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滕州印象》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1206
颗粒名称: 陶瓷器
分类号: K876.3
页数: 26
页码: 210-235
摘要: 我国陶器历史悠久,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发明了制陶技术。 作为北辛文化的命名地,滕州市北辛遗址出土了大批北辛文化时期的陶器,距今已 有7000多年的历史。
关键词: 陶瓷器 文物

内容

我国陶器历史悠久,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发明了制陶技术。作为北辛文化的命名地,滕州市北辛遗址出土了大批北辛文化时期的陶器,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瓷器是我国的国粹,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陶器作为瓷器的前身,从抟土造器到施以彩绘,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瓷器正是在陶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一般称其为原始瓷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瓷器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
  滕州博物馆藏陶瓷器近万件,以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陶器以及原始青瓷见长,尤其是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造型多样、制作精美,堪称山东地区出土原始青瓷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陶盖鼎一级文物
  〇北辛文化
  〇高37.5厘米、口径23.5厘米、腹深16.6厘米
  〇1978年秋滕州市官桥镇北辛村出土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夹砂陶,有盖,口微敛,腹微鼓,口外侧饰一周锯齿状窄锥纹,口外沿有对称的小鼻四个,圜底稍尖,三锥形足。
  2.陶鼎一级文物
  〇北辛文化
  〇高31.2厘米、口径11.2厘米、腹径16厘米、深23.8厘米
  〇1979年春滕州市官桥镇北辛村出土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罐形鼎,小口,口沿外卷,鼓腹,扁锥足。腹上部饰曲折划纹,其下饰竖直蓖纹。
  3.红陶壶一级文物
  〇北辛文化
  〇高14.4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6.6厘米
  〇1979年滕州市官桥镇北辛村出土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红陶壶,泥质红陶,呈蒜头形,制作精细,稳重端庄。口呈蒜头形,细长颈,扁折腹,小平底,其上有粟糠痕迹。
  4.指甲印纹陶钵一级文物
  〇北辛文化
  〇高7.1厘米、口径20.1厘米、底径7厘米
  〇1979年滕州市官桥镇北辛村出土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红陶,器壁较薄,口微敛,腹较浅,小平底。腹部满饰指甲纹。
  5.彩陶钵三级文物
  〇大汶口文化
  〇高12厘米、口径17.8厘米、底径6厘米
  〇1976年滕州市东沙河镇陈岗村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圆唇,鼓腹,腹向下斜收,小平底。上腹部饰彩绘,为浅褐色线条,白色绘叶片的草叶纹。
  6.黑陶高柄杯三级文物
  〇大汶口文化
  〇高21厘米、口径6.6厘米、底径4.9厘米
  〇2007年12月滕州市龙泉街道邾城村出土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细泥质黑陶。侈口,覆豆式盖,深腹,腹壁微内弧,圜底,薄胎,镂?L细髙柄,下承圈足。
  7.白陶鬵三级文物
  〇大汶口文化
  〇长13.3厘米、宽12.6厘米、高23.3厘米
  〇2007年12月滕州市龙泉街道邾城村出土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白陶。鸟喙形流前倾,喇叭形长颈,鼓腹,袋状足,颈腹间置一鋈。腹饰一周附加堆纹。
  8.绳纹灰陶鬲三级文物
  〇商代
  〇高18厘米、口径15.5厘米
  〇征集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敞口叠沿,腹微鼓,分档,尖锥足内勾。腹、裆部饰绳纹。
  9.原始瓷罐三级文物
  〇商末周初
  〇通高26.5厘米、口径17.1厘米、底径9.3厘米
  〇1998年官桥镇前掌大村出土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灰白胎质,内外通施不均匀的青绿釉,并见横向刷痕,周身多见流釉。侈口,折沿,尖唇,肩腹圆鼓,小平底。沿下饰一周凸棱,有对称小耳。
  10.原始瓷罐三级文物
  〇商末周初
  〇通高8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5.8厘米
  〇1998年官桥镇前掌大村出土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侈口,斜肩,收腹,矮圈足外撇,肩部有对称横耳2个。肩饰一周三角划纹,上下饰多重刻划弦纹。内外通施青绿色釉。
  11.陶瓿二级文物
  〇西周
  〇高13.5厘米、口径8.2厘米、底径9.4厘米
  〇1979年滕州市姜屯镇庄里西村征集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侈口,斜折沿,广肩,圆鼓腹,肩腹交接处饰对称四个实心桥形耳,圈足外撇。肩腹通饰弦纹。
  12.彩绘龙形耳陶簋三级文物
  〇战国
  〇高30厘米、宽47厘米
  〇滕州市姜屯镇庄里西村出土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礼器。泥质灰陶,侈口,腹微鼓,圈足,下置方形座。透雕虎形耳,销于腹中部,上盖置口内,通雕花瓣形提手,腹部饰凹弦纹,通体施彩绘。
  13.彩绘凤形耳陶簋三级文物
  〇战国
  〇高34厘米、宽50.5厘米
  〇滕州市姜屯镇庄里西村出土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礼器。泥质灰陶,侈口,腹微鼓,圈足,下置方形座。透雕对称龙形耳销于腹中部,上盖置口内,透雕花瓣形提手,腹部饰凹弦纹,通体施彩绘。
  14.原始瓷罍三级文物
  〇战国
  〇通高22.8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9厘米
  〇1989年姜屯镇庄里西村出土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直口,阔肩,圆腹,平底内凹。阔肩处有对称环形耳2个,耳周饰S形刻划纹。肩部、肩腹部饰两周竖向条纹。灰白胎质,通体内外施黄绿釉。
  15.绿釉陶壶三级文物
  〇汉代
  〇高40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15厘米
  〇滕州市龙泉街道侯庄村出土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口微侈,长束颈,溜肩,圆鼓腹,肩部饰对称两耳,底承圈足。通体施绿釉,颈、腹部饰多组弦纹。
  16.青釉四系瓷罐二级文物
  〇南北朝
  〇通高11.3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5.8厘米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侈口,圆肩,肩有四个对称环形鼻,鼓腹,矮圈足。上施青釉,腹部有流釉,下部露胎。肩、腹各饰一周凹弦纹。
  17.青釉长颈瓷瓶二级文物
  〇南北朝
  〇高26.3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6.5厘米
  〇枣庄市山亭区独孤城征集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侈口,长束颈,鼓腹,矮圈足。外饰青釉不及底,腹部及底有流釉。
  18.青釉蒜头瓷壶二级文物
  〇隋朝
  〇高17.5厘米、口径3厘米、底径5.7厘米
  〇滕州市东沙河镇唐村窑厂征集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口部呈蒜头状,侈口,束颈,溜肩,鼓腹,矮圈足。外施青釉不及底。腹饰花卉纹,以两条弦纹界边。
  19.青釉盘□瓷壶二级文物
  〇隋朝
  〇高31.2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9.3厘米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盘口,长颈,腹微鼓下收,平底。肩部饰对称两耳,上施青釉,下部露胎。
  20.青釉四系瓷罐三级文物
  〇隋朝
  〇通高11.3厘米、口径7厘米、底5.8厘米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侈口,圆肩,肩有四个对称环形鼻,鼓腹,矮圈足。上施青釉,下部露胎。肩、腹各饰一周凸弦纹。
  21.青釉瓷盖罐二级文物
  〇隋朝
  〇高21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10.5厘米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敛口,子母口盖,阔肩,通体圆鼓,肩腹饰凹弦纹。圈足较矮。外施青釉不及底,釉下流痕清晰。
  22.三彩绞胎方形瓷枕二级文物
  〇唐代
  〇长10.5厘米、宽8厘米、高4.8厘米
  〇滕州市姜屯镇征集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呈长方体,枕面平整,通体施三彩。
  23.青釉瓷碗三级文物
  〇南宋
  〇通高4.2厘米、口径11.2厘米、底径6厘米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敞口,圆唇,深腹,圈足,通体施天蓝釉。
  24.白底黑花瓷盖罐二级文物
  〇元代
  〇高20.6厘米、口径7.2厘米、底径8.2厘米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口微敛,盖置一纽,溜肩,鼓腹,圈足底。肩部有两系,盖及身通施白釉,腹部墨绘花纹图案。
  25.白底黑花四系瓷瓶三级文物
  〇元代
  〇高26.5厘米、口径4.9厘米、底径7.3厘米
  〇1982年4月滕州市姜屯镇韩仓村征集
  〇滕州市博物馆藏
  〇侈口,束颈,溜肩,深腹微鼓,圈足底。肩部有四系,上施白釉,下施褐釉,上腹部饰草叶纹图案,以两墨线界边。

知识出处

滕州印象

《滕州印象》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分为八个部分,内容包括:国家级集体荣誉、国家级品牌产品、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中国考古新发现、国家级文物、国家级非遗文化等,展示了滕州市获得的国家级荣誉、品牌以及优秀历史文化资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