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故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029
颗粒名称: 安阳故城
分类号: K878.3
页数: 2
页码: 113-114
摘要: 从邹坞镇北行数里,有南北一线三个村庄。名曰南安阳、中安阳、北安阳,再北一片台型高地上,有一处故城遗址,即安阳故城。故城北面群山重迭,连绵不断。《峄县志?山川考》记载曰:“(县)又西五十里曰安阳山,其前有安阳城遗址,迤东为羊栏山,是多银,麓有二洞,相传为昔人开采处。”东部连接上庄山,亦名西暨山口,旧时,这里是南北孔道,其上有村落,山民多植山果杂树,每逢深秋,果实累累,挂满枝头,枫叶满山,一片映红,清幽静谧,风景宜人。东北数里有黄鹭山,山西侧有一大峪,俗称公狼峪,过去常有狼群出没。山后面又一小山,名曰横梁涧,涧中巨石层叠,狼牙交错。尚未发现完整器物出土。故城附近文物古迹颇多,西北不远有墓山。
关键词: 城址 安阳故城

内容

从邹坞镇北行数里,有南北一线三个村庄。名曰南安阳、中安阳、北安阳,再北一片台型高地上,有一处故城遗址,即安阳故城。故城北面群山重迭,连绵不断。《峄县志•山川考》记载曰:“(县)又西五十里曰安阳山,其前有安阳城遗址,迤东为羊栏山,是多银,麓有二洞,相传为昔人开采处。”东部连接上庄山,亦名西暨山口,旧时,这里是南北孔道,其上有村落,山民多植山果杂树,每逢深秋,果实累累,挂满枝头,枫叶满山,一片映红,清幽静谧,风景宜人。东北数里有黄鹭山,山西侧有一大峪,俗称公狼峪,过去常有狼群出没。山后面又一小山,名曰横梁涧,涧中巨石层叠,狼牙交错。
  故城地处台型高地,四面墙基清晰可见,东、西、南三面尤为明显,有的地段竟高出地表.4一5米,均系黄土夯筑而成。城周长约千米,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故城内,地面上散见许多陶器残片,有灰陶、红陶,而灰陶居多。可辨器形有鬲足、豆柄、筒瓦、板瓦、花纹砖等, 还曾发现战国蚁鼻钱等。尚未发现完整器物出土。
  根据古籍记载:安阳故城即西汉时期的新阳县城。汉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五月,封鲁顷王之子刘永为新阳侯。如《续山东考古录》曰:“新阳县故城在(县)西北四十里,今安阳城。”《汉书•地理志》载:新阳,侯国,隶属东海郡。《峄县志•疆域考》载:新阳国,鸿嘉二年封,故城在西北四十里,今安阳城。《中国历史地图集》从其说,所标西汉之新阳国地理位置与上述记载相符合。因此,此城应为西汉新阳县(侯国)所建,后汉时国除。
  故城附近文物古迹颇多,西北不远有墓山。《峄县志山川考》又载:“墓山山势圆峻,麓多古冢,累累如土埠。间有陷者,墓内长廊曲室,皆凿石为之,刻画精丽。再进,曲折旁达,窈黑不见物,探者怖而返。殆昔显者之墓也。”历年来,这里常有文物出土,发现有汉代铜盘、铜薰、陶楼、陶壶等器物及刻有建筑、人物等花纹的画像石刻。这是一处较大的汉代墓群。从周围环境观察分析,似与故城有密切关系,可能为故城的墓地。
  (文光)

知识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枣庄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枣庄的悠久文化历史,服务于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便于读者和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编辑出版《枣庄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专辑,包括秀丽山川、名人胜迹、古代城址、古代建筑、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教堂寺院、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城市园林、文博机构等十一部分,并配有部分名胜古迹和景点图片。

阅读

相关人物

文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