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墨同代,交相辉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286
颗粒名称: 一、班墨同代,交相辉映
分类号: K225
页数: 2
页码: 143-144
摘要: 鲁班和墨子对工艺技能及其社会作用的看法是有区别的。墨子对技术创造的目的和使用,着眼于服务和服从于其学说的根本宗旨,是作为“兼爱”、“非攻”、“节用”等主张的具体支撑和载体,因而他注重“兴利”,强调“节用”。鲁班对工艺技能及其制造物,则着眼于具体的实用,注重器物的制作技巧和耐用程度,对于制造成本甚少考虑。
关键词: 鲁班 墨子 工艺技能

内容

鲁班与伟大的思想家墨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又都为鲁国人,因此双方交往比较密切。有学者认为鲁班为墨家“服役者百八十人”中的佼佼者,是墨家学派的重要成员。鲁班善于实践,墨子长于总结,二人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不可分离。
  鲁班和墨子对工艺技能及其社会作用的看法是有区别的。墨子对技术创造的目的和使用,着眼于服务和服从于其学说的根本宗旨,是作为“兼爱”、“非攻”、“节用”等主张的具体支撑和载体,因而他注重“兴利”,强调“节用”。鲁班对工艺技能及其制造物,则着眼于具体的实用,注重器物的制作技巧和耐用程度,对于制造成本甚少考虑。墨子与鲁班曾就此发生过一些很有意义的辩论,充分体现了二者思想主张及对工艺技能看法的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长江中游的楚国与位于下游的越国之间经常因为争夺领土而爆发战争。战争的主要手段是水战,战船成为最重要的武器装备。因为楚国位于上游,楚军战船“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速,越人因此若执,亟败楚人”。楚王于是请鲁班为其发明新的军事武器以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鲁班经过艰苦探求后,为楚军发明了钩拒,并根据钩拒的长度制造出一系列的武器。“钩”就是一根杆子上面附有钩子,可以钩住意欲顺流逃跑的越国船只,而“拒”则是可以在楚军撤退时将追击的越国船只推开。鲁班对这一发明感到十分得意,并将此告诉了墨子。墨子却对他说:我的仁义、我的学说也有钩拒,而且比你的钩拒更强。因为我的兼爱主张让众人互相爱护,并以恭敬的心态使人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像钩一样将众人聚到一起,像拒一样使人保持一定空间。“故交相爱,交相恭,犹若相利也。”而鲁班发明的钩拒只是以力相斗,就会互相残害。墨子的言论体现了他更重视科技背后的仁义道德的作用。
  鲁班曾用竹片制造出飞翔三天而不落的飞鸟,并兴致勃勃地向墨子展示。墨子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发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不能给国家、人民带来利益。还不如一个工匠用三寸之木制作出车轴,就可以承担五十石的重量。因此真正能为人民带来利益的发明是“巧”,是真正的巧匠;而对于人民没有利益的发明则是“拙”,是没有用处的。
  墨子为拯救即将面临楚国侵略的宋国,还曾与帮助楚国制造攻城武器云梯的鲁班展开模拟攻防,并最终胜过鲁班,迫使楚国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此后鲁班对墨子说:我没有见到你之前,很想攻取宋国,自从见到你之后,说起了义与不义,我很受触动,现在把宋国送给我我都不要了。墨子对鲁班的认识很是欣赏,鼓励他努力行义。这表明鲁班已经逐渐接受了墨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开始从对纯粹科学的兴趣转移到对于社会、道德的责任感及推行墨子的仁义、兼爱等政治主张上了。
  从科技层面可以看出,鲁班是“匠圣”,是古代手工业技艺和发明创造的典范,表现了中国劳动者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而墨子是“科圣”,是手工业技艺升华为科学理论的启蒙者,表现了先哲崇尚科学、以人为本的理想精神。鲁班和墨子是古代手工业技术和理论的智慧共同体。班墨一体,相辅相成。
  中国古代科技领域,既需要鲁班这样的孜孜不倦实践者,又离不开将发明创造升华到理论高度的墨子。“善国双圣”兼爱天下,功盖八方,他们是山东的,更是人类的、世界的。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鲁班
相关人物
墨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