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薛氏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61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薛氏族
分类号: K878.3
页数: 2
页码: 679-680
摘要: 1978年秋至1979年春,北辛村北古遗址经过两次科学的正式发掘,出土了石器、陶器、蚌器、骨器等2000多件文物,经碳14测定为距今7300年至6300年,是当时中国黄淮地区新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由于其明显地反映了自身特有的文化面貌,因而被命名为“北辛文化”,也可称之为“薛文化”。
关键词: 薛氏族 古薛国遗迹

内容

早在一两万年以前,薛河流域连绵起伏的山峦连接着广阔潮湿的平原,纵横交错的大小河流和成片的沼泽之间,草木茂盛,芦苇荡荡,薛人的祖先就已经繁衍生息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他们刚刚脱离了赤身裸体、茹毛饮血的蒙昧时期,为了生存在不懈地奔波劳顿,这就是薛河两岸细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画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在古薛国周边地区发掘采集到典型的细石器标本,初步揭示出当时的文明场景。
  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在薛河沿岸出现了“北辛文化”。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滕县博物馆在薛河流域调査时,在薛河中游发现了几处新石器时期的文物遗存。1978年秋至1979年春,北辛村北古遗址经过两次科学的正式发掘,出土了石器、陶器、蚌器、骨器等2000多件文物,经碳14测定为距今7300年至6300年,是当时中国黄淮地区新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由于其明显地反映了自身特有的文化面貌,因而被命名为“北辛文化”,也可称之为“薛文化”。北辛的“辛”,当地口音为“奚”,与奚仲的“奚”同音,奚仲又是薛国始祖,辛、奚、薛应是同一古音。
  北辛文化时期,也就是母系氏族社会较为繁盛的阶段,这里创造了最早的农耕文明。从薛河流域的环境来看,这里是一个有山、有水、有丘陵和平原的好地方。在薛的东面,有绵延不断的群山,森林资源丰富,可采伐,可狩猎;在薛的西面,有滔滔不绝的泗水而南达江淮,北接济水和黄河,舟楫交通非常便利;同时,丰富的水产资源,可捕捞,可采摘,适宜渔业生产;薛的中部,是广袤辽阔的平原,沃野数百里,薛河横卧境内,自东向西流入泗水(明后期注入微山湖)。其上游支流纵横密布,下游湖泊沼泽延绵,不仅便于农业灌溉,又利于防洪排涝,适宜农业的发展。
  从北辛出土的石铲、石斧、鹿角锄、石镰、石磨盘磨棒,到窖穴中炭化的谷物,可以看出当时的农业生产,从耕翻、播种、收割、粮食加工、贮蔵等都有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工具,原始农业已有雏形,为稳固的定居生活奠定了基础。从出土的猪骨架来看,动物驯化已经完成,家畜饲养已经开始。从出土的鱼网坠来看当时的捕鱼技术已较为先进。从出土的骨针、纺轮来看,人们已经掌握了缝纫技术,过渡到了穿衣的文明阶段。从出土的一系列生活用具陶器来看,制陶技术已趋成熟。特别是在一件陶器的底部,发现了最早的刻划符号,被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誉为“文字的起源”“文明的曙光”。北辛文化的发现和命名,表明了远在七八千年前,薛河流域的古薛先民,就在这里创造了最早的华夏东方文明。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薛河流域的古薛先民,经过一二千年的繁衍生息,进入大汶口文化时期。大汶口文化是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它直接承袭北辛文化而来,距今约6300年至4500年,而薛河流域是大汶口文化遗址最为密集区域。由于原始农业社会的逐渐成熟,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使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人口持续增长,狭窄的薛河流域已不能满足大汶口文化先民扩张的需求,于是人们开始逐渐向其他适合农业生产、生活居住的地方转移和分散。随着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不均的现象,产生了父系氏族社会,军事掠夺和战争侵略已经不可避免,用于防御的城堡开始出现,因此,古薛先民又捷足先登,较早跨入古城方国时代。在1"8年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对西康留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中国目前最早的城墙及夯土台基等。在一个大型墓葬里,出土了100多件陶器,有红陶、灰陶、白陶、黑陶。特别是黑陶的出现,为龙山文化时期空前绝后的蛋壳陶出世探寻到源头。
  通过大量的考古资料显示,古薛先民在薛河流域创造了璀璨的古薛文化,形成了一个距今约8000年至3900年的中国史前文化体系,即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一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完整序列。据有关专家考证:“尽管我国是一个古文化丰富的国家,但在一个地区内可望把新旧石器文化有机地连起来,并形成中国史前文化比较完整的谱系的,还只有魯南地区”,这里所说的鲁南地区,就是薛河流域的薛文化区域。由此可知,古薛史前文化不仅具有连续性、体系性,还具有完整性、独特性,从而代表着中国东夷文化的先进地区。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