举古今箴语,童子从旁笔之,积久成秩,名曰《凤翔鹤举》。”有人认为,这部书稿,可能是一部长篇小说。
  万历十九年(1591),宁夏副总兵哮拜反叛。次年,朝廷动议出兵平叛,拜贾三近为兵部右侍郎带兵前往,因背疽未能成行,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秋天逝世,享年59岁。
  曾任礼部尚书的于慎行为贾三近写的墓志铭称,贾三近平易近人,温厚坦荡,端方霍落,无所阿曲。生来白皙修长,鹤姿鹄立,气宇轩昂,风神隽朗,“魁然一伟丈夫也”。于慎行盛赞贾三近通古博今,谈锋犀利,风趣幽默,令人慕思。他博采众艺,诗词歌赋,清爽练宕,同游者皆佩服其敏捷的才思。同时指出,贾三近生前写过一部著作,不肯示人,他为没能拜读而感到遗憾。三、贾氏父子与《金瓶梅》明朝万历年间问世的世情小说《金瓶梅》,通过对市井生活的深刻描绘,折射了晚明社会的黑暗,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又因为露骨的性描写被斥为坏人心术的“第一淫书”。《金瓶梅》手抄本于万历二十四年出现在吴县,之后有多种版本在坊间刊刻。关于它的成书过程和作者,一直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是说唱艺人在集体创作的基础上整合而成,有人认为是文人的独立创作。个人创作说又分为下层文人说和大名士说。20世纪30年代,郑振铎发现了与世间流传的《金瓶梅》不同的《金瓶梅词话》本,学界认为这是早于崇祯年间《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的原始本。词话本中有欣欣子序,称此书为兰陵笑笑生创作。于是,《金瓶梅》的作者才露出一丝影子。至于兰陵笑笑生是谁,学界没有形成共识。鲁迅、郑振铎、吴晗等人认为,《金瓶梅》是用山东方言写成,而兰陵即山东峄县。卢沟桥事变之后,举国投入抗战,没有人再有心思考证《金瓶梅》作者。
  1982年以来,张远芬在《文汇报》《复旦大学学报》《抱犊》等报刊上发表系列文章,指出《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即明代峄县文学家贾三近。1985年,张远芬在齐鲁书社出版了《金瓶梅新证》一书中,为“贾三近说”提出10条证据: (1)兰陵是山东峄县,贾三近是峄县人;(2)他有资格被称为“大名士”;(3)小说的成书年代与贾三近的生活时代正相契合;(4)他是正三品大官,其阅历足可创作《金瓶梅》;(5)小说中有大量峄县、北京、华北方言,贾三近分别在这些地区居住过;(6)小说中有几篇高水平奏章,贾三近精于此道;(7)小说中有些人物形象类似贾三近;(8)小说多有戏曲描写,贾三近有此生活积累;(9)他曾10年在家闲居,有创作的时间保证;(10)他写过小说,具备创作《金瓶梅》的文学修养。
  1995年,许志强接受了“贾三近说”中的兰陵笑笑生即兰陵人笑笑生的观点,但他认为《金瓶梅》的作者不是贾三近而是贾梦龙。他从贾梦龙的生卒年代、经历、文学修养、思想心态、名号、对佛教和道教的兴趣、写作内容、对平康巷的吟咏等方面进行推论,认为贾梦龙更有可能写出这部“天下第一奇书”。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