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官桥煤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40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官桥煤矿
分类号: TD163
页数: 5
页码: 362-366
摘要: 《官桥镇志》中对官桥煤矿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煤矿 官桥煤矿

内容

官桥煤矿北煤井官桥公社北井原名官桥公社煤井(简称官桥小煤井)。1972年初,根据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信息,公社水利组孙开立向党委提出建议筹建小煤井,开采范围系国营八一煤矿弃置的上层煤层。经报请上级有关单位批准后,于1972年5月成立筹建小组,聘请八一煤矿退休工人王传林、郑思宁、李玉璋、曹化朋任技术指导,各大队出人力,献树木,部分设备和电料由八一煤矿、莱村煤矿、官桥机厂提供无偿援助,公社拨出0.5万元专款用于生产性开支。1972年6月2日定点破土,当年12月建立井1处,深52米。1973年1月正式投产,占地5500平方米。1974年又建斜井1处。1980年10月建风井1眼,回风道800米,全部实行浆砌工程。1982年,建大绞车楼房,购置设备投资250万元,实施文明矿建设投资38万元。至此,煤矿形成完整的采掘、运输、通巷、机电4大工区。官桥煤矿土法上马,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经过10多年的勤俭创业,由独眼井上煤发展到两对井生产;年产量由1973年的0.3万吨,提高到8.5万吨;职工由1972年的45人,增加到1988年的500人。发展有大小不同型号的设备350余台件,汽车2部,房屋194间,固定资金100万元。官桥煤矿的开发,为镇办工业、农业提供了再生产资金,解决了农民烧煤难、就业难的问题,并总结出“突破一点,搞活全盘”的经济建设经验。官桥煤矿的组织机构开始为军事建制,一名矿长(党支部书记兼),下设连、排、班,矿长抓全面,连长抓生产。1976年,设办公室、生产组、技术组、财务组、木工组、机电组、保卫组、安全组、医务室。1978年设政工组,1982年党政分治.1984年9月实行招标承包,招标基数为进尺1700米,产置1700吨,魏振生、小景太投标。1986年后,为适应生产形势,改组为科,机构设置调整为办公室、安全科、审计科、劳资科、财务科、机电工区、回采工区、掘进工区、搬运工区等12个职能单位,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呈现出“正规生产,文明办矿”的新局面。建矿13年,共生产原煤51万吨,获利润200万元,其中上交公社180万元,其余为基建资金。1982年,枣庄市组织地方煤矿负责人到矿参观。1983年,官桥煤矿以先进生产单位名义出席全国煤炭系统双先会议。1990年1月,经山东省煤炭局验收,官桥煤矿被命名为部级标准化矿井。1991年,官桥北井、南井合并,成立官桥煤矿,实行统一管理,辖管北井、南井。1998年7月1日,因井下延伸开拓602下山接近 -86米水平采空区时突然漏水,涌水量达每小时100余立方米,造成矿井被迫停产。由于采掘生产无接续,导致企业亏损较为严重,拖欠银行贷款300余万元。因此,官桥镇党委、政府决定将官桥北井零价划转。通过招标,由滕州市属黄庄煤矿接管了官桥煤矿,官桥煤矿北井易名为官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为滕州市煤炭局下属企业。生产事故1977年6月,煤窑北井因煤尘爆炸起火,8名工人烧伤,烧伤面积50%以上者4人。1985年12月28日一1986年1月30日,北井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原因为主井巷道顶部起火随有害气体注入井下,致使整个煤矿停产,率庄矿务局八一救护队采取打眼灌水,插管浇注调节风量等办法扑灭了火灾。1988年2月2日6点半,井下工渠怀杰被绞车撞伤死亡,据查事故属人为原因造成。
  官桥煤矿南煤井1975年10月27日,继官桥煤矿北煤井开发之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官桥公社投资筹建南煤井。1977年5月建成投产,主要开发范围为国营八一矿南部残余煤柱。当时矿井总占地面积18341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126平方米,设备总值53万元。原设计年产能力5000吨,实际生产6000余吨。职能科室设有:办公室、生产科、技术科、财务科、供销科、机电科。1982—1985年,共产原煤48750吨,原煤单位成本52.7元/吨;共实现利润13.3万元,税金3.8万元,上交利润4.4万元。至
  1988年底,在册职工280人,固定资产100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职工平均月工资120元。1984年,被枣庄市人民政府授予“矿山安全先进单位”称号。1987年,被山东省煤炭局授予 “文明矿井”称号,获枣庄煤炭局“安全生产十四年”先进奖。1991年,官桥北井、南井合并,成立官桥煤矿,实行统一管理。1996年,由車庄市市中区租赁经营,易名为“官地煤矿”。2004年因政策性因素关停。生产事故1986年7月28日,南井井下出水。1988年9月30日冒顶,井下工人杨其夫遇难。两次均属自然事故。宫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7月1日,官桥煤矿北煤井由滕州市属黄庄煤矿接管,易名为官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新组建的官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为提升矿井的生产能力,从1999年起,筹集资金200余万元,补交电费,补发工资、恢复矿井的正常供电、通风、排水运输。同时,对原有巷道进行修复。上报枣庄、滕州市局验收后,投入了正常的生产。2002年,投资80余万元对-150水平至-256变电所进行装备,实施了井下采用高压双回路供电排水。2004年,投资150余万元,对-256米水平按设计开拓了变电所,泵房内外环水仓。从150米水平架设了2路全长750米的50平方毫米髙压电缆,安装了2台变压器,3台水泵,2条排水管,形成了矿井二水平的供电排水系统。从1972年至2004年建矿32年,官桥煤矿一直开采第3层残余煤,为搞好生产接续,实现以掘保采、以采促掘、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原则,从2004年7月按设计实施开拓了开采小槽煤工程,到2005年5月完成掘进800米全岩巷道、1200米半煤岩巷道,共投资220余万元,形成了第14煤首采工作面的全部系统。2005年4月至8月,为改造二水平提升系统,按设计新开拓了480米全岩轨it下山,全部采用挂网、光爆锚喷支护,共投资12〇万元。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公司固定资产1115.56万元。2006年,为确保机电设备升级管理,投资200余万元对井下电器设备进行了更换,淘汰电子设备70多台件,对 -150米水平至地面排水和二水平供电系统加以完善。通过实施延伸工程的开拓,提高了生产能力,由年产3万吨增加为6万吨、9万吨,直至2006年经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山东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核定生产能力为12万吨/年,扭转了原来的被动局面,使矿井重新焕发了生机。2006年1月,被枣庄煤炭工业局命为“‘双基’ 建设先进单位”;同年2月,被滕州市煤炭工业局命为“‘双基’建设重大突破矿井”;同年8月,被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命为“安全质量标准化二级矿井”。2013年因政策性因素关停。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

相关事件

官桥镇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