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集龟山人祖庙历代帝王图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88
颗粒名称: 西集龟山人祖庙历代帝王图碑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6
页码: 380-385
摘要: 西集龟山人祖庙《历代帝王图》碑近来,据说枣庄境内要建飞机场,选了几处地方,最后确定在山亭区西集镇驻地南部的伏里村一带。庙址西集龟山历代帝王图碑为历代帝王刻名立碑,这种“光荣榜”般的献媚事有谁会做?
关键词: 石碑 龟山人祖庙碑

内容

西集龟山人祖庙《历代帝王图》碑近来,据说枣庄境内要建飞机场,选了几处地方,最后确定在山亭区西集镇驻地南部的伏里村一带。伏里村我去过,出产“伏里土陶”,当地人甚至还附会出“伏羲故里”的传说一一村南有座小山叫龟山,山上确实有座伏羲一一人祖庙,不过已经倒塌,成了废墟,只剩几块石碑,其中一块“历代帝王图”碑仍然立在那里,映照着暮色残阳……庙址 西集龟山历代帝王图碑为历代帝王刻名立碑,这种“光荣榜”般的献媚事有谁会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历代“真龙天子”的封号名讳,可是一般普通百姓、升斗小民所能提名评价的?查北京历代帝王庙的有关情况得知:“历代帝王庙俗称帝王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崇祀历代开业帝王和历代开国功臣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皇家庙宇,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历史见证,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和孔庙相齐,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最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确定祭祀的帝王是16位,清朝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定为25位。康熙曾下谕旨:除因无道被杀和亡国之君外,所有曾经在位的历代皇帝均立牌{4;乾隆皇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 的观点,排列出之前所有朝代的皇帝入祀,几经调整,最后才将入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由此看来,这件“自我表扬”的好人好事是乞丐出身的朱元璋皇帝所开的头,但他也小家子气,只选了他之前一一当然也一定且必定含他本人在内的16位“明君”为“优秀皇帝工作者”,反倒是异族外来的清朝皇帝更大度些,把名额增加、扩大到10倍以上,让后人可以一览历代皇帝的姓氏名号,同时也顺便学习些历史知识,进而照出“以人为镜”的历史得失……距离京城千里之外的鲁南偏僻小庙,竟也立有刻有历代帝王名号的石碑,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京城中央政府的统一布置?还是地方人士献媚皇家的形象工程?抑或是所有“人祖庙”的标配设置?去年在邹城、滕州交界处的郭里集镇伏羲庙遗址也见到有一通更为高大的历代帝王碑,只是没细看碑上的落款年代,否则也可以参照、对比……西集龟山人祖庙“历代帝王图”碑所刻历代帝王名号,从上向下,由碑首右起,按朝代顺序,最先从“三皇五帝”开始:盘古、天皇、地皇、人皇、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对于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历来有多种说法,该碑则采取“存而不议”法,将所有传说中的上古时代的最高领导都列了进来,本来只是8人,该碑却列了12位,礼多人不怪,代表了当时制定这份名单者的认识和判断。
  以下则按朝代顺序依次排列,分别是夏、商、周、秦、汉、晋、魏、隋、唐、宋、元、明,各朝代每位帝王名下还标有小字的在位年数,与如今《新华词典》后附的“我国历代纪元表,,基本 历代帝王碑拓片一致。所不同者,该碑对历代帝王的称号,唐朝以前的多称帝U益)号如“某某帝”,唐、宋、元几朝则称庙号如“某某宗”,明朝则称年号如“洪武、万历”,并且止于明朝,最后的清朝以一行8个大字概括:“大清定鼎圣寿无疆”,竟没有列入清朝的皇帝!这又是怎么回事?是立碑者的民族歧视?还是清朝皇帝的自抑谦虚?抑或者是清朝皇帝所确定的定稿名单中本来就没列本朝皇帝?由此也可判定该碑立于清朝,只是没落具体年代……今龟山顶上尚存庙宇建筑遗迹,一周圈建有石砌围墙以及寨门,庙南另有大片石屋民居遗址,推测应该是当地居民依托古庙,在山上所建的抵御匪患的山寨。庙宇遗址上另还躺有一块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创建龙王庙记》碑,从漫漶碑文中尚可辨认出“峄之西北六十里伏里村众善人等,每值旱候,设立龙王祈祷雨…有本庙住持杨来X善念勃发,纠众募化四方…凫山之巅仁(人)祖殿左,创建一祠,妆塑金身,香火供奉……”该碑提到清朝乾隆年间时曾在凫山C即今龟山)顶人祖殿东旁新建一座龙王祠:“兴云布雨,利泽万方,龙王之灵讵不昭昭哉!” 证明至少在乾隆四十五年之前该处己建有人祖庙,由此也可推测“历代帝王碑”当立在乾隆年之前的清代早期,与“大清定鼎”的说法相一致。
  另据山亭有关文史资料介绍:伏里村(今己改名为建新村)北有大汶口文化遗址(称“建新遗址”),曾出土素面陶片以及水井、房址等遗迹,龟山寨山门证明此地5000年前即有人类居住;村南的龟山因山形像龟而得名,又因清朝中期山上修有寨墙、垛口、营房而得名“龟山寨”。寨内北山头(龟头)建有伏羲祠(人祖庙),当地俗称“娘娘庙”;祠前(南)的古戏台,始建于唐朝武则天时期;每年正月十六的庙会吸引来邹、滕、峄及河(湖) 西的丰、沛、萧、砀等县的人前来赶会,据说此庙求子特别灵验……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该庙住持道人张复桂曾邀请西到滕县的西庄里,东至峄县北的北庄一带的文人学士七、八十人,来此切磋学问;清朝中期的咸丰年间,这里又成为滕、峄地区造反的“幅军”的重要据点……书声己远,硝烟散尽,而今的龟山,庙宇倾圮,寨墙坍塌,到处长满荒草荆榛,只剩斜阳寨墙,古碑残照,一片荒凉……山下的伏里古村曾因修建水库而搬迁改名为“建新”村,或者不久后又因要建飞机场而再搬迁一一这次还要再改名吗?又或者依据飞机场就近地名命名的通例,称为 “伏里机场” 一一让我们古老的祖先也“腾飞”一回……我曾去伏里村买过那种“素面土陶”,捏称鸟形的三足陶鬵,典型的大汶口陶器,如同一只挺立的大鸟引颈长鸣,代表了东夷土著鸟的图腾一一原来,我们的祖先不光会抟土造人想当皇帝,也曾有过自由飞翔的梦想……附:兴亡清朝俩女人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选取一个视角,以生花的文采妙笔,抒发对历史的慨叹,揭示某种深邃的哲思,这是古代诗人们常干的事,籍此也留名文坛,甚至垂世一一可惜,唐以后“唐诗”过了巅峰,再也没有了“唐诗” 一一即使有“宋诗”回光返照,而更以“宋词”闻名…… 按说,慈禧太后应该是个“人物”了,把持晚清政局几十年,玩曾、左、李、袁等一代人臣豪杰于股掌,最终玩灭了一个朝代,留下了几多风云故事。对这个女人干政及一生作为,后代诗人史家们该能生发出几多感慨的,可惜这个“老娘们”生错了时代或是自作自受,死后不但坟被盗墓被掘尸被曝,如今连个三流诗人的吟咏凭吊都没有,还不如块馅饼有人惦记…… 近从毛泽东手书草书字帖中读得唐人《仲山》一诗:“千载(古)遗踪寄(吊)薜萝,沛中(公)乡里旧山河。
  长陵亦是闲丘陇,异日谁知与仲多?”括号内字为毛主席默写手书时误笔,想来这首诗也是老人家所喜欢的,有着俯看历史的高度深度及兴亡无定的沧桑感……查“仲山”所在,一说在今西安北淳化境内,登此山可以俯瞰咸阳秦川,并传说是汉高祖刘邦的二哥刘老二分封之地;另处仲山乡在今沛县西北嘉祥境内,距离刘二刘三的老家不远,不知该诗所写“仲山”到底是指哪个?刘老汉当初如何评价两个儿子的“家业”……读着这首诗,就想到了前时去看过的清东陵,才一百多年,那片皇家坟地就破败了,到了民国乱世,连守陵看墓的皇族卫兵都参与了盗墓辱尸,生前威风八面的“老佛爷”死后何至于沦落如此?刻在“神功圣德碑”上二十多个字的封号有嘛用?雕在墓前丹陛及栏杆上的凤压龙图案又有什么用?那些所谓“万寿无疆’’ “永垂不朽”的口号,真的起一点作用了么? 不要说“千古长存”“万年常青”,清东陵才刚过了百年,那些“龙体凤胎” 们就经历了怎样的作践和曝尸?连自己一个人的尸骨都不能保全,又何谈什么赢氏刘氏李氏赵氏朱氏那拉氏的江山社稷?站在仲山上向南俯瞰咸阳原以致东到邙山开封的那些帝陵,宫阙万间,坟丘累累,到如今不都是黄土一片、枯草连天?这世上哪有什么千岁、万岁、万万岁?清东陵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南,之间隔了围绕北京城的燕山山脉。这三个地方,都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北京是皇帝们朝会办公的地方;承德是他们避暑游玩的地方;东陵则是他们死后安息的地方——当然也没“安息”好,他们的坟墓仅在其王朝灭亡十几年后就被盗掘了,扒开时据说慈禧的尸体都还没有腐烂,可怜这个统治晚清数十年位高权重不可一世的“太后老佛爷”死后竟连个全尸也没落下一这可真应了那句话: 人有多大的风光,几乎就会有多大的屈辱一这个女人当年究竟有多“风光” 呢?看一下清东陵慈禧墓前“凤在上龙在下”的雕刻就知道了……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叫“好男不跟女斗”,然而这话咋听咋含着些臭男人们斗不过人家女士的酸味、失意、自嘲和硬撑面子的虚伪。乡野里的村夫走卒们在河东狮吼的震慑下害怕哆嗦,犹可当成玩笑一说,然而个个都是一代人杰枭雄的晚清的那一帮大员们在慈禧面前却也是惊惧战栗小心翼翼且仍被慈禧玩弄于股掌,这就不是一句玩笑所能解释、开脱和打发的了,其背后是专制、独裁、极权、忠君、愚从、皇权崇拜、法西斯统治的背景! 在这个小名叫“兰儿”的女人裙下,跪着的是飞扬跋扈的肃顺等顾命八大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叔恭亲王,是剿灭太平军被誉为“曾剃头”的曾国藩,是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封疆大吏,是踏平朝鲜、自己也当过总统、皇帝的袁世凯……这么多的权臣大员沙场战将枭雄好汉窃国大盗,竟都被一个认不了多少字、几乎也没出过门的家庭妇女收拾得老老实实战战兢兢服服帖帖唯唯诺诺——这究竟是时代的悲剧? 历史的悲剧?制度的悲剧?还是男人的悲剧?说来也巧,清朝的建立和灭亡,跟两个女人密切相关,大清王朝的开头和结尾,都掌握在女人手里,这俩女人也都埋在清东陵,一个是开头的孝庄,一个是结尾的慈禧;一个扶持儿子和孙子俩皇帝打下了清朝的江山,一个操纵晚清仨皇帝葬送了祖宗的基业,可谓是成也女人,败也女人!有清一代十任皇帝中,跟这两位皇太后密切相关的就有六、七位!由此看来,不但清王朝的兴亡掌握在俩女人手里,整个满清王朝,连男人的脑袋上也飘挂了长长的辫子,在那个到处自称“奴才罪该万死”的时代里,这辫子连同文字狱、灭满门,终于吊死了中国最后的这个封建王朝!还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这清朝男人的头发长了,见识几乎就更短了,以至于英军打进了自家首都,满朝文武还想当然地以为“英夷’’的膝盖天生不能弯曲…… 看了一则史料,更气人:1900年所谓“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其实只有7国(其中一国舰队遇风迟到),总计也就一万几千人,而当时防守京城的清朝国家正规作战部队有几十万之多,并且北京城里还有30万号称“天兵神将、刀枪不入”的义和拳帮忙助阵,在这力量极为悬殊的战斗中,我天朝上国拖着长辫子的天兵神将们慷慨大度地把北京城以及无数奇珍异宝“赐给”了远道而来“四夷来服”的那一帮洋人——当时敢压住强龙、玩转满朝文武大臣的那只“凤”呢?她老人家“西狩”逃奔西安,等洋人抢劫完离开后才又班师回朝,继续做她天朝上国的迷梦——这样的王朝,难道不该更早灭亡么——难怪当年柏杨悲愤偏激地说我们要感谢鸦片战争……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