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庄洪村“圣旨桥”石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72
颗粒名称: 羊庄洪村“圣旨桥”石刻
分类号: J314.3
页数: 3
页码: 314-316
摘要: 可惜该石对面桥墩上的另一块石刻被撬(偷)走了,推测应该是“圣旨”背面的“恩荣”或“赐敕”一类字眼!据马鸿国先生介绍:现存“圣旨桥”是“文革”时期拆掉贞节牌坊和御敕石碑所建,原牌坊及石碑立于清朝光绪年间,是为杜堂村马廷相之妻马韩氏所立。
关键词: 羊庄洪村 圣旨桥 石刻

内容

羊庄洪村“圣旨桥”石刻在这里姑且把这座桥叫做“圣旨桥”,是因为桥西北侧石墩上砌有一块鎸刻“圣旨”二字的石雕,至于这座桥真实的名字以及当地人如何称呼,则不知道了,也没深加考宄……十多年前,我也曾专门来看此桥,当时要重修羊(庄)一一柴(胡店) 路,经过此桥,该镇领导发现石桥板和桥墩上有精美石刻,以为是汉画像石,遂邀我来看一一那是我第一次到过这里,向西仰望了陶山,没有登山……到羊庄寻访,由张坡向南,穿过小邾国故城(春秋滥邑遗址)的土城村,过薛河大桥,再穿过杜堂村,来到洪村东的村名碑前,一看,碑侧竟然就是我十多年前来看过的那座石桥,依然完好,洪村圣旨桥并没有被拆除(如图),又无意中在这里找到了……洪村村名碑上记载:该村由明初山西洪洞洪姓迁来建村,正德年间分出一支到了大北塘村,而羊庄大北塘村又是“铁道游击队”第一任大队长洪振海(小说中“刘洪”的主要原型)的家乡(村中建有洪振海烈士墓),如此说来,当年腰挎双枪、威震敌胆的“老洪”的祖先就生活在这里,或许“芳林嫂”的后人也经常从这座桥上走过吧……桥为南北走向,三孔,西北侧石狮下方圣旨石刻北壁中间就是那块“圣旨”刻石,字体清楚完好,正揩阳刻,周边有二龙戏珠纹饰,想当初应该是置于原建筑物(牌坊?)中间最醒目重要位置的,代表了“皇家”的恩赐!可惜该石对面桥墩上的另一块石刻被撬(偷) 走了,推测应该是“圣旨”背面的“恩荣”或“赐敕”一类字眼!北孔桥面以石板铺成,亦是原牌坊构件,雕有精美祥云纹饰及“八仙”人物,还有一块石碑,仅可见“敕褒节(孝)”三字,非常完整,由此推测该桥石料应是原来(封建时代)的牌坊、祠堂或其他“御赐”纪念建筑,后来才被拆毁拉到这里建桥,也算是“古为今用”…… 铺桥石碑南孔桥洞南壁下侧接近地面位置另有一组石雕,内容为人物、祥禽、山川、园林和城廓,减底圆浮雕,共有七个人物,有正面、半侧面人像,似是表现“进士及第”后返家光宗耀祖的情节,很是传神,比汉画像石桥上石雕清晰细致多了,石刻的细纹还在,尚没有被岁月风雨沧桑侵蚀磨去,由此也可推测该石雕原物距今年代不会太远,或许就在晚清前后一一但人物服饰却是明朝妆扮,难道是明朝的遗物?御赐“敕褒节孝”的主人又是谁?是孝妇还是烈女?明清时代羊庄东南出了个什么人物建了如此精美的石雕建筑?可惜没有找到老人打听,对这座桥以及桥上石雕构件依然一无所知……又记:后来,滕州财政局干部、老家羊庄杜堂村的马鸿国先生辗转找到我,给我提供了有关“圣旨桥”以及节孝牌坊的信息,并赠我《铜柱荣光一一杜堂马氏文史资料汇编》一书,使我得以了解羊庄杜堂村马氏家族的历史以及“圣旨桥”的由来。据马鸿国先生介绍:现存“圣旨桥” 是“文革”时期拆掉贞节牌坊和御敕石碑所建,原牌坊及石碑立于清朝光绪年间,是为杜堂村马廷相之妻马韩氏所立。马韩氏娘家是老峄县有名的西集文王峪韩家,嫁到马家18天后丈夫病亡,时年仅18岁的马韩氏立志守节,誓不再嫁,享年80岁过世。为表彰马韩氏节孝妇德、仁淑贤惠,当地奏请朝廷恩准立碑建坊,予以旌表(另一说是陈村陈家的牌坊,清朝康熙年间为郭沟王家的闺女嫁入陈家18岁守寡而建)。圣旨坊碑位于杜堂村外东南主路旁,与马氏祖茔林地遥相辉映,端庄典雅,大气磅礴,整体用石料建成,四柱两门,雕刻精细,造型美观。坊顶为重檐古楼式盖顶,斗拱交错,戗角起翘,通体雕刻山川园林、花鸟瑞兽、城廓人物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