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519
颗粒名称: 第六章 环境保护
分类号: X3
页数: 3
页码: 504-506
摘要: 官桥镇环境污染源清查、环境污染治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环境保护工作介绍。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

内容

第六章环境保护
  第一节环境污染源清查
  官桥境内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极少有污染,河水清澈见底,山岭绿树成林,村庄自然环境优美。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境内工企业的建设,环境逐渐有所污染。据1978年调查:官桥镇境内的污染分三个方面,即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质污染。其污染源有废水、废气、煤渣、粉尘、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噪音等。特别1990年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企业的增多,生产、生活所产生排废物的增加,各种污染源、污染量大大增加。境内有大中型煤矿4座,大小企业加工厂作坊共78户,其中大型煤焦化厂2座,砖厂、化工厂多座。机动车辆及机器972辆(台),过境车辆每曰2900余车次,年施化肥1.3万吨,年施农药270吨,过境废水1136万立方米,居民及部分厂企年用燃煤、液化气41960吨,建筑业施工和居民生活垃圾1.73万吨。“三废”(废物、废气、废水>和噪音日益污染着环境,破坏着生态平衡,殃及农业生产,危害着居民的身心健康。
  第二节环境污染治理
  1981年,官桥公社把主要污染源的治理正式提到党委、政府议事日程。1989年,镇政府设环境保护专职人员,由土地建房办公室兼管。1990年,设立环境保护办公室,专司全镇环保治污工作。1992年,更名为“官桥镇环境保护所”,有专职人员2人。1999年9月,官桥镇环境保护所独立,有工作人员3人。2002年5月,环保所有工作人员5人,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方式对较有影响的污染单位进行排査,限期治理,定期回访。2005年,对污染企业11家,(其中煤矿4家、焦化厂1家、化工厂2家、砖厂4家)进行全面治理,其中小焦化厂、小轧钢厂等“五小”企业全部拆除关闭。
  水质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地表水等。2010年底,山东省环保局,以及鲁化、辰龙化工部门投资200万元,在沂河、小魏河各建1处水质自动监测站,主要是监:控沂河、小魏河入微山湖的水质状况。2016年,又在官桥大桥东西建立湿地公园,掌大小魏河段建立“正德湿地公园”。所有数据均以无线网络传输至滕州市、枣庄市、省三级监控平台,管理人员通过上网随时查询实况或历史数据,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及国家南水北调水质监测提供依据。
  从2004年始,部分村建垃圾箱(池)。2011年,全镇有垃圾箱(池)的村占58%。2012年,关闭北韩村石灰窑4座、中韩村石灰窑6座、后掌大石灰窑4座,净化了空气,消除了官桥镇上空的雾霖。
  2013年3月,镇建立环卫所,配备环保清洁队伍,各行政村配备保洁员1一8名,专业保洁员达160余人,同时还配备专业清洁车、自动洒水车辆等。工业园区涉煤厂企,均在厂企外墙顶建3米高防尘网,有效降低了煤尘的污染。
  噪声污染以前较少,随着社会发展噪声污染逐渐增大,分为交通噪声污染、工业噪声污染、建筑噪声污染。在治理上,采取拓宽道路,加强路旁绿化,城镇区挂禁鸣警示牌,工企业机械技术改造或更换符合噪声标准的消音设备。在生活区、文教区、医疗区等需要安静的区域附近的施工工地,夜间禁止施工。因采取各项降噪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噪声污染。
  第三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978年,官桥公社部分村户建沼气池,是减少农业环境污染的有效举措。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小麦、玉米秸杆实行大面积还田,到2012年农业秸秆还田率96.7%,达到废物循环利用。近10多年来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上,标本兼治。在村内外、田边、路旁、河岸、河堤、荒地、坑边广植草被和树木,形成林网化,净化田间空气,以保农业少受或不受废气污染,确保农业产量。严禁污染物进入田间,农业施肥逐渐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按土壤分类,进行科学配方施肥,既保证高产,又保护了土壤的团粒结构。禁止在田间焚烧秸杆作物,大力提倡与鼓励将麦穰及玉米秸粉碎后还田,増加土壤腐殖质。掌握庄稼害虫发生发展规律,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尽量少施农药。保护益鸟益虫,利用害虫的天敌保护农作物。
  2017年,经测试,沂河、小魏河、八一矿排水沟水质和各种工业粉尘与废水、空气质量等有关指标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