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泉庄抗日烈士纪念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089
颗粒名称: 来泉庄抗日烈士纪念碑
分类号: K878.2
页数: 3
页码: 270-272
摘要: 来泉庄位于薛城区南石乡驻地以南2公里处,南依焦山,北靠临枣路,西南有村井字峪,东北紧邻高楼村。南北群山起伏,连绵不断,铁路东西贯穿,西抵临城(今薛城),东达枣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游击健儿活跃的山区。
关键词: 革命纪念地 烈士纪念碑

内容

来泉庄位于薛城区南石乡驻地以南2公里处,南依焦山,北靠临枣路,西南有村井字峪,东北紧邻高楼村。南北群山起伏,连绵不断,铁路东西贯穿,西抵临城(今薛城),东达枣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游击健儿活跃的山区。
  烈士纪念碑座落于来泉庄东北约200米处,建于1946年,占地面积100平方米,碑高5米,基部有石阶三层,周有望柱石栏,开门正南。碑呈四边形,下宽上窄尖顶,四面刻有题文。
  1938年春,日寇的铁蹄踏进鲁南,峄地沧陷,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开展抗日斗争,鲁南大地群众奋起,建立了一支支抗日武装,其中一支为“鲁南民众抗日自卫军”,领导人董尧卿。1940年,日寇为加强其血腥统治,进行了疯狂的扫荡与围剿。在抗日斗争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董尧卿同志带领自卫军一支部队在来泉庄一带开展工作,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积极筹划粮饷。同年9月,董尧卿同志为解决自卫军战士一饱之计,指派排长宋福伦率战士9人前往来泉庄动员给养。临行时,一再交待要严守纪律,做好宣传说服工作。宋排长率战士来到来泉庄,村外安排一战士警戒,然后进村找到伪保长褚思银说明来意。褚一面假惺惺应酬,一面暗与其子褚庆荣及伪副保长杜学璋、李茂沛等密谋,并唆使村里封建势力反动会门的道徒,手持凶器将战士们包围抓捕。在村外警戒的战士绳广石,听到村中有变只身逃脱。此时,驻守山家林车站的日伪军去高楼村一带骚扰,褚思银等将我战士交与日寇押送临城。当车行至西石沟时,战士宋芳胜挣脱绳索跳车脱险。宋福伦等8同志被押到临城,倍受酷刑,宁死不屈,最后被绑在木柱上,用刺刀乱穿,狼犬撕咬。8战士肉体模糊,血花飞溅,目不忍睹。而我诸战士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痛骂敌伪,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 来泉庄烈士纪念碑万岁! ”慷慨就义。
  为纪念烈士青史永垂,1946年7月9日在来泉庄东北隅建立“抗日烈士纪念碑”一座,以资后人瞻仰垂念。
  纪念碑正面刻有董尧卿敬题的“抗日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东面刻有鲁南军区挽联:“剪纸招魂临风并洒英雄泪,依山作冢落日还敬烈士心。”鲁南区行政公署参谋会挽联:“恨彼汉奸走狗,甘为敌伥,丧尽天良,使悲勇健儿遂堕奸谋,慷慨赴义;嗟我抗日烈士,劲节贞操,临难不屈,以天地正气报国尽忠,杀身成仁。”以及董尧卿、董开夫和来泉庄等十个村庄敬献的挽辞。西面刻有8位烈士的姓名、籍贯、年龄、参军时间和牺牲时的岁数。背面刻有董尧卿撰书的600多字的碑文,碑文记述了当时抗战局势和烈士所牺牲的经过。
  (文光)

知识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枣庄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枣庄的悠久文化历史,服务于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便于读者和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编辑出版《枣庄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专辑,包括秀丽山川、名人胜迹、古代城址、古代建筑、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教堂寺院、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城市园林、文博机构等十一部分,并配有部分名胜古迹和景点图片。

阅读

相关人物

文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