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樗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地区丝绸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53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樗蚕
分类号: S885.9
页数: 1
页码: 139
摘要: 樗蚕区内人们称椿蚕,食椿叶(臭椿)而生。此蚕分春秋两季,春茧出蛾逾立夏,秋茧出蛾过立秋,皆自行交配产卵成蚕。
关键词: 樗蚕

内容

樗蚕区内人们称椿蚕,食椿叶(臭椿)而生。此蚕分春秋两季,春茧出蛾逾立夏,秋茧出蛾过立秋,皆自行交配产卵成蚕。蚕有四眠,六、七日一眠,四眠始老于树上作茧,后由人取下所用。到清代出现人工放养。放养者用前一年留的椿茧,春季羽化成蛾后,选取雌蛾束于草把上,草把放于高大臭椿树上,引雄蛾交配。雌蛾产卵于草把上,数日后孵化出蚁蚕,爬于椿叶上就食,不加管理。蚕老熟后,结茧于椿树枝叶。
  民国年间,椿蚕放养有了发展,放养者以临沂县为多。1913年临沂县椿茧在山东第一次物品展览会上获二等奖,椿绸获优等褒奖银牌。《临沂县志》亦载:“樗似椿,不可食,俗曰臭椿。叶最宜蚕,县境多饲者,“椿绸较山绸为多。”1956年中共临沂县委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教育群众放养椿蚕” 。
  区内椿蚕放养皆由农民自由为之,分散零星,多者放两千余头,得茧十多斤,少则几斤,月积年累成其用。七十年代后逐渐为桑蚕所代替,多不再养。
  椿蚕常见病区内有脓病和软化病。
  椿蚕茧收购在六十年代前多为农民自养自用,无专门机关予以收购。1965年临沂专署对外贸易局下达椿茧收购价格和分级标准,并委托各县供销社代购。其收购价格蛾口茧一等每市担100元,二等95元,三等90元,四等80元,鲜茧不予收购。

知识出处

临沂地区丝绸志

《临沂地区丝绸志》

出版者:山东省临沂地区出版办公室

本志编纂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务求做到资料准确,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本志设编、章、节、目四级,采用以事分类,横排竖写,纵横结合,反映临沂地区丝绸业的全貌。体裁采用记、志、图、表诸种,以志为主。记事采用语体文、记述体。断限上自1840年、下至1989年。有些内容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大事记一律采用公元纪年,按时间顺序表述。只知月份不知具体日期的记在本月;只知其事,不知月日,或贯穿一年的大事则记在年末。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沂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