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清真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071
颗粒名称: 枣庄清真寺
分类号: TU252
页数: 4
页码: 225-228
摘要: 在枣庄市区的东郊,回民聚居的老枣庄街中心,有一处苍柏古树,青瓦灰墙,飞檐陡脊,古老而幽雅的寺院,这就是枣庄伊斯兰教的活动场所——古清真寺。
关键词: 宗教建筑 枣庄清真寺

内容

在枣庄市区的东郊,回民聚居的老枣庄街中心,有一处苍柏古树,青瓦灰墙,飞檐陡脊,古老而幽雅的寺院,这就是枣庄伊斯兰教的活动场所——古清真寺。
  枣庄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晚期。它历经沧桑,今圮明修。尤其清咸丰年间,战火临境,被焚十之六七。以后多年陆续修整,直至公元1如4年,方由回民群众捐集资金,重建西大殿,才基本恢复了全貌。建国以后,人民政府保持寺院,资助维修。但在“文革”动乱期间,宗教停止活动,寺院无人管理,连年失修,再加煤矿采煤,地面塌陷,殿宇倾毁。自党的^^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迅速得到落实,于1981年,由枣庄煤矿出资动工重建清真寺,历时半年,竣工落成,面貌焕然一新。步入寺院大门,一片古树参天,花墙洞门,青瓦灰墙,殿宇宏伟的景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显得更加幽静而壮观。
  枣庄清真寺,座西朝东,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36米,总面积约3600平方米,呈长方形。内分前后两院,共有殿舍50余间。但原地基并非如此,据寺内一块清乾隆年间捐地碑记载为“一十有二亩”,寺院周围有大片空地,后遂被聚居的回民建房造宅所挤占,仅保留了院内范围占地五亩余。
  据我国古建专家刘敦桢先生说:“中国清真寺采用的东西方向的轴线,而大门位于东端,平面在东西轴线上对称的各种建筑与汉族建筑的布局方式并无差别。”枣庄清真寺的建筑特点亦是如此。重建之后,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面貌。大门为硬山式建筑,门楼高7米,朱漆双扇,下设闸板,门楣横匾四字曰:“古清真寺”。南北两侧各有配房两间,与大门连成一排,一为葬具房,一为太平室。
  前院为一长方形,南北长约36米,东西宽约20米,新建北屋四间。院内有云柏一棵,高约10余米,树围2米许,树身高2米处结有一 “癭”,据说古柏结瘿须在300年以上,可见此寺历史之久矣。二门原为硬山式楼门,稍小于大门,两侧各一洞门。现改建为单墙一道,中设洞门,两侧各一小门,洞门两侧各有一碑龛。
  进入洞门,即是主院,两厢有南北对称建筑,曰: “北讲堂”、“南讲堂”。均为硬山式建筑,各为正厅五间,出厦五间。北讲堂为议事,接待的场所、东西各有内间,为教职人员住室。南讲堂为沐浴室。
  大殿,是清真寺的主体建筑,是伊斯兰教活动举行礼拜、诵经、聚礼、会礼的地方。因为圣地麦加在西方,所以中国的清真寺大殿一律座西朝东,以礼拜时向西鞠躬、叩首。这座大殿,位于寺院的西端,殿基高约2米许,青条石砌成,始建形式与结构不详。1945年重建的大殿乃是明清硬山式建筑形式,内外八柱,木梁结构。现在重建后的情况是:仍为硬山式,撤去内柱,保留四根外柱,基本外貌如前,占地南北17米,东西11米,总面积18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南北各有耳室。正西突出部分为“望月楼”,楼高10米,殿高8米,东部(正面)开三门,门前为四柱五间走廊,石阶九级,整个大殿建筑为29间。
  清真寺的建筑形式和布局与新疆等地的以穹窿顶式建筑为主体的清真寺却不相同,不过在风格上仍保留了阿拉伯与伊斯兰教的建筑特点,如全寺院的门窗形式一律为n型,涂成绿色。大殿内部沿墙顶部一周饰葡萄花纹图案,间以阿拉伯文。望月楼下层与大殿联成一体,成为突出部,是大殿的重要组成部分,称“米哈拉布”(其意译为“祭坛”、“壁龛”,用以指示礼拜的面向)。殿内西北角有一木雕小楼,仿歇山式,高1米许,置于木台上,架木梯,称“敏拜尔”楼(其意译为“坐位”、.“讲座”,举行聚礼、会礼仪式时,阿訇站在梯上,手持经杖诵经讲道)。殿内地面铺设地毯,用以礼拜。殿内呈现庄严,肃静气氛。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一般通称回教或清真教。它的基本信条是:信仰“安拉”为宇宙独一无二的“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是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通称)全部信仰的核心。
  清真寺有“阿訇”担任教长,亦称“掌教”,主持寺内宗教活动。“阿訇”为波斯文的音译,原意为“教师”。在中国,是对伊斯兰宗教职业者的通称。取得“阿訇”的学位,除国家或地方举办的经学院、班毕业的学生以外,还可单独求师,经考核合格,方承认为“阿訇”。只有取得阿訇学位,才能就聘担任教长。教长为聘任制,一任二三年不等,亦可连任。任满后自动离职待聘。
  清真寺的宗教活动仪式主要有:每日五次礼拜、即晨礼、晌礼、'脯礼、昏礼、宵礼。每星期五为“主麻日”,亦称聘礼。每年三大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圣纪)举行会礼和庆祝活动。除上述寺内活动外,教职人员还要处理穆斯林的丧葬、结婚、走坟以及宰牲等方面进行诵经、祈祷。每次礼拜和诵经前都必须沐浴净身,以示对“真主”的崇敬。
  (文光)枣庄清真寺大殿

知识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枣庄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枣庄的悠久文化历史,服务于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便于读者和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编辑出版《枣庄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专辑,包括秀丽山川、名人胜迹、古代城址、古代建筑、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教堂寺院、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城市园林、文博机构等十一部分,并配有部分名胜古迹和景点图片。

阅读

相关人物

文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