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健民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人物大辞典》
唯一号: 150830020220004037
人物姓名: 赵健民
人物异名: 原名:赵御览;曾化名:吴培强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435.pdf
出生年: 1912年6月
籍贯: 冠县赵梁堂村

传略

幼年丧父,与母亲劳动度日,从小养成勤劳俭朴的品性。少年时代,曾拜师习武,受到反抗精神和正义情感的影响。在本村读私塾十余年,1930年考入冠县第一高小,1931年秋考入临清六县联立乡村师范。在校学习刻苦,各科成绩优良。1932年夏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同年11月参加共青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中,先后任一乡师党支部书记、中共济南市委书记。党组织遭破坏后,任中共山东省工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省委组织部长兼济南市委书记,为恢复和发展山东党组织做出重大贡献。1936年10月被国民党逮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表现岀共产党人的顽强风骨和英雄气概。1937年10月被释放出狱后,由中共山东省委派往鲁西北地区发动群众,组建武装,开展抗日。当年11月至1938年春,任中共鲁西北特委书记兼中共冠县临时工委书记。11938年春后,在冠县、馆陶等地做军事工作。1939年1月山东省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任该纵队三团团长。筑先纵队整编后,任三营营长。1940年6月筑先纵队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二十二团,任三营营长。同年冬入中共华北局党校学习,1942年初学习毕业后,任冀鲁豫军区三分区(鲁西北军分区)司令员。1945年10月任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后任军区司令员,二野十七军政委、军长兼政委。岀色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多次受到领导机关的表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长,国家铁道部副部长,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长,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在中共“八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文化大革命”中,8年冤狱,备受摧残,刚直不阿,信心坚定,与康生和“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78年后,曾任政协云南省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三机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2年遵照党中央关于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决定的精神,在全国率先垂范,退居二线,任航空工业部顾问组组长。对此,《人民日报》曾发表题为《一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的专题报道,给予高度赞扬。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会议上,连续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知识出处

聊城人物大辞典

《聊城人物大辞典》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聊城是我国文明发祥较早的地区之一,悠悠数千载,在这方热土上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也出现过众多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其中既有治国安邦的贤臣良相,又有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既有经纶满腹的饱学之士,又有名扬天下的墨客文人;既有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又有勤政爱民的领导干部,这些人或出生在聊城,或在聊城工作、生活、战斗过,他们为聊城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把这些人物及其勋绩集中起来,传扬开去,不但有总结过去、追远昭往的意义,更可以增知、存史、资治、备检,以人为鉴,温故知新,激发人们热爱家乡的热情,起到利当代、惠后人的作用,而于对外宣传聊城、由名人而让人们进一步深入地了解聊城,亦有其重要意义。

阅读