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掌大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044
颗粒名称: 前掌大遗址
分类号: K878
页数: 3
页码: 158-160
摘要: 前掌大村位于滕州市南部,与市区相距25公里,辖属于官桥镇。村西里许就是著名的古薛城遗址。它地处滕南平原的东部边缘,小魏河自北边流来,由西向南绕村而过,使其形成一处河旁髙地,遗址的主要位置就在村北的台地上。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前掌大遗址

内容

前掌大村位于滕州市南部,与市区相距25公里,辖属于官桥镇。村西里许就是著名的古薛城遗址。它地处滕南平原的东部边缘,小魏河自北边流来,由西向南绕村而过,使其形成一处河旁髙地,遗址的主要位置就在村北的台地上。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滕县文化馆联合组建的文物普査队,于1964年春天发现了这处遗址。此后,在1981年至1987年间,进行过三次发掘,通过揭露出的大量资料,充分说明前掌大是一处重要的商代遗址,它既有居住遗迹,又有规格很高的贵族墓地。
  已经弄清的墓地布局是,其中心位置以三座大墓南北向排开,形成整个墓区的中轴线;其东西两侧各排列着两座大墓,这些大墓前后左右排列有序,其它中小型墓错落其间。尽管这些大墓均被盗扰,但难能可贵的是劫后之余存,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商王畿以外出现这样一个等级的贵族墓地,无论是墓地的布局,墓葬的结构,丧葬制度等大的方面,还是在如牺牲、殉人、出土随葬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骨器、陶器、牙器、车器、釉陶、印纹硬陶、镶嵌蚌片牌饰物、鳄鱼皮饰件等具体方面,均有着重要的探讨价值。近期,中国科学院山东考古队对遗址再次进行发掘,清理出一座“中”字型大墓。在商代,“亚”字型墓为天子墓,“中”字型墓王侯墓,在贵族中属二等墓葬。此墓四周发现距离相等的柱子洞,青石灰夯打,埋有石础,洞深60厘米,直径45厘米。据此分析墓上建有“享堂”,这为研究古代墓地建立“享堂”及其规制,提供了重要资料。所有这些无疑丰富了山东地区商文化的内涵。其中最突出的当推镶嵌蚌片牌饰物,这种遗物多呈长方形,木质上髹有红、黑漆,在这种漆牌上镶嵌着磨刻成形的蚌片,蚌片周围均勾朱彩。这些蚌片组成浄狞兽面纹,其眉、眼、鼻、嘴、獠牙齐全。出土时多竖立在墓坑内的“二层台”上。分检殷墟等地发掘资料,像前掌大墓地出土这样大的镶嵌蚌片牌实属首次。此外,如棺、槨、枕木、棺上的涂饰,彩绘木牌饰物等等,都属于珍贵的研究资料。
  尤其应该提到的是,在滕州市南部古薛河下游两岸,密集分布着近十处商代的遗址群,而前掌大商代遗址,就处在这个遗址群的中心。它位于山麓与湖旁冲积平原的边缘,可以借沼泽为阻险屏障;东与东南有绵延数百里的丘陵山地。这种地理特点,显然具有攻守兼备的优越地势。它扼守着古代齐鲁大地的咽喉要道,应该是当时政治斗争的要地所在。如果我们求证于古代文献,商周之际这一带,方国史料较多的有奄和徐。人们传统观念中奄的中心应在今曲阜周围,而徐则今徐州市或铜山县一带。但是,建国四十多年来,考古工作者围绕着上述问题作了大量的工作。对曲阜周围奄的调查所获资料多数是以西周中、晚期及春秋战国为主,与奄所处的年代对不上口径,苏北地区除铜山县发现商代祭祀遗址和连云港附近出土少量商代铜器之外,也无可供方国都城选择的理想遗址。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在前掌大墓地周围,薛河下游近十处商代遗址群有可能就是商代某方国的所在,其属性最有可能的是史载的奄国或徐国。
  (万树瀛)

知识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枣庄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枣庄的悠久文化历史,服务于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便于读者和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编辑出版《枣庄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专辑,包括秀丽山川、名人胜迹、古代城址、古代建筑、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教堂寺院、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城市园林、文博机构等十一部分,并配有部分名胜古迹和景点图片。

阅读

相关人物

万树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