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通达世事,崇儒践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305
颗粒名称: 二、通达世事,崇儒践行
分类号: K232
页数: 3
页码: 162-164
摘要: 当社会动荡、不具备儒家的基本生存条件时,叔孙通权变应世,在疏离儒学上表现出比任何人都决绝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内心深处完全的绝望,决绝只是一时的策略;隐忍的同时是积极地寻求突破,他机敏地捕捉外界出现的细微转机,执著地为儒家身份的合法性奋斗;当儒家获得外界的认可之后,他便开始用道统来制约政统,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儒生。
关键词: 叔孙通 儒生

内容

当社会动荡、不具备儒家的基本生存条件时,叔孙通权变应世,在疏离儒学上表现出比任何人都决绝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内心深处完全的绝望,决绝只是一时的策略;隐忍的同时是积极地寻求突破,他机敏地捕捉外界出现的细微转机,执著地为儒家身份的合法性奋斗;当儒家获得外界的认可之后,他便开始用道统来制约政统,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儒生。这在他以儒家之道直谏汉高祖刘邦及汉惠帝时得到最充分的证明。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汉高祖宠爱赵王如意而不喜欢太子,遂有易换太子的考虑。叔孙通以晋献公废太子、秦朝不早立太子扶苏的历史教训直谏高祖:晋献公以麵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因此政局动荡数十年,并为天下人所耻笑;秦朝因为不早定扶苏为太子,所以赵高能够诈立胡亥,最终导致秦朝灭亡。而如今天下人共知太子仁孝,陛下怎么能轻易废太子而令天下人寒心呢? 叔孙通甚而以自己的性命为条件相谏:“陛下必欲废适(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汉高祖在叔孙通义正词严、浩气凛然的态度面前,只好谎称是戏说而已。但叔孙通在引经据证典证明废太子于情于理皆不相合,并且刘邦已经做出让步后,依然不依不饶,质问刘邦: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让贵为天子的刘邦感到难堪尴尬和无地自容。被迫做出听从其谏言不废掉太子的承诺。叔孙通不惜以死相谏,坚持儒家“立嫡立长”之道,体现出一个真正的儒者的立场、态度。
  汉惠帝即位后,调任叔孙通为太常一职。汉惠帝因为要经常到长乐宫朝拜吕太后,而每次出行都要开路清道,禁止别人通行,很是烦扰,于是就令人修了一座天桥。叔孙通建言孝惠帝:“陛下怎么能擅自把天桥修建在每月送高祖衣冠出游到高庙的通道上面呢?高庙是汉朝始祖的所在,怎么能让后代子孙登到宗庙通道的上面行走呢?”孝惠帝听了大为惊恐,就想毁掉天桥。叔孙通又说:“做君主的不能有错误的举动。现在已经建成了,百姓全知道这件事,如果又要毁掉这座天桥,那就是显露出您有错误的举动,希望陛下在渭水北面另立一座原样的祠庙,把高帝衣冠在每月出游时送到那里,更要增多、增广宗庙,这是大孝的根本措施。”惠帝就让有关官吏另立一座祠庙。叔孙通以自己的机智,既维护了皇帝的尊严,同时又保证了儒家之道的顺利实施。
  孝惠帝曾在春天到离宫出游,叔孙通说:“古者有春尝果,方今樱桃孰(熟),可献。原陛下出,因取櫻桃献宗庙。”®皇帝答应办这件事。以后进献各种果品的仪礼发端,成为礼待祭祀祖先之道。先秦时期,祭祀宗庙有春祠、夏杓、秋尝、冬蒸的礼仪,就是分别在春夏秋冬四季用新鲜产物享祭列祖列宗。叔孙通建议用时令水果进献宗庙,成为后世帝王太庙荐新祭祖仪式的发端。直到明代,皇帝在春季享祭太庙的供品中,都用樱桃。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