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埠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049
颗粒名称: 红土埠遗址
分类号: K878
页数: 3
页码: 171-173
摘要: 在枣庄市区偏西南约20多公里处,由众山环抱着一个小盆地。这个盆地的北边是尖山、茅山、黄山、铁角山,崇岗峻岭,嗟峨壮观;东边是范山、蝎山迤逦起伏;南边有架子山、南山、四山子拱卫。小盆地内田庐错落,绿野漾波。马泉河从北部山涧涌出,宛如一条飘带穿过绿野,汇入南边的阴平河。在这个自然环境十分优美的地方,藏匿着一颗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了六千多年的明珠,这就是红土埠遗址。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文化遗址 红土埠遗址

内容

在枣庄市区偏西南约20多公里处,由众山环抱着一个小盆地。这个盆地的北边是尖山、茅山、黄山、铁角山,崇岗峻岭,嗟峨壮观;东边是范山、蝎山迤逦起伏;南边有架子山、南山、四山子拱卫。小盆地内田庐错落,绿野漾波。马泉河从北部山涧涌出,宛如一条飘带穿过绿野,汇入南边的阴平河。在这个自然环境十分优美的地方,藏匿着一颗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了六千多年的明珠,这就是红土埠遗址。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土埠遗址位于阴平镇上刘庄村南约200米处,分布在马泉河东岸的二层台地上。遗址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00米,整个地形南高北低。由于山水常年冲刷,一条东西走向的水沟将遗址分割为两部分。这处古遗址被发现后,国内有名的考古专家、学者接踵而至,为揭开红土埠之谜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红土埠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较厚,内涵丰富。遗址包含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乃至汉代遗物,延续时间长,是原始社会晚期的一个有代表性的重要古遗址。置身这里,你可以随处拾到那些代表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陶片。耕土层下是大量烧制陶器遗留下来的红烧土。由于这个缘故,当地群众为这个古老的土台取名叫“红土埠”,考古工作者便采用这一约定俗成的名称,将这处台型遗址命名为“红土埠遗址”。
  遗址南侧高出河岸2— 一4米不等,耕土层之下便是文化层,夹杂有商周和龙山文化的陶片,有灰陶、褐陶和黑陶,可以辨认出的陶器种类有豆、鬲、罐、鼎。比较常见的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和鸟喙式鼎足。再深入是大汶口文化的遗物,主要是红陶碎片。黑衣陶和灰陶不很多,偶尔可采集到红陶鼎足。在木炭灰烬中夹杂着一些古代动物的骨骼。遗址的西北部为灰土堆积,约2米厚。这里很可能是原始居民遗留的灰坑。灰坑实际上是当时人们挖掘的储藏坑,里面储存各种越冬的食物,废弃后便用来充当垃圾坑。灰土中夹杂着不少陶片,可以分辨出的陶器有白陶尊、大口尊等。经过简单清理,出土了完整的红陶觚形杯、豆形器和灰陶器盖。灰土中还出土了一束保存完好的骨锥,共计29支。在遗址东北部和东部,暴露出一些人的骨架,这一带应该是氏族公共墓地。尸骨旁边发现有用来随葬的陶器。遗址的南部和山麓相连,保存比较完整。
  考古工作者从遗址采集到不少完整的陶器、石器等物。陶器主要有釜形鼎、罐形鼎、钵形鼎、陶豆、陶钵、陶纺轮、陶网坠。这些陶器大都是史前居民所使用的生活用品,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器物造型美观,实用。陶纺轮是当时人们用来纺线的工具,说明红土埠的原始居民已经穿戴用植物纤维或兽毛编织的衣物。陶网坠的出现,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在附近河流用网捕鱼。在遗址采集到不少完整的和可以复原的石器,有铲、<斧、锛、镰、砺石、磨棒、磨球等。这些石器均是生产具和加工工具。石铲、石斧、石锛、石镰都经过了磨制,形制规整,刃部较为锋利,大都钻有圆孔。石器中的铲是当时人们使用的翻土工具,而石镰则是收割工具,这说明当时已出现了原始农业,人类已由采集野生植物发展到人工种植农作物。砺石是用作加工骨器的工具,而磨棒、磨球则是加工谷物的工具,和石磨盘配合使用,是石磨的前身。另外,还采集到一件残断的玉环和一件绿松石耳坠,上面都钻有小圆孔。玉环采用青玉琢磨,光润细致;绿松石耳坠,色泽翠绿,小巧玲珑,十分光洁。这些珍贵的装饰品都是原始居民随身所佩带的。说明早在六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懂得梳妆打扮,产生了爱美之心。
  近年来,由于考古工作者的努力,红土埠遗址的考古调査资料已经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遗址出土的许多文物也已修复,陈列在枣庄博物馆展厅中,供人们观览。
  这处遗址将来若能在适当的机会进行科学发掘,一定还会有更重要的发现。它将作为一本活教材,向人们提供宝贵的历史知识。
  (李锦山) 红土埠遗址出土文物

知识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枣庄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枣庄的悠久文化历史,服务于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便于读者和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编辑出版《枣庄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专辑,包括秀丽山川、名人胜迹、古代城址、古代建筑、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教堂寺院、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城市园林、文博机构等十一部分,并配有部分名胜古迹和景点图片。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锦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