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庄遗址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唯一号: 150835020220000067
作品名称: 尚庄遗址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163.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878
主题词: 文化遗址

作品简介

尚庄遗址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在平县城西尚庄村东。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面积7.5万平方米。1975年秋和翌年春,山东省博物馆和聊城地区文化局组织人员先后对遗址进行局部发掘,揭露面积1120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堆积厚2~5米,分为6层:第一层为耕土层和近代扰乱层;第二层为汉代层;第三层为西周层;第四层为龙山文化层;第五、第六层均为大汶口文化层。根据地层叠压及遗迹间打破关系,遗址的文化遗存分为3期:第一期属大汶口文化,发现墓葬17座,全系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出土随葬品102件,主要有铲、斧、纺轮等石器和部分骨器、蚌器、陶器。第二、第三期属山东龙山文化,遗物包括生产工具316件,其中以蚌、骨、石、陶质料器最多,角、牙器极少,主要器形有斧、铲、锛、刀、凿、矛、镞、纺轮、锥、镰、网坠等;生活用具947件,绝大部分是陶器,以夹细砂为主,泥质次之,器表以素面最多,常见纹饰有篮纹、方格纹、弦纹、附加堆纹、划纹等,器形主要有鼎、鬶、鬲、罐、盆、瓮、杯等。该遗址遗迹、遗物丰富,为探讨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的分布、类型和分期以及邻近诸原始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史料。1994年底,山东省考古研究所、聊城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及在平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实地勘探,在此发现一龙山文化时期古城,平面呈圆角方形,面积3万余平方米。龙山文化城址的发现,对研究中国文明起源、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等史学课题,具有重大意义。197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聊城百科全书》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聊城百科全书正文由概述文章和条目组成。附录有分类目录、彩色插页目录、聊城大事 年表、参考书目、笔画索引等。 概述文章包括总概述和分编概述。总概述全面介绍聊城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色,分编概述只介绍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主要情况和特点,供读者系统阅读和为查检 条目提供背景材料。 条目是全书的主体,按学科性质和内容分类为历史,地质地理,政治和法律,经济,城建和旅游,科学和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社会,当代人物等9个分编。分类目录 中加虚条分类联接,并标“[条目之间的相关内容以“参见”方式联系,互为补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