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坞村张家祠堂内的国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滕州古树名木》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687
颗粒名称: 大坞村张家祠堂内的国槐
分类号: Q949.751.9
页数: 2
页码: 225-226
摘要: 大坞镇驻地大均村张家祠堂内,有一株古槐树。据《张氏宗谱》记载,宗祠是张氏祖先于明末(公元1627年)或清初(公元1661年)在村中动工兴建,历经数载祠堂方才落成,当年即在祠堂院内栽种了国槐。
关键词: 大坞村 国槐 槐树

内容

大坞镇驻地大均村张家祠堂内,有一株古槐树。据《张氏宗谱》记载,宗祠是张氏祖先于明末(公元1627年)或清初(公元1661年)在村中动工兴建,历经数载祠堂方才落成,当年即在祠堂院内栽种了国槐。现在祠堂四合院保存完好,国槐犹存。祠堂建筑是砖石砌成的墙,密砖明缝,精雕细砌,青砖黛瓦,阴阳合垄,山墙上支撑着的黄色琉璃瓦飞檐翘脚,屋脊上镶嵌着飞禽走兽、流云飞挂,做工十分考究,富丽堂皇,酷似腾空而去的架势。庭苑有前厅、后堂、东西两厢房。整座院落方正,长宽各13.4m,后堂石砌基座高0.8m,檐高约4m,两楹三间,正中开间为3.75m,东西两开间为3.5m,前出廊1.4m,进深7.25m。大厅走廊檐口下有封檐板,精刻细雕,红、蓝双色油漆十分考究。前厅和两厢基座高度递减为0.5m,两厢南北长10.25m,进深3.3m,增厚均在0.6m,厢房与前厅距为1.15m,与后堂距为2m。后堂内三架梁、五架梁、抱头梁与雀替雕刻工细,正殿前两根檐柱,柱周长900mm,以朱红色为基调的檐柱油漆精良,闪闪发光,质地细腻,不落俗套,美观大方。有鼓形和方形柱础石,高0.35m,底边长0.5m,上为圆鼓形,鼓厚0.28m。窗上有组合几何形纹的窗棂,不但美观,而且不挡视线,即可透光又可窥视室外。窗棂雕刻精细、涂红漆、勾圆边。各门前都有一对石狮,雄视远方,威严不可侵犯。祠堂,民间又叫宗祠、宗庙、香火楼,是“栖神灵,序昭穆”的重要场所;是宗亲代表举行联谊活动的平台,宗亲联络的纽带;是共叙族情、撰修族谱、商讨族内大事的议事厅;是宗亲在重大节日举行祭祖活动、追思先祖业绩的行孝圣殿,也是寄放祖先灵位的神圣殿堂。郁郁葱葱的国槐树,为祠堂增添了无限生机和福荫。如今大坞张家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滕州人每逢在外地遇到滕州张姓老乡,必然会问:“你是大坞张吗?”大坞村张家祠堂编号F053:国槐,树龄400年,树高9.2m,胸围150cm,平均冠幅9.2m。

知识出处

滕州古树名木

《滕州古树名木》

出版者: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滕州古树名木》,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展示了滕州市古树名木的神韵风貌和史话传说,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古树名木 重要的生态价值,了解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从而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 热爱古树,关注古树,保护古树,积极投身到认养古树、植树造林、绿化 滕州大地活动中来,为建设宜居宜业富裕美丽文明新滕州做出积极贡献!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坞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