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薛国与仲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258
颗粒名称: 一、薛国与仲虺
分类号: K85
页数: 3
页码: 108-110
摘要: 薛国早年出土的铜器有薛侯匯、薛侯盘等,上有铭文薛侯作叔妊襄媵匯。薛国自奚仲始封到战国时灭亡,历夏商周三代,延续1700多年。其世系可考者凡64世,国祚之长久,在列国中少见。早在大汶口文化中期,奚仲的祖先便在薛河岸边的西康留建造了古城,到了奚仲生活时期,古薛国经过近千年发展历程,已步人辉煌时期。近年来在薛故城内考古勘探发现的岳石文化城址,大概与先秦文献记载的奚仲都邑有关。
关键词: 薛国 仲虺

内容

薛为任姓之国,“任”又为“妊”,是个十分古老的姓氏。《国语•晋语四》记载:“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十二姓中就有任氏。薛国早年出土的铜器有薛侯匯、薛侯盘等,上有铭文“薛侯作叔妊襄媵匯”。王国维先生考证:“任姓,金文作妊。今《诗》与《左传》《国语》《世本》皆作任字。”®薛国自奚仲始封到战国时灭亡,历夏商周三代,延续1700多年。其世系可考者凡64世,国祚之长久,在列国中少见。薛在商代的历史,已得到殷墟甲骨卜辞证实。周朝建立后,封仲虺后裔为薛侯,春秋时降为伯爵。薛国虽是小国,但频频参与诸侯盟会。《左传•定公元年》记载,薛宰曾向会盟的诸侯自述其源流,提到先祖奚仲、仲虺以及薛国立国缘由。
  早在大汶口文化中期,奚仲的祖先便在薛河岸边的西康留建造了古城,到了奚仲生活时期,古薛国经过近千年发展历程,已步人辉煌时期。近年来在薛故城内考古勘探发现的岳石文化城址,大概与先秦文献记载的奚仲都邑有关。
  薛故城遗址位于滕州南约21公里,横跨官桥、张汪两镇,处于薛河下游山前冲积平原地带。城址平面呈不规则正方形,城垣周长达10615米,现存城墙高出地面1〜5米,底部宽约30〜50米,全部用黄土夯筑。城址总面积约6.8平方公里。1993年至1994年进行重点勘探和发掘,确认故城遗址为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薛国都城遗址。在城址东南角发现的岳石文化早期城址,可能就是奚仲时代的国都。在城址东南和东部城外发掘的200余座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墓葬,出土大量青铜器、陶器等文物,证实薛国故城就是任姓薛国的都城遗址。薛国故城东约0.5公里的前掌大商周墓地,为妊姓薛国贵族墓葬区。20世纪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对墓地进行了发掘,清理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墓葬110多座。墓中随葬品十分丰富,出土了青铜器、玉器、骨器、原始瓷器、象牙器、陶器、漆器等,在青铜礼器中还发现了贮存的酒。这些产品都是当地制造,说明当时都邑之内已设置各类手工业制造和加工作坊,有一批专门从事铸铜、制玉、酿酒、制造、纺织和食品加工的专业工匠。
  继奚仲之后,薛国历史上另一位显赫人物便是仲虺。他是奚仲十二世孙,商汤的著名大臣,与伊尹并居相位。因辅佐商汤完成建国大业,成为杰出的政治家。郑樵《通志•氏族略》“薛氏”记载:“奚仲迁于邳,十二世孙仲虺为汤左相,复居薛。”奚公山东边不远的潘楼村(今属薛城区陶庄镇)附近,分布一处商周台型遗址,当地人称作“灰古堆”。清雍正《山东通志•陵墓志》记载:“仲虺墓,在奚仲墓东。……俗呼为灰固堆,虺音之讹也。”作为商汤辅弼大臣的仲虺,在商朝创建之初曾发表过许多治国安邦的言论,《尚书•商书》中的《仲虺之诰》体现了他的治国理念。仲虺认为商汤用武力推翻夏朝,完全是顺应民心、符合天意的举动。夏桀残忍贪暴,昏乱失德,使民众陷人水深火热之中,已经引起天怒人怨,必须取而代之。有为君王,其作用就是平定祸乱,为民众谋取利益。他建议商汤以夏禹为榜样,发扬美德,遵循古帝制定的典章制度,为子孙后代造福。最后又坦诚规诫商汤,应以夏桀为鉴,不要亲近歌舞女色,不要聚敛钱财。要以德治国,委任贤才,用人不疑,对于勤恳干事的官员应给予奖励。要严于律己,宽厚待人,随时检点自身,勇于修正错误,以诚信赢得民众的拥戴。“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使国家繁荣昌盛,永保国祚传之千秋万世。
  仲虺言论散见于先秦史籍和诸子书中,如《吕氏春秋•骄恣》篇载仲虺有言……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意思是诸侯品德各具优劣,如能为自己选择到良师,就能称王天下;能为自己选择朋友,就会保存自身;选择的人都不如自己,就会导致亡国悲剧发生。除了治国理政见解,仲虺的一些言论还体现了雄心勃勃的军事思想。如《左传•襄公三十年》记载的仲虺之志:“乱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国之利也。”这是一项称雄主张,建议商王根据周边形势采取果断军事战略。由于符合后世霸业潮流,其理论常被兵家发扬运用。古籍记载的仲虺的格言警句,凝聚了他在政治、军事、历史、社会等领域的丰富经验。
  前掌大商墓出土一件青铜尊,上有铭文“隸妇兄隸”。据冯时考证,“隸”就是“虺”,“虺妇”为外姓之女嫁到薛国为妇者。证明商代居住在薛河附近的贵族,应为仲虺后人。古老薛河哺育了仲虺,他由薛国走向中原,终成一代名相。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