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滕州印象》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1207
颗粒名称: 汉画像石
分类号: K879.42
页数: 24
页码: 236-259
摘要: 滕州汉代画像石自清末民初陆续发现并收藏,具有发现数量多、延续时代长、 图像布局密集、雕刻技法及内容广泛丰富、小祠堂和石椁画像石独树一帜等特征, 是国内汉画像石墓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
关键词: 汉画像石 石画

内容

滕州汉代画像石自清末民初陆续发现并收藏,具有发现数量多、延续时代长、图像布局密集、雕刻技法及内容广泛丰富、小祠堂和石椁画像石独树一帜等特征,是国内汉画像石墓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永元十一年(公元99年)、元初七年(公元120年)、元嘉三年(公元153年)、延光元年(公元122年)等一批纪年汉画像石为研究汉画像石主要流行时代、汉代的丧葬礼俗及各类雕刻技法的演变规律等提供了重要依据;上世纪五十年代滕州陆续出土的牛耕图、纺织图、冶铁图画像石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等馆的重要国家收藏。
  滕州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灵活娴熟,有阴线刻、凹面线刻、减地平面线刻、浅浮雕、透雕五类。阴线刻线条飘逸流畅,浅浮雕浑厚雄奇,物像的刻画生动活泼,如百兽率舞,气势磅礴;乐舞百戏,妙姿奇特;胡汉战争,残酷激烈;车马出行,场面壮观..。
  表现的题材和内容非常丰富和广阔,从远古神话与传说,中国历史故事与人物,到表现汉代的现实物质与日常生活都在画像石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这是研究中国汉代历史最形象和最珍贵的教科书。
  汉代画像石艺术不仅代表了汉代艺术的成就,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被称为“汉代社会的缩影”“东方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欣赏价值和传承意义。
  1.日月同辉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滕州市官桥镇大康留村出土
  〇时代:东汉
  〇雕刻技法:弧面减地浅浮雕
  〇纵190、横88、厚21厘米
  〇祠堂盖顶石。两面有画像。上为月轮,月内有蟾蜍、玉兔,月轮外似为双头龙,两侧为伏羲女娲皆人身蛇尾;下为一金乌背负日轮,日内刻三足乌、天狗。画面满布云气纹、群星及鸟。侧面刻龙穿璧。四周单边框。
  2.建鼓、乐舞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滕州市滨湖镇西古村出土
  〇时代:东汉晚期
  〇雕刻技法:弧面减地浅浮雕
  〇纵94、横133、厚16厘米
  〇祠堂后壁。画面中央树一建鼓,二小鼓,二人边击边跳,左有抚琴、倒立、掷丸者;左上有七首神兽、猫头鹰;右一树上有羽人饲凤,树旁一人及羽人格斗、猴子、祥禽。四周双边框内填刻斜线纹。
  3.楼阁、人物、椎牛、车马出行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滕州市荆河街道造纸厂出土
  〇时代:东汉
  〇雕刻技法:弧面减地浅浮雕
  〇纵83、横178、厚16厘米
  〇祠堂后壁。画面两层:上层,左端一楼双阙,楼上主人中间坐,左侧二羽人格斗,左右各一侍者,楼下二人六博游戏,楼外双阙上栖凤鸟、猴等。阙左立一马,右有二人执板立,右端一大树,树旁一人椎牛,另刻凤鸟、异兽;下层,五车出行,前有一步卒、一导骑,一人躬身相迎,飞鸟伴行。四周三边框。
  4.伏羲女娲、神物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滕州市龙阳镇出土
  〇时代:东汉晚期
  〇雕刻技法:弧面减地浅浮雕
  〇纵92、横135、厚20厘米
  〇祠堂后壁。画面中间刻一神物蹲踞,两足有蹼,右侧有女娲,皆手触神物头角,其尾与神物两腿相交。四周三边框。
  5.水榭、垂钓、庖厨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滕州市滨湖镇西古村出土
  〇时代:东汉
  〇雕刻技法:弧面减地浅浮雕、线刻
  〇纵89、横153、厚22厘米
  〇祠堂后壁3画面两层:上层,云龙纹;下层,左上为庖厨,墙上挂鱼、肉,—人正持刀割肉,一人牵羊架鹰,左下四人物。中间一人物凭几而坐,左侧一人拱手作揖,水榭上垂钓者连钓三鱼,楼梯及檐上有猴四只,二人登梯,水榭之下为捕鱼场景。
  6.元嘉三年画像石(公元153年)一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滕州市姜屯镇出土
  〇时代:东汉
  〇雕刻技法:弧面减地浅浮雕
  〇纵82、横210、厚14厘米
  〇祠堂后壁。画面中央耸立双阙,二人于阙内六博游戏,马栓阙侧。远处一厅堂,堂内有人物若千,堂顶上立凤鸟,阙堂周围刻龙、虎、凤鸟等禽兽。画面左端刻元嘉三年隶书题记三行,74字。
  7.孔子见老子、泰山君、东王父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山亭西户口出土
  〇时代:东汉晚期
  〇雕刻技法:阴线刻
  〇纵84、横85、厚18厘米
  〇祠堂左壁3两面有画像。正面画像十层:一层,人面兽、异兽;二层,孔子见老子,榜题“孔子” “老子”:三层,人物,手持笏板,中刻榜题“东王父”;四层,双鹿拉车,一人驾车,一人手持便面内坐,左侧刻“泰山君”:五层,狩猎;六层,群山异兽;七至九层,人物;十层,水上行船,垂钓。一侧面刻菱形纹。
  三级文物
  8.耳杯、鱼盘、穿璧纹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滕州市龙阳店古庙出土
  〇时代:东汉
  〇雕刻技法:凹入雕、阴线刻
  〇纵115、横186、厚30厘米
  〇祠堂供案。两面有画像。正面,案上饰穿璧纹,上部凹入刻二只双耳杯,两侧盘中各有两鱼。一侧面饰菱形纹。
  9.胡汉交战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山亭西户口出土
  〇时代:东汉
  〇雕刻技法:平面减地浅浮雕
  〇纵24、横155、厚36厘米
  〇祠堂盖顶石。画面右端汉军设瞭望楼,楼前二弓弩手,二骑兵追赶胡兵,胡兵尸横于野,二胡骑回头张弓远击,仓皇逃遁。左端卒向胡将蹈报战况,身后起伏的山峦中埋伏着众胡兵。下方步卒列队相峙。
  10.西王母、牛羊车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山亭大郭村出土
  〇时代:东汉
  〇雕刻技法:弧面减地浅浮雕
  〇纵74、横75、厚15厘米
  〇祠堂右壁。两面有画像。正面画面二层:上层,中间西王母端坐,伏羲女娲手执便面,左有九尾狐,右有玉兔捣药、蟾蜍,下坐六人,中间放置二壶;下层,牛车羊车各一辆,飞鸟伴行。一侧面刻菱形纹。
  11.阁楼、武库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滕州市东郭镇出土
  〇时代:东汉
  〇雕刻技法:平面减地浅浮雕
  〇纵58、横97、厚25厘米
  〇祠堂后壁(残)。左侧楼阁人物,楼右分五层:一至四层为人物拜见;五层为兵器库,楼左残缺。下层车马出行。右双边框,下单边框,左、上残。
  12.锻打兵器、耕耘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滕州市龙阳店黄家岭出土
  〇时代:东汉晚期
  〇雕刻技法:弧面减地浅浮雕
  〇纵56、横166、厚20厘米
  〇祠堂石。画面三层:上层,左边三人在锻造、磨制兵器,墙上挂着许多制成的环首长刀,中间一龙、一人,右有七人执筑立;中层,农耕,三人耘锄,其后一人抱一物似在撒种,一人扶犁驾一牛一马耕田,其后一人使牛拉一横长之器物,似在耙田碎土,左端有三人挑食而来,右端有一颗大树,树下一人执杖而坐;下层图像不完整,似刻画龙形图像。上、左、右双边框。
  13.星象图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滕州市龙阳镇出土
  〇时代:东汉晚期
  〇雕刻技法:弧面减地浅浮雕
  〇纵54、横120、厚26厘米
  〇石室墓叠涩顶三角石,一角及另一边残。底部边长120厘米,其他两边一边残长64厘米,另一边残长61厘米3两面有画像。正面刻北斗七星,并刻有斧头、刀币、鱼、老人扶杖及鸟啄鱼等。双边框内填刻三角纹。侧面刻有三角纹、菱形纹。
  14.人物拜会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征集
  〇时代:东汉
  〇雕刻技法:弧面减地浅浮雕
  〇纵95、横292、厚10厘米
  〇石室墓壁。画面二格:左、右格均为铺首衔环;中格一厅堂,一人正在父谈,一人立于门外,车马停于户外,屋檐之上祥禽飞腾,瑞兽欢舞,右端树上有一鸟窝,大鸟正哺育小鸟。上、左、右双边框内填刻连弧纹,下单边框。
  15.开明兽、车马出行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滕州市善南街道东寺院出土
  〇时代:东汉
  〇雕刻技法:弧面减地浅浮雕
  〇纵84、横277、厚19厘米
  〇石室墓壁。画面两层:上层,九头人面兽、瑞兽;下层,车马出行,主车居中,前有四导骑,后有两从骑,左端三人迎接,前有一老者执杖而立。四周三边框。
  16.方相氏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滕州市官桥镇车站村出土
  〇时代:东汉
  〇雕刻技法:弧面减地浅浮雕
  〇纵98、横100、厚15厘米
  〇石室墓壁。画面一赤身神怪,龇牙瞪目,右手挥斧,左手扬幡,脚下云气缭绕。四周三边框内填刻三角纹、连弧纹。
  17.牛耕图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山亭东捆城出土
  〇时代:东汉晚期
  〇雕刻技法:弧面减地浅浮雕
  〇纵85、横182、厚20厘米
  〇石室墓壁(残)。画面左侧刻一神兽吃草,一人卧于兽背,右侧刻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働、一手执锤;右侧为一神兽。右、下双边框内填刻斜线纹。
  18.骆驼、胡人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滕州市滨湖镇西古村出土
  〇时代:东汉
  〇雕刻技法:弧面减地浅浮雕
  〇纵45、横135、厚19厘米
  〇石室墓门楣。前一人跪拜,后一胳驼上坐一胡人,后随一小骆驼,尾随一胡人。右、上双边框内填刻连弧纹,下单边框。
  19.泗水升鼎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滕州市官桥镇后掌大出土
  〇时代:东汉晚期
  雕刻技法:高浮雕施阴线
  〇纵97、横305、厚23厘米
  〇石椁侧板。三面有画像3正面画面二层:上层,左为五力士;右为孔子见老子。下层,左为人物,马出行;右为泗水升鼎,左侧由上至下刻朱雀食琅讦、虎吃羊、羽人、玄武三灵。两侧面刻画三纹、菱形纹。
  20.周穆王拜见西王母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滕州市官桥镇后掌大出土
  〇时代:东汉晚期
  〇雕刻技法:高浮雕施阴线
  〇纵96、横305、厚23厘米
  〇石椁侧板。三面有画像。正面画面二层:上层似为周公辅成王和历史故事。下层,左为西王母高坐仙树上,旁有仙人、玉兔;中为龙拉云车、仙兽、仙人;右为东王公凭几而坐,空隙处皆饰云气及诸祥瑞;画面右侧一羽人持鱼饲龙,龙下有龟爬行。两侧面刻画三角纹、菱形纹。
  21.蹶张、双凤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滕州市滨湖镇山头村出土
  〇时代:西汉
  〇雕刻技法:弧面减地浅浮雕、线刻
  〇纵84、横272、厚18厘米
  〇石椁侧板。画面三层:上层,双龙、右下角有双鱼;中层,三格:左格, 人物、马;中格,两凤鸟衔星;右格,蹶张、神人操蛇;下层,直线纹。
  22.瑞兽、车马出行三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滕州市善南街道东寺院出土
  〇时代:东汉
  〇雕刻技法:弧面减地浅浮雕
  〇纵91、横286、厚18厘米
  〇石椁侧板。画面两层:上层,祥禽瑞兽;下层,车马出行。四周三边框。
  23.永元十一年(公元99年)一级文物
  〇原石出土/征集地:山亭东垌城出土
  〇时代:东汉
  〇雕刻技法:弧面减地浅浮雕、线刻
  〇纵93、横24、厚11厘米
  〇立柱。画面三层:上层,题记四行,隶书;中层刻一人执窃;下层方框内刻菱形纹。

知识出处

滕州印象

《滕州印象》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分为八个部分,内容包括:国家级集体荣誉、国家级品牌产品、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中国考古新发现、国家级文物、国家级非遗文化等,展示了滕州市获得的国家级荣誉、品牌以及优秀历史文化资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