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享誉神州的机械圣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287
颗粒名称: 二、享誉神州的机械圣人
分类号: K225
页数: 3
页码: 144-146
摘要: 鲁班是一位杰出的机械发明家,发明创造了多种简单机械装置。这些发明里面包含了丰富的机械原理。鲁班的许多发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既符合科学原理,又突出了实用性。以门锁为例,出于安全考虑,鲁班对传统门锁进行了重大改进。
关键词: 鲁班 机械圣人

内容

鲁班是一位杰出的机械发明家,发明创造了多种简单机械装置。这些发明里面包含了丰富的机械原理。《礼记•檀弓》记载,鲁国贵族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了,准备下葬时需要“视桓楹”,就是用人力拉住系椁四角的绳子,用人背着两个大如楹柱的木牌,以击鼓为节,慢慢将棺椁放人墓坑。鲁班提出以机下葬,“机”就是一种类似滑轮装置的器械。按照周代丧仪规格,贵族墓穴既大又深,棺椁极重,如果单纯使用人力下葬,很容易发生意外。采用半机械化手段,不但省力,而且可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鲁班的许多发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既符合科学原理,又突出了实用性。以门锁为例,出于安全考虑,鲁班对传统门锁进行了重大改进。锁在西周就已经出现,其形状像一条鱼,构造比较简单,安全性比较差。经过鲁班改进后,其形状、结构均有较大变化,锁的机关设在里面,外表不露痕迹,只有借助配好的钥匙才能打开,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能够代替人的看守。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据说就源于鲁班的此项发明。
  鲁班曾削竹片制作飞鹊,能在天上飞翔三天而不落,虽然没有燃料作为动力支撑,但能依靠某种机械的传动维持鸟在空中的飞翔,可谓现代飞行器的鼻祖,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飞行技术的探索。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鲁班在凉州建造佛塔时,因为思念妻子,就造了一只木鸢,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即可飞翔,他就乘夜乘坐木鸢回家与妻子相会,并无人发觉。直到妻子怀孕,他的父亲才探知了木鸢的秘密,遂坐上木鸢,因为敲击木鸢次数过多,一直飞到吴地的会稽。吴人认为鲁班的父亲为妖孽,将其打死。鲁班因此愤恨吴人,就造了一个木仙人手指向吴地,吴地竟大旱三年。吴人无奈,向其谢罪。鲁班断去仙人一指,吴地才解去大旱之灾。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反映了鲁班在民间的影响,也反映了鲁班利用简单的空气浮力和空气动力原理,用木料制成了能滑翔的飞行器。
  相传鲁班还发明能够自己走动的木车马。东汉王充的《论衡•儒增》记载:鲁班曾制造了一辆由木人操纵的木车,车上设有机关,只要机关开动,车即能迅疾行驶。鲁班孝敬母亲,就让母亲坐上去。但因为这一装置没有安装刹车机关,车子发动起来无法停止,就载着鲁班的母亲走远不见了。鲁班发明的木车马应该是一个带有原始性质的机械化、自动化的发明,表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对机械化、自动化的最初理解和设想,开启了人们对科学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高筑城池,深挖壕沟,原有的攻城器械如临冲、楼车等已不能适应当时战争的需要。鲁班为楚国发明制造了攻城的云梯,弥补了临冲、楼车的不足,使其既能瞭望城内的情形,又能乘梯登上城墙,成为当时最为先进的攻城军事装备,从战国铜器图案纹饰中可以看出,云梯由3部分组成:底部装车轮,可以移动;梯身可上下仰俯,攻城时靠人力扛抬,倚靠在城墙壁上;梯顶端装钩状物,用以钩搭城墙,免遭守军的推拒。云梯涉及了杠杆、滑轮、车梯构造等机械原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发明,在漫长的古代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传说鲁班还发明了石磨。自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去掉谷物壳皮和破碎豆麦就成为人们一项烦琐劳动。为此广大劳动人民进行了长期探索,做出了不懈努力。相传在6000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用石头将谷物压碎或者碾碎。4000多年以前,人们发明了一种称之为“杵臼”的碾米工具。这种工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称之为“杵”,用木头或其他材料做成;另一部分称之为“臼”,它是在石头上凿出一个圆坑。操作时将米放在“臼”中,然后用“杵”反复舂捣。杵曰比起直接用石头来碾碎谷物已有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如比较费时,每次只能舂少量谷物;比较费力,它全仗手工舂捣,时间一长难免腰酸背痛。因此人们迫切希望有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以代替手工舂捣。
  鲁班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发明了一种更为简单实用的磨粉工具。他把两块比较坚硬、厚实的圆石凿上密布浅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之转动,把谷麦磨成粉末,这就是我国2000多年以来在广大农村地区广泛使用的石磨。石磨的出现是我国古代粮食加工工具的巨大进步,它将杵臼的上下运动改造成旋转运动,将杵白的间歇工作变成连续工作,并且可以使用畜力等作为动力,这就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从此,将谷物磨成粉就不再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劳动,而成为一项比较容易的简单操作,这对于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起到非常有益的促进作用。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鲁班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