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节(附)滕县地方地主发展武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滕县的战火》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1138
颗粒名称: 第九十九节(附)滕县地方地主发展武装
分类号: E297.4
页数: 2
页码: 133-134
摘要: 民国初期,战乱频繁。滕县各村地主武装随之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县在日军没来之前有237家地主拥有武装。
关键词: 滕县 地方武装

内容

民国初期,战乱频繁。滕县各村地主武装随之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县在日军没来之前有237家地主拥有武装。其中最大的有桑村李家,鲁寨的鲁家,仓沟的王家,峄庄的龙家,这四大家武装最强。在滕县影响最大,就说桑村大地主李侠山,又名(李二泉),当时拥有武装人员一百多人,长枪一百二十多支,短枪二三十支,土炮三十余支,迫击炮四门。在桑村外围修筑了两道寨墙,墙外一圈壕沟,四面有高大的寨门,寨门两旁筑有岗楼。昼夜有巡逻兵,家中设立监狱和刑讯室,配有四个号兵,一名刽子手,掌握生杀大权,四乡的百姓无不惧怕。在1928年有人上报李二泉谋反,李害怕逃到天津,武装随时解散仅留部分。
  第二大地主是鲁寨的鲁灵新,外号人称(鲁麻脸),养家丁一百多人,有长短枪百余支,修土围墙一道,围着村挖海河一道,四周筑炮楼十多座,夜间有武装巡逻,白天寨门有岗哨,遇有战乱附近村庄的地主及有钱的人都到鲁寨来避难,当时有铁打的鲁寨之称。军阀混战时期到处抽枪扩兵,鲁家恐其枪支保存不住,即行解散。
  第三大地主是仓沟王保汉,清末时就修寨墙,四角筑有坚固的炮楼,1920年后,王家的武装有原来的十几个人不足20支枪,发展到一百多人和枪支,几年后,王家连遭横祸,家境破落。武装随之解散,仅留一二十个人。
  第四大地主是滕西后峄庄大地主龙振标,其父龙宜冕。龙家兄弟五人,外人称之(龙家五虎)。1934年龙家五兄弟联合成立保家局,养兵七八十余人,有长短枪七八十支。1939年日军占领滕县之后,龙振标投靠日军,当上了五区的伪区长,随将家兵改为汉奸区中队,后又改为伪警备大队,1944年汉奸警备队发展到400多人,枪炮四五百支,并勾结日军在他村安下据点,派日军一个中队队长田野驻守,龙振标成为日军统治滕县人民的帮凶。1945年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龙家弟兄又投了国民党保安第二师,师长赵毅轩,赵原是申宪武的参谋长,八路军打闫村逃窜到滕县。1945年八路军12月14日解放滕县。龙振标化妆逃到上海,当时只抓捕了龙五被政府镇压,1950年龙振标被人民政府抓捕归案,公审后执行枪决。

知识出处

滕县的战火

《滕县的战火》

滕县的军事史记归录于《滕县的战火》一书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