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北冯河清学博松园赵公墓表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39
颗粒名称: 滕北冯河清学博松园赵公墓表碑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3
页码: 114-116
摘要: 滕北冯河《清学博松园赵公墓表》碑现存地点:北辛街道冯河村中石桥立碑年代:中华民国七年即1918年距今时间:100年碑文撰者:邑后学陈颐年刘墉老师赵诚品,家住滕北冯河村;墓碑垫桥今又现,卧对龙岭仰晴云。
关键词: 石碑 赵公墓表

内容

滕北冯河《清学博松园赵公墓表》碑现存地点:北辛街道冯河村中石桥立碑年代:中华民国七年即1918年距今时间:100年碑文撰者:邑后学陈颐年刘墉老师赵诚品,家住滕北冯河村;墓碑垫桥今又现,卧对龙岭仰晴云。这是我第二次到城北冯河村找到赵诚品墓碑后发微信照片时所配的“此刻想法”,告知“朋友圈”的同好们赵氏墓碑相对完好地保存在这里一一扫我几天前第一次来寻找不见的沮丧与担心一一那时刚得知滕州城北郊某断桥上发现清代滕籍著名文人、曾任刘墉(俗名刘罗锅)老师的赵诚品(号松园)墓碑,我立即换上羽绒大棉袄,冒着隆冬的严寒步行前往寻找,出城穿过七里沟村再向东北,被一条干枯的小河挡住去路,遂在树林中绕行一段,找到一座石拱桥过河,但这座桥上并没有石碑或其他文字。又沿河岸寻找,想着既然石碑置于桥上,桥必建在河上,城北郊附近就这么一条小河,沿河总能找到---然而直到走出满身大汗,也没能见到这位昔日乡贤的痕迹,总担心古碑被毁或再被偷了……冯河村位于今滕州行政大楼北侧两公里处,由冯河、沙路、赵场三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八百多人,主要有赵、李两姓,《地名志》记载该村明朝时由李氏所建,且“村以河名”,可知如今流经城北郊的这条河就叫“冯河”;后冯河赵诚品碑来赵氏由赵沟迁入,居住在村中一条沙岗小路旁,故名,赵诚品即属于沙路一支,目前己传至九世“景”字辈;赵场则是赵沟大户地主家的场园,赵姓陆续迁入,然而这两支赵姓却不同支,辈分用字也不一致……如今,冯河村中有一条南北向的河道,即冯河(碑上称九曲河),河上新建起一座大桥,解放后“破四旧”原用墓碑铺成的小石桥因而废弃,赵诚品以及其他古人的墓碑墓石就用这种“古为今用”的方式保存了下来一一幸亏有字的一面铺在了桥下,不然,那些记载了我们民族珍贵历史的文字早就磨灭了一一真的是磨灭!碑文较长,第一段叙述赵星阶于1918年春携赵诚品诗文集请求陈颐年为赵诚品撰写墓表碑文的由来,提到“我两家一向皆城籍,累世交契,又均先后治田宅于北郊”,可知赵诚品原先住在滕县城里,后来才在县城北郊卜居。
  陈颐年阅读了赵诚品的文集,提到“列于卷首者则邑乘旧载,公入儒林一传也”——当是指清朝道光版《滕县志•卷八•儒林》中对赵诚品的记载。该志相对赵诚品的生存年代较近,记载了赵氏“生而颖异,六、七岁若成人,读书日数千言皆成诵,十二岁作《补书赋》,师以神童目之”……同时还记载了与刘墉的师生关系,碑文据此写道:“刘诸城相国当自门下士也,过滕造庐以请,出而叹曰:吾师果城市山林”——传记以及碑文都把这段师生关系当做了赵氏的荣耀,只是不知如今所传言是刘墉来滕所写“南望微湖怀夜月、北瞻龙岭仰晴云”的著名对联出自何处?县志以及碑文都没记载……碑文也详细记下了赵诚品移家北郊的缘由:“自公曾大父始卜兆域于城北九曲河上,公伤母 村中石桥弃世早,继妣又迭遭阀凶,坟墓之乡,心焉系之,故晚岁移家郊墅,小mm椒衍蕃生,遂成村聚。至今,冯家河赵氏居,即公老年吟眺处也”。碑文最后又再次申明赵诚品移家城郊不是“娱情耕钓”,而是“别有怀思,为便祭归地耳”——这又为赵诚品增添了 “孝”塾桥石碑《滕县志•赵诚品传》中提到赵诚品有“ 河故道考》一文,不知赵氏所考的“九河” 河”,亦即今日流经滕北郊冯河村的“冯河”的光环!著述”五部(均未梓),其中有《九是否就是碑文中所提到的“九曲 ……那五部大作至今也未曾见过,不知尚还存世否……赵诚品墓碑如今置于冯河村中一座东西向的四孔断桥上,其西侧还有一块立于清末宣统三年即1911年的赵乐群(字敬业)夫妻合葬墓碑,亦是陈颐年所写。该碑早于赵诚品碑7年,正赶上辛亥革命结束清朝帝制的那一年,辛亥革命发生在该年年底,而该碑立于本年初的春天,因而碑文作者得以署名“诰授奉政大夫、升用同知分省补用知州、世再姪陈颐年顿首”,也让我们了解了陈颐年这位乡贤曾有的官职身份……附:一位乡人同好在网络上看到该文后的留言阿平:过去见到的用碑做桥的很多,碑面有字,都是非常公正的楷书, 由于时事变迁,桥碑都不知去向。当时由于文化水平所限,没有注意,现在想来,那些都是遗留在这块土地上的文化痕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北辛街道后屯村东、去周庄村方向的南北路东、红荷大道南,树立一通宣统时期滕阳李氏谱(祖)碑,碑面字迹清晰,整体没有残缺。碑文由滕清末高熙喆撰、陈颐年书,是难得一见的谱牒存世石刻版本。碑阴刻有李氏三至十世图,墓主永福为李氏三世,三至十世系完整。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