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翼城县卫生局下发《食品卫生法(试行)工作的意见》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翼城卫生志》
唯一号: 150932020220003681
事件名称: 1983年翼城县卫生局下发《食品卫生法(试行)工作的意见》
文件路径: 1509/01/object/PDF/150910020220000016/001
起始页: 0202.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83年

事件描述

1983年,县卫生局制订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试行)> 工作的意见》。5月,开展了食品卫生法宣传月活动。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机关、工厂、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动员大会,会后对全县国营、集体、个体食品从业人员及机关食堂事务长、炊事员共380人,分三批进行了《食品卫生法》培训。由县防疫站牵头组织工商、城建等执法部门,对县城食品卫生行业进行了检查整顿,拆除了34家不合格的食品摊棚和小房, 规划和改建了48家摊点,停业整顿17家,限期改进9家,罚款47家,合计罚款1100元。给50户经营单位发放了卫生许可证,发证率达60%,对153名饮食从业人员进行了体检,查出12名肝炎、2名肺结核、1名皮肤病患者,均采取了调离、休息和治疗措施。经过整顿,增添了新的卫生设施,据统计,全县共增设食具柜25个、食品柜38个、洗手设备64个、熟食罩20个、食品夹79个、刀具40把、防蝇防尘设备40余个、冰箱2个、工作衣帽40套、消毒设施65套,普遍推广使用了 “8115”消毒液,“三联盒式”清毒法。机关食堂革新成功一种防蝇、防尘、防鼠的三防箱盖式案板,在县城各机关厂矿食堂推广使用47家,达到69%。在用仪器监测方面,同年又新增加了检测腌菜、酒、罐头和食堂餐具、食具等项目。县蔬菜公司价值13000余元的腌菜,经检验,大肠菌超过国家标准几十倍,全部予以报废处理。对国营食堂餐具进行了两次采样检验,合格率达83%。当年5月,在全省食品卫生交叉检査中,翼城县在临汾地区排队第一名。1984年至1990年,县卫生防疫站,每年都对依法监督检查中查出的患病人员,进行调离和治疗;对腐烂变质、假冒伪劣,残次过期的各种食品进行查处没收,对情节严重的单位予以停业整顿和经济处罚。在细菌检验、理化检验方面,随着检验仪器设备增加,检验技术的提高, 逐年增加了对芝麻酱、韮花、豆腐乳、香肠、食盐、各种蔬菜等品种检查。1986年,对县城农贸市场出售的西红柿、茴子白、大青椒、茄子四种蔬菜, 共采样120份,经检验,葡萄球菌污染率为62.5%,及时给市场提出了改进意见,让县城居民吃上了卫生蔬菜。1988年,还根据地区卫生局要求,组织全县89名饮食从业人员,参加了地区组织的《食品卫生法》知识考试,人均分数达91.8分,名列全区第七名。

知识出处

翼城卫生志

《翼城卫生志》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全面系统记述翼城卫生事业的 历史与现状,力求内容真实、全面。本志通贯古今,详今略古,上溯事物发端,下至2010年12月底。彩页不受下 限时间限制。 记述以类记事,以时为序,横排竖写。按章、节、目设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体裁。首设概述,未设大事记,志为全书 主体,分门别类记述全县卫生情况,图表照片穿插其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