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红色记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印象羊庄》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1403
颗粒名称: 八、红色记忆
分类号: E297.2
页数: 24
页码: 133-156
摘要: 羊庄是革命老区,鲁南抗日的“烽火”从这里燃起,滕县的红色政权首先在这里建立,滕东革命根据地也以此为中心开辟。
关键词: 革命战争 事件 人物

内容

羊庄是革命老区,鲁南抗日的“烽火”从这里燃起,滕县的红色政权首先在这里建立,滕东革命根据地也以此为中心开辟。这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她承载着滕县的红色记忆,英雄的故事可歌可泣……
  (一)英雄的土地。
  羊庄东临连绵山区,西接广袤平原,抗战时期处于滕、峄县交界地。进可攻、退可守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特殊的政治地位。羊庄是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的爆发地之一,也是中共滕县县委的诞生地以及中共滕县县委、滕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为滕东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
  羊庄小学--红色播种地。
  1927年,羊庄小学迁至山西会馆内。1935年春至1937年,中共鲁南特委先后派张开文、王右池、燕遇明等同志以教师身份来该校任教,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他们充分利用学校这个场所,对学生进行政治形势教育,灌输革命思想,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并从中发展了朱广泉、孟昭煜、李瑞、侯以谋等人为中共党员,扩大了党的队伍,充实了新生力量。“七七事变”后,羊庄小学的学生党员们自发组织开展了各种抗日救亡活动。羊庄小学点燃了滕东革命的火种,为滕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化姑庵——滕县农民抗日协会成立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被国民政府监禁达四年之久的羊庄籍共产党员李乐平获释出狱,他因病返回家乡。李乐平回到家乡即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0月27日,他和王厶池等人在庄里村东、薛河岸边的化姑庵召开了有2000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宣布成立“滕县农民抗日协会”,由李子成担任会长。后来,化姑庵又作为抗日根据地的临时指挥部,为鲁南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南塘--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驻地。
  1938年5月,滕、沛、峄三县武装在滕峄边区集结。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在凤凰庄召开扩大会议,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并成立“第五战区人民抗日义勇总队”,简称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张光忠任总队长,何一萍(河南孟县人)任政委,王见新任政治部主任,韩文一任参谋长。总队下辖二个大队和一个警卫连,800余人,总队部设在南塘村。第一大队和特委机关驻地沙冯。8月25日,义勇总队从南塘出发外开始东征,后并入八路军一一五师。
  大赵庄——滕县县委诞生地。
  1939年2月,中共滕县县委成立会议在大赵庄李子成的家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王丹墀、李子成、朱绍庭、生碧泉、马奉莪,共5名党员。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县委书记由王丹墀担任,县委对外名义称“滕县工作团”,隶属于中共鲁南特委领导,下设组织、宣传、武装和统战四个部。会议商讨确定了各部部长分别是李子成、朱绍庭、生碧泉、马奉莪。滕县县委成立以后,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滕东地区党支部就由1个发展到7个,党组织2个,党员由16人增加到近60人,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庄里一一中共滕县县委、滕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
  1939年8月,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按照中共山东分局的指示,滕县以津浦铁路为界,分设滕东、滕西两个县委。1944年春,鲁南K 党委为在滕东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有力打击敌人对我解放区的进犯,先后派崔晓东、汪亚民等同志来滕东开展工作,筹备中共滕县县委、滕县抗日民主政府重建工作。同年4月,中共滕县县委在庄里村重建。崔晓东任书记,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和敌工部,并成立了7个区委,羊庄是当时的二区。5月份,滕县抗日民主政府也在庄里村重建,选举汪亚民为县长,张瑞武为参议会参议长。抗日民主政府下设秘书、民政、财粮、公安和县大队5个工作部门,七个区公所。党政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为开展各项抗日工作创造了条件。
  大赵庄小学一一滕县抗日中心小学。
  1944年,滕县县委、抗日民主政府重建以后,在羊庄一带相继办起十多处抗日小学。其中,大赵庄小学为滕县抗日中心小学。学校教师有的是参加抗日队伍的大学毕业生,有的是在抗日战争中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学校课程设置从抗战实际出发,为抗战服务。针对学生有可能随时参军、参战的现实,学校在教学中除基础的文化课外,重点还向学生进行抗战形势教育。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在抗战实践中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为保障八路军的棉布供给,抗日中心小学曾带动其他各区小学,纷纷走村到户帮助农民管理棉花。敌人扫荡时,学生们站岗放哨、掩藏粮食,有的还参加战斗。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还培养了一批抗战急需的后备人才。
  (二)英雄的故事。
  抗战时期,羊庄是兵戎相接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尤其是1938年沦陷后,土顽势力日趋嚣张,日伪四处设点布防,妄图消灭我革命力量。为巩固我红色政权,保卫滕东革命根据地,敌我双方发生战斗近三十次,留下了许多英雄的故事。
  苏鲁支队战庄里。
  1939年9月,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与八路军——五会师后,被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支队。11月,支队长张光中带领三营到滕东县委驻地驳山头村附近开辟根据地。滕县的日伪军闻讯后十分惊慌,急忙调集数百人,趁苏鲁支队立足未稳之际,突然发起攻击。支队长张光中沉着应战,指挥部队在庄里村抢占有利地形,迅速进入战斗。战士们奋不顾身、英勇抵抗,经过一天的激战,曰伪军终因不支而仓皇逃回县城。此战,毙伤日伪军三十余人,取得了首战胜利,巩固了滕东根据地。
  铲除滕峄边日伪据点。
  1944年2月,为打破敌人的封锁,鲁南军区决定拔掉滕峄边的日伪据点。9日,向羊庄、石楼、坝上、北辛据点同时发起攻击,并调遣鲁南铁道大队两个长枪队袭击柴胡店,以牵制伪军增援。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战,首先攻克了坝上据点,接着拿下了北辛据点。围攻石楼的部队遭到敌人的顽抗,直到黎明才用炸药包和火攻拿下。攻打羊庄伪据点的两个连队战斗至拂晓胜利结束,并在羊庄西俘虏了少数敌伪军,余敌向滕县城逃窜。此战,共拔掉日伪据点四个,击毙伪滕东“剿共”司令周茂胜等七十四人,俘虏一百余人,缴获步枪一百多支,手炮两门,轻机枪两挺,北辛、羊庄一带获得解放,进一步巩固了滕东山区抗日根据地。
  庄里、黄沟伏击战
  1940年春节期间,盘踞在西集据点的日伪军三十余人外出巡逻。一一五师六八六团闻讯后,从牛角峪出发,急行军赶到庄里至中黄沟一带。三营选择有利地形进行埋伏,准备袭击敌人;一营在庄里东南面负责警戒,以阻挡增援之敌。拂晓时分,日军小分队进入伏击圈,战斗打响。西集据点的日军得信后迅速派兵增援,但被一营顽强地阻击住,敌我双方一直激战到下午点,战斗以我军胜利结束。日军3十余人全部被歼灭,缴获小炮一门,轻机枪一挺,步枪三十余支。
  大赵庄誓师--踊跃参军。
  1944年12月,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急需大批的青壮年补充部队,滕县县委在大赵庄召开参军誓师大会。各区参军青年披红戴花,由鼓乐队、秧歌队簇拥着送进会场。大赵庄青年在青救会会员李子印、张福平的带领下,六七十人报名参军,全县约六百五十余名青救会员、青抗先基干民兵参了军。参军代表在主席台宣誓:“翻身不忘共产党,拿起武器上战场,奋勇杀敌保家乡。”在此次动员参军活动中,出现了大赵庄李子印之妻送郎打东洋,后寨村萧大娘送儿上战场,中顶山村徐长友、徐玉田叔侄争相入伍的感人场景。参军青年被输送到部队以后,得到迅速成长,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磕井反“扫荡“。
  1945年春,十城伪据点联合陶庄的日、伪军一百余人,在南宿一汉奸的带领下,趁羊庄逢集向磕井村扑来。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发现后,立即点燃了装在筒里的鞭炮。听到响声后,群众立刻向山上转移,青年抗曰先锋队和日兵迅速进入阵地,各村联防兵也很快向磕井增援。日军受到内外夹击,气急败坏地在村里放起火来,当去许国华家放火时踩响了石雷,当场炸死两人,其余狼狈逃窜回据点。后来,群众用歌谣赞R:
  “儿童团本领大,发现敌情便‘通话’;点响筒炮传信号,联防民兵全知道;筒炮响来像机枪,鬼子顿时着了慌;磕井村外摆战场,四面八方打东洋。” 南塘保卫战。
  南塘村距离当时滕县县委、滕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三华里,是滕县抗曰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有名的抗日模范村。
  1945年4月19日,日军纠集官桥、西集、土城、陶庄、南宿、大寺庙六个据点的日伪军五百多人,配有轻重机枪,扬言要踏平南塘、“扫荡”庄里、两江,对根据地实施报复。20日,天刚蒙蒙亮,南塘村巡逻的基干民兵小分队突然发现日军偷袭而来,立即开枪报警,青抗先民兵顷刻间进入阵地,战斗打响。由于青抗先民兵不足三十人,寡不敌众,日伪军攻入村内。青抗先民兵和参战的群众撤退到村内,充分利用围墙、房屋做掩护进行巷战。日伪军冲进村后,进行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烧、杀、抢三光政策,瞬时,全村大火冲天。
  在紧急关头,县大队、二区区中队和周围村联防民兵赶来增援,里应外合,终于使日伪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南塘又回到了人民手中。
  攻打南宿据点。
  南宿据点驻有伪军一百二十人,经常对滕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和偷袭。为了打击日伪的嚣张气焰,滕县县委决定攻打南宿据点。1945年6月13日夜,在县委书记崔晓东、县长汪亚民的指挥下,战斗打响。按照部署,县大队四连主攻据点;县公安局公安大队佯攻土城据点;六连一部、二区区中队和南塘民兵截击西集据点的增援之敌;大、小赵庄民兵为后备队。战斗之前,民兵先向据点内的敌人喊话,进行劝降,可是,日伪军凭借着碉堡、围墙、壕沟等工事,又依仗着有日军的援助而负隅顽抗,四连的几次冲锋均未成功。最后,四连的一个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将敌人的碉堡炸开,其他战士和南塘民兵在一片喊杀声中冲入据点。此战,仅南塘民兵就夺枪二十二支,打死、打伤汉奸十三人,共俘虏伪军八十二人。
  (三)英雄人物。
  羊庄这片热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儿女,有一百三十二位革命烈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及世界和平事业献出了生命,用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用殷红的鲜血书写了最壮丽的人生,成为了我们羊庄的骄傲和永恒的记忆。
  滕县名流王训农。
  王训农,名诗豳,字训农,1902年生于土城村。二十岁时,考入北京朝阳大学,期间受“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影响,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大学毕业后,王训农到天津供职,曾任天津新亚小学教导主任,中山中学校长,从教十余年。“九一八”事变后,王训农随京津学生抗日请愿团赴南京请愿。1936年,他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七.七”事变后,他返回故里,结识了抗日名将董尧卿、孔昭同等人,并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经郭子化介绍,王训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受命到义勇总队队部作秘书工作,在抱与魯南著名民主人士彭畏三等一起活动。后来,他曾担任过中共III东分局统战部副秘书长、教育科科长等职。1939年6月,因腿部疾病他再度返回乡里,在地方从事抗日活动。日寇在邹县制造大屠杀惨案后,他曾以山东省委名义写了一份《告全国同胞书》发表在《大众日报》上,在全国引起不同凡响。罗荣桓元帅在抱犊崮同周乐亭司令谈论天下英雄时曾说:“’滕县名流’一是王训农,二是彭畏三。”1940年4月,王训农于沂水县岸堤在“肃托”时被捕杀害,时年三十八岁。1985年,他被给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革命烈士李乐平。
  李乐平,又名子升,1906年生,大赵庄村人。1932年5月,经任弼时的嫂子丁祝华介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李乐平被任命为上海法租界华捕地下党支部书记,并兼任中共江苏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由于敌人的长期盯梢,李乐平不幸于1934年在法租界被捕,后被引渡到南京宪兵司令部监狱。
  直到“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统一战线形成,李乐平才被组织营救出来。他出狱后,因病返回故里,在家乡带病开展抗曰救亡工作。1937年10月,他和王右池等人在庄里村创建了“滕县农民抗日协会”。1938年1月,他又与王见新等人在善崮村创办了 “农民抗日训练班”,后又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一百二十余人的“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1938年9月,他任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政治委员,12月,他奉命调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过鲁南特委委员兼四区地委书记,鲁南区党委秘书长兼统战部长,鲁南专署专员,鲁中南行政公署主任、区党委书记等职。建国后,曾担任过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局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特邀委员等职。1971年9月19日病逝,被江苏省革委会批准为革命烈士,遗体安葬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革命先驱李子成。
  李子成,1913年2月出生于大赵庄村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在家务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李乐平的影响参加了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积极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10月,滕县农民抗R协会成立时他被选为会长。1938年,他参加了滕县党组织举办的善堳农民抗日训练班,并经王见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了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义勇总队东征后,他受命返回家乡开展敌占区党的工作。1939年2月,中共滕县县委成立会议在他家里召开,他被任命为组织部长。1942年,李子成调任实验县四区 (山亭区辛庄一带)任区委书记。1944年4月,中共滕县县委在庄里重建后他担任组织部长。1945年5月,他调离滕县至鲁南二专署任人事股长,兼支前司令部人事处组织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李子成历任四川万县公安局局长,云阳县县长,中共万县地委组织部副部长、万县地委监委书记等职,1958年,任中共万县地委委员、检察院检察长。“文革”期间,他先后担任地委视察室视察员和政研室政研员。1977年,任万县地委纪委顾问。1983年离休,2008年逝世。
  抗日英烈孟昭煜。
  孟昭煜,字曦光,1918年生,土城村人。
  1934年秋,孟昭煜考入县立羊庄高级小学,在地下党员张开文、燕遇明老师的影响下,他受到进步思想的启蒙。1937年,经张开文、王右池介绍,孟昭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孟昭煜参加了善堳的滕县农民抗日训练班,后加入了 “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建立后,他被编入第二大队,9月被提升为营教导员。后调到省委党校学习,结业后返回原部队任政治处组织股长兼团机关党总支组织委员。1939年,义勇总队被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支队后,孟昭煜任政治部组织科长。1940年冬,苏鲁支队改编为教导二旅五团,他任团政治处副主任。1942年春,孟昭煜调任鲁南军区沂河支队副政委。同年12月,鲁南独立支队组建后,孟昭煜任独立支队政委兼任由鲁南军区直接领导的铁道游击大队改组的第二大队政委。1943年5月,孟昭煜到邹坞、香城一带开展工作时,不幸被叛徒朱湘玉的手下包围而抓捕,后被枪杀于薛城张范乡杏峪村北,时年25岁。2013年9月30日,被国家民政部公布为第一批300位“全国著名抗日英烈”之
  七大”代表朱广泉。
  朱广泉,1920年2月出生在南于村。1934年,他在羊庄小学学习时,经张开文、燕遇明等老师的启蒙,开始有了阶级、社会的意识和要求进步的愿望。1937年4月,经两位老师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夏天,朱广泉小学毕业,并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滕文中学。1938年初,朱广泉响应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毅然离开学校投奔到滕县农民抗日训练班参加学习,不久,即加入到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中,先后任过班、排政治战士,参加过岗头山、夜袭县城北大铁桥、旱河子等多次战斗。1939年8月,朱广泉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后随山东代表团徒步到延安参加“七大”会议,成为滕县籍被选为中共党代表的第一人。解放战争时期,朱广泉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并荣立大功一次,同时还被授予“艰苦奋斗”奖章一枚,1949年,从天津南下进入广州。建国后,朱广泉被调到海军工作。1960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61年,调到国防部第七研宄院工作。历任第七研宄院技术部副部长,七一四所政治委员、党委书记等职。1982年,晋升国家行政10级。1984年离休。2002年2月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2岁。
  铁道游击大队首任队长洪振海。
  洪振海,又名洪衍行,1910年生,大北塘村人。
  自幼随父母在枣庄火车站西侧的陈庄做木工。后来母亲去世,父亲到淮南矿区谋生,他被寄居在姐姐家中。
  姐夫葛茂林为枣庄中兴煤矿的铁路扳道工,因经常与火车打交道,洪振海练就了一身爬火车的本领。
  1938年,他参加了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后奉命回枣庄建立情报站并担任站长。1939年8月,洪振海与王志胜等人夜袭日本“洋行”。11月,枣庄铁道队组建,他被推荐为队长。1940年2月,经苏鲁支队批准,枣庄铁道队改名为鲁南铁道队,洪振海被任命为队长。他带队员活跃在铁道线上,打票车、截物资,杀鬼子、惩汉奸,弄得日伪军整天提心吊胆,称铁道队为“飞虎队”,说队员个个是“飞毛腿”,洪振海就是 “飞虎队”的队长,能蹿房越脊,日行千里。1940年7月,鲁南铁道队、铁道二队和滕县北辛庄的铁道队合编为鲁南铁道大队,洪振海升任大队长。之后,他又带领铁道队第二次夜袭洋行、奇袭微山岛,均大获全胜。1941年12月,日伪军数百人到铁道大队驻地黄埠庄“扫荡”,洪振海在率部与敌作战时,不幸牺牲,是年32岁。著名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中的英雄人物“刘洪”,就是以鲁南铁道人队首任火队长洪振海和他的继任者刘金山为原型塑造的形象。
  2009年9月,洪振海被评为山东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14年9月30曰,被国家民政部公布为第一批300位 “全国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革命志士邱玉佩。
  邱玉佩,曾用名邱建民,1914年生,邱庄人。他自由聪明好学,早年在木石沂河上私塾,后升入滕县高等小学。后受 “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影响,常与进步同学一起谈论救国救亡的道理。1937年,经李乐平、李子成的介绍参加革命。
  1938年,参加了“滕县农民抗日训练班”接受培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组建后他担任后勤秘书,先后参加过东江、驳山头、文王峪等反顽战斗。1940年,他随同直辖四团、苏鲁支队先后参加过攻打土城、枣庄日伪据点,围剿国民党顽固派周侗及湖西日伪军等战斗。在战斗中,他不怕流血牺牲,英勇善战,受到了官兵们的一致称赞,很快被提拔为排长、连指导员。1944年,他所在的部队被编入独立营后他任供给股长。1945年,邱玉佩担任二十六团供给科长。1946年任十师供给处处长。1948年,邱玉佩随军南下,又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和解放舟山群岛的战斗。1954年,邱玉佩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军六十六师副师长兼后勤部主任。1958年,转业到地方,任江西省有色金属公司副主任。1969年,邱玉佩调任江西省铁路修建指挥部任指挥。1978年离休。1985年5月病故。
  其他革命先驱。
  柴培贤,1914年生于南塘村。1940年,柴培贤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担任滕县第一个青年救国会会长,带领青救会曾一次向抗日民主政府献粮3000斤,肥猪10头,粉条1000余斤。发展青救会会员1700余人,基干民兵450余人。对巩固滕东根据地,保卫抗日义勇总队司令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1945年的“南塘保卫战”中,他带领区武工队、民兵迎击入侵之敌,奋不顾身,生擒日寇,创下单人夺枪6支的战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他参加过大小战斗20多次,立功5次,带民工支前100多次。建国后,留在基层工作,先后担任过公社社长、滕县果树园艺场场长等职,1981年去世。
  李贵斌,小北塘村人,1909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滕县县大队中队长、大队长,县公安局侦察股股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坚持在鲁南敌占区工作,荣获二等功。建国前后,任郯城县公安局副局长。1950年6月,调任云南省监狱看守所所长。1952年8月,任云南省金马矿山机械厂仓库主任。1977年4月,又调到云南省昆明园艺场医院工作。1978年3月,调到云南省公安厅劳动局医院工作。1978年4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69岁。

知识出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

《印象羊庄》一书就是羊庄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是他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故土寻根、寄托乡情的“图文记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四德工程建设”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它对突出镇域特色,打造地方品牌,提升城镇品味,繁荣乡村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羊庄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