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锄奸反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县公安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77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锄奸反特
分类号: E297
页数: 12
页码: 46-57
摘要: 人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日特、国特、敌伪的基本方针是:对于死心塌地作恶多端的日特、国特、敌伪、叛徒实行坚决的镇压;对于那些盲从、胁从和次要分子则采取争取政策,给其悔过重新做人的机会。
关键词: 反革命势力 锄奸反特

内容

人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日特、国特、敌伪的基本方针是:对于死心塌地作恶多端的日特、国特、敌伪、叛徒实行坚决的镇压;对于那些盲从、胁从和次要分子则采取争取政策,给其悔过重新做人的机会。郯城县公安局在工作中,一方面反对乱杀,防止造成社会混乱;另一方面又防止出现放纵迁就,使真正的特务分子逃避打击的偏向。在反特斗争中,郯城县公安局积极开展点线工作,在敌人内部布置情报人员,建立秘密侦察,狠狠打击奸特的破坏活动,坚决镇压罪大恶极者。
  1940年11月,临沂日军顾问川本率日军及特务、伪军1,000余人占领郯城,以日军石川中队为主配合当地维持会在郯城设防,并发展了2,000余人,15个中队的伪军。1941年冬,日军又以5万重兵对鲁南进行了为时2个月的 “双十大扫荡”,实行“铁壁合围”和“拉网战术”,迫使郯城抗日力量撤到邳县县境。郯城县伪化后,地主、土匪、国民党基层政权人员纷纷投靠日伪政权。1942年初,日军在沐河两岸建立了稠密的据点,切断滨海与鲁中、鲁南的联系。在根据地周围修筑碉堡,屯集重兵,步步为营,逐步推进,“蚕食”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派梁钟亭搜罗了5,000人马盘踞在临沐、苍山、郯城南部,与日伪军暗地订立反共联盟,在郯南王海子村设立了大本营。
  为了恢复郯马一带的抗日局面,在危益民的率领下,三行署公安局在夜晚、黄昏经过几十里、上百里的跋涉,插入敌占区,先后处决了刘月亭、张先、郑洪叶、高云邦等一批罪大恶极的叛徒、汉奸。
  1942年6月,临沂道尹公署顾问川本在临沂召开临沂地区宪兵队长会议。川本上任后,在临沂、郯城、邳县等地成立了日伪宪兵队,把大部分叛徒和坚决反共的地主子弟编进宪兵队,并专门在济南训练了37名高级特务(其中一些是叛徒如王清一、刘均等),作为宪兵队的骨干。宪兵队自恃有川本做后盾,无恶不作,对抗日根据地和中共地下党组织构成了很大威胁。为了打击宪兵队的猖狂活动,公安局曾多次派侦察员深入日伪占领区,侦察宪兵队的活动情况,寻找战机。在得到川本召集宪兵队长会议的情报后,公安局做了周密的计划利部署,在桥头村一举击毙临沂县宪兵队长王清一、邳县宪兵队长刘均(女)、郯城县宪兵队长杨保忠等10余名汉奸。随后,公安局又多次出击消灭了28名髙级特务和一大批汉奸。至1942年底,宪兵队在公安局和其他抗日力量的打击下基本垮台,剩下零星的宪兵队员以贩卖海洛因为生。
  郯城县城是日伪政权在东陇海铁路以北的心腹重镇,镇内驻有日军小队和1,000余名伪军,特务机构庞大。1942年底,日军三十二师团石田旅长从兖州匆匆赶到枣庄,亲自召集日伪临沂道尹、郯城县长及警备队长联席会议,谋划在滨海地区进行“六次治安强化运动”。敌人经过充分准备,首先攻克沐河西岸的醋大庄和禹屋,构筑碉堡,抢运军事物资,开始了新的蚕食,企图打通临沂至青口的公路,完成知城县城至重坊的“堡垒封锁线”,以扼杀滨海沐河地区的抗日武装。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滨海军区釆収了 “敌进我进”的
  翻边战术,决定除掉郯城县日伪政权。战前,郯城县公安局积极搜集情报,协助抗日政府动员万余群众对临
  (沂)郯(城)公路进行了4天的大破袭。地方武装部队把“扫荡”之敌紧紧缠在沐河醋大庄一带,一一五师教导二旅连夜奔袭,冲破敌人重重封锁线,运用翻边战术远距离奔袭却城,激战两天两夜,于1943年1月21日攻克县城。接着又连克归义、榆林、小马头等10余个日伪据点。郯城大捷给日本侵略者和日伪政权以沉重的打击,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八路军和抗日政府的威信。
  郯城大捷后,郯城县的锄奸工作由地委保卫部门负责转为县人民政府公安局负责,由原来的党内秘密进行转入发动群众公开进行。1943年下半年,日、伪、顽改变了进攻策略,向根据地派遣了大批特务,进行破坏活动。特别是“组织对组织”和“重点主义配备”的口号提出后,特务活动更加嚣张,并向职业化发展,妄图达到破坏根据地的目的。他们的手段是:
  一是利用会门。日伪特务组织利用落后群众的封建意识,组织反动会门,破坏抗日活动。一般大道首住在敌占区,指使小道首在根据地搜集情报,进行破坏。
  二是利用商人、地主恶霸。日伪政权利用往来根据地贩盐的商人瓦解鲁南三军分区独立二团(王其信部)。被斗地主恶霸逃至敌占区后,敌人即设法收容,然后部署任务,派回根据地进行破坏。
  三是利用伪军属。日伪特务利用伪军属到根据地赶集、走亲戚,进行侦察活动。伪军中队长藏永连伯父曾被派往根据地活动。个别抗属受布谣言,鼓动战士逃跑。
  四是利用女人、小孩。日伪特务组织利用女汉奸、女流氓以找抗日政府工作人员谈恋爱为名进行色相勾引,获取情报。郯城警察所派出一批少年以雇活为名到根据地安身,搜集情报。
  五是利用内奸配合偷袭。日伪特务组织在袭击目标内部预先埋伏内奸,然后里应外合。敌特冒充政府工作人员到茅茨村查岗,借故将值班民兵拉走,然后派日伪突击队对茅茨村的抗日力量进行了袭击。
  针对敌人以上破坏活动,郯城县公安局在抗日根据地内加强了对军民的锄奸教育,实行了 “五家连环”保,组织民兵、自卫团站岗放哨,严格盘查过往行人,并开展了反会门斗争,措施是:
  加强军民锄奸教育。根据滨海区党委“全党必须紧迫动员起来,担负反奸斗争的任务,组织群众,教育群众,警惕特务的各种活动"的指示,公安局加强了群众性的锄奸反特工作,在群众中开展了以敌特奸细的危害性、反特除奸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反日特为内容的宣传教育。1945年后,又加强了反国特教育。教育的教材是:公安部门有关锄奸工作的重要批示、文件,领导人关于反特斗争的报告,自编的 《反奸细活动常识》、《反会门布告》等,还有各类宣传单及〈〈滨海农村》等报刊登载的锄奸消息。教育形式:对部队采取集体上课讨论的方式,对地方干部则采取报告的方式,对农民、学生则采取开大会的方式。在教育中,注意联系实际,凡重要案件破获后,公安局及有关单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有关人员进行教育。每次召开公审大会都尽量多组织人员参加。
  组织防特戒严。公安局在根据地周围的村庄都建立了戒严线,俎织民兵、自卫团、儿童团在复杂村庄和交通要道,轮流站岗,盘查来往行人,防止敌特奸细混入。一旦发现情况,以哨为令,民兵、自卫团便迅速赶到。实施戒严后,有很多敌伪便衣特务因没有路条不敢到根据地活动,有不少特务刚到根据地就被查获。据统计,仅1944年就查获奸细3名,敌特7名,伪特8名,土匪3名。
  监视坏人和伪顽家属。公安局为了控制敌特在根据地内的活动,做到敌动我知,实行公开管理与秘密监视相结合。在集镇严格检查店铺和难民,对复杂村庄经常进行户口清査,并且布置基本群众严密监视坏人和伪顽家属。据1944年统计,通过此项工作仅群众就查获奸细敌特达31人,群众检举后被公安局抓获的奸细敌特3人。
  为了加强对敌斗争,1944年初,公安局将原来的侦察组扩大,组成了20多人的武装反特工作队——侦察队,深入敌占区、边沿区开展对敌武装斗争。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政治攻势,打击主要的奸特分子,争取协从分子,开展必要的内线工作。
  建立内线,打击敌特。公安局选择一些工作能力强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公安人员组成调查组,专门开展对日伪的调查研究工作。1943年下半年起,有重点地在部分集镇(以马头、城关为重点)布置开展内线工作。公安局首先从地方党组织中选拔政治坚定,有活动能力,在地方有良好社会关系的党员,进行必要的训练后,派到敌人内部作长期埋伏。其次,公安局从叛徒、特务、伪军、俘虏中选择确有悔改Z心和具有民族意识并具备活动条件的人员进行政治教育,生活上给予特别优待,在履行了必要手续后,将其释放安排在敌
  占区,为抗日政府工作。侦察队在敌占区、边沿区活动时,还注意在日伪内部选择目标,建立内线,以求准确地打击日伪政权。郯马公路旁一座炮楼的伪警官因给养困难,写信给公安局请求准许其运给养,表示有恩后报,有事可以帮忙。侦察队不失时机地与其建立了关系。
  支持干群与敌斗争。1944年秋,日本侵略者实施经济侵略,强迫占领区群众交纳棉花等物资。侦察队立即组织敌占区4个村庄的群众与敌斗争,坚决不给敌人一两棉花、一文钱,在侦察队的帮助下,群众取得了胜利。同时,公安局积极支持边沿区、村长的工作。大高庄离大埠伪据点只有六七里路,宋家庄离马头只有四五里路。在公安局的支持下,村长们大胆开展工作,建立了优秀的民兵武装,日伪军不敢再到这两个村庄去骚扰。
  坚决执行镇反政策。当奸特、土匪破坏猖狂时,公安局坚决执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对首要分子和罪大恶极者坚决予以镇压。利用集市召开公审大会,公开枪毙影响面大的奸特土匪,同时释放一批罪恶小、愿意悔改的奸特、土匪,并通过张贴布告,发表讲话,扩大影响。日伪政权在三井村安插的情报员朱X X经常向日伪报告抗日力量的行踪,还以种种罪名敲诈百姓,奸污妇女,群众对其恨之入骨。公安局在三井村逮捕了这个狡猾多端的汉奸。审讯后,呈报地委批准,在泉源头集市上召开公审大会将其处决,同时,对其他汉奸及家属也提出了警告。此后,三井村由游击区变为向南开辟工作的根据地。
  搞好统战工作。攻克桃林镇后,公安局在争取教育广大基本群众的同时,也积极争取镇上有较大影响的大地主马四。侦察队住在马四家里,每个队员都做争取工作。公安人员的优良作风教育感化了马四,使其积极支持他的侄子当上了抗日政府的镇长,稳定了桃林的局势。
  1944年冬,海沿村汉奸张x X同江苏泰州汉奸串通后,在抗日根据地边沿村庄秘密活动,拉拢了一批青年参加泰州汉奸组织“和平军”。公安局侦察队获悉后,于一天夜间将汉奸张XX逮捕,经报专署公安局批准,将其处决。据1944年统计,公安局侦察队击毙伪军7名,俘虏伪军16名,土匪16名,瓦解伪军8名。缴获步枪12支,卡克枪10支,子弹500余发。
  1945年7月16日,滨海区、鲁南区部队解放了马头镇,全歼日军1个小队和500余名伪军。随后,又乘胜包围郯城县城。在强大的政治、军事攻势下,郯城守敌于1945年7月23日逃至新安镇。郯城解放。
  1945年底至1946年上半年,国民党向却城解放区派遣了大批特务。因此,郯城县公安局由反日特转移到反日特、国特并举。1946年下半年,县公安局以反国特为主。针对特务在郯城县的活动特点,公安局采取了以下措施:
  在老解放区,各级党组织和群众团体利用国特破坏的具体事例教育群众,积极同隐藏的国特分子作斗争。郯城县公安局在马头、泉源等重大集镇建立了隐蔽的侦察工作点,对嫌疑分子进行了严格控制。并挑选了一部分政治上可靠,善于联系群众的干部充实基层公安保卫组织,加强了对村公安员的培训。
  在新解放区,以政府名义明令取消一切日伪政权与特务组织,镇压罪大恶极的汉奸、特务分子。在建立了民主政权与群众团体的区、村挑选政治上可靠的同志任公安员,建立公安小组及单线的公安网,作为锄奸反特斗争的骨干。在边沿区,武委会与公安局互相配合对边沿区的民兵组织进行了审查整顿,加强了民兵力量。边沿村庄分别组织联防,设立盘查站,组织戒严线,并在群众中进行反特斗争的政治教育,开展公开与秘密的群众检举运动,铲除特务在民主政府内部安插的奸细。公安局在敌人内部建立了坚强的点线侦察,加强了武工队与工作队的活动。
  1946年,仅四五个月的时间,郯城县公安局就逮捕了十几名从徐州派入的国民党特务。特务孙思杰潜伏马头后,拉拢了部分地主,领取了 “鲁苏边区第一支队”的委任状,秘密建立反动武装。又与马头另一特务房雪楼,城关特务孙焕珍接头、策划,秘密组织两个暴动大队,在城关和马头同时暴动。被公安局察觉后一网打尽。
  1946年下半年,在边沿区,国特主要是策动武装叛乱。在新解放区,国特主要是收容部下,利用旧关系进行匪化活动和武装暴动。在老解放区,国特主要是采取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等较隐蔽的活动。
  国特通过其反动组织在解放区内组织暴动,建立反动武装。红花埠有30多人阴谋暴动被公安局及时破获。内战爆发后,国特在解放区内进行疯狂的颠覆活动,秘密传递情报,打信号弹,暗杀干群等。一次敌机轰炸时,敌特打信号弹指示目标,炸毁县军火储藏室1座,死亡群众二三十人。“暗杀团” 成员魏学武以行医为名,刺探情报,网罗余孽,大搞暗杀活动。一些特务分散在解放区基点村里,人民政府布置什么工作,他们就破坏什么工作。有的特务在夜间打“黑枪”威胁群众,严重扰乱了解放区的社会秩序。
  郑城县公安局针对国特的破坏活动,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其具体做法是:开展反特防匪教育。从党内到党外普遍开展了反特防匪教育。公安局将逮捕的国民党特务教育后,组成反省队,在全县各区各大村、集镇召开群众大会,先由群众控诉特务罪行,再让特务坦白交代,然后根据党的政策和特务罪行分别进行处理,仅1个月就宣传39个区,受教育群众达3.3万余人。
  在敌区建立“关系”。为了掌握敌特动向,公安局在敌占区建立了一批“关系”,做到特务在敌占区活动能够了解,进入解放区后能及时发现。
  登记还乡人员。对还乡“难民”及国民党军队复员还乡人员进行调查登记。县、区民政优抚部门成立了还乡“难民”招待所,对还乡“难民”登记管理。县公安局通过招待所内部工作了解掌握混入“难民”中的重点嫌疑对象,开展侦察监视工作。
  实行路条制。在解放区内,党政军及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在通过交通要道时,需持有本机关印制的路条。村民在本区范围内,持村公所签发的路条。出县时,必须持县以上政府签发的路条。当时通用的路条式样如:
  兹有王家村XXX,前往X处干XX事,希沿途放行。村长:XXX (章)
  年月日
  通过严格盘查来往行人,有效地防止了奸细混入解放区。逮捕敌特骨干。公安局经过侦查,破获了国特在郯城8个大队的敌特番号,逮捕了一批敌特分子。在杨集,公安局破获了三青团的1个地下工作站,逮捕了站长。
  1946年10月25日,滨海地委下达反特工作紧急指示。县公安局根据其他被国民党占领的地区内,还乡团与潜伏在地方的“斗争对象”互为表里,对解放区政治、经济给予严重破坏,特别是政治上的摧残异常慘痛的教训,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采取宽大和镇压相结合的政策。在策略上“先发制人”,对地主阶级严加管制。县公安局作了以下几项调查:
  (1)对逃亡在外,有政治活动的地主及与国民党有社会关系进行联系的地主,分别了解清楚,确定紧急处理办法。
  <2)对可能被国民党利用的土改“斗争对象”和已被委任国民党政权职务的人员,进行调查,监视其行动,确定紧急处理办法。(3)对来往于国民党占领区的商人的政治背景及政治活动进行调查,确定紧急处理办法。对以上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后,排列了危险分子名单,经县委讨论,地委批准,形势一旦恶化,迅速将这批危险分子集中起来,押解到后方,加强管制。在解放区内部,公安局还对干部、民兵中的不纯分子进行了清洗,以保证民兵组织在任何严重险恶的情况下,都不发生叛变事件。
  加强侦察工作。公安局加强了对潜伏在解放区的国民党 “地下军”的侦察工作,在敌人占领郯城前及时予以镇压,使敌人进攻时失去耳目。
  立即组织反特武装,布置隐蔽工作。公安局根据实际斗争的需要,对全局人员做了统一安排。一部分公安人员调出来参加敌后武装斗争,一部分公安人员隐蔽在农村做情报工作,使公安局能基本掌握全县敌情。
  分批处理在押犯。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遵照滨海地委的指示,公安局对在押犯进行了处理,枪毙了一批,判了一批,放了一批。地委指示,郯城县委在国民党占领知城的紧急情况下,有处决权(处决后,即补报地委批准备案)。公安局办理的死刑案件,由局长李鸿儒代批。
  1947年1月,蒋介石调集30万军队,对山东发动重点进攻。南线以8个整编师沿沂、沐河北上。郯城县公安局根据滨海地委《关于目前临郯反特工作紧急指示》,在敌人占领郯城前,将特务、地主恶霸、国民党党棍及将危害党和人民的反革命分子一网打尽,逮捕了100多人,押送转移到后方。公安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两支武工队,在敌后开展武装斗争。李鸿儒率领20多人的公安局武工队在郯城北部活动,秦保堂率领20多人的公安局武工队在马陵山南部活动。1947年的头5个月中,公安局共镇压叛徒、特务、还乡团等反革命分子300多人。
  1947年3月150,国民党八十三师突然包围了郯南武装力量指挥部驻地北涧村。县独立团和各区武工队浴血苦战,突破重围,公安局武工队作战异常英勇,损失严重。在救出县委副书记杨荣杰回到解放区后,仅剩3人。后称“3・15”事件。
  遭此挫折后,公安局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重新调整了武装力量。新任中共郯南工委书记的李鸿儒,率领一支公安局武工队在郯南开展敌后游击战。秦保堂率一支武工队配合中共郯北工委领导的武装力量活动,打击敌人。同时,公安局派出干部深入群众,坚持边沿区斗争。公安人员程永奎被派到马陵山中部山区后,发动群众,建立民兵武装,利用山区石头多的特点,制造了几千个地雷埋设在山口要道。1947年7月的一天夜里,驻郯城1个营的国民党军队和3个国民党县中队偷袭马陵山防线。程永奎点火为号,地雷到处开花,枪声四起,打得敌人狼狈逃窜。8月的一天,国民党二十五师1个营包围了马陵山中部的民兵武装,用大炮猛烈轰击民兵阵地,掩护步兵冲锋,企图控制马陵山阵地。程永奎指挥民兵英勇战斗,坚守阵地,发挥了21门土炮的威力,打退了敌人的数次冲锋。下午5点,熊非带领滨海三团闻讯赶到,部队、民兵全面岀击,敌人不支,留下100多具尸体逃走。
  1947年冬,公安局武工队侦察到敌徐塘车站兵力空虚,只有一批特务和还乡团防守,迅速报告给滨海军区司令部。随后,公安局配合滨海二团打开了徐塘据点,俘虏了100多名特务和还乡团骨干。经审讯,公审处决了马士贵、刘七等10余个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教育释放了近百名罪恶较轻、认罪态度较好的特务、还乡团员、国民党政权人员及地富子弟,起到了分化瓦解敌人营垒的作用。
  1948年7月,公安局经过调集,重新组织了两支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打击敌人。一支以周义连为队长的武装工作队,活跃在马陵山东,郯城东南部,配合县、区武装力量打击敌人,开辟新区。另一支以宋怀喜为队长的政治侦察队,活动在郯城西部,沂河两岸,以马头镇为重点,侦察敌特组织,打击敌特。各区公安人员也积极组织各区民兵组成小股武装,潜入敌后开展工作。7月的一天,公安员阎常松带领民兵丁继祥等7人组成武装小分队,连夜翻过马陵山,越过沐河,绕过敌人数道封锁线,步行100多里潜伏到郯城西南部的常集村开展工作。敌人发觉后,集合了两个乡中队和周围各村的还乡团包围了常集村。阎常松等7名同志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借助村庄民房的掩护,打退了敌人的轮番冲锋。然后,在夜色中胜利突围,连夜回到解放区,无一伤亡。县委为表彰这一光辉战绩,在三铺村召开了庆功大会。此后,公安局及各区小股武装神出鬼没地战斗在敌人后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给敌占区的人民带来了希望。

知识出处

郯城县公安志

《郯城县公安志》

《郯城县公安志》的资料征集,始于1982牟3月,经 研究、考证、筛选于1986年3月写出初稿。经临沂地区公安 处政研室审查,修改补充,于同年10月形成第二稿,后又经广 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于1988年9月完成第三稿,经临沂 地区行署地方史志办公室及有关领导审定,送交山东省出版 总社临沂分社审核同意,付梓问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